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容易相信的人比不容易相信的人容易成功。
88
(2 分4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國立屏東大學_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模擬測驗_特殊教育學校(班):課程教學與評量(身心障礙組)#119844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 有關「學習策略特徵」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學習策略是「教師起始、有目的和自我意識的連續行動」
(B) 學習策略教學是一種「外在調整策略」
(C) 學習策略是一種形態的「認知」過程
(D) 學習策略教學是「大腦本位學習」的方法,讓學習者參與學習策略的學 習


2(B).

2. 教學者配合學校和班級生活作息,像是告知學習者 9:30 結束討論,讓學習者做時間管理,並在時間到時說出時間,且結束討論,回到全班分享。這是利用何種教學時間進行教學?
(A)單元教學時間
(B)情境教學時間
(C)例行教學時間
(D)個別教學時間


3(A).

3. 一位協同成員教學時,其他協同成員視學生學習狀況予以個別或小組輔導,這是哪一種合作教學模式?
(A)選擇式教學模式
(B)平行教學模式
(C)互動或團隊教學模式
(D)一主教一協助模式


4(D).

4. 下列那一個概念不是「課程本位評量(curriculum-based assessment)」所主張的?
(A)評量結果可以作為教學決策。
(B) 可以偵測學習者進步的情形。
(C)可以經常施測。
(D)測驗材料來自對不同年齡層所需能力的分析。


5(C).

5. 在加法應用問題解題中,教師教導學生轉譯問題、統整問題、計畫解題方式,以及監控和執行計畫四個階段的原理原則;而後學生能應用它們在減法應用問題解題中,這是學生產生何種類型的「學習遷移」?
(A)特殊遷移
(B)遠遷移
(C)一般遷移
(D)垂直遷移


6(D).

6. 強調教導學習者因應不同學習情境,表現學習策略的普遍性過程,這是何種取向的教學方法?
(A)認知—行為取向。
(B) 社會生態取向。
(C)行為取向。
(D)認知取向。


7(A).

7. 有關「行為模式教導策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同時提示(simultaneous prompting)是一種產生零錯誤學習。
(B)在教學者直接言語提示下,能使用溝通圖卡獲得想要的東西,但教學者延宕提示的時間至 10 秒,這使用「漸進時間延宕策略」。
(C)提示-褪除策略係指褪除提示的形態。
(D)讓學習者說出或寫出技能的步驟是一種「示範策略」。


8(A).
X


8. 關於「提示策略(prompting)」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當小智無法認讀「冰」這個字,教學者添加冰的圖片在該字之上,這是 一種「視覺提示」(visual prompts)策略。
(B)教學者提示學習者「拿了抺布,接下來的步驟是什麼?」這是一種「直接的言語提示」策略。
(C)教學者將手放在學習者的手下面,引導他按燈的開關,這是一種「完全身體提示」策略。
(D)當玉琪無法正確寫出「跳」這個字的聲調時,教學者做出第四聲聲調的動作,這是一種「姿勢或表情提示」(gestural prompts)策略。


9(C).

9. 在 TEACCH 結構式教學中,教學者需確實提供學習者完成作業所需的訊息,包括需完成的作業內容、完成的作業量、作業完成的情形等,這是屬於下列哪一項 TEACCH 的要素?
(A)物理組織的組織和結構化
(B)每日作息的結構化
(C)個人工作系統的結構化
(D)活動材料的視覺結構化


10(D).
X


10. 以下對直接教學(direct instruction)的描述,何者錯誤?
(A)每節課通常包含新教與複習等教學活動,並且重視總結性的評量。
(B)逐步從教學者指導的活動,褪除為學習者獨立進行的活動。
(C)運用明顯教學的原則。
(D)給予學習者充分而系統、引導式練習的機會。


11(B).

11. 下列敘述何者不符合「鷹架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作法?
(A)學習者對學習負起愈來愈多的責任。
(B)讓學習者使用計算機做少量數字的計算。
(C)鷹架教學中提供的支持要適量,不宜過多或過少。
(D)教學者可提供學習者不同程度的提示。


12(A).

12. 在評量學習者「四則運算的應用問題」時,教學者視學習者的回答狀況,提供簡單回饋、題意說明、關鍵要素提示和直接教學這四種漸近層次的提示,如此的作法符合下列何種敘述?
(A)符合「近側發展區」與「動態評量」的理念。
(B)係要求學習者在真實情境中完成一項作業,是一種「實作評量」。
(C)係根據學習者學習的課程內容,評量學習者的學習結果,是一種「課程本位的評量」。
(D)係採取評量學習者功能表現的「功能評量」。


13(B).

13. 由特殊需求學習者對較年幼的學習者,閱讀層次較低,符合其獨立閱讀層次, 並適合年幼學習者且有趣的文本,這是何種策略?
(A)同儕監控(peer monitoring)
(B)搭檔閱讀(buddy reading)
(C)同儕教導(peer tutoring)
(D)同儕支持的閱讀


14(C).

