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每天都要比昨天更進步
80
(2 分52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幼兒園◆學習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幼兒發展與輔導) - 教師檢定(教檢)◆幼兒園◆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幼兒園課程與教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 教..(636~65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29-3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9-30 題。 四歲的偉偉常出現若有所思的分心狀態,在討論課時,常常沒聽完問題就急著舉手,不願意 輪流發言而搶著說他的看法,以致內容往往與討論主題有出入。他的專注力評量 分數相較 於同儕有顯著低落的情況,但沒有典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幼兒常出現的過動情況。
【題組】30.在 ADHD 的診斷上,偉偉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偉偉可能是單純注意力缺陷的問題
(B)偉偉沒有過動問題,所以其問題與 ADHD 無關
(C)偉偉在討論課時急著回答問題,與 ADHD 的衝動問題無關
(D)偉偉現有注意力缺陷問題,未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過動問題


2(B).

11.校園環境再造計畫的目標在於提升學校整體的視覺美感,落實美學於日常生活中。 校園美感環境屬學校文化之何種層面?
(A)行政文化
(B)物質文化
(C)制度文化
(D)社區文化


3(A).

閱讀下文後,回答 26-28 題。
 比來不審讀書何似?想以道義敵紛華之兵,戰勝久矣。古人有言:「並敵一向,千里殺 將。」要須心地收汗馬之功,讀書乃有味,棄書策而遊息,書味猶在胸中,久之乃見古 人用心處。如此則盡心於一兩書,其餘如破竹節,皆□□□□也。古人嘗喻植楊。蓋楊, 天下易生之木也,倒植之而生,橫植之而生,十人植之,一人拔之,雖千日之功皆棄,此最善 喻!(黃庭堅〈與王子予書〉)

【題組】27.下列敘述,何者不符合上文文意?
(A)若有不求甚解之處,毋須勉強,立即再換一書即可
(B)讀書應專心,一如作戰須集中火力破敵,才能有成
(C)如能集中心力細讀,即使放鬆休息,胸中仍存書味
(D)以楊柳為喻,雖是易種之樹,隨種隨拔也難以長成


4(C).

97-98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97-98題。
        在商周的時候,詩歌就已用作諷諫的工具,所以有「瞽獻詩」的記載;也許是我們的老祖宗早已知道了「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的道理,所以孔子主張詩教,在「多識草木鳥獸之名」以外,達到調理性情的目的,使讀詩的人,能有溫柔敦厚的情操;唐太宗欲以詩興教,於是考試時以詩取士;王陽明主張教兒童讀詩,發洩過多的精力,把詩歌看成 最有功效的教育項目。而最使人驚奇的,詩歌是周代外交官的外交教材和「工具」,故 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班固解釋得最清楚:「降及春秋,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論其志。」引詩賦詩,竟然有現代白皮書或備忘錄的效用,這種 外交上的風雅盛事,真是後無來者。(杜松柏〈學詩—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梅花都不見〉節選)

【題組】97.關於詩的作用,本文未直接提及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A)詩具有教化功能
(B)詩可作為勸諫之用
(C)讀詩可提升思辨能力
(D)讀詩可多認識萬物之名


5(B).

17.花花的氣質傾向於反應強度強、規律性低、堅持度高,照顧者是否能與花花建立安全 的依附關係?
(A)有機會,只要單獨與花花相處的時間夠長
(B)有機會,只要照顧者適當回應花花的需求
(C)機會很低,因為照顧者的氣質傾向與花花不同
(D)機會很低,因為花花的氣質不易形成安全依附


6(B).

13.三歲的俊俊具有一般幼兒的智力,但是他對簡易幾何積木的配對與形狀的 分類卻比一般幼兒落後。這顯示俊俊的哪一項能力較弱?
(A)空間記憶
(B)視覺區辨
(C)前庭系統
(D)深度知覺


7(C).

