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光榮的傳統可以繼承,輝煌的成果要靠自己打造
100
(1 分44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國文(國小幼兒)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7.下列詞語「 」中的字,意義兩兩相同的是哪一選項?
(A)「亂」世英雄/以假「亂」真
(B)「送」舊迎新/頻「送」秋波
(C)「賣」弄聰明/倚老「賣」老
(D)不「絕」於耳/謝「絕」參觀


2(C).

43. 國語文學習在「文本表述」方面可以分為五項,並分為 五個學習階段,其中「議論文本」在第幾階段才加入學 習?
(A)第一學習階段
(B)第二學習階段
(C)第三學習階段
(D)第四學習階段


3(B).

44.陳芳明〈深夜的嘉南平原〉一文:「離開妳,我不曾哭泣;再見到妳,我已熱淚盈眶……」 文中使用了下列哪一選項的修辭法:
(A)譬喻
(B)映襯
(C)轉化
(D)借代。


4(A).

閱讀下列短文後回答問題28-30:  唐楷達到的高度及其法度嚴謹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後人對楷書的修習變得程序化,楷書的面貌變得標準化,從而失去創造力。 宋朝四大書法家,都沒有可以和唐人比肩的楷書作品。到了明朝,由於科舉取士的日益僵化,出現了一種稱為「臺閣體」的書風。「臺 閣體」楷書是科舉考試規定的官方字體,追求美觀、大方,同時也要求標準、規範。這種要求抑制了書法家的創作個性。清朝則進一步 演變為「館閣體」,更是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評。  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學興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書法方面,人們也開始反思「館閣體」的弊端。於是,到了嘉慶道光年間, 魏碑開始受到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的重視,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後期有康有為。阮元寫《北碑南帖論》和《南 北書派論》,首倡「碑學」;包世臣著《藝舟雙楫》,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一反宋朝以來對淳化閣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帖」 的觀點。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裡面明確提出:「今日欲尊帖學,則翻之已壞,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則磨之已壞,不得不尊南、 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筆畫完好,精神流露,易於臨摹,一也;可以考隸楷之變,二也;可以考後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結構, 宋尚意態,六朝碑各體畢備,四也;筆法舒長刻入,雄奇角出,應接不暇,實為唐、宋之所無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於尊乎!」 此後碑學盛行,魏碑的價值得到普遍的承認,修習楷書的人除了取法「晉唐」,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魏碑。另外,魏碑經過標準 化成為「魏體」字,是現在最常用的漢字印刷字體之一。在書法諸體中,草書與碑學風貌距離最遠,最具實踐難度,其實踐價值也最高, 故引碑入草應為碑帖結合的高級形態。
【題組】28. 本文主旨為何?
(A)說明碑學興起的原因
(B)說明楷書評論的標準
(C)唐楷與魏碑字形的比較
(D)評論唐楷及館閣體的缺失


5(C).

33. 蓉子〈生命〉:「生命(甲)有朝這輪子不再旋轉(乙)人們將丈量你織就的布幅(丙)如手搖紡紗車的輪子(丁)不停地旋轉於日子底輪軸」 依照文意,下列哪個選項排序正確?
(A)甲乙丙丁
(B)丁丙甲乙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6(B).

33 下列同一組選項中的文字,造字方法不同的是何者?
(A) 雨、象
(B) 上、月
(C) 取、信
(D) 鵝、鯨


7(A).

18. 下列成語何者不具負面意義?
(A)風行草偃
(B)眾叛親離
(C)一丘之貉
(D)罄竹 難書。


8(D).

1.在中國 唐朝時代,有一處歷陽縣,該縣裡有一位老太婆,非常地善良,平時樂於行善助人。
有一天,有一名少年路過她的家門,上門乞討飲食。老太婆不但沒有輕視少年,甚至還熱情地款
待他,將家中最好的飲食給他享用。
少年飽餐一頓後,臨去前,對老太婆說:「非常感謝您的招待,為了報答您的恩情,我必須
警告你,你們這個地方沒多久就會發生大災難,從現在起,你每天都到縣市中心的衙門,去看衙
門的門檻上有沒有血跡,一旦發現有血跡出現,你就趕緊躲到高山上去避難。」少年說完話,便
逕自離去。
老太婆的個性很單純,她不疑有他,每天按時都到衙門前看門檻,衙門裡的官員見狀,好奇
地問她在幹什麼,老太婆便將少年跟她說過的話都告訴了官員。
官員當然不信,甚至視老太婆為迷信的愚婦,為了戲弄老太婆,便以雞血塗在衙門的門檻上。
第二天,老太婆一見血跡,二話不說立刻返家,將家中的財產及雞籠打包好,全搬到高山上。
當晚,整個縣市在完全無預警的情況下全都塌陷入地底深處,整個地面變成一片汪洋大湖,
就是今日和州歷陽湖。 (節錄自喬正一李亢 獨異志)

【題組】42.依據文意,下列何者「不是」這則奇異的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A)有能力就多幫助人
(B)不可隨意戲弄他人
(C)對人要多些信任感
(D)迷信是必須破除的。


9(C).

9.下列關於「安」字的解釋,何者錯誤?
(A)舟車之始見也,三世然後「安」之—習慣、熟悉。(《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
(B)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平穩、安全、舒適的狀況或環境。(《論語・學而》)
(C)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國「安」自化矣—靜止的。(《荀子・仲尼》)
(D)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如何。(《禮記・檀弓上》)


10(C).

15.「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一段文字用了數個修辭法,下列何者未使用?
(A)排比
(B)頂真
(C)雙關
(D)層遞。


11(C).

13. 閱讀下列短文: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王之不狂為狂。於是 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 國人乃歡然。
                                                                                              節錄自《宋書‧袁粲傳》
此則寓言最有可能表示作者的什麼想法?
(A)我生性清高,不願依附權貴
(B)我應防備眾人想要謀權之心
(C)亂世中清醒者實在難以獨存
(D)正常與異常往往在一念之間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近期錯題測驗-教甄◆國文(國小幼兒)-阿摩線上測驗

Wei-Lin Evely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