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的唯一之路,堅持、堅持、再堅持
25
(43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2 年 - 102中等學校-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9608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X


1.下列何種題型較能評量出學生的高層次認知能力?
(A)申論題
(B)選擇題
(C)配對題
(D)是非題


2(C).
X


2.根據泰勒(R. Tyler)的主張,課程設計首先應決定下列哪一要項?
(A)課程目標
(B)學習內容
(C)學習活動
(D)評鑑方法


3(C).
X


3.下列何者最能反映杜威(J. Dewey)的課程觀?
(A)視課程為學科
(B)視課程為目標
(C)視課程為計畫
(D)視課程為經驗


4(C).
X


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揭櫫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及「適性揚才」等理念,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取向?
(A)學科取向
(B)學生取向
(C)社會取向
(D)科技取向


5(C).
X


5.下列哪一種教學過程的教師指導性最高?
(A)講解說明
(B)討論發現
(C)反覆練習
(D)學生自評


6(C).

6.下列有關教室布置的敘述何者為誤?
(A)布置要考慮教育性和環保
(B)布置要留意溫度、通風和光線
(C)布置要固定,一勞永逸不再更換
(D)布置要考慮安全,避免出現有毒物品


7(C).
X


7.楊老師使用微笑、輕拍學生肩膀或眼神接觸,以增強學生的良好行為。楊老師使用 下列哪一種增強方式?
(A)實物性增強
(B)活動性增強
(C)符號性增強
(D)社會性增強


8(C).

8.教師實施教學評量時,使用經審定教科書的內容作為評估學生學習情況的依據。這 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
(A)動態本位評量
(B)實作本位評量
(C)課程本位評量
(D)觀察本位評量


9(C).
X


9.某科考試以60分作為及格門檻,每位學生的得分並不需要與他人比較。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
(A)形成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常模參照評量
(D)標準參照評量


10(C).
X


10.方大明在準備段考時,知道要花較多時間,準備自己較弱的英文,花較少時間,複習自己較強的數學。此種應試方法屬於下列哪一種知識類型?
(A)事實性知識
(B)概念性知識
(C)程序性知識
(D)後設認知知識


11(C).
X


11.學校除了排有固定授課時間的學習活動之外,也會不定期安排許多活動,例如: 運動會、競賽、展覽等。後者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
(A)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B)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C)空無課程(null curriculum)
(D)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12(C).
X


12.在學校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採用「協商模式」(negotiation model),於互動中修改既有的課程。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觀點?
(A)忠實觀
(B)相互調適觀
(C)行動落實觀
(D)批判討論觀


13(C).
X


13.下列何者不符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特性?
(A)階層化的課程領導
(B)草根式的課程發展
(C)師生共享課程決定
(D)創造學習經驗的課程


14(C).
X


14.有德國中衡鑑新實施之多元智能課程的價值,判斷課程運作的整體成效,以作為未來是否繼續採用及推廣的參考。此種作法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鑑方式?
(A)真實評鑑(authentic evaluation)
(B)交流評鑑(transaction evaluation)
(C)形成性評鑑(formative evaluation)
(D)總結性評鑑(summative evaluation)


15(C).
X


15.綜合活動教師團隊所自編的九年級教材,在全年級使用之前,應送下列哪一單位 審查?
(A)學校的教師評審委員會
(B)學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
(C)教育局(處)的國教輔導團
(D)教育局(處)九年一貫課程輔導小組


16(C).

16.學生在同一學習時段裡,可在不同的課堂接觸到各個專業領域的教師,學到文學的水、科學的水、藝術的水和歷史的水。此種作法屬於下列哪一種統整課程設計?
(A)學生中心
(B)教師中心
(C)主題中心
(D)社會中心


17(C).
X


17.某版本教科書以「差異」為課程組織的要素,在不同年級分別以家庭、社區、中西方文化為內容,探討差異的不同形式。此種隨著學生年級增加,概念的抽象性與複雜性也增加的課程,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
(A)同心圓課程
(B)螺旋式課程
(C)廣域式課程
(D)核心式課程


18(C).
X


18.高教授提出一項前瞻的課程計畫,並希望能成立一所實驗中小學,推動這項課程計畫。根據古拉德(J. Goodlad)的觀點,這項計畫屬於下列何者?
(A)理念課程
(B)知覺課程
(C)運作課程
(D)經驗課程


19(C).

【已刪除】1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生涯發展教育」,在使學生能注重自我覺察及 規劃生涯發展。下列何者符合「生涯發展教育」的情意領域目標?
(A)學習運用社會資源,適應社會環境變遷
(B)認識工作所需知能,培養生涯發展能力
(C)具備積極工作態度,提升生涯發展信心
(D)了解教育工作關係,學習開展生涯方法


20(C).
X


20.教師運用類化原則進行教學時,應特別注意下列哪一選項?
(A)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B)安排學生共同參與的情境
(C)引起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態度
(D)利用學生的舊經驗去學習新教材


21(C).
X


21.教務主任為了實驗,隨機抽取八年一班的三位學生,然後告訴新接八年一班的英文 教師,這三位學生的資質特別優異。一學期後,這三位同學的成績果然脫穎而出。 這三位同學表現優異的現象,屬於下列哪一種效應?
(A)月暈效應
(B)霍桑效應
(C)混沌效應
(D)比馬龍效應


22(C).
X


22.在班級經營時,教師不宜運用下列哪一種肢體語言?
(A)經常觸及學生身體以表示親切
(B)運用身體姿勢以傳達教師的情緒
(C)運用眼神接觸,提醒聊天的學生停止說話
(D)走近不專心的學生,讓其注意力集中於課業


23(C).
X


23.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以日常生活事例作為切入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自然科學知識。此種教學方法與下列哪一種概念有關?
(A)由難至易
(B)由繁入簡
(C)由抽象到具體
(D)由經驗到知識


24(C).
X


24.下列哪一項作法對一般學生的學習動機,較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A)建立支持學生學習的環境
(B)經常給予學生容易的作業
(C)彈性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D)師生共建有意義的學習目標


25(C).

