阿摩:與其讓青史成灰,不如讓青史留名。
88
(2 分10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國文(國小幼兒)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5. 識字量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依十二年國教國語文領綱規定,高年級畢業前應認識多少常用國字、使用多少字?
(A)1800/1200
(B)2700/2200
(C)3500/2800
(D)4500/3500


2(D).

6. 依十二年國教國語文領綱「寫作」之學習表現,哪一項是自低年級至高年級皆需持續練習的寫作能力?
(A)培養思考力、聯想力
(B)掌握寫作步驟
(C)依需求書寫各類文本
(D)修改文句錯誤


3(A).

7. 關於十二年國教國語文領綱學習內容「說明文本」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以簡報、讀書報告、演講稿等格式與寫作內容為主。
(B)具邏輯、客觀、理性的說明,如科學知識、產品等。
(C)描述、列舉、因果、問題解決、比較等寫作手法。
(D)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4(C).

10. 鄒衍主張「五德轉移,治各有宜」,他是屬於先秦諸子的哪一派別?
(A)墨家
(B)名家
(C)陰陽家
(D)縱橫家


5(C).

13. 閱讀下列短文: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王之不狂為狂。於是 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 國人乃歡然。
                                                                                              節錄自《宋書‧袁粲傳》
此則寓言最有可能表示作者的什麼想法?
(A)我生性清高,不願依附權貴
(B)我應防備眾人想要謀權之心
(C)亂世中清醒者實在難以獨存
(D)正常與異常往往在一念之間


6(B).

15. 「ㄧ」字其後面接「去聲」字,結合成詞語時,「ㄧ」要變調為何者?
(A)陰平
(B)陽平
(C)上聲
(D)入聲


7(D).

16. 朗讀與其他表達方式的區別,下列何者錯誤?
(A)朗讀忠於文稿意旨,細心揣摩;演說表達個人見解,以說服為目的
(B)朗讀因作者個性而有不同聲情變化;說故事運用摹聲、扮演來強化
(C)朗誦多以抒情或敘事詩歌為題材;朗讀多是第一人稱言志論理之作
(D)朗讀應配合對方角色而調整情緒;報告則依內容主題展現個人風采


8(A).

17. 許老師採用「小娃娃,叫佳佳。走到樹下看桂花。突然蹦出小青蛙,佳佳哭得哇哇哇。」這個教材進行識字教學,最不適合實施什 麼教學法?
(A)字源教學法
(B)韻語識字法
(C)部件識字教學法
(D)字族文教學法


9(C).

18.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這家老店歷經百年滄桑,仍能毅立力不搖
(B)明知問題盤根錯結,我們何必去淌這渾水
(C)這樁醜聞被媒體披露後,一時之間群情譁然
(D)天燈乘載眾人的願望,在歡呼聲中冉冉升空


10(B).
X


19. 下列詩句,何者使用了「倒裝句法」?
(A)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B)柳陰烟漠漠,低鬢蟬釵落
(C)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D)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11(A).
X


20. 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何者解釋正確?
(A)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詩文引領流行
(B)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晦暗不明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潔淨
(D)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辛苦


12(B).
X


21. 下列成語,何者指「莊嚴而高妙的音樂」?
(A)桑間濮上
(B) 倡樂鄭聲
(C)陽阿薤露
(D)黃鐘大呂


13(A).

25. 「速度加快的意義在於讓人享有閒適」,下列廣告詞,何者最符合上述觀點?
(A)電信公司:世界越快,心則慢
(B)衛浴設備:常保暢通,最輕鬆
(C)信用卡:一點變兩點,美好在眼前
(D)航空公司:速度造就成功,速度越快,成功在望


14(A).

28.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下列何者最能說明這段文字的意旨?
(A)想像力使文字超越時空,重現當時
(B)作家的才華格調決定了文章的風格
(C)創作須易地而處,作品才能感動人
(D)能專心寫作的空間是創作重要條件


15(B).

閱讀下文,回答 32-33 題:
「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最近,「孔乙己文學」在大陸網路上受到熱議,一些剛走上社 會的大學畢業生自我調侃是「當代孔乙己」,學歷成為思想負擔,找不到理想工作,又不想去做「低端勞動」。孔乙己是 __(甲)__ 筆下 的經典人物,窮困潦倒還穿著象徵讀書人的長衫,迂腐麻木,生活陷入困境但又放不下身段。針對網路掀起「孔乙己現象」,央視對此評論,稱「學歷的價值,只有在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掘自身潛力的情況下才能得以體現。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 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然而,央視評論一出,輿論卻是一片譁然,《環球時報》前總編 輯胡錫進即撰文指出,政府當局的首要任務是 __(乙)__ ,從根本上緩解就業之難。

【題組】33. 依據文意,(乙)填入何者最恰當?
(A)幫助年輕人端正對勞動的認識
(B)創造更多年輕人喜歡做、收入又相對理想的工作
(C)輔導年輕人到國外打工度假,以減少年輕族群失業率
(D)懲治找不到理想工作,又不願彎下身段從事勞務的年輕人


16(A).

