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反覆練習,方可提高對試題的敏感度
100
(1 分22 秒)
1(D).

8 赫胥(Hirschi)在 1969 年提出的「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亦稱「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 theory),是犯罪學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下列有關此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理論的重心在於探討人為何犯罪的原因
(B)赫胥認為人是道德的或是會捨己為人的動物
(C)社會鍵的要素有四:依附(attachment)、奉獻(commitment)、參與(involvement)及命運(fate)
(D)赫胥認為人類要是不受外在法律的控制、環境的陶冶教養,便會自然傾向犯罪


2(A).

1 涂爾幹(Durkheim)對於犯罪的概念影響了現代犯罪學的發展,以下有關涂爾幹對犯罪的概念描 述,何者錯誤?
(A)亂迷(anomie)係指個人手段亂迷的結果
(B)社會財富快速增加也會混淆個人對規範、道德和行為的概念,因而產生「繁榮的亂迷」
(C)在「有機性結合」(organic solidarity)的社會中,人們開始追求集體利益來滿足私人利益,一 方面相互依賴,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中卻產生亂迷狀態
(D)犯罪對於社會具有四項功能:決定並劃分道德的界線、強化團體的凝聚力、提供社會改革的原 動力及降低社會內部的緊張


3(A).

16 古典犯罪理論與實證學派的理論取向不同,有關這兩項理論的差異描述,何者錯誤?
(A)古典學派的理論建築在犯罪行為人之上;實證學派的理論則建築在犯罪行為之上
(B)古典學派主張採定期刑制度;實證學派則主張採不定期刑制度
(C)古典學派主張刑罰是刑事司法主要之目的;實證學派則主張矯治犯罪人是刑事司法主要之目的
(D)古典學派認為懲罰應以犯罪所造成的客觀損害為考慮的重心;實證學派認為懲罰的考慮,客觀 的損害並非重心


4(A).

19 傑佛利(Jeffery)提倡「社會疏離理論」,藉以說明犯罪的原因,有關這個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企圖整合犯罪心理學與衝突理論,用以說明犯罪發生的原因
(B)社會中的社會互動,如果遇缺乏人際關係、愈隔閡疏離、愈沒有守望相助、愈沒有社會規範, 則犯罪發生率愈高
(C)都市貧民區的青少年犯罪率較高,乃因他們來自較下階層的社會經濟團體,且屬少數民族,有 嚴重的社會疏離感
(D)社會疏離分成三種型態:個人疏離、團體疏離以及法律疏離


5(C).

25 安格紐(Agnew)提倡「一般化緊張理論」指出,負面情緒狀態會影響一個人犯罪的可能性,而 負面情緒狀態的來源有四種,下列何者不屬於其中的來源?
(A)個人負面刺激的出現
(B)個人期待與成就之間的差異
(C)個人否定社會期望的目標
(D)個人正向刺激的移除


6(D).

2 桑普森(Sampson)及勞勃(Laub)將葛魯克夫婦(Gluecks)的研究資料進行重新分析,得出的 研究結果進而發展出「逐級年齡理論」 (Age-Graded Theory)。有關此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認為犯罪的多寡與生命歷程中的社會鍵(social bonding)是無關的
(B)認為人類完全是被動的命運接受者,犯罪的持續與中止是受外在環境所決定
(C)認為犯罪行為的發展主要是受到生命早期的經驗所影響
(D)同意蓋佛森(Gottfredson)及赫胥(Hirschi)的觀點,認為社會控制與自我控制會影響個人犯罪 的可能性,但也認為有些生命事件會改變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7(B).

3 源自形象互動理論(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而衍生發展出的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 與衝突理論(Conflict Theory)最相近的論點為何?
(A)著重在解釋「初級偏差行為」(Primary Deviance)之產生原因
(B)根本上否定有所謂「本質上為犯罪」之行為的存在,犯罪是一種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 的結果
(C)認為一個人受到法律追訴與制裁的可能性,與其種族、性別及社經地位無關
(D)認為犯罪之所以為犯罪行為,主要與行為的道德內涵有關


8(C).

16 根據紐曼(Newman)防衛空間的研究,建築物必須要具備特定要素才能有效抑制犯罪,下列何者 不是其主張的特定要素?
(A)自然監控( Natural Surveillance)
(B)建築物四週環境(Milieu)
(C)建築物的隱密性(Privacy)
(D)領域感(Territoriality)


9(B).

25 英國有研究指出,在城市的某些路口裝設闖紅燈照相系統後,不僅該路口闖紅燈的車輛減少,甚 至在其他鄰近路口闖紅燈的車輛也減少了,這樣的犯罪預防結果稱為?
(A)犯罪轉移(crime displacement)
(B)利益擴散(diffusion of benefits)
(C)效益滅失(extinction of benefits)
(D)犯罪溢流(spillover of crime)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犯罪學-阿摩線上測驗

霈霈霈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