25.下列何者屬於「人本中心」的班級經營取向?
(A)教師自行制定班規
(B)教師負責班級規劃與組織
(C)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制定班規
(D)教師要求學生遵守既定的規範


26(C).

26.姜老師對班級經營所抱持的基本想法是:「學生獲得奬勵的行為會重複出現,被忽視或懲罰的行為會減少或消失。因此,可適當使用增強物,來塑造學生的行為。」 姜老師的想法較接近下列哪一選項的主張?
(A)葛拉塞(W. Glasser)的選擇理論
(B)高登(T. Gordon)的教師效能訓練
(C)史金納(B. Skinner)的操作制約學習
(D)雷多(F. Redl)和瓦登堡(W. Wattenberg)的團體動力學


27(C).
X


27.葉老師先對阿忠的媽媽說:「以我對阿忠的觀察,他跟同學間的相處一直很好,只是沒想到前幾天和同學發生一點爭執而大打出手。現在同學都不理他了。」再說:「雖然這件事我已居中做了排解,今天請您來學校,是想了解應該如何進一步幫助 阿忠。」最後說:「我想告訴您接下來我會怎麼做,也希望您可以支持並和我合作。」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親師溝通技巧?
(A)三明治技術
(B)迂迴溝通術
(C)評價式稱讚
(D)鑑賞式稱讚


28(C).

28.下列哪一項屬於無效的稱讚?
(A)你代表班上同學比賽得到佳作,我們與有榮焉
(B)你有今天的好表現,那是因為你能一直超越自我
(C)這次本班成績進步,是因為命題老師多半是本班的任課老師
(D)這次班級獲得團體總錦標,那是各位用汗水所編織出來的結果


29(C).

29.周老師利用「社會計量法」評估班上同學的人際關係。下列哪一項作法有待商榷?
(A)周老師在指導語中限定每位學生最多只能選五人
(B)周老師向學生保證,他對填答的結果會予以保密
(C)為避免洩漏學生的選擇,周老師不會根據學生的作答進行分組
(D)周老師使用真實情境的問題,例如:班遊中,你最希望與誰同組?最不希望與誰 同組?


30(C).
X


30.下列有關課程的詮釋,何者較不適切?
(A)統整課程強調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充分掌握生活題材
(B)統整課程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設計生活化教材進行教學
(C)學科中心課程強調學科內涵的聯結,重視學科知識的系統性
(D)學科中心課程的教師扮演學科專家角色,確保學生精熟學科內容


31(C).
X


31.林老師強調:奬懲對學生是有效的,為營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要讓學生清楚知道老師的期望,且要貫徹執行。此一觀點符合下列哪一種班級經營的理念?
(A)目標導向
(B)果斷紀律
(C)和諧溝通
(D)權變理論


32(C).
X


32.在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討論中,李老師認為:「學校的課程發展必須考慮社區的 資源和校內學生的特性,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課程。」蘇老師則認為:「學校課程發展必須優先考慮能否達成學科教學的目標。」下列敘述何者較為適切?
(A)李老師的主張屬於歷程模式
(B)蘇老師的主張屬於情境模式
(C)兩位老師的主張都屬於工學過程
(D)兩位老師的主張都屬於慎思過程


33(C).

33.曾老師教學時重視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影響,而在教學過程中則常對學生的學習提供 回饋,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量。這屬於下列哪一種教學設計取向?
(A)人文主義
(B)人本主義
(C)行為主義
(D)認知主義


34(C).
X


34.艾斯納(E. Eisner)及范倫斯(E. Vallance)提出課程取向的分類,其中之一為「提供 每一位學習者合宜的知識內容與經驗,為個人發展量身訂做的課程」。此一取向屬於下列何者?
(A)學術理性類課程
(B)自我實現類課程
(C)認知過程類課程
(D)社會重建類課程


35(C).
X


35.賴老師想透過社區服務,培養中學生的責任感。賴老師應採用下列哪些策略? 甲、早些傳達社區服務的要求 乙、建立監督學生工作的程序 丙、檢核學生的社區服務歷程 丁、嚴格規定社區服務的時間 戊、密切監督學生的工作情形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戊
(D)丙丁戊


【非選題】
1.試述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的意義(4分),並至少列舉三種類型簡要說明之(6分)。

【非選題】
2.請依自選的一個學習領域或科目,至少舉三例說明教師如何應用不同的提問技巧(10分)。

【非選題】
3.美國華裔球員林書豪的成長經驗顯示:個人若能依據自己的興趣發展,將可突破困難,實現理想。請依據適性發展的觀點,針對現行中學課程的內涵加以評論(5分),並提出能促進適性發展的課程設計取向(5分)。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2 年 - 102中等學校-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9608-阿摩線上測驗

加油!!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