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人生不怕重來,就怕沒有未來。
93
(1 分39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6.《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句中的「尤」字,與下列 「尤」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選項?
(A)以儆效尤
(B)天生尤物
(C)怨天尤人
(D)無恥之尤


2(B).
X


26.下列關於海洋文學作品與作家的連結,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甲:月光煥照,海面低空揉合了海洋水氣浮現大片沉藍光幕,四下靜謐,所 有聲響似乎都被摒隔在沉藍光幕以外。船聲空空洞洞,似遙遠天際傳來的回 響。 乙:牠來了,我的槍身隨著牠的移動而移動,就在百分之百的命中機率下, 如鉛筆粗的鋼條,無音的,也沒有水花的,準確的貫穿牠的頭部,牠連掙扎 的機會都沒有,就在射出的那半秒,環繞在四周的小魚兒彷彿火焰般的爆裂, 各自逃竄保命。 丙:外公用手電筒照飛魚,飛魚有向光性,他會朝著有光的地方飛來,相對 的也會將大魚引過來,我看著飛魚,而外公想的是大魚,我們兩個都在等, 等著彼此的看到。 丁:狂野而鄙夷的一雙眼睛藏在毛髮間,穿透過紛飛的白亮水花回頭冷冷地 瞪視著被牠甩脫的一具肉體,那是我的潛意識忍不住遊離開我的身體嗎?帶 著鰓人般野性而鄙夷的眼神,再也不屑我的靈魂嗎?
(A)甲/廖鴻基;乙/夏曼藍波安;丙/撒可努;丁/王家祥
(B)甲/夏曼藍波安;乙/王家祥;丙/廖鴻基;丁/撒可努
(C)甲/撒可努;乙/廖鴻基;丙/王家祥;丁/夏曼藍波安
(D)甲/王家祥;乙/撒可努;丙/夏曼藍波安;丁/廖鴻基


3(A).

25-26為題組,閱讀下文後,回答25-26題。
甲、看他,無助地獨靠著銅柱/血從傷口大口地噴出/此生,咳,已不能再回燕市/和屠狗的弟兄們醉裡悲歌/只留下,發光的一個名字/燙痛六國志士的嘴唇/遍天下的豪傑阿,誰來救他?/重瞳還正在學書學劍/隆準在市上還醉臥未醒/破關的,誰料到,是這兩位少年?/陳勝幾時才結交吳廣?/亡國已三年,可恨那韓公子/幾時,才找到狙擊的力士?/百二斤重的大椎劈空一揮/也不到這暴君的冕頂/博浪沙,天色還未明/橋上正守候著那褐衣的老人/鞋踢在橋下,兵書揣在懷裡/說星空一天,棋佈滿地/這一局陰幢幢的長夜一過/贏家的棋 變輸家的棋/關外所有的公雞都在等/第一發曙光從千面黑旗下赫赫地轟出。(余光中 詩)
乙、他是黑夜中/陡然迸發起來的/一團天火/從江東熊熊焚燒到阿房宮/最後自火中提煉出/一個霸氣磅礡的/名字/錯就錯在那杯溫酒/沒有把鴻門燃成/一冊楚國史/讓隱形的蛟龍/銜著江山/遁入山間莽草/他手上捧著的/只是一雙致命的白璧。(淡瑩 詩)

【題組】25.甲詩是一首詠史詩,下列歷史人物未出現在詩中的是哪一選項?
(A)韓信
(B)荊軻
(C)張良
(D)嬴政


4(B).

【題組】26.對於甲、乙二詩的敘述,最適切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A)甲、乙二詩的寫作背景皆為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之時
(B)甲詩「隆準在市上還醉臥未醒」與乙詩「隱形的蛟龍」皆指漢高祖劉邦
(C)甲詩「發光的一個名字」與乙詩「一個霸氣磅礡的/名字」中的「名字」皆指西楚霸王項羽
(D)乙詩「錯就錯在那杯溫酒/沒有把鴻門燃成/一冊楚國史」是造成甲詩「贏家的棋變輸家的棋」的原因


5(B).

