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鼓勵和稱讚讓白痴變天才,批評和責備讓天才變白痴。
2
(1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6 年 - 106-2 專技高考_諮商心理師:諮商的心理學基礎#6396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 ).
X


1 下列理論,何者並未主張「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個體要學習外在的社會規範」?
(A)佛洛依德(Freud)的心理分析論
(B)班度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
(C)斯金納(Skinner)的行為論
(D)瓊斯基(Chomsky)的語言發展理論


2( ).
X


2 張教授正在進行一項研究,他在實驗室裡放了玩具娃娃和玩具車,每次讓一個四歲的男生或是女生在實 驗室裡頭玩五分鐘,用攝影機記錄小朋友在實驗室和兩種玩具的互動。這項研究的性質屬於下列何者?
(A)結構式觀察(structured observation)
(B)臨床法(clinical method)
(C)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D)微觀式觀察(microgenetic observation)


3( ).
X


3 下列有關個體大腦發育的敘述,何者錯誤?
(A)大腦生長陡增是在產前最後 3 個月到 2 歲
(B)大腦左右腦半球由胼胝體連結
(C)髓鞘化及大腦皮質的神經迴路再組織與個體的注意力發展有密切關係
(D)大量神經元的使用,會因疲乏而過早死亡


4( ).
X


4 對一般慣用右手的人而言,其語言功能大部分會分布在大腦的那個區域?
(A)左側
(B)右側
(C)兩側均分
(D)左側或右側都有可能


5( ).
X


5 快速動眼睡眠(rapid-eye-movement sleep)在下列何者的睡眠中占最高的比例?
(A)早產新生兒
(B)正常足月新生兒
(C) 6 個月大的嬰兒
(D) 3~5 歲的幼兒


6( ).
X


6 八個月大的小傑對於環境經驗的變化適應較慢,傾向表現出負面與強烈的反應,生活作息也不是很規律。 依照這些特性,小傑可能屬於何種氣質類型的小孩?
(A)自閉型(autistic)
(B)抑制型(inhibited)
(C)困難型(difficult)
(D)過動型(hyperactive)


7( ).
X


7 先讓幼兒看一個縮小模型的房間中,在沙發後面藏了一隻史努比。之後請幼兒到一個擺設與模型相同的 真實房間中,找尋史努比在那裡。這個實驗要測的是幼兒的何種認知能力?
(A)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B)雙重表徵(dual representation)
(C)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D)角色取替(role taking)


8( ).
X


8 依照皮亞傑(J. Piaget)的理論,兒童除了用手丟球之外,也會試著用腳踩或用屁股壓,此行為出現在下 列那一階段?
(A)次級循環反應(secondary circular reactions)
(B)三級循環反應(tertiary circular reactions)
(C)表徵式的問題解決(symbolic problem solving)
(D)次級基模統整(coordination of secondary circular reactions)


9( ).
X


9 兒童學習符合文化期待的性別相關行為,此歷程稱之為何?
(A)性別馴化(gender conformity)
(B)性別區隔(gender segregation)
(C)性別分化(gender typing)
(D)兩性化(androgyny)


10( ).
X


10 有關人格心理學研究議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探討人格共同的特徵
(B)研究人與人之間有何不同
(C)嘗試對人做出最佳的判斷
(D)探詢個體有何獨特之處


11( ).
X


11 小華和大雄在玩積木,小華專心搭橋、大雄專心蓋房子,兩個人會交換積木,也會對彼此的作品發表評 論,但是沒有共同的目標。這在 M. Parten 的遊戲發展理論是屬於何種遊戲方式?
(A)合作遊戲(cooperative play)
(B)平行遊戲(parallel play)
(C)旁觀者遊戲(onlooker play)
(D)聯合遊戲(associative play)


12( ).
X


12 由於處理訊息的能力有限,我們會採取某些策略來簡化複雜問題,例如忽略某些訊息或過度運用某些訊 息,社會心理學家 Susan Fiske 和 Shelley Taylor 稱之為何?
(A)捷思(heuristic)
(B)方便(convenience)
(C)認知吝嗇(cognitive miser)
(D)詳思(elaboration)


13( ).
X


13 下列四個年齡中,那一個年齡的性別白熱化(gender intensification)程度最強?
(A)三歲
(B)六歲
(C)十二歲
(D)二十歲


14( ).
X


14 有些青少年因為友誼而常常聚在一起,久而久之,這些人對團體的認同愈來愈強,彼此之間的言行舉止 也愈來愈相似。這種同儕團體稱之為何?
(A)結盟(affiliation)
(B)死黨(clique)
(C)幫派(gang)
(D)群夥(crowd)


