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景氣是淘汰那些不爭氣的人。
100
(1 分54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40. 以下關於教育趨勢發展的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所提出的核心素養係以培養終身學習者為核心
(B)OECD 提出「邁向 2030 年的學習架構」,指出「邁向 2030 年教育與技能的未來」的目標是創造個人與 群體的國際競爭力
(C) 我國核心素養所提出三個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
(D) OECD 在 「邁向 2030 年的學習架構」提出「轉型素養」(transformative competencies),其中包含三個 範疇是創造新價值 (creating new value);調適對立與困境 ( reconciling tensions and dilemmas);承擔責任 (taking responsibility)


2(A).

42. 在課程設計的會議上,教師們討論設計課程的程序,下列何者符合「過程模式」的觀點?
(A)課程設計 應先建立程序原則
(B)課程設計的第一步驟是訂定課程目標
(C)課程設計應先分析課程綱要的能力指標
(D)課程設計應先界定學習成果的評量指標和標準


3(D).

47. 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 程總綱於 110 年 2 月修訂,相關修訂內容以下何者完全正確:
(A)新納入課綱的國家語言包括:新住民 語、閩東語;
(B)國中階段每一學期均新增部定課程 1 節課;
(C)配合本次將國家語言已列為部定課程,同 步刪除學校得於校訂彈性課程開設國家語言相關課程的空間;
(D)為保障原住民籍學生族教育之權益,國 中階段應於九年級彈性習課程開設原住民族語文課程至少每週一節,供學生修習


4(B).

2. 小美投入很多時間準備閩南語演說比賽,因一時忘詞,未能獲得名次。老師以正向的觀點,對 小美說:「雖然沒有得名,但妳能在台上坦然面對忘詞的尷尬,而且持續完成比賽,反而學到 因應突發狀況的能力。」老師此一用語,最接近下列何種輔導技巧?
(A)我訊息(I-message)。
(B)重新框架(reframing)。
(C)反應代價(response cost)。
(D)例外技術(exception)。


5(D).

5. 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 Vygotsky)提出「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 念,有關此概念的詮釋,下列何者正確?
(A)個體獨自解決問題所顯示的實際發展水準。
(B)在成人的引導或有能力的同儕合作下所展現的潛在發展水準。
(C)個體實際的發展水準獲得鷹架支持的程度。
(D)個體實際的發展水準與潛在的發展水準之間的距離。


6(B).

6. 謝老師在課堂上向志明提問:「如果目前臺灣電力供應嚴重不足,你覺得未來能源政策可如何 規劃與發展?」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問題類型?
(A)內容導向問題。
(B)過程導向問題。
(C)結果導向問題。
(D)未來導向問題。


7(C).

8. 小邱是國中技藝班的學生,她發現自己對餐飲、美髮與服裝設計都很有興趣,但不知如何做選 擇,於是向導師求助,導師陪伴小邱就其未來各項出路,分析每個生涯選擇方案的利弊得失, 以及考慮因素之加權計分與計算,最後小邱學會為自己排定各個生涯選項之優先順序。此種做 法,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決策樹。
(B)職業組合卡。
(C)生涯決定平衡單。
(D)工作價值排序。


8(C).

12. 就豪爾(Hall)、瓦勒司(Wallace)、及唐賽特(Dossett)等人所提出的「關注本位的採用模 式」,其主要關切課程發展與設計中的哪個面向的問題?
(A)課程目標。
(B)課程組織。
(C)課程實施。
(D)課程評鑑。


9(A).

15. 尤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引導學生分辨正向和負向行為,促進學生對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了解, 根據馬紹爾(M. Marshall)的無壓力 ABCD 理論,其最有可能處在下列哪一個階段?
(A)教導概念。
(B)檢查了解。
(C)引導選擇。
(D)自我實現。


10(C).