13. 下列有關文學演變與流派的描述,何者正確?
(A)江西詩派:黃庭堅為創始人,詩派成員多學李商隱在鍊字、造句等方面的藝術。
(B)花間詞人:以溫庭筠為首,用艷麗的詞句、濃厚的顏色,描寫女人的美態裝飾、相思情緒以及婦女情慾。
(C)桐城文派:主張古文義法,追求雅潔,代表人物有韓愈、柳宗元等八人。
(D)邊塞詩派:以歌詠戰爭、邊塞風光為主體,黃沙、孤城、羌笛、邊月是常見的創作題材,代表人物有李商隱、杜牧。


6(D).

18. 下列詞組「 」中的讀音,何者相同?
(A)針「砭」時弊/自「貶」身價
(B)越俎代「庖」/援「枹」而鼓
(C)「稗」官野史/「裨」 補闕漏
(D)白沙在「涅」/阢「隉」不安。


7(D).

21. 下列各句,何者沒有錯字?
(A)經過一場股權鬥爭之後,王董在公司的地位汲汲可危。
(B)這樁貪污案被媒體批露後,一時之間群 情譁然。
(C)有些人處心積慮,一味謀取暴利,枉顧社會責任。
(D)他在多年以前就提出了科技整合的概念,真是具有真知灼見。


8(B).

23. 下列各句中「 」的解釋,何者正確?
(A)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出征的士兵。
(B)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 山」之業:帝王藏書之府。
(C)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相互扶持出遊。
(D)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體 態美好之意。


9(D).

25. 下列成語,何者不是處於危險之意?
(A)間不容髮
(B)項莊舞劍
(C)虎尾春冰
(D)梁木其壞。


10(A).

閱讀下文後,回答 18-20 題。
    記得小學四年級以前寫自己的名字是「楨」,導師說我是女生,應改成「嫃」
,從此我寫自己的名字都是「嫃」。直到高中入學被一位大嬸譏笑:「連自己的名字都寫錯。」此生第一次翻看戶口名簿,果然是「媜」。
    可惜因多次播遷,已無任何文件可以證明我的名字曾寫成「楨」與「嫃」。日前查詢國小國中名冊,所留檔案皆是「媜」,戶政單位手抄戶籍登記簿上也是「媜」,並無改名註記。
     姓名乃標示「我是誰」之首端。「媜」字神祕莫測,《康熙字典》才找得到,讀音如「爭」非「真」。折騰到十七歲,字寫對了,會念了,但不知是什麼意思。……大學時上聲韻學,得知「媜」字確實念「爭」,義為「女字」,女子名字。撰聯名家張佛千先生曾以我名為題賜下一聯:「文章高詣貴在簡,女子美字古曰媜。」蘊涵勉勵之意。女子美字,既云女子有個美好的名字,又可衍義為寫得一手好字,再撮要假借為博得「文章美名」的女子,誰云不宜。
    貞,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似一口寶鼎加上一支神杖「卜」形,相合而為:依據鼎內火炙變化而察看神跡。遠古殷商,無事不占卜,貞人即卜人,卜者釋義需求正確、堅定,故衍生貞定、堅貞、貞節之辭,所指皆是不可動搖的精神境界。《康熙字典》收有「媜」字,自字面推想,从女从貞,寓意品德貞潔女子,然我更愛這麼想:一個善占卜的女巫。而「簡」本是遠古用來書寫的狹長竹片,既簡且媜,一個聚精會神觀察大鼎內火炙變化再將占卜結果寫在竹片上的女巫形象,躍然而出。(改寫自簡媜〈迷霧中,呼喚我的名字〉)

【題組】19.依據上文,有關作者名字的敘述,最不符合文意的是:
(A)上高中前,作者一直將自己的名字寫成「嫃」
(B)作者初次翻看戶口名簿,才發現一直寫錯名字
(C)作者不但曾將自己的名字寫錯,讀音也不正確
(D)相較於从女从貞的寓意,作者更喜愛女巫形象


11(C).