15( ).
X


15 依據研究顯示,父母離婚對孩童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若是父母親的關係一直處於衝突中,對兒童而言,與其處於充滿衝突的家庭中,父母親分開或離婚反 而對兒童的發展是較好的
(B)兒童對於父母離婚的反應有性別差異,女孩會出現較多的情緒適應與行為問題,而男孩則會出現較多 的隱藏性創傷
(C)雖然離婚會對孩童造成衝擊,但多數的孩童會從這些經驗當中復原,絕大部分父母離婚的孩童,長大 之後對於父母離婚抱持正向的評價
(D)離婚對孩童來說是突發性的壓力事件,這些壓力所帶來的反應,絕大部分會在半年之內逐漸消失,多 數兒童可以在父母離婚半年後發展出健康的調適策略


16( ).
X


16 老化的生理時鐘理論認為有一所謂的計時器與腦部那一部位相關連?
(A)杏仁核
(B)腦皮層
(C)下視丘
(D)小腦


17( ).
X


17 根據吉利根(Gilligan)的理論,關懷倫理的最高層次為何?
(A)個人存活取向
(B)非暴力道德觀
(C)以自我犧牲為美德
(D)追求和諧關係


18( ).
X


18 下列那個選項的理論取向與其所對應的心理病理描述不合?
(A)特質論:特質向度上的極端得分
(B)心理分析論:防衛性維護自我
(C)個人構念論:構念系統功能失調
(D)社會認知論:習得不當反應模式


19( ).
X


19 Carl Jung 認為我們自身存在許多相對立的內在力量,我們會在私人自我與在他人面前呈現的面貌之間有 所掙扎。他以下列何者作為我們在人前呈現的面貌之表徵?
(A)集體潛意義
(B)自我
(C)本我
(D)假面


20( ).
X


20 小明在上課時覺得肚子很餓,雖然還沒下課,他就蹺課溜出去吃東西。根據 Freud 理論,這是那一個層面 在運作?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大我


21( ).
X


21 那一位心理學家主張自我包含 "實際我" 與" 理想我"?
(A) Carl G. Jung
(B) Harry Stack Sullivan
(C) Mary Ainsworth
(D) Carl Rogers


22( ).
X


22 G. Allport 強調的特則研究取向(idiographic approach)是指下列何者?
(A)應該先研究一大母群,在從母群的通性中找到個人的相對位置
(B)每個人都有其核心特質,所以要用傳記方式研究才能理解
(C)以個案研究為基礎,從中導出人類行為的普遍法則
(D)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的特質,且有其遺傳法則


23( ).
X


23 下列關於自我效能信念與健康的關係之研究結果,何者正確?
(A)高自我效能信念會減緩壓力的影響,但無法增強免疫系統
(B)提高自我效能信念並無法預防愛滋疾病的感染
(C)負向的自我效能信念對身心健康有害
(D)心臟病患者不切實際的高自我效能會讓他們提升運動量,改善健康


24( ).
X


24 George Kelly 發展了一個治療取向來幫助個案重新建構自己,這種取向稱之為何?
(A)角色扮演法
(B)性格腳本改變法
(C)敘事法
(D)固定角色治療法


25( ).
X


25 自我基模(self-schema)是有關自己訊息的處理。人們會表現那些符合自我基模的行為,不但可以肯定別 人對自己的印象,也證明自己的想法,形成一種循環。此種現象稱之為何?
(A)自我肯定(self-assertive)
(B)自我驗證(self-confirming)
(C)自足式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D)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


26( ).
X


26 非西方國家的心理學家發現西方的心理學理論不足以解釋他們社會中的現象,所以從 1980 年代以來有什 麼運動的興起?
(A)第四勢力
(B)本土心理學
(C)超個人心理學
(D)集體心理學


27( ).
X


27 有關性格「大五因素(Big Five)」理論的研究,下列何者正確?
(A)具較高嚴謹性的人,其壽命較長
(B)神經質、友善性比其他三個特質更具普遍性
(C)反社會型人格在開放性和外向性分數較高
(D)具較高友善性的人,其壽命較長


28( ).
X


28 下列何者屬於日記研究(diary study)?
(A)不定時發送簡訊請受試者寫下當時的情緒
(B)請受試者聽完一個生活故事後寫下聽完的心情
(C)在教室觀察並記錄兒童一天內互相攻擊的次數
(D)分析在二次大戰納粹占領區死亡的少女安妮(Anne Frank)的日記 


