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沒有危機意識,就是世界最大的危機。
17
(3 分2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99 年 - 99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中等學校#85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有疑問

1.某校輔導教師想自編一份評量學生考試焦慮程度高低的量表,他可挑選某基金會編製的憂鬱量表,當作建立下列何種效度的依據?
(A)表面效度
(B)內容效度
(C)複核效度
(D)效標關聯效度


2(A).

2.以下何種論點倡導廢除現行學校,改用教育媒體網絡、技藝交流網絡、伙伴切磋網絡與專家諮詢網絡來取代?
(A)去學校論(deschooling)
(B)自由學校論(free school)
(C)開放學校論(open school)
(D)人本學校論(humanizing school)


3(B).

3.下列哪一項學習內涵,在目前「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較常被認為是 「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A)語文
(B)品德教育
(C)健康與體育
(D)自然與生活科技


4(A).

4.下列哪一種課程組織,較強調學習者的重要性?
(A)心理的組織
(B)論理的組織
(C)社會的組織
(D)哲學的組織


5(C).

5.王老師上課時,特別注重服裝儀容的端莊合宜,以做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請問, 王老師的作為可視為何種課程?
(A)正式課程
(B)懸缺課程
(C)潛在課程
(D)核心課程


6(A).

6.當教師必須於短時間內,將大量的資訊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又無法自行組織這些內容時,宜採取下列何種教學法?
(A)直接教學法
(B)間接教學法
(C)實作取向教學法
(D)思考啟發取向教學法


7( ).
X


7.有關教室布置的敘述,下列何者比較正確?
(A)教室布置工作應由教師負起全責加以完成
(B)教室布置是學生的責任,教師不必關心
(C)為避免勞師動眾,教室布置最好以一年更換一次為宜
(D)教室布置的空間規劃,宜考量有助於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


8( ).
X


8.教師為明瞭學生的人際關係,因此採用社會計量法來了解學生的社交網絡。請問, 教師所用的社會計量法是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方式?
(A)同儕評鑑
(B)檔案評量
(C)標準化測驗
(D)自陳報告量表


9( ).
X


9.在評量歷程中,老師須與學生頻繁的雙向互動,並提供學生必要的指導或協助, 以提高學生的表現水準。這種評量方式跨越多個時間點,以評定學生在某一學習領域或科目之學習歷程的演變。此種方式為下列哪一種評量?
(A)評定量表
(B)檔案評量
(C)動態評量
(D)雙層次測驗


10( ).
X


10.將若干性質相關的不同科目內容(如歷史、人類學與社會學)安排在「當代研究」 一門課內,此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組織方式?
(A)垂直組織
(B)水平組織
(C)螺旋組織
(D)同心圓組織


11( ).
X


11.學校課程應重視「課程即科目」的意義,強調學科知識的重要性,此主張比較偏向 下列何種主義?
(A)精粹主義
(B)科技主義
(C)經驗主義
(D)重建主義


12( ).
X


12.下列何者是我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強調的基本能力之一?
(A)愛國情操
(B)終身學習
(C)鄉土語言
(D)就業能力


13( ).
X


13.在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過程中,評鑑人員將課程試用結果提供給課程設計人員,作為 課程改進的參考。此種做法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鑑?
(A)交流評鑑(transaction evaluation)
(B)真實評鑑(authentic evaluation)
(C)目標評鑑(goal-based evaluation)
(D)外貌評鑑(countenance evaluation)


14( ).
X


14.就教師教學「專業主義」的課程發展觀點而言,比較強調下列何種課程的概念?
(A)課程即科目
(B)課程即目標
(C)課程即課本
(D)課程即研究假設


15( ).
X


16.張老師針對最近颱風帶來的災害,設計一個教學單元,教導學生探討氣候災害的 成因、水土保持的重要、經濟與環保的兩難、國土保育的必要,並且鼓勵學生提出 可行的策略行動,以改善現有問題。請問,張老師採行的是下列哪一種課程設計取向?
(A)活動課程取向
(B)認知過程取向
(C)社會重建取向
(D)社會適應取向


16( ).
X


17.王老師認為教科書是由專家學者依課程綱要編製,教師只要遵守教科書的內容進行 教學,即可達成能力指標。此種想法反映的是下列哪一種課程實施觀?
(A)權變觀
(B)調適觀
(C)締造觀
(D)忠實觀


17( ).
X


18.老師對學生說:「如果書面報告寫得很好,可以免除下次的小考」。請問,這種做法屬於下列何者?
(A)懲罰(punishment)
(B)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C)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
(D)移除增強(reinforcement removal)


18( ).
X


19.為激發學生創造思考能力,教師鼓勵小組成員盡量提出意見,並對各種意見先不作 批評。這是下列哪一種討論技巧的應用?
(A)拼圖法
(B)菲立普66
(C)辯論比賽
(D)腦力激盪法


19( ).
X


20.「讓學習者自行創造對學習主題的知識理解」,這種教學主張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 理論?
(A)擬情理論
(B)行為理論
(C)建構理論
(D)態度理論


20( ).
X


21.將學校學習場合視為解決生活中真實問題的實驗室,強調學習者透過各種真實事物或事件的思考,運用各種舊有的學習經驗,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請問,這種做法 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學理論的主張?
(A)皮亞傑(J. Piaget)建構主義
(B)杜威(J. Dewey)做中學
(C)布魯納(J. Bruner)發現學習
(D)凱勒(F. Keller)個別化學習


