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92
(3 分2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犯罪學難度:(101~12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7 有些學者以心理分析觀點來探討犯罪行為的發生。下列有關心理分析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我(id)是人格最原始的部分,依循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而運作
(B)佛洛伊德(Freud)主要以「前意識」(preconscious)來解釋犯罪
(C)心理分析理論認為具攻擊性、受到挫折的犯罪人,是早期不愉快生活經驗的一種結果
(D)佛洛伊德認為潛伏期(Latency Stage)及兩性期(Genital Stage)是影響人格發展最重要的時期


2(B).

16 犯罪學學者蘇哲蘭(Sutherland)對職業竊盜犯罪有相當的研究,並進而發展出其著名的差別接觸理論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根據蘇哲蘭,有關職業竊盜及其集團特性,最為適合的敘述為何?
(A)職業竊盜犯經常是固定在其居住之區域內犯案
(B)職業竊盜是一種團體生活,只有在獲得該團體的認同後,才能進入團體,成為職業竊盜者
(C)職業竊盜犯罪組織裡,對同夥是充滿猜忌的
(D)職業竊盜犯從事廣泛的竊盜犯罪類型


3(C).

17 強制性交犯罪者的分類有多種方式。學者格洛斯(Groth)在觀察研究 500 名強制性交犯後,將其分成三 種類型。下列何者不屬於格洛斯之分類?
(A)憤怒型的強制性交犯(the anger rapist)
(B)虐待的強制性交犯(the sadistic rapist)
(C)情境型的強制性交犯(the situational rapist)
(D)權力型的強制性交犯(the power rapist)


4(A).

22 修復式司法或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在 20 世紀末葉逐漸興起,並被廣泛應用在形式司法實務上。 下列有關修復式司法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明恥整合理論(reintegrative shaming theory)及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是奠定修復式司法發展的 基礎
(B)修復式司法認為應以法律觀點來看犯罪問題,犯罪是違反國家、法律的行為,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C)修復式司法強調加害者要回復、被害者也要回復的雙贏策略
(D)修復式司法適用於所有的犯罪類型


5(B).
X


24 學者布倫廷翰及佛司特(Brantingham and Faust)提出以目標為導向的「三級預防模式」,下列有關此模 式的敘述,何者錯誤?
(A)此模式參考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模式(public health model of disease prevention),並應用於犯罪防治工 作上
(B)第一層次犯罪預防係指「找出提供犯罪機會以及促使犯罪發生之物理與社會環境因素,運用犯罪預防 策略,予以消除」
(C)第三層次犯罪預防主要針對真正的犯罪者,予以干預、進行矯治,避免再次犯罪
(D)針對犯罪區域的分析,以鎖定高犯罪區域的預防策略,屬於第一層次的犯罪預防策略


6(C).

15 有關桑普森與勞伯(Sampson and Laub)所提倡的「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之敘述,何 者錯誤?
(A)結構變項(性別、年齡、種族等)透過家庭控制和學校控制的中介作用,解釋兒童和青少年時 期的偏差行為
(B)兒童時期至成年期的犯罪行為具有延續性
(C)「社會資本」係指個人的財富與學經歷,對個人是否會從事犯罪行為具有影響
(D)社會控制與自我控制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犯罪行為,但在生命歷程中,自我控制不是影響犯罪的 唯一因素


7(A).

20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2 條規定,毒品依其成癮性、濫用性及對社會危害性分為四級,下列何 者屬該條例所規定之第二級毒品?
(A)大麻
(B) K 他命
(C)海洛因
(D)嗎啡


8(C).

18 有關情境犯罪預防策略(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Approach)中的五大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增加犯罪阻力
(B)減少犯罪酬賞
(C)降低犯罪風險
(D)移除犯罪藉口


9(C).

