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年輕不懂事,懂事就不年輕了
86
(1 分43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1.學童自小和手足共同生活,心理發展受到與手足之間互動的影響。依據 生態系統理論,這是哪一個系統的影響?
(A)微系統(microsystem)
(B)中系統(mesosystem)
(C)外系統(exosystem)
(D)大系統(macrosystem)


2(A,B).

11. 有關《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 定期評量中紙筆測驗之次數,每學期至多三次
(B) 學生在修業期間的上課總出席率至少達二分之一以上使得發給畢業證書
(C) 領域學習課程之評量結果應以優、甲、乙、丙、丁之等第呈現
(D) 學生的成績評量紀錄及具體建議,每學期至少應以書面通知家長及學生一次


3(C).

35. 班級教師出現,在有目的之情境中,別人對自己所期望者,常常在自己以 後的行為結果中應驗。此種現象是下列何種心理現象?
(A)月暈效應 (Halo effect)
(B)霍桑效應 (Hawthron effect)
(C)畢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D)約翰亨利效應 (John Henry effect)


4(C).
X


56.老師上課問小華問題,小華發脾氣,老師就移除掉他喜歡的增強物,隨著時間越久,當老師問問題時,小華發脾氣的 次數降低了。請問這是什麼後效關係?
(A)正增強
(B)負增強
(C)正處罰
(D)負處罰。


5(A).
X


94.某校六年級的測驗結果顯示,學生的分數較集中位於高分端,僅有少數散落於低分端。請問該校六年級學生此次測驗 結果的分配型態為何?
(A)正偏態
(B)負偏態
(C)常態分配
(D)雙峰分配。


6(D).

18. 近代有些學者強調課程發展的非技術性模式,主張透過對話、論辯和慎思來建立課程。下列何者最符合此種模式的論點?
(A)課程目標必須事先訂定並加以精確陳述
(B)課程行動必須依據預設的規準、通則化的原則
(C)課程是計畫、藍圖或符合一系列理性步驟的產物
(D)課程發展應採自由開放的方式,並允許出現混沌情況


7(D).

67.關於特殊教育學生的測驗評量敘述,下列何者最為適當?
(A)以原始分數解釋測驗最適當
(B)選擇測驗工具時,要以重測信度為依據
(C)選擇測驗工具時,要以同時效度為依據
(D)選擇測驗工具時,須考慮受試者的文化背景


8(A).

59.對於結構功能論的描述,何者為非?
(A) 代表性學者有孔德(A. Comte)、斯賓塞(H. Spencer)和布迪爾(P. Bourdieu)。
(B) 把社會看作一個均衡、秩序、整合的系統。
(C) 任何一種文化現象,不論是抽象社會現象,還是具體物質現象都具有一定的功能。
(D) 十分注重研究社會運行和社會發展的平衡、協調的機制。


9(B).

26. 有關班級經營的和諧溝通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A)和諧溝通理論是由臨床心理學家 Hain Ginott 提出的。其主要概念是教師對學 生以毫不譏諷的方式針對情境而非學生個人的人格或品德,傳送關於情境的理 性訊息(sane messages)。
(B)Ginott 認為教師應建立操作制約的方式,使學生遵守規矩。
(C)不做評價式稱讚(evaluative praise),而做鑑賞式稱讚(appreciative praise)。
(D)使用 I-messages;不要使用 You-messages。


10(B).

82. 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的「教師資格檢定考試」與各縣市教育局舉行的「教師甄試」有何不同?下列說法何者正確?
(A)前者為指標參照測驗
(B)後者為常模參照測驗
(C)前者為常態參照測驗
(D)後者為效標參照測驗。


11(A).

51.老師想調查班上學生的「家庭休閒活動」,其最適合以何種量尺呈現?
(A)名義量尺
(B)次序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


12(B).

57.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的「教師資格檢定考試」與各縣市教育局舉行的「教師甄試」有何不同?下列說法何者正確?
(A)前者為指標參照測驗
(B)後者為常模參照測驗
(C)前者為常態參照測驗
(D)後者為效標參照測驗。


13(A).

61.學校推動閱讀學習,善用每個讀本的點數作為學習獎勵,以激勵學生參與書面閱讀與線上回答閱讀理解活動,請問這 是何種策略的運用?
(A)動機策略
(B)認知策略
(C)技能策略
(D)素養策略。


14(C).

36.下列哪些屬於實作評量?甲、語文演說比賽;乙、使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丙、摘要理化科重點;丁、設計數學桌遊。
(A)甲、乙、丙
(B)甲、丙、丁
(C)甲、乙、丁
(D)乙、丙、丁


15(C).

81.公正國小六年級老師引導學生透過各國的垃圾分類及垃圾減量之資料蒐集後,請學生 依臺灣在地情況構思一個垃圾減量的創意行動方案,並運用評量尺規(Rubrics)進行 評分。請問下列教師們對評量尺規的看法,何者不正確?
(A) 評量尺規也可以應用在同儕互評時使用
(B) 透過建立評量尺規可做為六年級教師客觀評量學生之依據
(C) 評量規準的內涵宜在教師評分之後再讓學生知道,才具有公平性
(D) 教師們應對評量尺規的不同等級,如優等、佳作、尚可,有具體描述


快捷工具

近期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阿摩線上測驗

林杏穗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