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
100
(1 分11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心理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56. 「虎媽」一詞來自一位華裔美國學者的育女經驗,表達出東方父母以較嚴格的方法,督促兒女努力向學。下列何種教育或教學隱喻,與「虎媽」式的教育理念較不相同?
(A)塑造
(B)雕刻
(C)扣鐘
(D)鑄劍


2(B).

61. 下列哪一項不是基里艮(C. Gilligan)所提出的道德發展階段?
(A)均等的道德
(B)個人良心的道德
(C)個人生存的道德
(D)自我犧牲的道德


3(C).

62. 根據馬西亞(J. Marcia)對青少年自我辨識的觀點,下列哪一類型最具 有實驗主義的特徵?
(A)辨識混淆
(B)辨識預定
(C)辨識遲滯
(D)辨識有成


4(C).

70. 下列關於青少年在生理方面之早熟與晚熟的敘述,何者較不正確?
(A)早熟的女生比早熟的男生遭遇較多的困擾
(B)晚熟的男生比晚熟的女生較會受到同儕的排斥
(C)早熟的女生比早熟的男生較會贏得成人的信賴
(D)早熟的男生比早熟的女生較會被選為同儕團體的領導者


5(B).

71. 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推理之實徵研究結果,針對13歲的學生而言,在下列哪一個道德推理發展階段所佔的人數百分比最高?
(A)社群合約取向
(B)尋求認可取向
(C)順從法規與秩序取向
(D)普同原則推理取向


6(A).

72-73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72-73 題。
       阿健在廣泛的職業選擇中,逐漸能察覺到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範圍,而且會考量到職業對社會的貢獻性。

【題組】72. 根據金滋伯(E. Ginzberg)的生涯發展階段論,阿健屬於下列哪一個階段?
(A)價值階段(value stage)
(B)試探階段(tentative stage)
(C)興趣發展階段(interest stage)
(D)能力發展階段


7(C).

79. 依據皮亞杰(J. Piaget)的觀點,國一學生可以回答出「如果我是市長, 我要如何改善交通」這類問題,是因為他具有以下那一種思維能力?
(A) 去中心化
(B) 假設演繹推理
(C) 命題推理
(D) 組合推理


8(D).

84. 黃老師問學生有關摩擦力的例子,小明說:「飛鼠用腳靠樹幹蹬出是一種」。 大同說:「飛機輪子起飛」曉諭說:「衝突也是一種摩擦力」。黃老師可能需要 使用何種概念,協助班上學生理解這些看法都沒錯?
(A)鷹架理論
(B)道德發展
(C) 社會認知
(D)多元文化教育


9(B).

90. 阿齊雖然不認同那些同學對英俊取綽號的做法,但因為擔心自己也因此 被取綽號,於是選擇沈默以對。根據柯柏格 道德發展階段論的觀 點,阿齊的想法屬於哪個階段?
(A)避罰服從取向 (punishment and obedience orientation)
(B)相對功利取向 (instrumental purpose
(C)尋求認可取向 (good boy good girl orientation)
(D)社會契約取向 (social contract


10(A).

96. 依據皮亞傑(J.Piaget)的理論,個體的智能是依規則的(lawful)與可預 (predicitable)的類型在改變之中,其理論有兩個基本的概念:
(A)基模(scheme);適應(adaptation)
(B)基模(scheme);同化(assimilation)
(C)適應(adaptation);調適(accommodation)
(D)同化(assimilation);調適(accommodation)


11(A).

97. 下列有關新皮亞傑(Neo-Piaget)認知發展理論之敘述何者為非?
(A)文化扮演不重要的角色
(B)兒童認知能力可藉訓練及經驗而提升
(C)社會互動可加速認知發展
(D)認知發展的改變是基於兒童處理以及記憶訊息的能力


12(B).

99. 根據艾利克遜(E.Erikson)的理論,在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危機中, 何者為「前瞻性時間觀」?
(A)相信時間過去時,困難也會過去
(B)體認到時間是無法挽回的
(C)回憶過去而暫緩未來計畫
(D)希望時間可停滯不前


13(C).

104. OECD 能力評量負責人安卓.施萊瑟( Andreas Schleicher )認為, 每個人都有權享有高品質的教育,除了數理和閱讀能力的學習外,更需教 導包容的能力。此為何種素養?
(A) 寬容素養
(B)公民素養
(C) 國際素養
(D)同理素養


14(D).

106. Puntambekar 與 Kolodner(2005)曾提到在教室複雜與動態的情境 中,多數學生無法透過單一的鷹架達到學習目的。何者為非?
(A) 每一個需求或學習目標對應一個鷹架,謂之分散性鷹架
(B) 同一種需求或目標有不同來源的鷹架支持,謂之重複式鷹架
(C) 針對同一目標或需求,運用不同鷹架連結 彼此交互作用,謂之協同的
(D) 針對同一目標或需求,運用不同鷹架連結彼此交互作用,謂分散鷹架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心理學-阿摩線上測驗

照南炎柱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