2. 「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是屬於「六書」中的?
(A)象形
(B) 形聲
(C) 轉注
(D)假借


12(B).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周末的咖啡廳,夥伴們開展一場激烈的爭論,起因只是新聞上一句「病沒」,引發眾人撻伐,認為新聞媒體不專業,「沒」、「歿」二字都分不清,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字沒錯,是批評者涵養不夠。這時,一位朋友轉頭望向我,中文人給個仲裁吧!我無奈的回答:「通假字。」
       確實,通假兩字對於一般人而言總是較模糊的。現在依稀回想起過去所學,課堂上所說「本有其字的通假」的解釋,似乎說明了什麼,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文字本身的演化自有其規律,學者們僅能從現有的文獻,進行合理的考據。
       在早先文字的數量沒那麼多時,自然會有所謂借用的情形出現,例如論語中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便屬於此類,「悅」為後出的字,是由「說」所演化。待字體演變的量夠多時,人們在書寫或是口說的過程,又會影響字體的變化,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語言可能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產生迥異的使用習慣,再經過記錄後,就使詞彙產生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轉化,更不要談避諱、寫字求簡,甚至於錯字或誤讀所造成的通假。
       如今,網路用語不也影響一般人的認知?眾人世俗化的文字使用,就成了現代通假字的主要來源。人們聽著差不多的音,記下差不多字,領會著差不多的意思,假慢慢就成了真,原來的真跟著就被打成了贗品。

【題組】17.根據本文所述現今通假字的現象,請問下列哪一組詞語已被官方認定為可通用?
(A)平添/憑添
(B)徹底/澈底
(C)湊和/湊合
(D)弦律/旋律


13(B).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 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然誘之上岸,非有成算,則斷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臺人也,為臺灣計,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臺南則港門雖深,彼之駐輪甚便,四圍無山,港中非可駐輪;彼不登岸,不能久居也。 若臺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 有時載小艇窺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洪繻〈籌海議〉)

【題組】15.文中「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指的是下列哪個選項:
(A)誘敵上岸後以伏殲之
(B)於汪洋海上角逐勝負
(C)守於難駛鐵船之岸
(D)守於彼之駐輪甚便之岸


14(A).

第貳部分、綜合題
閱讀下文後,回答 1-3 題。
       在寶可夢故事和遊戲中不斷出現「演化」或「進化」的設計,是寶可夢發展歷程上很重要的一環,但也容易造成知識的混淆。這個設計讓寶可夢的形態有更複雜的變化,同時強化了寶可夢與生俱來的能力,甚至賦予其新技能。然而這和我們所認知的生物演化(evolution)意涵並不同,絕不能混為一談。舉例來說,由「綠毛蟲」變為「鐵甲蛹」、再變成「巴大蝶」的過程,不能類比為演化,而應和昆蟲生活史中的變態(metamorphosis)相對應。由此可見,寶可 夢的「演化」其實更近似於個體發育的過程。
       另一方面,生物學的演化法則包含了三個要素。第一是個體間的變異,其次是此變異可以 遺傳給下一代,再來是這些變異可能會因個體適應力不同而在族群中被天擇選汰。這三個要素 構成了演化天擇理論的基本架構,也解釋了生物種化和滅絕背後的機制。在寶可夢動畫或遊戲 中,雖然沒有明確說明這三個要素的作用和影響,但仍可在許多角色的設定上,推敲出其設計 概念。 (摘錄自《科學人雜誌》)

【題組】2. 關於本文主旨,下列敘述最適切的是哪一選項?(2 分)
(A)探討寶可夢的生物學理論意涵
(B)表達生物學對虛擬實境的貢獻
(C)陳述天擇說對寶可夢的深刻影響
(D)分析生物演化與變態之間的差異


15(C).

13. 〈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本首詩的詩眼出現在第幾句?
(A)一、二句
(B)三、四句
(C)五、六句
(D)七、八句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艾利雅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