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早一點準備,多一份先機
72
(2 分21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教育哲學綜合(不分年度)#53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在哲學論述的範疇中,何者討論「存有」(being)與實體(reality)的本質?
(A)形上學
(B)知識論
(C)價值論
(D)方法論


2(A).

2.希臘早期哲學家中,認為宇宙的原質為「水」的是?
(A)泰利斯(Thales)
(B)亞納西曼尼斯(Anaximenes)
(C)恩皮德克利斯(Empedocles)
(D)迪墨塞克利塔斯(Democritus)。


3(A).
X


3.經驗、興趣、需求、活動、遊戲、成長、成熟、創造性、自我表達、情緒及心靈健康等概念,屬於教育哲學哪一分支的研究重心?
(A)價值論
(B)心靈哲學
(C)認識論
(D)倫理學


4(C).

4.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所強調的知識統整,認為整體大於部份之和,其主要學說根據為何?
(A)心靈實體說
(B)唯物主義學說
(C)完形心理學說
(D)心靈狀態說


5(B).

5.一般而言,倫理學在哲學的架構中是屬於?
(A)認識論
(B)價值論
(C)形上學
(D)本體論


6(B).
X


6.「美學」在哲學的架構上屬於下列何種領域?
(A)形上學
(B)知識論
(C)價值論
(D)本體論


7(A).

7.教育倫理學概念的來源與何者無關?
(A)從法律而來
(B)從宗教與社會而來
(C)從人性而來
(D)從文化而來


8(C).

8.下列哪位學者或宗教教義是主張人性論的性善說?
(A)基督教
(B)柏拉圖
(C)盧梭
(D)康德


9(D).
X


9.「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他事矣。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謂之天德。」此為誰云?
(A)莊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10(A).

10.學校的訓導措施重獎罰制度的運用,則其哲學理論基礎建立在?
(A)性惡論
(B)性善論
(C)性善惡混論
(D)性非善非惡論


11(C).
X


11.西方最早主張人性亦善亦惡的是誰?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斯多德
(D)洛克


12(B).

12.下列哪一種學說主張教育的任務在於提供一種工具性的技能,以滿足個體的不同需求?
(A)批判取向
(B)功利取向
(C)理性主義取向
(D)實踐理性取向


13(A).

13.以「最大多數人之幸福」為道德判準的是哪個學派的觀點?
(A)功利主義
(B)快樂主義
(C)女性主義
(D)行為主義


14(A).

14.下列何者是重視內在本有價值者可能採取的教育措施?
(A)注意道德訓練、品格陶冶
(B)道德行為在實際情境中培訓
(C)課程側重生活實用以及社會功能
(D)聘請教師重視教學能力


15(C).

15.歐洲近代教育學者中與孟子看法相似,認為人天生之本質中就具有理性的根苗是?
(A)洛克
(B)西塞洛
(C)康德
(D)盧梭


16(C).
X


16.教育規範可分成基本的層次、認識的層次以及?
(A)良心的層次
(B)體驗的層次
(C)關係的層次
(D)情意的層次


17(A).
X


17.國民中學教育強調五育並重,在五育中主要功能在誘導人生,使學生趨向於精神發展的向上提昇的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群育


18(A).

18.提出心理距離說,認為美感知覺源於美感欣賞主體與對象之間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失去應有的心理距離,美感便消失的學者為何?
(A)布洛(Bullough)
(B)休莫(Hume)
(C)柯林伍德(Collingwood)
(D)朱光潛


19(B).
X


19.教育史上最早提倡「審美教育」的是?
(A)康德
(B)蔡元培
(C)杜威
(D)席勒


20(A).

20.下列有關人類公共道德規範的敘述,哪個是錯誤的?
(A)其標準由我自己和少數人所決定
(B)其標準源自於集合眾多主觀所形成的客觀
(C)其標準有些會隨不同時空變遷而改變
(D)其標準有些會隨不同族群而改變


21(D).

21.依循教育原理傳授受教者處世接物的正道,解開是非善惡價值之疑惑,逐步內化為自身做人行事的最高準則,從而顯現於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是何種教育的功能?
(A)健康教育
(B)社會教育
(C)體能教育
(D)品德教育


22(D).

22.「所有的教師事實上都是道德教育的教師」,這是哪一種道德教學取向的主張?
(A)慎思的發展
(B)價值中立
(C)價值澄清
(D)價值傳遞


23(D).

23.「人為萬物的尺度」,是何者的主張?
(A)行為主義學者
(B)快樂主義學者
(C)傳統儒家思想
(D)古希臘的辯者


24(C).

24.洛克主張人所擁有的知識都是後天習得的,這種知識觀點我們稱之為
(A)實用主義
(B)精粹主義
(C)經驗主義
(D)永恆主義


25(D).

25.主張「人的內心有如一張白紙或一塊白板」的經驗主義學者是?
(A)柏拉圖
(B)康德
(C)沙特
(D)洛克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教育哲學綜合(不分年度)#535-阿摩線上測驗

40607110e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7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