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20
(37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有疑問
X


34.衝突理論學者抨擊現代學校教育,認為其中存在許多不平等的問題。請問以下四個選項,何者不是衝突理論學者的主張?
(A)個人的社會階級係依其智能與社會貢獻之高低而定,學校教育的目的即在培養不同社會階級的個體
(B)學校課程隱藏著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教育目的反映資產階級的興趣,因此學校是在協助資本主義進行統治
(C)學校教育被統治階級所支配,學校功能是再製文化資本,因此出身高社經家庭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容易成功
(D)學生成績評量的等級和學生家庭社會地位相互呼應,學校教育的結果即在繼續複製上一代的社會階級


2(D).有疑問
X


哪位教育思想家極力主張消除社會的不平等和壓迫結構,使同受「人性扭曲」之害的受壓迫者和壓迫者都能在正義而健全的社會中,重新開展人性本有的自由與創造性本質?
(A)弗雷勒(Freire)
(B)傅柯(Foucault)
(C)赫欽斯(Hutchins)
(D)尼爾(Neill)。


3(D).有疑問
X


8. 「透過校園建築空間與環境的規劃、建置與運用,以促進教育意境、學校課程、教 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之提升」,是下列哪一項教育領導理論之 論述?
(A)轉型領導
(B)空間領導
(C)情境領導
(D)科技領導


4(D).有疑問
X


1. 規劃課程時強調使某些主要觀念或技能的重現,使學生有機會持續重溫重要的概念 或技能,且加強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是符合課程組織哪一項規準?
(A)順序性
(B)繼續性
(C)統整性
(D)銜接性


5(D).有疑問

33. 團體績效決定於領導風格與情境有利程度之適當搭配,故要先對領導風格與領導情 境分類,然後進一步確認兩者間的適配情況。這是屬於哪一種領導理論的說法?
(A)替代理論
(B)行為論
(C)特質論
(D)權變理論


6(D).有疑問
X


16. 下列何者對林茂生(屏東東港人,1887-1947)的敘述是不正確的?
(A) 向國際聯盟控訴日本在臺灣販賣鴉片特許制與霧社事件
(B) 博士論文題目為〈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 分析與探討〉
(C) 杜威(John Dewey)學生
(D) 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


7(D).有疑問
X


49.為了學校的發展,光明國中的校長和教師都很努力地從外部引入資源,例如向校 友、企業或家長找尋金錢或人力的協助,另外也積極撰寫計畫書,以因應學校的教學創 新。這些作為符合社會學家帕森斯T. Parsons 所提出社會系統具備之AGIL四大功能 的哪一類?
(A)調適 Adaptation
(B)目標達成 Goal attainment
(C)整合 Integration
(D)模式維持 Latency。


8(D).有疑問
X


28. 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校訂課程的跨領域統整性探究課程, 與下列何學派課程設計的理念最為相近﹖
(A)文化學派
(B)進步主義
(C)永恆主義
(D)精粹主義


9(D).有疑問

25. 下列有關艾瑞克遜(Erikson)心理社會論的描述何者正確?
(A) 3-6 歲兒童是自主行動與羞怯懷疑的發展危機期
(B) 6-12 歲國小兒童是自動自發與退縮愧疚危機期
(C) 青春期是自我統合與角色混亂危機期
(D) 成年期是友愛親密與孤獨疏離危機期


10(D).有疑問
X


58. 臺灣日治時期實施同化教育,下列何者曾經對此提出如下的批評:「利用國語作 為同化的工具」、「相信語言同化,即表示種族同化,這是謬見;……」、「在學校 使用當地語言,將有助於對固有文化尊重的感情。」
(A) 蔣渭水
(B) 林茂生
(C) 林獻堂
(D) 蔡培火 


11(D).有疑問
X


24. 在教育與認知發展的哲學基礎,重視教育的效能,甚至主張「教育萬能說」,對教 學法方面提倡直觀教學和感官訓練,注重教材和實際生活的關連。請判斷前述之教 育主張是屬於何種「認知的哲學基礎」?
(A)理性主義
(B)經驗主義
(C)觀念主義
(D)存在主義


12(D).有疑問
X


37. 某高中化學老師任教一個有12位學生的班級,要求每一位學生將其在實驗室中所記 錄的總計20項實驗數據,(a)利用一分鐘的時間進行口頭報告,該師則(b)坐在教室 最後一排聆聽每一位學生的報告內容,(c)於學生報告的過程中未做任何紀錄,(d) 並在部分學生報告過後,對其點頭與微笑,(e)在每位同學報告結束之後,該師向 所有學生說明評分規準,並告知學生一周後將公布成績。以上施測過程,有哪幾項 不符合口語評量的運用原則?
(A) bde
(B) cde
(C) ace
(D) abc


13(D).有疑問
X


18. 任教九年級超過十年的郭老師,邀請大學教授、國教輔導團英語教師與專家幫忙審查英文段考試題,這種做法最有助於檢驗下列哪種 效度?
(A)同時效度
(B)內容效度
(C)輻合效度
(D)表面效度


