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100
(4 分32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5 年 -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實習專業知能考試: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63626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下列何者最能提升選擇題選項的誘答力?
(A)誘答選項的措詞要簡單
(B)正確選項的字數要較多
(C)各選項的內容盡量不一樣
(D)使用學生常有的錯誤觀念


2(D).

2.某科考試以 60 分作為及格門檻,每位學生的得分並不需要與他人比較。這屬於下列哪 一種評量?
(A)形成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常模參照評量
(D)標準參照評量


3(C).

3.張老師觀察小明在課堂中參與分組討論的情形,並針對小明行為上的重要偶發事件, 做扼要的描述與說明,以做為日後評定學期成績的參考。此種方式屬於下列何者?
(A)檢核表
(B)評定量表
(C)軼事記錄
(D)結構化表現測驗


4(A).

4.吳老師自行設計了一份數學隨堂考卷,在段考後她發現班上同學在這份考卷得高分的 學生,在數學段考考試成績也比較高。這代表這份隨堂考考卷較具有下列什麼測驗特質?
(A)預測效度高
(B)再測信度高
(C)複本信度高
(D)外在效度高


5(B).

5.蘇老師在編製段考考卷時,會特別關注每個單元的題數比例是否合適,以及六個認知 領域教學目標的題數比例是否恰當。蘇老師的考量有助於提高段考考卷的何種效度?
(A)表面效度
(B)內容效度
(C)聚斂效度
(D)效標關聯效度


6(D).

6.黃老師在發展新測驗時,想要建立該測驗的信度。但在客觀條件限制下,她無法針對 施測對象重複施測,也無法測驗複本。在此種情況下,黃老師可採用下列何種信度係數?
(A)穩定係數
(B)等同係數
(C)區別係數
(D)內部一致性係數


7(C).有疑問

7.姜老師對班級經營所抱持的基本想法是:「學生獲得奬勵的行為會重複出現,被忽視 或懲罰的行為會減少或消失。因此,可適當使用增強物,來塑造學生的行為。」姜老師的想法較接近下列哪一選項的主張?
(A)葛拉塞(W. Glasser)的選擇理論
(B)高登(T. Gordon)的教師效能訓練
(C)史金納(B. Skinner)的操作制約學習
(D)雷多(F. Redl)和瓦登堡(W. Wattenberg)的團體動力學


8(B).

8.上課時,黃老師發現大明為了引起她的注意,常會出現怪聲或做出奇特舉動,黃老師 卻刻意不加理會;不久之後,大明自覺無趣,便不再出現前述行為。黃老師所採的策略屬於下列何者?
(A)隔離
(B)消弱
(C)正增強
(D)負增強


9(B).

9.游老師進行班級經營時,學生累積滿十個笑臉章,可選擇兌換第一等級的獎品,或可 選擇不兌換,將十個笑臉章轉換成一張榮譽卡,每累積五張榮譽卡,則可兌換 學生更喜歡的高一級獎品;依此類推。游老師此一學習獎勵的設計,主要希望培養學生哪一種能力?
(A)自我認同(self-identification)
(B)延宕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
(C)場地獨立(field independence)
(D)觀點取替(perspective taking)


10(B).

10.王老師知道班上同學喜歡打球,但不喜歡寫數學練習題,因此要求全班同學完成數學 練習題後才可以去打球。王老師運用了何種賞罰原則?
(A)代幣原則(Token principle)
(B)普利馬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C)社會性酬賞原則(Social reward principle)
(D)社會互賴原則(Social interdependence principle)


11(B).

11.小瑜急忙地跑到導師辦公室找陳老師。她說:「老……師,打破……玻璃了……」陳 老師的回應是:「有人受傷嗎?打破哪裡的玻璃?誰打破的?」陳老師所運用的口語行為符合下列哪一種?
(A)中立的陳述
(B)形成問題的陳述
(C)支持學習者的陳述
(D)教師自我支持的陳述


12(B).

12.某教師堅持依循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以達成預設的課程目標。請問,他的做法 較偏向下列何種課程實施觀?
(A)固定觀
(B)忠實觀
(C)締造觀
(D)調適觀


13(A).有疑問

13.某些課程學者主張課程設計不一定要事先陳述預期的學習結果,而可由內容與活動 的設計開始,著重學生的經驗並賦予學生自由創造的機會。這種課程設計屬於下列哪一種模式?
(A)過程模式
(B)寫實模式
(C)目標模式
(D)批判模式


14(D).

14.林老師應用蓋聶(R. Gagné)學習階層的概念進行教學設計。下列何者應為其教學的 最後步驟?
(A)引發表現
(B)評估表現
(C)提供回饋
(D)增進保留與遷移


15(A).

15.下列哪一項教師的作為可以增進學生的「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能力?
(A)讓學生自評作品或學習表現的優缺點
(B)考試之後,公布答案,讓學生訂正錯誤
(C)指定題目並要求學生上網蒐尋相關資料
(D)測驗時要學生摘述文義及分析作者的寫作動機


16(B).

16.廖老師在教注音符號時,製作一套注音卡片及四聲符號卡片,讓學生使用這些卡片 的配對練習拼音。例如:學生拿聲符ㄅ和韻符ㄚ,正確拼出「八」的音,老師就給予增強,讓學生學會拼音。這種教學方法屬於下列那一種教學原理?
(A)古典制約
(B)操作制約
(C)制約刺激
(D)制約反應


17(B).

17.郭老師教數學時,由最簡單、最容易、最淺顯、最基礎的數數與認數開始教起,再 循序漸進的教加、減、乘、除…,一步一步的讓學生學會數學的知識與技能。這種教學稱為:
(A) 講解試教學
(B) 編序教學
(C) 個人化教學
(D) 發現式教學


18(C).