22 犯罪學家傑佛利(Jeffery)對於犯罪學理論之建構,貢獻卓著。有關傑佛利所提出的犯罪學理論, 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 1960 年代,提出社會疏離理論(Social Alienation Theory),在該理論中提出三種疏離型態, 導致青少年朋友容易陷於犯罪:個人疏離、團體疏離與法律疏離
(B) 1970 年代,提出生物社會學習理論(Biosocial Learning Theory),為一個大型之整合型理論, 認為犯罪是多元觀念,強調人類行為包含犯罪行為,都是大腦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下的產物, 研究犯罪問題,生物與遺傳因素不能偏廢
(C) 1930 年代,提出文化衝突理論(Cultural Conflict Theory),認為犯罪的產生,都是衝突的結 果,特別是對於少數族裔和低下階層少年而言,他們的行為準則與規範會和主流文化衝突,以 犯罪來調適自己。因此,社會上並沒有犯罪問題,只是有一群人遵守與主流社會不同的準則或 規範而已
(D) 1970 年代,提出經由環境設計預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CPTED),主張立即的環境對於犯罪行為的發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犯罪預防工作,必 須從立即的周遭環境著手


10(D).

23 晚近,政府為有效打擊新興組織犯罪以因應組織犯罪結構型態之轉變,以及打擊日益猖獗的跨國 組織犯罪,遂於民國 107 年 1 月修正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部分條文。下列有關該條例之修正重點的 敘述,何者錯誤?
(A)修正犯罪組織之定義,將原條文第 2 條有關犯罪組織定義修正為「3 人以上,以實施強暴、脅 迫、詐術、恐嚇為手段或最重本刑逾 5 年有期徒刑之刑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 結構性組織」
(B)有關結構性組織,指「非為立即實施犯罪而隨意組成,不以具有名稱、規約、儀式、固定處所、 成員持續參與或分工明確為必要」。換言之,已將晚近新型態之跨境組織犯罪或跨境電信詐欺 犯罪之型態納入新法定義中
(C)為防止組織犯罪因招募成員坐大,增列對於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行為之處罰
(D)對於組織犯罪成員之刑前強制工作,恐有不利其習得一技之長、順利復歸社會,遂修法改為刑 後強制工作


11(D).

24 內政部自民國 92 年起於每年暑假結合地方與民間力量,舉辦下列何種暑期保護青少年的「專案」, 以確保青少年從事各項活動的安全,促其身心健全發展,減少各種犯罪或被害,順利成長為國家 未來人才?
(A)春輝專案
(B)春風專案
(C)青青專案
(D)青春專案


12(C).

25 下列何種不屬於刑事司法的犯罪鎮壓模式?
(A)強調威嚇效果
(B)主張隔離政策
(C)實施廣泛量刑政策
(D)提高逮捕率


13(C).

1 依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 Durkheim)的論述,下列何者並非屬於犯罪的功能?
(A)澄清社會規範的界限
(B)強化團體的凝聚力
(C)維持社會現狀的原動力
(D)降低社會內部緊張 .


14(C).

12 犯罪預測是指稱運用科學方法,蒐集被調查者的過去生活經歷相關資訊,進而以統計學技術加以 分析,找出犯罪的可能因子,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累犯、再犯預測的概念?
(A)假釋再犯預測
(B)量刑預測
(C)早期非行少年預測
(D)緩刑觀護預測


15(B).

17 新古典犯罪學派是針對古典犯罪學派的一種修正,用來排除執行法律的障礙。下列何者是新古典 犯罪學派的主要概念?
(A)犯罪是個人的自由意志,因此法律根據犯罪的嚴重性來加以判決
(B)接受環境可以影響個人意志的說法,對於部分責任能力者,懲罰應予以減輕
(C)個體是理性的,是追求快樂與自我利益的動物,因此初犯和累犯應接受相同的懲罰
(D)最有效的犯罪預防是足夠確定而迅速的懲戒,如此可以控制犯罪行為


16(D).
X


18 將理性選擇理論運用在犯罪預防是現今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範疇,犯罪是理性思考後的結果,說 服潛在犯罪者犯罪會帶來痛苦、懲罰的不良後果,下列何者不是透過理性選擇理論而應用的犯罪 預防策略?
(A)修復式司法
(B)威嚇策略
(C)情境犯罪預防
(D)三振出局法案


17(C).

7 我國社會近年發生幾件重大社會矚目案件,例如殺童、隨機殺人及弒親等,其犯罪者的動機與心理狀態也多為後續審判的關鍵量刑因素,請問下列那一個症狀不是屬於精神與心智疾病的犯罪關聯因素?
(A)反社會性格
(B)思覺失調症
(C)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D)雙極情感疾患


18(B).