6. 依據「教育基本法」規定,中央政府之教育權限,下列何者錯誤?
(A)教育制度之規劃設計
(B)對地方教育事務之適法監督
(C)協調與執行地方性教育事務
(D)教育統計、評鑑與政策研究 1


8(A).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為求便捷,生活中我們常使用簡稱,例如將「故宮博物院」簡稱為「故宮」,減省 三個字,對於理解並沒有影響。然而,若乍聽「永豆」,我們真能馬上理解嗎? 
       「永豆」是從「永和豆漿」一詞中分別擷取一個字組合而成,若沒有先備知識的人, 就會被這樣的簡稱拒於門外。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能用相同語言溝通的一群人就自然 形成一個族群。跟我用同樣語言的人是我群,語言與我群不同,無法和我們溝通的人就 形成了他群,語言因此像是一把兩面刃。你想,我只用了一個詞語,你就得到了完整 句子的解讀,就如在我群中,只要聽到「穩交」就可以理解為「穩定交往」、「美沙」是 「美食沙漠」,而他群則無法理解。能聽懂的你,當然跟我是一國的。
     流行語詞會隨著時代更迭,例如 90 年代的「LKK」這個詞語,現在年輕人已然不再 慣用;而對年長者說出「限動」,對方可能也會一頭霧水。能夠使用當今的流行語,儼然 就是引領潮流的人,因此網路上人們趨之若鶩,樂於成為創造新語詞的始作俑者,成為 特定團體的流行指標。 
     語言文字是隨時代澱積而成,除了溝通外,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涵,若簡省過度, 成為斷簡殘編,變成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破譯的摩斯密碼,就失去了語言文字的意義。

【題組】19.作者在第一段提問讀者是否能理解「永豆」,用意為何?
(A)引領讀者思考
(B)協助宣傳推廣
(C)提升說服效果
(D)強化文章論點


9(D).

23.依據現行《幼兒園行政組織及員額編制標準》,招收 150 人以下的公立學校附設幼兒 園之主任編制,下列何者最正確?
(A)應由教保員擔任
(B)應由幼兒園教師擔任
(C)由學校校長兼任
(D)由幼兒園教師或教保員兼任


10(C).
X


▲閱讀下文,回答綜5-綜7題。 
       早起戴上面罩出門/大家一齊使用土遁術去上班/在地底前進的時候/ 有的忍者閉目使用養神術/其餘的用窺心術/互看彼此露出的眼睛/一聽到 咳嗽的聲音/就立刻施展閃人術消失
       我的忍者生涯就這麼開始了/進出辦公大樓/要接受額溫術的考驗/一 進入室內/立刻使用洗手術/摘下面罩大家都心照不宣/默默忍著 
       走在街頭看到這麼多忍者/全都戴上面罩表明身分/我就全身一陣感動 /帥呀!連賣面罩的攤販也是忍者!/買賣雙方正在全力施展/哄抬術與殺 價術呢!/真沒想到面罩下的歐巴桑/眼神竟然如此銳利/只剩幾莖白髮的 老阿伯/也顯得忍術高深莫測
       很多忍者也都像我一樣/忍不住在口罩下焦慮地偷笑吧!/不過我們沒 有忘記/醫院的上忍們正在奮力作戰/更多的忍者正默默/用隔離術保護著大家/我這個只保護自己的下忍/算不了什麼
       就算是以前不戴面罩的時候/人們也都為了彼此的幸福/默默施展各種 忍術/只是手法高明/常常讓彼此毫不察覺罷了/我相信有一天我會懷念/ 大家戴面罩展露忍者身分的日子/我的忍者生涯就這麼開始了/見證了崇高 的不忍人之心(羅浩原〈我的忍者生涯〉─悼念2003年夏季的SARS疫情) 

忍者是日本古代的諜報人員,級別有上忍、中忍、下忍。他們 因任務所需而鍛鍊的忍術,並非隱形、變形、飛行等超能力, 而是護身保命的技巧、臨危不亂的態度及蒐集情報的智慧。

【題組】 綜5.關於本詩詩意與寫作手法,敘述最適當的是:
(A)以群眾施展各種忍術,凸顯「不忍人之心」極其稀有
(B)前四段依序描寫地鐵、室內、街頭、醫院的防疫亂象
(C)詩中諸種「○○術」皆代指各類防疫措施,描寫生動
(D)借「忍者」形容疫情下的人們,兼寫心情與外表行動


11(B).