18.張老師使用實例教學,他舉例道:「李四上學期向張三『借』一支原子筆,後來他 『不還』;上個月李四再向張三『借』橡皮擦,後來他也『不還』」;上週他再向張三借十元,至今也沒有還。」讓同學們形成「借、不還」的概念,進而引導同學歸納出「張三有借無還,不要再借他東西了。」從蓋聶(Gagné)的八種學習階層中,屬於下列哪一項的學習?
(A)辨別學習(discrimination learning)
(B)概念學習(concept learning)
(C)反應連鎖(chaining learning)
(D)原則學習(rule learning)


19(C).

19.教師在教學準備新教材時,用來銜接新教材與學生舊知識的有組織材料,使新教材 和已經存在於學生腦海中的認知結構得以連結和保留,這種有組織的材料稱為:
(A)鷹架(scaffolding)
(B) 認知基模(cognitive schemata)
(C) 前導組體(advance organizer)
(D)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


20(D).

20.在分組討論或合作學習中,考慮學生能力、動機、性別、種族等因素,每組都有高、 中、低成就的學生,也將不同性別、種族、動機的學生分散在各組。這種分組織方式稱為:
(A)能力分組。
(B)合作性分組。
(C)同質性分組。
(D)異質性分組。


21(C).

21.各學者所提出的概念或認知發展階段不盡相同, 下列哪一種是維谷斯基(Vygotsky) 所提出的概念發展階段?
(A) 感覺動作期、具體運思前期、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
(B) 動作表徵期、影像表徵期、符號表徵期。
(C) 隨意期、雜思期、潛在期、真正概念期。
(D) 道德成規前期、道德循規期、道德自律期。


22(A).

22.中、小學的「戶外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接觸真實的器物,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從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這種學習具有什麼特性?
(A) 物理真實性(physical fidellity)
(B) 認知真實性(cognitive fidelity)
(C) 豐富性(rich)
(D) 關聯性(relational)


23(B).

23.近幾年來,食品商陸續出現販賣毒澱粉、假油等的劣行。大家又開始議論道德教育。 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的七大領域及重大議題中,並沒有「道德科或道德領域或道德議題」,而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各領域其他領域內進行教學。在沒有正式領域的道德教學之情境下,若融入式各科教學又被忽視,則道德課程會變成下列哪種課程類型?
(A)內隱課程(implicit curriculum)
(B)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C)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D)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24(C).

24.山海國中一年級各科目的任課老師組成「一年級課程發展委員會」,他們在做課程 設計時,考慮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等課程內容,使它們有組織、有關聯。他們在課程的組織上,屬於哪一類課程組織原則?
(A)前導組織
(B)螺旋組織
(C)水平組織
(D)垂直組織


25(B).

25.心心中學的數學領域教師採用「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進行課程與 教學的改革。他們首先改變班級孩子的座位方式。由一排排面對教師的座位方式,改為「ㄇ」字形的座位,方便孩子隨時互相討論,進行四到六人的小組合作學習。上課當中,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帶出學習問題;再透過小組討論,了解學生思考方向與不同的解題方式,並不時請學生將小組的思考或不同的解題方式與全班分享。教師在「學習共同體」中,不再是傳達知識的中心,而是知識的「媒介」。因此,教師站在學生的同一平面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改變是屬於課程改革實施的五個層面中的哪一層面?
(A)教材改變
(B)角色改變
(C)價值內化
(D)組織改變


26(B).

26.大慶中學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在進行課程評鑑時,希望藉由描述教育或課程現象 複雜的背景因素,也要描述複雜的過程,彰顯其中的意義。以文字描述教育的現象、彰顯其中的意義。請問他們選擇哪種類型的課程評鑑?
(A) 量的評鑑
(B) 質的評鑑
(C) 過程評鑑
(D) 結果評鑑


27(B).

27.九年一貫課程施已十餘年,正向中學的校長和教師座談時,赫然發現代理、代課教 師沒有看過〈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他們的教學是靠自己的常識或專業知識,對於課程綱要的內容一問三不知。就古德拉(Goodlad)的課程層級觀而言,這是屬於哪一層級的問題?
(A)理想課程
(B)知覺課程
(C)運作課程
(D)經驗課程


28(B).

28.國語或國文科課程中,小學、國中、高中…都要學「文章的組織結構」或「篇章結 構」。小學的「篇章結構」較淺,國、高中的較深且複雜,三者之間有點重複。這種由淺入深、由簡單變複雜,內容雖然有些重複,但又逐漸加深加廣的課程稱為何種課程?
(A)融合課程(fused curriculum)
(B)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
(C)相關課程(corre lated curriculum)
(D)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


29(D).

29.探討有關課程偏見或課程內容扭曲、政治意識型態、性別角色學習、社會經濟階層再製…等問題,是屬下例哪一種課程的範疇?
(A)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B)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C)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D)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


30(D).

30.為響應「大家一起來減碳,改善地球暖化問題」,社會科教師和自然科教師共同設 計了「減碳行動 A 計畫」,從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四方面進行宣導及實作活動,共同為減碳盡心盡力。此種課程設計取向,屬於下列何者?
(A)科技主義取向
(B)社會適應取向
(C)經驗主義取向
(D)社會重建取向 


【非選題】
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指出教師應採用適當而多樣的評量方法,請你就此舉例說明多元化評量的五種方法。

【非選題】
2.教師宜採取哪些教學策略以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請列舉五項。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5 年 -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實習專業知能考試: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63626-阿摩線上測驗

sped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