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是來自一點一滴的累積
80
(1 分4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3 年 - 103年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聯合甄選初試專門類科知能試題 體育#1653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6.依據臺北市學校體育發展方案,下列何者正確?
(A)體育班之體育課應由體育教師擔任授課,每班以 15 人至 30 人為限。
(B)體育課之教學,如採另行編班方式,應考慮學生之個別差異或運動興趣,每班以不超過 30 人為原則。
(C)學生體育成績考查配分為:運動技能 50%、運動精神與學習態度 30%、體育常識 20%。
(D)為提升學生游泳能力,臺北市國小畢業生的游泳能力指標為能游 25 公尺。


2(D).

17.下列有關「臺北市學校體育發展方案」的內容陳述,何者有誤?
(A)各校設置體育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
(B)體育課程安排方式,應避免兩節或兩日接連排課。
(C)學生成績考查中,運動技能占總分50%;運動精神與學習態度占總分25%;體育常識占總分25%。
(D)每學期應舉辦班際體育競賽至少一項。


3(D).

18.下列何者為運動競賽中淘汰賽制的優點?
(A)觀摩機會多,有助於技術和比賽經驗的累進。
(B)比賽結果更能顯示出各隊實力。
(C)有助於各隊間的交流互動,更具以技會友的教育性。
(D)時間較為經濟,可迅速獲得各隊比賽結果。


4(B).

19 臺北市舉辦國小教育盃躲避球比賽,共有 24 隊參賽,採雙敗淘汰制,取前三名,需至少應賽多少場?
(A) 40
(B) 45
(C) 50
(D) 55


5(B).

20.在幾隊出賽的情況下,雙敗淘汰賽的比賽總場次會和單循環賽相同(不計敗部復活) ?
(A) 3 隊
(B) 4 隊
(C) 5 隊
(D) 6 隊


6(B).

21.國民體育法中有關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設置體育班的規定,何者正確?
(A)體育班之員額編制、入學測驗、編班方式等事項由各校視實際需要訂定之。
(B)學校設體育班者,每校至少置專任運動教練 1 人。
(C)每年級均設體育班 2 班以上之學校,至少置專任運動教練 3 人。
(D)未設體育班之學校,不得遴選專任運動教練,從事運動訓練或比賽指導工作。


7(D).

22.下列哪一種體育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在運動比賽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促進學生學習比賽中的技能與戰術?
(A)運動教育模式
(B)跨理論學習模式
(C)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法
(D)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8(C).

23.某人體重 50 公斤,走路(3.0 公里/時)30 分鐘,可釋放多少能量? (已知走路的強度為 3.5 MET,每 1 MET=1 Kcal/Kg/hour)
(A) 67.5 Kcal
(B) 77.5 Kcal
(C) 87.5 Kcal
(D) 97.5 Kcal


9(D).

24.下列有關體適能的說明何者正確?
(A)分為「健康體適能」和「休閒體適能」兩大類。
(B)「速度」是指快速完成變換身體位置的能力。
(C)「平衡感」是指任何可以伸、曲、彎、扭而不使身體姿勢破壞的能力。
(D)「協調性」是指身體統合神經、肌肉系統以產生正確、和諧、優雅的活動能力。


10(B).

25.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提出各種運動挑戰,讓學生找出解決方法,並允許學生充分表達、創作與實驗,屬於下列何種 教學法?
(A)直接教學法
(B)間接教學法
(C)合作學習教學法
(D)運動教育模式


11(B).

26.下列何者為有效的體育教學?
(A)增加教師示範說明動作時間
(B)增加學生練習時間
(C)增加學生等待練習時間
(D)以上皆非


12(C).

27.下列何者為主張學生是學習的中心,重視學生認知、技能、情意三領域整體發展,並期待學生能學到控制自己的行 為和情緒,進而協助與尊重其他學生的體育課程模式?
(A)運動教育模式
(B)體適能模式
(C)發展模式
(D)人生意義模式


13(D).

28.兒童不會因為本身能力的受限,而被排斥於體育課之外,下列何種課程的目的為讓每位孩童在其能力範圍內,發展 潛能?
(A)個別化體育課程
(B)矯正體育課程
(C)發展性體育課程
(D)適應體育課程


14(C).

29.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中,何種光譜最適用於智能障礙生的體育教學?
(A)練習式
(B)互惠式
(C)命令式
(D)導引式


15(C).

30.下列哪一種體育教學法可有效提升兒童的創造思考能力?
(A)導引式教學法
(B)自測式教學法
(C)擴散式教學法
(D)聚斂式教學法 .


16(B).

31.下列哪一種價值取向應用於體育課程設計,可培養學生動作技巧學習的判斷力、問題解決能力、思考能力?
(A)社會重整價值取向
(B)學習歷程價值取向
(C)生態整合價值取向
(D)自我實現價值取向


17(D).

32.體育老師於開學時帶領學生設定個別體適能目標,並每隔一段時間就評量學生體適能進步情形,學生可選擇是否要重新設定目標,此評量方式為下列何者?
(A)診斷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多元性評量
(D)形成性評量


18(C).
X


33.教師經常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提供回饋給學生,以下哪一種回饋方式較不恰當?
(A)簡潔、清晰技巧獲知的回饋。
(B)給予結果獲知的回饋。
(C)同時給予技巧獲知與結果獲知回饋。
(D)給予高度的讚美。


19(B).

