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是來自一點一滴的累積
80
(2 分5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教保員◆幼兒教保活動設計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B).

32. 下列哪一項活動設計最能反應《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學習指標「觀察自然現象特徵的變化」?
(A)帶幼兒觀看蕃茄果實,並畫下來
(B)讓幼兒觀察蕃茄生長,做下觀察紀錄,並利用照片來排序
(C)帶幼兒閱讀《蕃茄是蔬菜還是水果?》一書,並討論蕃茄是蔬菜還是水果
(D)請幼兒運用肢體 模蕃茄的生長歷程


2(A).

18.幼兒園作息安排方式,以何者比較適當?
(A) 幼兒園點心與正餐時間,至少間隔二小時
(B)午睡 時間以不超過二小時為原則
(C)午睡與餐點時間,至少間隔一小時
(D)每日應提供幼兒二十分鐘 以上之出汗性大肌肉活動時間。


3(D).

47.對於華德福及蒙特梭利教學模式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華德福教學引導幼兒觀察感受季節及時間的變化,感受大自然與自己的節奏
(B)蒙特梭利強調敏感期對幼兒學習的重要
(C)蒙特梭利教具以適合兒童的尺寸大小為主
(D)華德福教學認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秩序


4(C).

28. 錦怡老師在幼兒園大班進行「校園的植物」主題,幼兒對於植物為什麼會長大感到好 奇,為了讓幼兒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她將 4 顆綠豆分別放在兩個布丁杯中,紅色標記 的布丁杯請幼兒每天澆水並確保衛生紙濕潤;藍色標記的布丁杯則是墊著乾的衛生紙,而 且一直都沒有澆水。錦怡老師請幼兒連續五天觀察布丁杯中綠豆的變化,並請幼兒以自己 的方式把兩杯綠豆的變化記錄下來。之後在團體討論時,錦怡老師請幼兒們比較兩杯綠豆 的變化有什麼不同。錦怡老師所提供的學習經驗,較符合下列哪些學習指標?
甲、認-大-1-2-3 以圖像或符號記錄自然現象的多項訊息
乙、認-大-2-2-2 與他人討論自然現象特徵間的關係 
 丙、認-大-2-2-3 與他人討論自然現象的變化與生活的關係 
 丁、認-大-3-1-2 與他人共同檢視問題解決的過程
(A) 甲、丁
(B) 乙、丙
(C) 甲、乙
(D) 丙、丁


5(D).
X


45. 有關幼兒團體座位的型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圓形,最適合教師希望幼兒只注意一個方向時採用
(B)馬蹄型的座位型態其缺點是坐在兩旁前 面座位的幼兒會成為死角
(C)行列(row and column)式的座位型態,在進行討論、分享、遊戲、表 演等活動適合採用此型態
(D)叢聚式(cluster)座位型態適合進行團體教學、合作學習


快捷工具

教保員◆幼兒教保活動設計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sw.wu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