34. 下列成語的使用哪一個不正確?
(A)他治理公司成效卓著,其他大廠紛紛群起效尤。
(B)這件事明明是老王的錯,你為什麼要李代桃僵,為他頂罪?
(C)小李喜歡演戲,常常認真琢磨劇本,優孟衣冠,粉墨登場。
(D)師父的藝業,小子雖然自勉克紹箕裘,但仍然戰戰兢兢,唯恐有辱師門。


17(B).

以下為題組,請回答 38 至 39 題。
以微子而代紂,則成湯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吳,則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寧亡國而不為者,誠以禮之大節不可亂也。

【題組】38. 本段文字所闡述的內容是下列哪一個選項?
(A)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B)君臣之位,猶天地不可易也。
(C)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
(D)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18(A).

【題組】39. 對於上列文章的說明,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微子是商代的後裔,成湯是商代的始祖。
(B)「血食」意思是如同野獸一般,茹毛飲血。
(C)微子與季札,都曾繼位為國君,深受人民愛戴。
(D)「以季札而君吳」,其中的「君」是轉品修辭,將動詞轉化為名詞。


19(B).有疑問

40. 「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後主李煜,其詩文以真實情感傾瀉為特色。請判斷下列詩句,何者不是他的作品?
(A)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B)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C)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D)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20(D).

42. 關於蘇東坡〈蝶戀花〉詞作,下列哪一個選項正確?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來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 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A)牆裡佳人與牆外行人笑語相間,憑添春日和煦美景。
(B)凋謝的花兒,對比初生的「青杏」,充滿無限感傷之意。
(C)蘇軾做為宋詞豪放派的先驅,本闕詞即為豪放風格之代表作。
(D)整闕詞前段傷春,後段傷情,表達出作者對韶光流逝的惋惜和貶謫的失意。


21(D).

以下為題組,請回答 44-45 題。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題組】44. 詩中「綠螘」的意思是下列哪一個選項?
(A)釀酒的植物
(B)溫酒的酒壺
(C)過濾之後的綠色米酒
(D)新釀好還沒過濾,浮著綠渣的米酒。


22(A).

【題組】45. 本詩的作者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享有「老嫗能解」的讚美,請問作者是下列哪一個選項?
(A)白居易
(B)杜甫
(C)杜牧
(D)劉禹錫


23(B).

46. 我下樓到客廳裡時,一看見站在矮子舅媽旁邊的玉卿嫂卻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氣,好爽淨,好標緻,一身月白色的短衣長褲,腳底一 雙帶絆的黑布鞋,一頭烏油油的頭髮學那廣東婆媽鬆鬆的挽了一個髻兒,一雙杏仁大的白耳墜子卻剛剛露在髮腳子外面,淨扮的鴨蛋臉,水秀的眼睛,看上去竟比我們桂林人喊作「天辣椒」如意珠那個戲子還俏幾分。
關於本段文章的描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玉卿嫂非常跟得上流行,在腳上套了一雙杏仁大的白耳墜子。
(B)作者對玉卿嫂的描寫,是由整體到局部,最後再做總體的歸納。
(C)矮子舅媽身材雖然矮,但是盛氣凌人,所以「我」倒抽了一口氣。
(D)作者從玉卿嫂的穿著打扮,描寫到她細緻的五官,是典型的五感描寫法。


24(B).

47. 以下文章所描述的植物,是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 如何那枯瘠的皴枝中,竟鎖有那樣多瑩光四射的花瓣?以及那麼多日後綠得透明的小葉子,它們此刻在哪裡?為什麼獨有懷孕的花 樹如此清癯蒼古?那萬千花胎怎會藏得如此秘密?我幾乎想剖開枝子掘開地,看看那來日要在月下浮動的暗香在哪裡?看看來日可 以欺霜傲雪的潔白在哪裡?他們必然正在齋戒沐浴,等候神聖的召喚,在某一個北風淒緊的夜裡,他們會忽然一起白給天下看。
(A)菊花
(B)梅花
(C)茉莉花
(D)蘭花


25(B).

49. 有關以下二詩之比較,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二首詩寫作的季節相同。
(B)甲詩由西東望;乙詩由南北望。
(C)二首詩都寫送別朋友的依依不捨、愁苦哀傷之情。
(D)甲詩的孟浩然前往廣陵;乙詩的韋參軍前往丹陽。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國文(國小幼兒)-阿摩線上測驗

阿諭113會上岸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