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100
(6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程◆國文(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請閱讀以下甲、乙兩段文字,並回答 7~8 題:
【甲】
       我們到底為什麼會被這些歌曲「洗腦」呢?到底有多少人被這些旋律影響?這些旋律又為什麼會在腦中唱個不停?
       首先,這些歌曲是由一連串鮮明的旋律所組成。旋律鮮明、琅琅上口是它們讓人忘不了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則是「重複播放」。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近期之內不斷重複聽到一首歌,那首歌可能就會深植人心了。
       然而,由於現代科技有太多工具可以讓歌曲「重複播放」,因此,雖然「餘音繞樑」 的現象以前就有了,它卻在現代社會中加劇。我們可以發現「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 的現象,其實是影響廣泛的「侵擾式假想」案例。在侵擾理論(elaborated-intrusion theory) 中,科學家認為渴癮(craving)的發生可分為兩階段,一開始為渴望目標的侵擾,接著為 內心成像(mental imagery)的鋪敘。
       雖然科學界還沒有找出確切的原因,但至少我們可以推測怎樣別讓那些旋律唱個不 停:先別按下 replay 了!

【乙】
       英文學習者閱讀很多單字書、文法書後,實際使用時仍無法靈活運用,這是因為學習語言過程中缺乏稱為「語感」的經驗,影響語言表達的適宜度。
       語感無法經由考試具體測量,是一種長時間大量使用語言所累積的經驗,是對語言的習慣與直覺。因此在聽說讀寫時,可以快速自然表達和運用,不會停頓思考單字意思、文法邏輯或在腦中翻譯,如同母語人士使用流暢。
       以上,我們瞭解語感可以增進自然、準確和快速表達。每種語言有各自的邏輯規則系統,比如主詞、動詞和形容詞的位置順序或陳述方式等等。若受到母語中文的思維習慣,表達英文時會出現什麼問題呢?以下說明兩者的差異與影響。
       陳述方式:語言的表述方式與民族文化性有關,比如使用中文時,常常先鋪陳敘述甚至迂迴,最後才說出內容的重點;但以英文表達時,則是開門見山,直說重點。
       語法邏輯:中文語法邏輯和英文不同,若用中文思考表達英文容易出現「中式英 文」,也就是能大致理解涵義,但語句不通順或遣詞用字和母語人士的慣用說法不同。

【題組】8. 若從乙文的說明來探究甲文所謂「重複播放」的意義,下列何者的理解最適當?
(A) 會使人自然忘記母語,是學習英文的不二法門
(B) 可以形成語感經驗,達到「侵擾式假想」的效果
(C) 能深植人心,逐漸統合不同語言的邏輯規則系統
(D) 讓中英文能夠對應轉譯,可以避免受到母語習慣的影響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程◆國文(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李建興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