14(D).有疑問
X


23. 各類思潮對教育活動有不同的論述或啟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理性主義主張感官經驗是知識的來源,故需要教導學生理性思維
(B)永恆主義認為教育應傳授學生學科知識的基礎內容以及核心價值
(C)進步主義主張教育應是由教師從旁引導學生在實作中發展思維能力
(D)後現代主義重視知識的客觀標準,而教師的功能即在傳遞客觀知識


15(D).有疑問

25. 我國大學推薦甄試受到部分學者的批評詬病,他們批評大學推甄與家長的社經背景有關聯,會形成何種社會階級流動?
(A)垂直性流動
(B)分佈式流動
(C)競爭式流動
(D)贊助式流動


16(D).有疑問
X


26. 有關動機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人本論鼓勵學習者發展潛力與重視外在動機
(B)行為論主張運用增強來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C)社會學習論認為學習者透過觀察與模仿提升學習動機
(D)認知論主張動機是來自於個人對目標重要性與期望的思考


17(D).有疑問

28. 張老師在一所位於原住民族部落地區的國中任教,他經常以部落會議中的提案議題作為上課時討論的主題,並鼓勵學生參與部落會議。 根據班克斯(J. Banks)的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張老師此種上課方式,屬於何種取向?
(A)貢獻取向
(B)附加取向
(C)轉化取向
(D)社會行動取向


18(D).有疑問
X


29. 課程評鑑差距模式的階段主要包括:甲、方案比較 乙、產出評鑑 丙、裝置階段 丁、設計階段 戊、過程評鑑。正確的評鑑步驟為何?
(A)丁丙戊乙甲
(B)甲丁丙戊乙
(C)丙丁乙甲戊
(D)丁丙乙甲戊


19(D).有疑問
X


34. 關老師發現以往品學兼優的王聰明同學,居然在同學的慫恿之下,躲在廁所偷抽菸。王聰明同學被抓到後,他非常後悔,態度良好並 確實沒有再犯。關老師打算從輕發落,只口頭警告一次,並罰勞動服務6小時。然而學務處卻認為按照校規,要記小過兩次。在雙方產 生異議的情況下,屬於哪一種衝突?
(A)科層權威與專業權威的衝突
(B)個人內在衝突
(C)角色間的衝突
(D)階級意識型態的衝突


20(D).有疑問

38. 下列何者較屬於布爾迪厄(P. Bourdieu)「文化再製理論」的觀點?
(A)麥金的父母是清潔工,他以後很可能成為清潔工
(B)文紹生於醫生世家,父母從小就幫他規劃好學習內容和未來職涯生活,但他一心嚮往當美髮設計師
(C)玫欣出身於鄉下農家,她努力讀書,希望考上公職以改善家計
(D)巧伊的父母常帶她參觀博物館和參加藝文界的聚會,她以後可能成為文壇之花


21(D).有疑問
X


42. 鄭老師設計一個「北投溫泉學」課程,要先學習「北投地理環境」,再學習「北投溫泉發展」,再接著學習「北投溫泉產業變遷」, 最後學習「北投溫泉在地創生與實踐」。請問,「北投溫泉學」偏向哪一種課程組織類型?
(A)分科課程
(B)問題本位學習課程
(C)螺旋式課程
(D)相關課程


22(D).有疑問
X


45. 張教師學問專精且涵養深厚,不僅教學和行政服務駕輕就熟,處理學生問題也游刃有餘,因而贏得師生們的信服。請問,張老師最可 能利用哪一種權威取得師生信任?
(A)傳統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B)專業權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
(C)個人魅力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D)法定權威(legal-rational authority)


23(D).有疑問
X


[題組一] 請根據下列文字敘述,回答第47-48題。
       平賜老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讓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動物和植物的細胞形狀和構造,引導學生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差異,課 程結束前 15 分鐘,平賜老師還讓學生自主學習,整理上課內容大意,將複雜的動物和植物的細胞系統製作概念圖來協助學生理解細胞 概念。

【題組】47. 「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差異」符合蓋聶(R. Gangé)學習階層理論的哪一個學階層?
(A)符號學習
(B)辨別學習
(C)概念學習
(D)問題解決


24(D).有疑問
X


【題組】48. 「繪製概念圖」是屬於布魯姆(B. Bloom)認知的知識向度(knowledge dimension)中哪一種知識?
(A)後設認知知識
(B)概念知識
(C)程序知識
(D)事實知識


25(D).有疑問
X


[題組二] 請閱讀下列敘述,回答下列49-50題。 黃老師自編一份標準參照測驗,對全班學生進行前測與後測測驗,以瞭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精熟程度。其中,有四個試題的前測和後 測難度如下表。


【題組】50. 關於這四個試題的敘述,何者為非?
(A)甲題過於困難,需修改題目
(B)乙題良好,可保留
(C)若不是資料登錄錯誤,則丙題不好,需刪除
(D)丁題過於困難,需修改題目


快捷工具

近期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阿摩線上測驗

2019/6教檢集滿10次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