14. 關於運用「多元智力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於課程設計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主張採取「功能評量(functional assessment)」來評量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表現。
(B)以「成長派典(growth paradigm)」為基礎,認為教學應從補救學生的缺陷,以促進學生智能的成長。
(C)一個人不識字,卻可以因為能言善道,出口成章而被認定具有「語言智力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D)對於自然觀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強的學生,教學的方法為喚起個人感覺、記憶或給予學生選擇的時間。


15(D).

15. 教導學生自我觀察和自我紀錄學習和寫作業專注的情形,這是何種策略?
(A)自我規畫
(B) 自我教導
(C)自我評鑑
(D)自我監控


16(A).

16. Sternberg 提出實用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具備以下何種策略與它息息相關?
(A)問題解決策略
(B) 壓力因應策略
(C)情緒調整策略
(D)自我調整策略


17(B).

17. 教導學習者辨識人們在使用語言來溝通時,會用來管理和組織話語結構的單詞和短語,例如:除此、另外,以促使語言表達更清晰和連貫,這是讓學習者具備什麼樣的概念?
(A) 文體的辨識
(B) 話語標記的辨識
(C) 語意覺識
(D)印刷覺識


18(A).

18. 關於「數感」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其中一項能力是「點數」,要能「全數」,它是加法的先備概念。
(B)其中一項能力是「判斷數量的多和少」。
(C)其中一項能力是「認知數量的不合理結果」。
(D)其中一項能力是「心理估算能力」


19(D).

19. 林老師針對阿偉會在不適合的情境中打招呼的行為,於教學中安排了一些不適合打招呼的情境(例如:中午過後、教師正在忙、十分鐘前已打過招呼), 以促進他們能於真實情境中能在適當的情境中打招呼,這是採取哪種促進學習成效類化的技術?
(A)彈性教學
(B)安排共同的區辨性刺激
(C)安排充足的反面反應示例
(D)安排充足的非區辨性刺激示例


20(B).
X


20. 關於「通例課程方案(general case programming)」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刺激和反應變化的教學宜從最大至最小的變化
(B)運用了「安排共同刺激」此項促進行為類化的策略
(C)安排教學範例的順序宜從共同特徵之活動系列成分先教,而後再教導變化的部分
(D)安排一個有共同成分或步驟的教學範例


21(B).

21. 關於「前事控制策略」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甲、當個案攻擊別人時,處理人員使用「放鬆的方法」,以促進身心的放鬆
乙、處理人員使用「感覺削弱」策略,事先將餐桌表面覆蓋上一層地毯,以因應個案轉動餐盤製造噪音的問題
丙、當個案出現自傷行為時,處理人員使用「保護措施」,給他戴頭盔,以預防他受傷
丁、當個案一直哭鬧不停時,教師使用「刺激轉換」策略,大聲播放他喜歡的音樂,轉移其注意力,以阻止他哭鬧行為的延續
(A)甲、乙、丁
(B)乙
(C)甲、丙、丁
(D)甲、乙、丙


22(C).

22. 每次教師叫蓓蓓放下彩色筆參與數學課程時,她總是尖叫;後來教師在叫她放下彩色筆參與數學課程之前,先提供接受度高的指令,例如:要求她拍手,接著與她握手,而後給予口頭讚美,最後再要求她將彩色筆放好並參與數學課程。這是運用了什麼策略?
(A)妥善安排轉換時刻
(B)刺激控制
(C)行為動力
(D)言語暗示


23(B).

23. 阿雅含手行為是為了紓解手部肌膚乾癢的不舒服感覺,這是何種功能?而當阿雅含手時,乾癢的感覺會緩和,此行為會受到何種不適當增強所維持?

(A)2 和 1
(B)3 和 4
(C)4 和 2
(D)1 和 3



24(C).

24. 一位處理人員介入一位飲食障礙者抗拒高纖維食物的行為,首先將 20%的即食早餐包加進 240 毫升的水,而後漸進將 25%、……100%的即食早餐包加進 240 毫升 的水;100%的即食早餐包,淡入 10%牛奶,淡出 10%的水,即 10%牛奶和 90% 水;最後則是 100%的即食早餐包,漸進淡入 20%、……100%牛奶,淡出 20%、100%水;最終達到的目標是 100%牛奶,這是運用了何種策略?
(A)刺激提示(stimulus prompt)
(B)刺激褪除(stimulus fading)
(C)刺激控制塑造(stimulus control shaping)
(D)刺激轉換(stimulus change)


25(A).

25.下列有關身心障礙者「溝通技能」教學策略的敘述,何者正確?
(A)阿漢以分心行為來逃避學習或作業,因此教導他溝通技能,表達聽不懂或不會做,需要老師的協助,這是一種替代技能。
(B)同學嘲笑自閉症的大智,會導致大智的攻擊行為,此時教導他與同學玩遊戲的技能,就是功能等值的溝通行為。
(C)當阿光出現尖叫行為以獲取協助時,功能性溝通訓練的方式為教導他停止尖叫,以口語或圖卡進行溝通,當他以口語或圖卡溝通時,則給他食物的增強。
(D)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導首先須教導身心障礙者物品和圖片的配對技能,讓他們能使用圖片進行溝通。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國立屏東大學_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模擬測驗_特殊教育學校(班):課程教學與評量(身心障礙組)#119844-阿摩線上測驗

Jiawe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