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實現理想需要執著與堅強。
86
(1 分49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幼兒園◆學習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幼兒發展與輔導) - 教師檢定(教檢)◆幼兒園◆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幼兒園課程與教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 教..(16~3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X


3.幼兒園三位教師在討論課程設計觀念,陳老師認為課程設計先要設定目標,才能瞭解學生學習成效;張老師則認為課程設計重點是讓幼兒有機會操作探究;李老師則認為讓幼兒瞭解在地文化比較重要,因此在課程設計時就必須考量所在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列組合何者正確?
(A)陳老師—過程模式、張老師-目標模式、李老師-情境模式
(B)陳老師—目標模式、張老師-過程模式、李老師-情境模式
(C)陳老師—目標模式、張老師-情境模式、李老師-過程模式
(D)陳老師—過程模式、張老師-情境模式、李老師-目標模式。


2(B).

20.下列哪一種評量方法最適合用於幼兒評量?
(A)自我陳述
(B)參與觀察
(C)紙筆測驗
(D)半結構式訪談。


3(B).

12.丁丁拿著《阿文的小毯子》繪本,手指著封面的字「文」跟老師說:「老師,你看, 我爸爸名字也有文耶!」過了一會兒,丁丁回到語文區拿出一張紙和彩色筆,開始仿 寫「文」字與畫畫。下列何者最能解釋丁丁的表現?
(A)音韻覺識
(B)讀寫萌發
(C)泛語音處理
(D)社會語言知識


4(A).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林徽因曾寫過一首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有一說此詩是寫給徐志摩。電視劇 《人間四月天》,講述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之間的愛情故事。觀眾多聚焦在 徐、林、陸三人身上,較少關注徐志摩元配張幼儀,只知道她是一個被休離的配角。 其實,擺脫棄婦形象後,張幼儀的人生更有另一種風貌。 
      在兒子滿兩歲後,張幼儀奉公婆之命到倫敦和徐志摩相聚。但徐志摩為了追求 林徽因,逼迫張幼儀和他離婚,而且要當時再次懷孕的她墮胎,然後就不告而別。在 這段期間,張幼儀開始思考,自己七年的婚姻由媒妁之言促成,而纏小腳、遵守三從 四德是舊時女子該遵循的,雖然她躲過三寸金蓮的命運,徐志摩仍然認為她是「小腳」, 自己是「西服」。
        離婚使她領悟到應該自力更生,於是張幼儀赴德國學習,憑自己的努力和親人的 協助,很快地回到上海,在企業界樹立了精明能幹的女強人形象。知命之年時,一個 普通、誠懇醫師的真情打動了她;兩人在婚後十五年重返英國,張幼儀牽著丈夫的手, 站在四十六年前和徐志摩所租的房子前,不勝唏噓的說:「我現在真的沒法想像我曾經 那麼年輕過!」 
      若以「人間四月天」比喻徐志摩精彩的愛情,張幼儀可能只是一位配角。然而 張幼儀並不是徐志摩永遠的棄婦,也不是只有像春天般短暫的愛情而已。她的人生 經歷宛如「人間十二月天」,也有值得體驗和欣賞的生命故事。

【題組】5.文中作者透過張幼儀的人生故事,想傳達什麼理念?
(A)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B)出國增廣見聞翻轉人生
(C)慎選生命伴侶至關重要
(D)勇敢捨棄傳統的舊觀念


5(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於中丞成龍,按部至高郵(註一)。適巨紳家將嫁女,妝奩甚富,夜被穿窬(註二) 席卷而去。刺史無術。公令諸門盡閉,止留一門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嚴搜裝載。又 出示諭闔城戶口,各歸第宅,候次日查點搜掘,務得贓物所在。乃陰囑吏目:「設有城門 中出入至再者,捉之。」過午得二人,一身之外,並無行裝。公曰:「此真盜也。」二人 詭辯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見袍服內著女衣二襲,皆奩中物也。蓋恐次日大搜,急於 移置,而物多難攜,故密著而屢出之也。(節錄自《聊齋誌異•於中丞》)
 【註一】按部:謂巡視屬下州縣。高郵:明清時州名,屬揚州府,州治即今江蘇省 高郵縣。 
【註二】穿窬(ㄩˊ):穿壁逾牆,指偷竊行為。