21( ).
X


22.小英讀到課本上有關原住民歲時祭儀的單元,其中提到阿美族有豐年祭、賽夏族 有矮靈祭,因此請教老師這兩種祭典的差別。老師並未直接答覆,而是請賽夏族的 大雄回答該問題。這種提問方式屬於下列哪一種技巧?
(A)轉引(redirection)
(B)深究(probing)
(C)轉問(relay)
(D)反問(reverse)


22( ).
X


23.李老師想要在一群個別差異很大的學生之間,達成一致性的教學目標,他應使用以下哪一種方式較合適?
(A)直接式教學(direct instruction)
(B)間接式教學(indirect instruction)
(C)適應式教學(adaptive teaching)
(D)交互式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


23( ).
X


24.學生對學習情境的解釋及其採取的適應策略,息息相關。有些學生往往在新單元教學不久後就表示:「那太難了!」或「這不是我拿手的!」。請問,下列何者最適合 用來描述這些學生所採取的適應策略?
(A)工作取向
(B)自我防衛
(C)社會依賴
(D)真實反應


24( ).
X


25.李老師在進行班級經營時,當學生出現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即給予記點加分, 以兌換其喜歡的增強物。請問,教師的這種做法,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的獎賞類型?
(A)社會性的獎賞
(B)活動性的獎賞
(C)代幣式的獎賞
(D)物質性的獎賞


25( ).
X


26.依據電腦輔助教學的設計方式,學習者以先前熟練的技術來解決一個挑戰性的難題。學習者須檢視所呈現出的資料或訊息,清楚界定其範圍,提出合理假設,依據呈現 資料驗證假設,並提出答案。請問,這是下列哪一種電腦輔助教學的設計理念?
(A)教學式(tutorial)
(B)模擬式(simulation)
(C)問題解決式(problem-solving)
(D)教學遊戲式(educational game)


26( ).
X


27.班級經營成功與否,與教師的管教態度有關。請問,下列哪一種教師的說法較為正向?
(A)「老師希望了解作業遲交的原因,也希望小老師可以幫忙督促」
(B)「小義同學,你如果不是不舒服,就坐好,上課時不要趴在桌上」
(C)「小平同學,上課怎麼可以打瞌睡!真是浪費爸媽的辛苦血汗錢」
(D)「段考成績總平均若達不到全學年前三名,全班到運動場做青蛙跳」


27( ).
X


28.吳老師上英語課時,教導「附屬子句」(subordinate clauses)的用法,學生精熟後, 距下課還剩約15分鐘。為了運用剩餘時間,吳老師繼續講解這項主題,但學生卻 顯得興趣缺缺,並開始交頭接耳。請問,根據庫寧(J. Kounin)的觀點,這位老師的 教學,發生下列何種現象?
(A)全面掌控(withitness)
(B)搖擺不定(flip-flop)
(C)支離破碎(fragmentation)
(D)過度飽足(satiation)


28( ).
X


29.進行試題分析時,有關難度(P)與鑑別度
(D)的解釋,及二者間之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難度與鑑別度兩者並無相關
(B)鑑別度出現負值,代表題目太過容易
(C)難度越趨近於0,鑑別度亦趨近於0
(D)難度越趨近於1,鑑別度亦趨近於1


29( ).
X


30.周老師說:「考試範圍一樣,但學生在不同試卷中測得的百分等級卻差這麼多, 到底要相信哪一次的成績?」從周老師的問話,我們可推論這種測驗具有下列 哪ㄧ特性?
(A)類化係數不佳
(B)複本信度不佳
(C)折半信度不佳
(D)內部一致性不佳


30( ).
X


31.下列何者與課程「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的理論基礎有所不同?
(A)疆界跨越
(B)後現代主義
(C)種族與性別
(D)科學管理主義


31( ).
X


32.對於線性模式的教學設計方式,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將步驟化繁為簡
(B)執行時間花費較多
(C)不須擬定教學目標
(D)強調彈性並隨時修改


32( ).
X


33.張老師常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歷史博物館參觀。他認為學生雖未抱特定的目標前往 觀賞,但參觀後常能引發學生的多元收穫和心得。張老師所強調的是下列哪一種 目標?
(A)行為目標
(B)表意目標
(C)具體目標
(D)問題解決目標


33( ).
X


34.課程學者普拉特(D. Pratt)認為,教育人員對課程改革的態度可分為五類,且呈常態 分配。下列敘述何者符合其原意?
(A)反對者占比例最多
(B)支持者占比例最多
(C)反對者比例大於拖延者
(D)沉默者比例大於支持者


34( ).
X


35.高登(T. Gordon)所發展出來的「教師效能訓練」(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模式, 旨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因此特別重視三種技巧。請問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內?
(A)介入處理
(B)主動傾聽
(C)化解衝突
(D)解決問題


35( ).
X


15.洪老師認為如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行教學,則再難的概念他都有辦法把學生敎會。 這是呼應下列哪一位學者的主張?
(A)皮亞傑(J. Piaget)
(B)布魯納(J. Bruner)
(C)維高斯基(L. Vygotsky)
(D)史金納(B. Skinner)


【非選題】
1.一般而言,教育人員在規劃學校課程評鑑時,需考慮到哪些事項?請至少寫出五項。

【非選題】
2.安德森(L. Anderson)與克拉斯霍爾(D. Krathwohl)(2001)提出六個教學認知目標層次。請針對「記憶」層次以外的五個層次,各舉一例說明之。

【非選題】
3.學校所屬的物理環境、校地大小、建築設備、校園佈置等都屬於物質文化之範疇。 以上諸因素之良窳,會對學生的「心理平衡」、「價值觀和態度」與「學習方式」等三方面產生哪些影響?請至少各舉出一項加以說明。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99 年 - 99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中等學校#859-阿摩線上測驗

yu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