29( ).
X


29 人們常利用捷思法(heuristics)來處理紛亂的訊息,當我們看到兩瓶紅酒價錢差很多,自然就認為較貴的 紅酒品質較好,這是那一種心理特性的運用?
(A)刻板印象(stereotype)
(B)代表性捷思(representative heuristics)
(C)類別化(categorization)
(D)可及性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s)


30( ).
X


30 如果我們喜歡某個人,關於他的好的傳聞,我們會採取接受的態度,關於負面傳聞則設法淡化或辯駁, 這是何種現象?
(A)代表性捷思(representative heuristics)
(B)月暈效應(halo effect)
(C)錯誤共識效應(false-consensus effect)
(D)可及性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s)


31( ).
X


31 一位女性,穿著時髦清涼,在辦公室常遭到一位男同事的性騷擾,她憤而向主管提出控訴,同事間耳語 相傳,傳說她就是穿著很辣,才會被騷擾。這樣的傳聞,從歸因理論來說,是何種歸因?
(A)努力-運氣歸因
(B)自利歸因謬誤
(C)行動者-觀察者分歧偏差歸因
(D)內在-外在歸因


32( ).
X


32 小明攻擊阿美,因為她有敵意;根據心理學家 Edward Jones 等人定義,此推論稱之為何?
(A)特質推論
(B)捷徑推論
(C)代表性推論
(D)對應推論


33( ).
X


33 校園霸凌(Bullying)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下列關於校園霸凌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男孩欺負其他同學的比例顯著地高於女孩
(B)習慣性欺負弱小的同學,他們在家較常看到成人的攻擊行為,但本身較少成為攻擊的目標
(C)大部分的受害者屬於被動性的受害者,他們傾向於不反擊、也害怕去招惹攻擊他們的人
(D)如果沒有外力介入,例如:老師的保護,受害者在學校中常會持續受害


34( ).
X


34 下列何者較無法提高助人意願?
(A)界定是緊急情況
(B)助人代價高
(C)不容易離開現場
(D)相信自己可以減輕受害者的痛苦


35( ).
X


35 團體迷思最容易出現在下列何種團體?
(A)人數少的團體
(B)團體凝聚力高的團體
(C)經常吵吵鬧鬧的團體
(D)人數眾多的團體


36( ).
X


36 在社會情境中人們通常認為自己選擇公開「從眾」行為之主要原因為何?
(A)爲了公平正義
(B)為了追求正確性
(C)為了與他人關係和諧
(D)為了對決策負責


37( ).
X


37 在考慮溝通有效的關鍵因素中,最不可能的因素為何?
(A)由誰來說
(B)在那裡說
(C)說些什麼
(D)對什麼人說


38( ).
X


38 國小一年級的小強,在班級活動中常靜不下來,容易生氣而且愛跟別人作對,因此常常會激怒班上的其 他同學,遭受到別人攻擊而受害。他是屬於下列何者?
(A)退縮型受害者(passive victims)
(B)挑釁型受害者(provocative victims)
(C)反應型受害者(reactive victims)
(D)主動型受害者(proactive victims)


39( ).
X


39 五歲的小麗比小強對於自己兩、三歲時的自傳式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的回憶較多,下列那位 心理學家指出這是因為父母經常與小麗談論以前的事情所致?
(A)皮亞傑(J. Piaget)
(B)維高斯基(L. Vygotsky)
(C)布朗菲布列納(U. Bronfenbrenner)
(D)吉塞爾(A. Gesell)


40(A).

40 根據文化心理學家 Richard Shweder(1991)指出,青少年生活於複雜、多元及民主的社會中,其道德認 知判斷有下列何種特色?
(A)自主性的精神(ethic of autonomy)
(B)社群的精神(ethic of community)
(C)宗教的精神(ethic of divinity)
(D)利他的精神(ethic of altruism)


【非選題】
一、媽媽規定明綸回家要先寫完功課才可以看電視。隨著明綸年紀漸大,10 歲的明綸漸 漸有不聽話的情形。今天明綸回到家功課沒寫就看電視,因此跟媽媽爭辯了 15 分 鐘,最後媽媽放棄爭辯,明綸則繼續看電視。請以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陷阱分析這種情況,(9 分)明綸的媽媽要如何做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再發生?(9 分)

【非選題】
二、Jung 所謂的個別化(individuation)所指為何?(9 分)中年人想要達到個別化, 原型必須如何轉變?(9 分)

【非選題】
三、態度是如何改變的?請由說服者本身、訊息、訊息接收者這三方面加以說明。(14 分)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6 年 - 106-2 專技高考_諮商心理師:諮商的心理學基礎#63969-阿摩線上測驗

Joanne Lee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