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寧願錯在阿摩,贏在考場!
100
(2 分16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2024~2013難度:(126~15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21.教務主任為了實驗,隨機抽取八年一班的三位學生,然後告訴新接八年一班的英文 教師,這三位學生的資質特別優異。一學期後,這三位同學的成績果然脫穎而出。 這三位同學表現優異的現象,屬於下列哪一種效應?
(A)月暈效應
(B)霍桑效應
(C)混沌效應
(D)比馬龍效應


2(D).

10.王老師以追求轉型的公共知識分子自許,常常帶領學生討論社會公共議題,並時常撰文替弱勢發聲。請問,王老師這種取向較接近下列何者?
(A)盧梭(J. Rousseau)的回歸自然說
(B)杜威(J. Dewey)的實用主義理論
(C)巴比特(F. Bobbitt)的社會適應觀
(D)吉魯(H. Giroux)的批判課程理論


3(B).

13.老師帶學生到植物園進行戶外教學途中,恰巧遇到一群為失業問題而示威的群眾。學生得知示威活動者的言論、所張貼的標語以及群眾的激憤。學生回校後上網了解臺灣的失業問題,並在臉書上張貼弱勢族群的就業問題,讓大家一起協助解決。請問,此一示威活動對學生而言,屬於下列哪一課程?
(A)顯著課程
(B)潛在課程
(C)空白課程
(D)正式課程


4(D).

29-3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9-30 題。 張老師安排四至五個學生為一組,並且各組均有高中低程度的學生;上課時老師 先說明基本概念,再提供學習任務由小組共同討論,然後各組分享討論的結果。
【題組】29.張老師運用此一教學設計最主要的用意為何?
(A)改善班級常規管理
(B)提供學生前導組體
(C)增加學生學習精熟
(D)提供鷹架增進學習


5(C).

3. 下列有關教學評量的敘述,何者最為適切?
(A)紙筆測驗是教學評量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B)診斷性評量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生的起點行為
(C)教學評量的功能應該要有「診斷」與「回饋」的功能,以提高並激勵學生學習動機。
(D)評量時以認知領域目標為主,情意與動作技能目標為副


6(D).

13. 黃老師在發展新測驗時,想要建立該測驗的信度。但在客觀條件限制下,她無法針對施測對象重複施測,也無法測驗複本。在此種情況下,黃老師可採用下列何種信度係數?
(A)穩定係數
(B)等同係數
(C)區別係數
(D)內部一致性係數


7(D).

16. 李老師希望透過合作學習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同時培養其社會技巧與態度,於是 在國文課進行課文內容講解後,給小組8分鐘,進行討論完成學習單以精熟課文內容,接著舉行隨堂小考以檢核學習成效。李老師在統計小組每位學生的進步分數後,結算小組總分,最後表揚表現較佳的小組。李老師的作法符合下列哪一種合作學習方法?
(A)拼圖法
(B)共同學習法
(C)問題本位學習
(D)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8(A).

18. 下列哪一項教師的作為可以增進學生的「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能力?
(A)讓學生自評作品或學習表現的優缺點
(B)考試之後,公布答案,讓學生訂正錯誤
(C)指定題目並要求學生上網蒐尋相關資料
(D)測驗時要學生摘述文義及分析作者的寫作動機


9(B).

22. 小瑜急忙地跑到導師辦公室找陳老師。她說:「老……師,打破……玻璃了……」陳老師的回應是:「有人受傷嗎?打破哪裡的玻璃?誰打破的?」陳老師所運用的口語行為符合下列哪一種?
(A)中立的陳述
(B)形成問題的陳述
(C)支持學習者的陳述
(D)教師自我支持的陳述


10(D).

16.培養學生欣賞美感的教學方式相當多。下列哪一敘述屬於「結構性欣賞」?
(A)展示 20 幅梵谷的作品,逐一簡介每一幅畫作的創作理念
(B)展示梵谷的「星夜」畫作,讓學生討論並表達欣賞的心得
(C)展示南宋張擇端與明朝仇英的「清明上河圖」,以比較宋明的社會背景
(D)展示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畫作時,先分析畫中局部的藝術形式,再介紹全景


11(B).

30.大明幫父母賣衣服到凌晨才休息,因此上學常遲到。盧老師要如何運用三明治技術 (sandwich technique)與其家長溝通?
(A)先說大明上學遲到的事實,再提出他在校的優良表現,最後說明老師的期望
(B)先說大明在校的優良表現,再提出他上學遲到的事實,最後說大明是位貼心的學生
(C)先說大明上學遲到的事實,再提出請家長讓他提早回家休息,最後說明學校的規定
(D)先說大明上課精神不濟的事實,再提出學校的規定,最後說明輔導室對大明的 輔導措施


12(B).

16.廖老師在教注音符號時,製作一套注音卡片及四聲符號卡片,讓學生使用這些卡片 的配對練習拼音。例如:學生拿聲符ㄅ和韻符ㄚ,正確拼出「八」的音,老師就給予增強,讓學生學會拼音。這種教學方法屬於下列那一種教學原理?
(A)古典制約
(B)操作制約
(C)制約刺激
(D)制約反應


13(B).