1.詐騙集團以精心編製的 SOP 手冊教導新成員詐騙技巧,成效卓著。根據以上描述,這樣的教學活動明顯牴觸哪一項教育的規準?
(A)合認知性
(B)合價值性
(C)合自願性
(D)合意向性


12(A).

20.依照現行《師資培育法》第 3 條規定,師資生應於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前,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下列哪一種課程未明訂於該法規中?
(A)校訂課程
(B)普通課程
(C)專門課程
(D)教育專業課程


13(A).

7. 「夕陽西下,日月潭的湖面波光粼粼,像是被撒上一層金色的浪漫。夕陽的餘暉 映照在湖水上,呈現出一片橘紅色的瑰麗光影,彷彿天地之間彌漫著一片神聖的 氛圍。湖水微微泛起漣漪,在夕陽映照下閃耀出耀眼的金光,讓人彷彿看到了一 幅天人合一的美麗畫卷。」本段文字,屬於下列哪一種文本?
(A)記敘文本
(B)抒情文本
(C)說明文本
(D)議論文本


14(C).
X


閱讀下文,回答 26-30 題。
       走過曲阜斜坡,仲尼曾經三次回頭,一次為顏淵、子路、曾參、宰我,一次為孔鯉、孔伋,另一次為門口那棵蒼勁的古柏。
       走過魯國開闊的平疇,仲尼只回了兩次頭,一次為遍地青柯不再翠綠,遍地麥穗 不再黃熟;一次為東逝的流水從來不知回頭而回頭,回頭止住那一顆忍不住的淚沿頰邊而流。
       走過人生仄徑時,仲尼曾經最後一次回頭,看天邊那個仁字還有哪個人在左邊撐天上的那一橫地上的那一橫,留個寬廣任人行走。(蕭蕭〈仲尼回頭〉)

【題組】30. 本文作為以散文詩的緣由,下列何者最合適?
(A)文句錯落,上下文意無法具體連貫
(B)在段落表達中,用象徵來表達詩意
(C)字句間有著音韻之美,能進行朗誦
(D)文本形塑出仲尼智慧且仁愛的意象


15(D).
X


閱讀下文,回答 36-40 題。
       年少的時候,我以為,眼前的幸福必然長長久久,一家和樂,父母不會老去,生活平安,手足都會在身邊。
       長大以後,我才深深領會:世上沒有永遠,人生如此無常,誰也無法拒絕老病和死去。手足終將各自成家,分枝開葉,散於四方。
       在我們的一生裡,有聚就會有散,然而散了以後,卻不知將聚於何方?年紀越大, 這樣的感觸越深。
       那樣的心情,有幾分像南唐.馮延巳的《歸自謠》: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


       所以,我以珍惜的心情,來善待今生有緣相遇的每一個人。即使只有一照面的機緣,我也盡可能以禮相待。我以為,能做到這樣,那麼有一天,必須面對分離時,或許可以不會那麼哀傷吧。然而,帶著不捨和祝福,我依然是惆悵的,只是, 希望我的心中沒有遺憾。(修改自琹涵〈聚散依依〉)

【題組】40. 馮延巳《歸自謠》想表達的情感,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哀傷不捨的離愁
(B)死生兩忘的闊達
(C)他日相逢的期盼
(D)未能道別的遺憾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幼兒園◆學習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幼兒發展與輔導) - 教師檢定(教檢)◆幼兒園◆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幼兒園課程與教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 教..(636~650)-阿摩線上測驗

amy7173127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