【題組】11.文中「妝奩」的意思所指為何?
(A)巨紳家中的珠寶
(B)鄰居饋贈的賀禮
(C)女子的陪嫁衣物
(D)男方所送的彩禮


6(D).
X


8.丁老師以說故事的方式敘說《貓‧妮妮 一起玩》後,透過音樂及口白引導中班的幼兒 模擬貓咪睡覺、吃飯、玩耍的肢體動作。丁老師提供的學習經驗較符合《幼兒園教保 活動課程大綱》哪一項學習指標?
(A)美-中-1-2-2 探索生活環境中各種聲音,感受其中的差異
(B)美-中-2-2-6 進行兩人以上的互動扮演
(C)身-中-3-1-1 在創意想像的情境展現個人肢體動作的組合與變化
(D)身-中-3-2-1 把玩操作各種素材或器材,發展各種創新玩法


7(B).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6~10 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題組】7.「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出作者的何種人生態度?
(A)悲天憫人的胸懷
(B)隨遇而安的灑脫
(C)居安思危的嚴謹
(D)隨機應變的靈巧。


8(C).

2.有關幼兒園形成性評量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形成性評量著重結果,教學者在過程中,較無法給予幼兒回饋
(B)形成性評量在教學開始前實施,目的是為了診斷出幼兒學習問題
(C)教學者可以透過形成性評量結果來檢視、改進或調整自己的教學
(D)為了評量的客觀性,進行形成性評量時應盡可能與原本課程區隔


9(C).

20.六歲小雅為發展遲緩的幼兒,老師觀察發現小雅手部無力,並且無法將線打結。於是老師將串珠線換成毛根,並鼓勵其他小朋友串滿一條珠子項鍊並打結,但小雅只需串滿 6 個珠子,老師就協助她完成。下列哪些是老師運用的融合教育課程調整策略?
甲、同儕支持
乙、活動簡化
丙、素材調整
丁、特殊器材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0(C).

3. 「攝影」、「聶先生」、「懾服」三詞中的「攝」「聶」「懾」,字音分別是下列哪一項?
(A)ㄋㄧㄝˋ、ㄋㄧㄝˋ、ㄕㄜˋ
(B)ㄕㄜˋ、ㄋㄧㄝ、ㄕㄜˋ
(C)ㄕㄜˋ、ㄋㄧㄝˋ、ㄓㄜˊ
(D)ㄓㄜˊ、ㄋㄧㄝ、ㄋㄧㄝˋ。


11(D).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庖丁」認真專注,在肢解牛的動作中,使當時上層階級的文惠君震動了。文惠君如 果活在今天,大概是常常跑國家劇院國家音樂廳的「藝術愛好者」吧!某一天,他或許正 看完了「歌劇魅影」,或聽完了「柏林愛樂」的演奏,走回家去,正好經過庖丁正在解牛 的作坊,他沒有匆匆走過,他停了一下,仔細觀察「庖丁」的動作。他訝異極了!他發現 「庖丁」在肢解牛隻時,乾淨俐落,有極美好的動作,可以比美「〈桑林〉之舞」;肢解牛 隻時,也有極美的聲音,可以比美「〈咸池〉之樂」。用今天的話來說,文惠君竟然在屠宰 場感覺到了比國家劇院或音樂廳更美、也更動人心魂的舞蹈與音樂。
        因此,每次讀完〈庖丁解牛〉,我都會問自己,我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到劇院或音樂廳?
        如果我們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覺無所不在的美,三天兩頭跑劇院、音樂廳、畫廊,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風雅吧!
       「庖丁解牛」驚醒了文惠君藝術的假相,返回到生活現實,尋找真正的美。
         庖丁其實是真正的藝術家,他告訴文惠君:剛開始到屠宰場,負責肢解牛的身體,他 是用砍的、割的,弄得一手血淋淋,的確不美。
        日復一日,經由一種專注,在工作中可以歷練出一種美。他告訴我們:牛的關節,看 起來盤根錯節,其實可以理出頭緒。因為專注,他逐漸看不見整隻牛,他只專心在局部的 骨節。他說:骨節與骨節之間,有空隙,手中的刀刃,薄到沒有厚度,因此「以無厚入有間,游刃有餘」。
       「游刃有餘」,我們今天還在用的成語,正是來自《莊子》的這段故事。
       「游刃有餘」是生命有了揮灑的自由,「游刃有餘」是自己的身體感覺到了空間的自由。
       「游刃有餘」是使自己從許多牽絆與束縛中解放出來,還原到純粹的自我。
       「游刃有餘」正是美的最純粹經驗。
 (節錄自 蔣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題組】2. 庖丁解牛所產生的美感來自於:
(A)優雅音樂所營造的氣氛
(B)用刀砍割所屠宰的美感
(C)心中虔誠的宗教信仰
(D)專注工作歷練出的純粹


