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身處何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的方向。
100
(59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29-30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29-30題。 「這使你難過起來,你與同代人幼時跟河水這麼親,照說這份情感會使你們視河川為血脈,戒慎恐懼地加以護持、供養才是,何以輪到你們當家作主的今日,臺灣卻沒剩幾條像樣的河?你不得不承認,唯有比親情更強悍的慾念才能毀了親情,比家園更刻骨的誘惑才能毀了家園。 破敗的又何止是河?若從自然界角度檢視,半世紀以來這島的致富之道,是割土地之肉、賣河川之血換得的。如此山河破碎,算富還是窮? 如果可以漂浮於空中,你希望找到一條最像你的童年河的溪流,重溫靜靜地坐在岸邊聆聽河水的幸福。你希望那是個清晨,因為微風與細膩的陽光,最能讓河與人相互留下 深愛的證據。這證據會長成一株水草,不斷地在河面及你的心頭招搖。」(簡媜〈河川 證據〉節錄)
【題組】30. 依據本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哪一選項?
(A)「慾念」會毀壞親情,「誘惑」會毀壞家園
(B)「使你難過起來」的原因是人必須戒慎恐懼的護持、供養河川
(C)「河與人相互留下深愛的證據」意謂人與土地相互依賴的重要
(D)「長成一株水草,不斷地在河面及你的心頭招搖」指大地充滿生機


2(C).

14. 下列何者為「倒裝句」?
(A)亂石崩雲,驚濤裂岸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絃翻塞外聲
(C)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
(D)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3(A).

3. 下列詞語的詞性結構組成,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
(A)仁至義盡
(B)月明星稀
(C)貨真價實
(D)任重道遠


4(C).

9. 〈畫蛇添足〉這則寓言故事,出自下列哪一本書?
(A)《列子》
(B)《孟子》
(C)《戰國策》
(D)《韓非子》


5(D).

18. 下列字體與部首對應,何者正確?
(A)屏:并部
(B)東:日部
(C)大:一部
(D)學:子部


6(A).

23. 廖鴻基〈丁挽〉:「回航,通常是漁人出海捕魚過程中心情最平靜踏實的一段航程。然而,那一幕幕海上的追逐與掙扎仍然縈繞徘徊在我的腦海裡,每一個晃 動,每一個聲響,都波動捶打在我的內心裡。」關於上文中修辭手法的說明,下列何者最合適?
(A)運用轉化修辭,凸顯出作者對於捕魚的喜愛
(B)運用摹寫修辭,表現大海中激烈的捕魚情境
(C)運用排比修辭,營造出作者內心的激動心情
(D)運用誇飾修辭,呈現人與海之間強烈的抗爭


7(B).

24. 《論語.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 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 『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根據上文,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子路和顏淵都有捨己為人的情懷
(B)顏淵和孔子都有修己安人的理想
(C)子路和孔子都有世界大同的冀盼
(D)顏淵和子路都有和而不同的認知


8(C).

閱讀下文,回答 26-30 題。
       走過曲阜斜坡,仲尼曾經三次回頭,一次為顏淵、子路、曾參、宰我,一次為孔鯉、孔伋,另一次為門口那棵蒼勁的古柏。
       走過魯國開闊的平疇,仲尼只回了兩次頭,一次為遍地青柯不再翠綠,遍地麥穗 不再黃熟;一次為東逝的流水從來不知回頭而回頭,回頭止住那一顆忍不住的淚沿頰邊而流。
       走過人生仄徑時,仲尼曾經最後一次回頭,看天邊那個仁字還有哪個人在左邊撐天上的那一橫地上的那一橫,留個寬廣任人行走。(蕭蕭〈仲尼回頭〉)

【題組】29. 根據上文,關於仲尼回頭的緣由,下列何者最合適?
(A)走過曲阜斜坡,不捨家人而不能邁步
(B)走過魯國平疇,眷戀自然而斟酌思量
(C)走過人生仄徑,關注理想實踐而回首
(D)走過仲尼一生,輔佐君主卻屢屢卻步


9(B).

【題組】30. 本文作為以散文詩的緣由,下列何者最合適?
(A)文句錯落,上下文意無法具體連貫
(B)在段落表達中,用象徵來表達詩意
(C)字句間有著音韻之美,能進行朗誦
(D)文本形塑出仲尼智慧且仁愛的意象


10(A).

閱讀下文,回答 31-35 題。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 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 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問管仲:「治國最奚患?」對曰:「最患社鼠 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對曰:「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 掘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 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內閑主之情以告外,外內為重,諸臣 百吏以為富,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故人臣 執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而不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為猛狗而齕有道 之士矣,左右又為社鼠而閑主之情,人主不覺,如此,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 (摘錄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題組】32. 根據上文,關於國之社鼠的危害,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勾結朋黨從中獲取利益
(B)洩漏大臣的訊息給君主
(C)誅殺忠臣並且背棄君主
(D)殺害人民藉以鞏固君權


11(D).

【題組】34. 文中「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一句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呼告,勸戒君主遠離佞臣
(B)驚嘆,表達國家因此滅亡
(C)懷疑,質問是否有人知曉
(D)激問,強調君主國家危機


12(B).

【題組】35. 韓非子舉宋酤酒者,以及齊桓公和管仲的事蹟的用意,下列何者最合適?
(A)能通達賢能者優於自己之處進而學習
(B)要覺知並能立志除去危害自己的因素
(C)能全面表述不論何時都可能發生危險
(D)要掌握權勢便要消除不利於己的險阻


13(C).

閱讀下文,回答 36-40 題。
       年少的時候,我以為,眼前的幸福必然長長久久,一家和樂,父母不會老去,生活平安,手足都會在身邊。
       長大以後,我才深深領會:世上沒有永遠,人生如此無常,誰也無法拒絕老病和死去。手足終將各自成家,分枝開葉,散於四方。
       在我們的一生裡,有聚就會有散,然而散了以後,卻不知將聚於何方?年紀越大, 這樣的感觸越深。
       那樣的心情,有幾分像南唐.馮延巳的《歸自謠》: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


       所以,我以珍惜的心情,來善待今生有緣相遇的每一個人。即使只有一照面的機緣,我也盡可能以禮相待。我以為,能做到這樣,那麼有一天,必須面對分離時,或許可以不會那麼哀傷吧。然而,帶著不捨和祝福,我依然是惆悵的,只是, 希望我的心中沒有遺憾。(修改自琹涵〈聚散依依〉)

【題組】39. 「行色」一詞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離別的氛圍
(B)送別的話語
(C)出行的神態
(D)路人的表情


14(A).

【題組】40. 馮延巳《歸自謠》想表達的情感,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哀傷不捨的離愁
(B)死生兩忘的闊達
(C)他日相逢的期盼
(D)未能道別的遺憾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近期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m20649429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