10 下列根據自由意志與理性選擇理論而提出的犯罪預防應用,何者是針對尚未犯罪者而提出來的 策略?
(A)情境犯罪預防
(B)一般嚇阻策略
(C)特殊嚇阻策略
(D)長期監禁策略


19(B).

12 犯罪社會學家對於「犯罪」的本質有三種主要不同觀點,因而產生差異的解釋和解決的方法。下 列的說明何者錯誤?
(A)一致觀認為「犯罪」是現行刑法所定義的非法行為,為社會共同一致譴責的行為
(B)犯罪發展觀認為「犯罪」是社會在時間上,逐漸發展演化下的產物
(C)互動觀的犯罪理論認為犯罪行為是一個相對主義的概念。當某一行為在社會的道德價值觀下被 標籤化,經由刑事司法處理、個體及社會反應等的反應過程中,建構出所謂的「犯罪」
(D)衝突觀則指出「犯罪」是一種由具經濟上優勢者定義的行為,並透過如此而控制著社會


20(A).

15 根據都市同心圓模式,由中心向外圍的區域順序為何?
(A)中心商業區→過渡區→工人住宅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B)中心商業區→工人住宅區→通勤區→中上級住宅區→過渡區
(C)中心商業區→空隙區→工人住宅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D)中心商業區→工人住宅區→過渡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21(D).

16 涂爾幹(E. Durkheim)認為犯罪是一種社會事實(Social Fact),因此他認為該從社會層次來看待犯罪行為。對於他主張維持社會安全和穩定,下列那一個觀點敘述錯誤?
(A)認為人是社會的動物,應該壓抑個人的意識,建立社會整體情感
(B)用個別差異來解釋人類行為是不當的,應該要強調社會集體意識
(C)個體需要有社會規範來引導其學習,並透過此而社會化成為一個良好公民
(D)現代社會是一個機械連帶式的社會,因此個體很容易便可加入團體


22(D).

17 下列何人所提出的犯罪理論,相較於其他學者所強調「宏觀」之犯罪現象,其著重於解釋「微觀」 層次的犯罪偏差行為問題?
(A)柯恩(Cohen):幫派副文化理論
(B)克勞渥和奧林(Cloward & Ohlin):差別機會理論
(C)蕭氏及馬凱(Shaw & McKay):社會解組理論
(D)安格紐(Agnew):一般化緊張理論


23(A).

23 臺灣社會詐騙案件猖獗,且犯罪手法與數量屢有更迭。請問就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近二年,下列四 種犯罪方法那一類相對較少?
(A)假冒機構(公務員)
(B)投資詐欺
(C)解除分期付款詐欺(ATM)
(D)一般購物詐欺(偽稱買賣)


24(C).

16 加拿大學者 J. Hagan 與其同僚(1985)提出「權力控制理論」(Power Control Theory),認為女 性犯罪的成因,與家庭結構有關。請問,在該理論中,J. Hagan 將家庭區分為以下那兩種結構?
(A)折衷家庭(eclectic family)與大家庭(extended family)
(B)資本家庭(capitalist family)與勞動家庭(labor family)
(C)平權家庭(egalitarian family)與專制家庭(paternalistic family)
(D)母系家庭(matriarchal family)與父系家庭(patriarchal family)


25(A).

4 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在犯罪學的發展歷史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屬於犯罪學古典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和費利(Enrico Ferri)及加洛法洛(Roffaella Garofalo),被稱為義大利學派
(C)提出「生來犯罪人」的觀點,認為個體因為具有某些特殊的生理因素,導致他們從事犯罪行為
(D)龍布羅梭在晚期的著作中,認為有些人犯罪是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


【非選題】
四、請以標籤理論解釋下列新聞事件:「殺人通緝犯變某大學博士生!一名男子李○○ 不滿女友分手,拿刀刺殺女友 7 刀,一審被依殺人未遂罪判刑 8 年,李○○因此畏 罪逃亡了 15 年。期間,他通緝犯的身分都沒被發現,還完成碩士學位,考上某大 學博士班,到今年 4 月份,才被警方逮捕歸案。」(25 分)

快捷工具

【精選】 - 犯罪學難度:(101~125)-阿摩線上測驗

顏百霈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