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84
(5 分13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93.某成就測驗提供下列心理計量訊息:等值穩定係數0.75、α係數0.80、評分者信度0.70、折半信度0.90,則時間取樣之誤差來源的比率為多少?
(A)0.10 
(B)0.15 
(C)0.20 
(D)0.25


2(B).

75.Habermas以認知興趣作為知識構成的核心,並從社會生活領域所存在的要素中,衍生出認知興趣。其所指的社會生活領域要素包括哪些? a.勞動 b.語言 c. 學習 d. 權力
(A)abc
(B)abd
(C)bcd
(D)abcd


3(D).

4.對於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教科圖書,下列哪項不是國民教育法的規定?
(A)教科圖書審定委員會由學科及課程專家、教師及教育行政機關代表等組成,教師代表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B)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藝能及活動科目之教科圖書,應免費借用予需要的學生。
(C)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教科圖書,由教育部審定,必要時得編定之。
(D)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教科圖書,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訂定辦法公開選用之。


4(B).

8.依據國家教育研究院所公布《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文件,以下素養導向紙筆測驗之相關概念與 實施,何者錯誤:
(A)素養導向試題命題強調真實的情境與真實的問題。
(B)素養導向評量的目的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C)相較於傳統試題,素養導向試題題目通常會比較長,但經適當設計也可以利用簡短或少量的訊息,引發核心素 養的練習。
(D)知識、理解、技能常被視為應用的基礎,因此在學科評量不一定完全採素養導向的情境題。


5(D).

17.以下對評分指標(Rubric)的介紹何者不適切:
(A)評分指標乃是與學習目標相呼應的一組規準或標準。
(B)評分指標有助於使評量更標準化、更精確。
(C)評分指標聚焦於測量一個可敘明的目標(表現、行為或量)。
(D)評分指標的目的係為透過更明確的指標,讓學生更清楚自己的成績排名。


6(A).

19.青草國中藝術領域陳老師,在設計跨領域彈性學校課程時,提到藝術領域跟數學學科屬性不同,我們這領域的課 程設計不一定要事先陳述預期的學習結果,而可由內容與活動的設計開始,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自由創造的機會。 這種課程設計屬於下列哪一種模式?
(A)過程模式
(B)寫實模式
(C)目標模式
(D)批判模式


7(C).
X


20.如何將課程發展與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結合?以下敘述何者為佳:
(A)可以導入設計思考工具,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導向,永續教育專題式的學習。
(B)SDGs 是聯合國提出,具有國際性,課程設計及學習題材應以關注其他國家、國際矚目的熱門議題為主,避免從 學生生活周邊及社區題材出發。
(C)SDGs 及永續教育必須跟雙語結合,強化學生英文能力,才能打開學生國際視野。
(D)永續教育需要專門的課程來進行學習,若要發揮成效,以放入彈性學習課程由校訂課程來落實是最佳的設計。


8(D).
X


21.以下有關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那項敘述正確
(A)其理念強調課程設計旨在增進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真正理解,因此必須採用「逆向設計」方式。
(B)所謂逆向設計是呼應學習者為中心,先瞭解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喜歡什麼樣的上課方式,決定學習內容。
(C)由於 UbD 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關注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因此學校內容如選擇,避免過故艱深,在課堂時間 內可以講授完畢,就成為教師在實施 UbD 的重要挑戰。
(D)UbD 課程設計的另一項特徵是因強調學生為中心,因此課程設計不強調結構,無明確步驟,而是隨學生興趣及發 展而彈性調整。


9(C).

23.十二年國課綱強調「議題」教育,列有 19 重要議題,若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看,以下何者是「議題」教育所要達 成的教育目的?
(A)縮短城鄉教育資源落差。
(B)消彌社會階級差異。
(C)培養學生關懷真實世界的議題,縮短知識與生活的隔閡。
(D)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


10(D).
X


25.跨領域及課程統整教學是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的重點,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統整模式是指多學科跨越學科界限,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創造出全新的學習體驗和知識領域。
(B)依據課綱規定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並應於彈性課程中實施,不能占用部定課 程節數。
(C)統整可以以合科形式為之,但統整之道,未必一定要以合科教學的方式進行,分科教學亦有統整之道,不必勉 強為統整而統整。
(D)跨領域課程教師必須多位教師進行協同教學,無法單人教學,因此跨領域共備社群就是老師之間凝聚教學設計 與共識的重要機制。


11(C).
X


26.有關 108 課綱在國中第四學習階段的規定,以下何者正確:
(A)為落實素養導向課程之理念,第四學習階段之自然科學、社會、藝術、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等均採領域教 學,不得實施分科教學。
(B)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領域內科目可於不同年級彈性開設不同科目,不必每個科目學生在每學期都 學習,但領域學習總節數應維持,不得減少。
(C)部定各領域課程以領域學科知識系統為主,跨科統整型、探究型或實作型之學習內容,則由學校的校訂彈性課 程實施。
(D)國民中學得視學校資源,於部定課程或校訂課程中安排以英語以外的第二外語供學生選習,惟至多每週 2 節。


12(D).