34.依據 Fitts 與 Posner (1967) 所提出的動作學習階段,學生學習技能若已不需將注意力放在動作上,那他處於動作學習 的什麼階段?
(A)組合階段
(B)自動化階段
(C)認知階段
(D)控制階段


20(A).

35.教師在兒童參與身體活動中,要求兒童能在合作與競爭間做抉擇,主要目的為何?
(A)提升兒童積極社會化行為
(B)提升兒童自我概念
(C)提升兒童知覺能力
(D)以上皆非


21(D).

36.下列作法何者適用於協助成熟動作發展期的兒童發展潛能?
(A)提供多元練習機會及安全的環境。
(B)引發學習動機並給予支持與回饋。
(C)目標的設定要具體可行。
(D)以上皆正確。


22(A).

37.動作技能可分為穩定性、移動性及操作性動作技能,下列何者屬於穩定性動作技能?
(A)身體滾動
(B)停球
(C)雙腳跳
(D)彈跳


23(C).

38.作前滾翻時,學習者會接受到前滾翻期間關於手、腳放置位置和身體姿勢的回饋,此種回饋屬於何種回饋?
(A)外在回饋
(B)擴大回饋
(C)內在回饋
(D)無回饋


24(C).
X


39.何謂體育課程的自我實現價值取向?
(A)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冒險、超越極限。
(B)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以及做中學。
(C)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循序漸進,解決動作技巧問題。
(D)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運用動作技巧概念,改善運動表現。


25(B).

40.競技體適能指的是技巧性活動的體適能,下列何者為競技體適能的要素? ○1 肌耐力 ○2 敏捷性 ○3 速度 ○4 心肺耐力○5 瞬發力
(A)○1 ○2 ○3
(B)○2 ○3 ○5
(C)○2 ○3 ○4
(D)○3 ○4 ○5


26(A).

41.下列哪一種教學法的理念提出「教學行為是師生一連串的決定」?
(A)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
(B)理解式體育教學
(C)運動教育模式
(D)體適能模式


27(A).
X


42.下列何者是兒童體能課程的主要目的?
(A) 熟悉比賽規則
(B)強化專項運動技能
(C)發展時間、空間意識
(D)發洩過剩精力


28(C).

43.下列有關「基模理論」的說明何者正確?
(A)主張動作學習是利用閉鏈式 (closed-loop) 的動作控制原理
(B)其過程涉及記憶痕跡與感知痕跡的作用
(C)學習的目的在於建立基模,基模建立後,就可利用動作模式來完成動作
(D)以上皆非


29(C).
X


44.依據 2014 年教育部普及化運動樂樂棒球規則的敍述,下列何者為非?
(A)守備隊踩白色壘板,進攻隊衝壘須踩橘色壘板。
(B)正式比賽打擊採 1 輪制不限 3 出局。
(C)下一局開始前,上一局之跑壘員需回到原殘壘之壘位。
(D)擊球進場未超過投手壘包判界外球,計好球一個。


30(A).

45.在游泳混合式接力項目中, 四種泳式順序依序為?
(A)仰式→蛙式→蝶式→自由式。
(B)自由式→蛙式→仰式→蝶式。
(C)蝶式→仰式→蛙式→自由式。
(D)蝶式→自由式→仰式→蛙式。


31(C).
X


46.下列各項國際運動賽事的主辦城市何者正確?
(A) 2014 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為南京。
(B) 2016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為東京。
(C) 2016 國際少年運動會的主辦城市為高雄市。
(D) 以上皆正確。


32(C).

47.「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提到運動可促進學習、記憶等益處,下列何者為可能的神經生理機轉? ○1 促進神經傳遞物分泌合成○2 促進神經新生○3 增加肝醣超補○4 增加 BDNF 的分泌
○5 促進血管新生
(A)○1 ○2 ○3 ○4
(B)○2 ○3 ○4 ○5
(C)○1 ○2 ○4 ○5
(D)○1 ○2 ○3 ○5


33(B).
X


48.體育教師針對體育運動提出一爭議性問題,問題的內在結構必頇是一個單一且正確的答案,學生須透過參與找尋唯一正確答案,稱為何種教學法?
(A)自教式教學法
(B)導引式教學法
(C)聚斂式教學法
(D)自設式教學法


34(D).
X


49.教師在體育課中總是鼓勵學生跟自己之前的表現比較,其目的是想塑造何種動機氣候?
(A)競爭取向
(B)社會取向
(C)精熟取向
(D)自我取向


35(B).

50.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的計算方式為何?
(A)體重(公斤為單位)/身高 2 (公分為單位)。
(B)體重(公斤為單位)/身高 2 (公尺為單位)。
(C)身高 2 (公分為單位) /體重(公斤為單位)。
(D)身高 2 (公尺為單位) /體重(公斤為單位)。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3 年 - 103年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聯合甄選初試專門類科知能試題 體育#16539-阿摩線上測驗

apple597489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