23.近幾年來,食品商陸續出現販賣毒澱粉、假油等的劣行。大家又開始議論道德教育。 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的七大領域及重大議題中,並沒有「道德科或道德領域或道德議題」,而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各領域其他領域內進行教學。在沒有正式領域的道德教學之情境下,若融入式各科教學又被忽視,則道德課程會變成下列哪種課程類型?
(A)內隱課程(implicit curriculum)
(B)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C)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D)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14(A).

4.何老師採用合作學習教學法以提高學習成效,將教材分成幾個不同的學習重點後, 先讓學生進行「專家小組」學習,再回原組進行「異質小組」學習。此一作法屬於 下列何種教學法?
(A)拼圖法Ⅱ
(B)團體探究法
(C)小組遊戲競賽法
(D)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15(A).

9.李老師有鑑於學生對學習內容與概念不感興趣,乃從學生切身有關且感興趣的素材 設計教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成效。李老師組織教材的方式較符合下列何者?
(A)心理組織法
(B)論理組織法
(C)構念組織法
(D)階層組織法


16(D).

4.擔任導護的張老師攔下服裝不整的淑娟。淑娟解釋:因為快遲到了,來不及整理服裝。 但不論淑娟如何辯駁,張老師只是一再反問:「你有沒有服裝不整?」張老師運用 肯特(L. Canter)果斷訓練模式的哪一種策略?
(A)理性說服
(B)邏輯後果
(C)破窗效應
(D)破唱片法


17(C).

3.學校每學期會頒發獎學金給各班學期成績前三名的學生。學校是根據何種評量結果來取前三名?
(A)安置性評量
(B)形成性評量
(C)常模參照評量
(D)標準參照評量


18(D).

10.陳老師認為課程應該是個開放系統、複雜結構、且有不斷變革的本質,課程不應該是事先計畫、二分對立、或為達到特定目的而設計的。陳老師對課程的看法較接近下列 何者?
(A)精粹主義
(B)實證主義
(C)結構主義
(D)後現代主義


19(B).

2.下列有關直接教學法(direct instruction)的敘述,何者為非?
(A)為教師中心的教學
(B)強調師生的共同學習
(C)認為教學是可以複製的
(D)主張學習者的行為可以預期


20(D).

6.有關歷程模式的課程設計原則,下列敘述何者較正確?
(A)強調行為目標
(B)重視學者專家意見
(C)強調學習結果評量
(D)重視師生的教學互動


21(D).

8.高老師為協助學生了解整體產業需求並強化自身就業能力,進行相關課程設計。 此課程設計符合下列哪一種取向?
(A)社會再製取向
(B)社會批判取向
(C)社會重建取向
(D)社會適應取向


22(B).

11.某校國中在七年級教授「民主法治」的概念,八年級時請學生應用民主法治概念, 討論並建立學生自治會相關制度。此設計符合下列何項課程組織原則?
(A)彈性原則
(B)繼續原則
(C)效果原則
(D)均衡原則


23(A).

17.洪老師上地理課時,將教材分為六部分,並將班上分為六組。每組各派一位代表一起 學習其中的某一部分。各代表學會後,回到自己的小組教導其他同學。洪老師的合作 學習屬於下列哪一種?
(A)拼圖法
(B)配對學習
(C)小組探究
(D)小組成就區分法


24(A).

24.有關評量規準(rubrics)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非?
(A)表現等級越多越好
(B)表現描述越具體越好
(C)可以由師生共同訂定
(D)評量向度需呼應學習目標


25(A).

閱讀下文後,回答 6-8 題。
        森森中學附近的文化園區逐漸沒落。為活化該園區,並培養學生關懷、積極參與 社區活動,教師自主成立共備社群,發展一門針對解決園區活化問題的跨領域課程。
 社群發想課程時,社群召集人請大家先提出建議。以下是老師們的想法:
 A 老師:我建議課程應該採探究式教學進行。
 B 老師:我建議先依據老師的專長分成不同組別,分別在小組內針對文化園區討論各科 能教哪些相關的學科知識內容,然後再合併起來,變成一門跨領域探究與實作 課程。 
C 老師:我們應該先確定課程目標,再設計可以達成目標的實作任務。

【題組】6.依 A 老師的建議,下列哪種教學設計最適合發展成該校的跨領域課程?(2 分)
(A)帶學生至文化園區踏查,引導學生蒐集資料,探討園區沒落原因進而提出解決之道
(B)請學生回家先觀看文化園區的影片,課堂中將影片分為四部分,請每一組就分工 部份進行討論後發表
(C)教導完整的相關知識並提供專家分析園區沒落之原因,再讓學生發想文化園區活化 方案,以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D)讓學生課前預習教科書的內容,課堂中運用文化園區的影片輔助講述教學,並以 紙筆測驗評量學生對解決文化園區沒落的想法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2024~2013難度:(126~150)-阿摩線上測驗

黃靈.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