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早一點準備,多一份先機
100
(1 分18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2.依照泰勒(R. Tyler)針對課程發展所提出的目標模式,課程發展過程的首 要步驟為何?
(A)分析學生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
(B)訂定課程預計達成的學習結果
(C)選擇課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
(D)組織學生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


2(D).

5.芳芳國小採用「背景-輸入-過程-產出」模式,進行校訂課程評鑑。下列哪位老師的看法,比較符合此一評鑑模式的內涵?
(A)甲師認為背景評鑑要先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鑑
(B)乙師認為輸入評鑑要對必要的課程資訊進行描述
(C)丙師認為過程評鑑要評估學校執行課程評鑑任務的能力
(D)丁師認為產出評鑑要確定課程結果是否符合原先的期待


3(C).

8.下列何者較合乎素養導向教學的精神?
(A)進行自然領域教學時,請學生完成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再對照科學原理
(B)在環境保育主題單元中,檢驗學生完成教師指定環保任務的比率
(C)在氣候變遷主題單元中,引導學生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分享
(D)在數學領域教導線對稱概念時,說明線對稱的定義,再讓學生核對生活中的實例


4(D).

9.下列哪一項學習目標的敘寫方式,最符合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 導向的觀點?
(A)學生練習電腦軟體的操作步驟
(B)學生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
(C)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並討論結果
(D)學生能解釋文章中的因果關係


5(C).

10.有關認知師徒制,下列敘述何者較不適切?
(A)屬於建構取向的教學法
(B)經由實作幫助學習者發展問題解決能力
(C)由教學者帶領學習者,直接指導操作步驟
(D)教學者依學習者學習狀況適時給予指導、示範與回饋


6(A).

13.下列有關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的敘述,哪一項最適切?
(A)精熟學習的測驗通常採用標準參照
(B)老師給予每位學生相同的教學方式和時間
(C)教學策略通常建立在個別學生的學習興趣
(D)老師依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7(C).
X


14.張老師想要培養學生自律的生活習慣。下列有關學生的行為表現,依情意領域目標層次由低至高排列,何者正確?
甲、認同規律作息對生活與學習的重要性
乙、能按照老師的指導,規劃作息時間表
丙、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建立節能的生活習慣
丁、當工作與休閒活動衝突時,能依據信念做出合宜的選擇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8(C).

19.張老師運用概念獲得教學法教導一年級學生認識「長方形」。下列教學步驟順序,何者正確?
甲、要求學生提出屬性,為長方形下定義
乙、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長方形特徵,並刪除不適當者
丙、拿出長方形圖形,鼓勵學生說出看到的特徵
丁、給予其他圖形請學生判斷是否為長方形,並進行討論
(A)甲丁丙乙
(B)甲丙乙丁
(C)丙乙甲丁
(D)丙丁乙甲


9(D).

24.下面哪一個做法不是實踐學習共同體的最好策略?
(A)座位調整兩人一組
(B)座位調整三人一組
(C)座位調整四人一組
(D)座位調整五人一組


10(C).

閱讀下文後,回答 4-6 題
       有關課程實施取向被引用最多的是 Snyder 等人在 1992 年所發表的文獻,共分為忠實取向、相互調適取向和課程締造取向三種。
       忠實取向和課程締造取向可以視為課程實施的兩端,前者重視教師應將課程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後者則強調師生互動與教材的決定才是先決條件。至於相互調適取向,則會顧及教師因應教室情境,會進行必要的課程與教學調整。
       張老師服務於一所小學(非都市學校),其教授的四年級社會教科書的第二單元則是介紹家鄉的風貌,如都市的住宅、廟宇、捷運和高鐵,但因課本的設計是適用於全國任何一所國小,課本所介紹的內容並無法符應鄉村學校或海邊學校,以及山地原住民學校的需求,這對現場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

【題組】4.張老師在備課時發現教科書的部分內容,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潛在課程影響,便與同儕設計出不含潛在課程負面影響內涵的新方案和進行教學。張老師的做法,較屬於下列哪一課程實施的取向(2分)?
(A)忠實取向
(B)相互調適取向
(C)課程締造取向
(D)情境取向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于秀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