12(A).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二月十日,在臺灣漢族歡慶年節的牛年初四,有一輛似乎要褪掉白色光澤的雪鐵龍, 快意恩仇地翻越中部橫貫公路,經梨山左轉而下,逕奔宜蘭支線。也許它要到蘭陽平原, 也或許過了獨立山驀然向左,直取北橫穿突而去。後來,我們在思源埡口看到了近乎灰色的孤獨的雪鐵龍,面對突然升起的濃霧而猶豫不決的畫面,最後,雪鐵龍似乎被吞噬在滿天飛舞的雲霧之中。
       會不會在面對天幕一般的濃霧就猶疑不決呢?這是我在年節旅行發出的第一次疑懼。
       思源埡口往南山的斷崖突然升起的霧陣,的確讓我在雪鐵龍的車體裡驚訝造物者的詭異。我從後視鏡的一方小小的鏡框看見它收攏著環山的好晴好日,眼前卻是一方天地所設下的陷阱般的迷霧。我放緩離合器,想像族人在兩、三百年前越過白狗大山,穿越梨山、 環山時的戒慎情境。環山族人稱 Skajau(司卡要),充滿鹿角的美地之意。在祖居地 Pins bugan(賓斯博干)對著巨石起誓分離後的族人,來到滿山遍野充滿鹿群的美地便決定定 居,另一部充滿冒險犯難精神的族人又一次次進行遷移的生死遊戲,他們來到思源埡口面 對午後所遇到的捲動天地的濃霧時,會不會也在心底升起了猶疑的想像?日後我並沒有在 思源埡口,見到族人遺留任何凌亂的、錯置的、猶疑的腳步,卻在口語相傳裡見證了族人 終究是勇敢的越過思源埡口,沿著蘭陽溪兩側高地、遠望太平洋建立了足以生根立命的部落。
       當我停在 Pianan(南山)面對不斷包圍我的濃霧時,其實並沒有看到高地上的部落, 它們當然都已經不在高地,而是在日據時期被武力驅迫或者以新闢稻田誘引,遷移到離河 面更近的淺山地區。也因為短短一百年來數度的遷移,追索每一個部落真確的位置已經成 為當代族人覓得歷史源頭的一門艱深功課。這源頭或許是廢棄的疊石,或許是所剩無幾的 白髮老人,或許是荒山峻嶺中的一坏黃土,更多的,或許是已遭代木時期開路闢土而掩埋 在深山之中的荒野裡的部落了!
       隨著宜蘭支線緩緩下降,南山以下,蘭陽溪以開闊的河面迎接一位疲倦的旅人歸來, 我在宜蘭西面的山腰下俯瞰疾駛而過的車陣時,並無從確知旅人所為何來?也許就只是一 次短暫的旅行吧! 也許又不是! ( 改寫自瓦歷斯.諾幹〈迷霧之旅〉)

【題組】9. 文中提到「最後,雪鐵龍似乎被吞噬在滿天飛舞的雲霧之中」,最佳的說明選項為何?
(A)雲霧漸厚,雪鐵龍已被雲霧遮蔽
(B)雲霧漸厚,雪鐵龍因路況而失事
(C)雪鐵龍轉回原路方向,急駛而去
(D)雪鐵龍在雲霧中停下等待作者上車