30.對於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探討,何者有誤?
(A)教師相信自己具備組織和課程執行課程的能力,能掌控教學、教學策略、教學互動的核心信念,是對自我能力的 判斷。
(B)教師自我評價自身或集體教學計畫、組織或執行教學行動,在針對各種不同素質的學生的教學工作裡,達成教育 目標的效能信念。
(C)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或自己能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一種評價或信念。
(D)高效能感的教師相信其他老師有能力達成教育目標及任務,對學生的學習也有較高的幫助。


13(C).

32.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學習障礙學生的鑑定標準何者錯誤?
(A)學習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
(B)學習障礙者的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
(C)學習障礙在聽覺理解、口語表達、識字、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等學習表現有顯著困難,經教育所提供之介 入將有效改善。
(D)學習障礙統稱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知覺、知覺動作、推理等能力有問題,致在聽、說、 讀、寫或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


14(D).

33.對於教師班級經營的主張,何者錯誤?
(A)德瑞克斯(Dreikurs)主張所有的學生是需要歸屬的社會生物,他們皆有強烈的「認可情結」,所有的行動反映出 需要被接納、重視的企圖。
(B)庫寧 (Kounin) 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強調「動力」觀念,有效能的老師在班級經營上都採用預防策略而 不是介入策略。
(C)高登(Gordon)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諧氣氛下的師生良性溝通。
(D)基諾(Ginott) 主張教師可以運用團體動力的察覺來強化班級的經營,了解學生行為衝突背後的基本原因,以及 學生的動機,成功地管理教室常規,進行良好的班級經營。


15(B).

34.有關學生心理的效應,何項敘述是錯誤的?
(A)霍桑效應係實驗組的受試者行為受到本身參與研究的影響,而非受到實驗變項影響的現象。
(B)初始效應係當控制組的受試者感受到他們處在和實驗組競賽情況下,有超乎尋常表現的現象。
(C)漣漪效應係教師訂正學生不良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
(D)月暈效應就是一位學生表現好時,大家對他的評價遠遠高於他實際的表現。


16(C).

35.對於社會情緒學習(SEL)的內涵,何者為非?
(A)認識自己,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價值觀與能力。
(B)具備執行能力,在過程中能克服壓力或挫折,並且適時的自我激勵。
(C)認知發展的進步是觀點取替能力發展的結果。
(D)理解與尊重不一樣的人,展現同理心與關懷。


17(A).

36.以下對核心素養的敘述何者錯誤:
(A)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能。
(B)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
(C)核心素養強調學習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D)核心素養的學習有助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18(C).

37.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以下何者為第四學習階段學生特性及學習重點的描述:
(A)協助學生試探不同學科的性向。
(B)奠定語言及符號運用的基礎。
(C)持續提升所有核心能力,協助學生建立合宜的自我觀念。
(D)著重生活習慣及品德的培養。


19(C).

38.國民中學各校在符合教育部教學正常化相關規定及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得彈性調整或重組課程綱要中部定課程 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但至多以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多少比例為限?
(A)10%
(B)15%
(C)20%
(D)25%


20(B).

3. 希望國民小學 112 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校務會議,有下列待議決的提案:
1、校務發展計畫(112-114 學年度)。
2、老師連署提案:請學校安排教室位置時,尊重教師意願,維護專業自主權。
3、112 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行事曆。
4、校長請教務處擬訂之提案:教師級職務編配辦法。
以上何者非屬於學校校務會議應議決之重大事項?
(A) 1
(B) 2
(C) 3
(D) 4


21(D).

6.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核心素養,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 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請問九大項目下列何者為正確之描述?
(A) 「身心素質與解決問題」
(B) 「科技資訊與創新應變」
(C) 「道德實踐與團隊合作」
(D)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22(B).

7. 臺灣俗諺:「一犬吠形,百犬吠聲」,這是何種學習的結果?

(A) 刺激反應連結

(B) 觀察學習

(C) 認知學習

(D) 鷹架學習


23(A).

8. 設計思考有五步驟,其中「為了讓設計目標能更明確、更聚焦,學生能將所觀察、蒐集到的經驗與資料,透過歸納重點、建立關聯等,以常用的釐清方法,釐清所欲解決的問題」 乃何項步驟?
(A) 定義
(B) 發想
(C) 原型
(D) 測試


24(B,D).

11. 小明的爸爸在工廠上班,他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守則就是:「聽老闆的話,努力完成工作」, 而這也影響到小明在學校,其行為的守則就是:「聽老師的話,努力完成作業」。如以布朗 菲布列納(U. Bronfenbrenner)的生態系統觀點,這是小明受到哪個系統的影響?
(A) 大系統
(B) 外系統
(C) 中系統
(D) 微系統


25(A).

15. 請問下列何者最能說明教師具備組織素養的最重要原因?
(A) 組織是教師社會化的機制
(B) 教師有義務參與組織的過程
(C) 組織能保障教師的權益
(D) 組織明訂教師的權利義務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阿摩線上測驗

an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