16. 依據蓋聶(R.Gagne) 的學習條件論,如要教導學生獲致某種態度,教學者應採用何種「學習輔 導」策略?
(A)提供多樣化的正反例證。
(B)教學內容意義化。
(C)提供楷模。
(D)詳細說明採用的策略。


11(C).

20. 以下何者是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之特色?
(A)起始於複雜但有確切解決方案的問題。
(B)小組檢視教師提出的方案假設,自導探究來獲取知識。
(C)由教師擔任後設認知的教練,提出更多深入的問題。
(D)透過小組合作,完成具體學習成果。


12(C).

21. 下列何者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所揭示的課程目標?
(A)全人教育。
(B)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C)啟發生命潛能。
(D)自發、互動、共好。


13(D).

25. 陳老師在他的課程中,明訂期末的小組專題與海報發表佔課程總分的 50%,他並提供細項的評 分規準。你會建議陳老師發展評量規準時,注意下列哪項原則?
(A)能測量多方面的潛在能力。
(B)需參照常模表現訂定。
(C)應有助迷思概念的診斷。
(D)應具備教學反饋的功能。


14(D).

27. 張老師在能源開發與利用的主題教學時,先列舉各個國家採用的再生能源發電類型為正例進行 說明,並且以因自然環境限制採用非再生能源為非正例,之後讓學生從具體實例當中,綜整歸 納不同能源發電所需要之自然條件特徵。請問張老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屬於何種教學方法?
(A)價值澄清法。
(B)討論教學法。
(C)創意思考教學法。
(D)概念獲得教學法。


15(A).

28. 龔老師在討論我國社會福利政策時,讓每 5 位學生一組,共分成 6 組,每一組學生各自負責一 項主題包括:社會救助與津貼、社會保險、福利服務政策、健康與醫療照護、就業安全,每個 人事先先行蒐集主題資料後,上課時學生依其分配之主題,組成專家小組,一起合作討論主題 內容,之後再回到「原小組」互相教導其在專家小組所討論之內容,最後再針對有疑問之處進 行全班討論。請問此屬於下列哪一種合作學習策略?
(A)拼圖法第二代。
(B)小組協力教學法。
(C)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D)合作統整閱讀寫作法。


16(C).

30. 數學老師針對班上 40 位學生實施甲卷和乙卷兩個複本測驗,兩次測驗結果顯示甲卷和乙卷都 精熟者有 12 人,甲卷為精熟而乙卷為不精熟者有 8 人,甲卷為不精熟而乙卷為精熟者有 14 人, 甲卷和乙卷都不精熟者有 6 人。請問百分比一致性指標為多少?
(A) 0.15 。
(B) 0.25 。
(C) 0.45 。
(D) 0.55 。


17(D).

42. 王老師對經常遲到的建州說:「如果發生了一個奇蹟,隔天起床後你上學再也不會遲到了,你 的心情會是如何?」,並積極鼓勵建州築夢,開啟未來改變的可能性,其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 個諮商治療學派會使用的技術?
(A)現實治療。
(B)完形治療。
(C)理情行為治療。
(D)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18(B).

49. 導師陪伴心情低落的小美討論她的壓力,小美對老師說:「我什麼都做不好,同學也看不起我, 我不知道自己有何存在價值。」老師除了陪伴,也請家長帶小美就醫,經身心科醫師評估,發現小美的思維明顯反映了 Beck 理論的負面認知三元素。有關此三元素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對自我、學習及人際的負面看法。
(B)對自我、世界及未來的負面看法。
(C)對自我、情緒及未來的負面看法。
(D)對自我、價值及未來的負面看法。


19(A).

50. 有關葛拉塞(W. Glasser)的現實治療理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行為是由「刺激-反應」連結所激發。
(B)應提供情境讓學生選擇。
(C)在學生需求可獲得滿足的班級中不會產生紀律問題。
(D)不追問過去,主張從當下做起。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阿摩線上測驗

陳小彥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