13(A).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在從前,寫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體系當中佔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描紅模子的橫平豎直,到寫墨卷的黑大圓光,中間不知有多大勤苦。記得小時候寫字,老師冷不防的從你腦後把你的毛筆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這證明你執筆不堅,是要受懲罰的。 這樣惡作劇還不夠,有的在筆管上套大銅錢,一個,兩個,乃至三四個,搖動筆管只覺頭重腳輕,這原理是和國術家腿上綁沙袋差不多,一旦解開重負便會身輕似燕極盡飛簷走壁之能事,如果練字的時候筆管上馱著好幾兩重的金屬,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當然會龍飛蛇舞,得心應手了。寫一寸徑的大字,也有人主張用懸腕法,甚至懸肘法,寫字如站 樁,挺起腰板,咬緊牙關,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這種姿態中寫出來的字,據說是能力透紙背。現代的人無需受這種折磨。「科舉」已經廢除了,只會寫幾個「行」「閱」「如擬」 「照辦」,便可為官。自來水筆代替了毛筆,橫行左行也可以應酬問世,寫字一道,漸漸的要變成「國粹」了。
       當作一種藝術看,中國書法是很獨特的。因為字是藝術,所以什麼「永字八法」之類的說數,其效用也就和「新詩作法」「小說作法」相差不多,繩墨當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關鍵在於個人。寫字最容易洩露一個人的個性,所謂「字如其人」大抵不誣。 如果每個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謹,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 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豬,其人必近於「五百斤油」。所以鄭板橋的字,就應 該是那樣的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氣概相稱,顏魯公的字就應該是那樣的端 莊凝重,才和他的臨難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間無絲毫勉強。
        在「文字國」裡,需要寫字的地方特別多,擘窠大字至蠅頭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寫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長,且常用錯了地方。譬如,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給當鋪醬園寫寫招牌,至不濟也可以給煤棧寫「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題詩,改寫春聯或「抬頭見喜」就合適得多。有的人寫字技術非常嫻熟,在茶壺蓋上寫「一片冰心」是可以勝任的,卻偏愛給人題跋字畫。中堂條幅對聯,其實是人 人都可以寫的,不過懸掛的地點應該有個分別,有的宜於掛在書齋客堂,有的宜於掛在飯 鋪理髮館,求其環境配合,氣味相投,如是而已。 (節錄自梁實秋〈寫字〉)

【題組】21.下列關於文中「老師冷不防的從你腦後把你的毛筆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敘述的主要意思是:
(A)老師故意測試學生有沒有握緊筆桿
(B)老師常挑學生的缺點,讓學生難看
(C)以前的老師很喜歡找機會處罰學生
(D)學書法第一步是防範老師抽走毛筆


14(B).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一般人不瞭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例如韓愈在月夜裡聽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韓愈建議「敲」字為佳。這段文字因緣傳為美談,於今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關鍵在於哪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改寫自朱光潛《談文學》)
王夫之《薑齋詩話》云:「『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縱令形容酷似,何嘗毫髮關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王夫之以為詩中佳境,對詩人而言,不可「預擬」,初無定景,初非想得,否則,「只是措大燈窗下鑽故紙物事」,或者「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了」。佳句乃當時情景,即詩人「即景會心」、「因景因情」時所拾得,「何勞擬議哉」?(改寫自蕭馳《聖道與詩心》)

【題組】4.作者認為「推」字和「敲」字哪個比較好,關鍵取決於下列哪一項?
(A)文學學者的權威意見
(B)是否與全詩意境相符
(C)古今評論家認可程度
(D)文字本身的諧音優美


15(C).

【題組】5.根據文章,推敲文字的核心在於什麼?
(A)追求文字的流暢和優美
(B)遵循規範的修辭和文法
(C)思想情感的關聯和境地符合
(D)追求與經典前人相合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幼兒園◆學習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幼兒發展與輔導) - 教師檢定(教檢)◆幼兒園◆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幼兒園課程與教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 教..(16~30)-阿摩線上測驗

amy7173127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