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實現理想需要執著與堅強。
96
(4 分5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難度:(26~5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6.鄭老師在上「岳陽樓記」時,播放了有關岳陽樓的幻燈片。請問鄭老師是在進行教學上的哪一項行為?

(A)自學輔導
(B)引起動機
(C)社會化過程
(D)創造思考


2(C).

34.王老師經常教導學生察覺自己的情緒,培養自我尊重感與自我價值感,讓學生學會 愛自己及表達情緒。王老師的教學較強調學生的何種智慧能力?

(A)語文智慧
(B)人際智慧
(C)內省智慧
(D)自然觀察者智慧


3(C).

4.下列哪一項較不符合以思考為中心學習(thinking-centered learning)的教學設計?
(A)採用問題導向式學習,學生經由解題過程而學習
(B)在教學中強調批判及創意,學生需要探索另類觀點
(C)學生進行個別學習,經由多次練習及背誦測驗的答案
(D)應用合作學習,學生分享學習責任,並且組織學習主題


4(A).

6.蔡老師的國文課設計了下列數項目標。哪一項較屬於「情意」領域的學習目標?
(A)欣賞文章中優美的句子
(B)解釋文章中字詞的意義
(C)比較文章中修辭的方法
(D)複述文章中的段落與文句


5(C).

14.張老師的班級有許多不同族群背景的學生。下列哪一種班級經營的作法較不適當?
(A)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兼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
(B)上課時可以採用異質性分組的合作學習方式
(C)為各種族群背景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班級常規
(D)增加對不同文化的理解並提升多元文化知能


6(B).

2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小組討論社會課程如何因應新住民子女的學習。下列何種觀點最正確?
(A)社會領域教導學生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故不需考慮新住民子女的家庭文化背景
(B)在社會課程中加入有關新住民文化的議題,可以增進學生理解與欣賞不同的文化
(C)在社會課程中加入有關新住民文化的議題,可以使新住民子女快速融入主流文化
(D)新住民家長大多來自開發中國家,他們的文化和我們不同,所以不需納入社會課程


7(A).

27.班級經營成功與否,與教師的管教態度有關。請問,下列哪一種教師的說法較為正向?
(A)「老師希望了解作業遲交的原因,也希望小老師可以幫忙督促」
(B)「小義同學,你如果不是不舒服,就坐好,上課時不要趴在桌上」
(C)「小平同學,上課怎麼可以打瞌睡!真是浪費爸媽的辛苦血汗錢」
(D)「段考成績總平均若達不到全學年前三名,全班到運動場做青蛙跳」


8(D).

21.下列何者不是發問的教學功能?
(A)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B)誘發學生思考問題
(C)發現學生學習困難
(D)直接教導學生知識


9(C).

所謂課程指的就是國文科、數學科等等,這樣的定義是:
(A)課程即計畫
(B)課程即目標
(C)課程即學科
(D)課程即經驗


10(C).

奧斯貝(Ausubel)提出有意義的學習,下列何者是其主張?
(A)記得愈多學得愈多
(B)好讀書不求甚解
(C)學習是先備知識與所欲學習的概念間的連結
(D)多次練習的過度學習是必要的


11(B).

25.下列何者是洗手的正確順序?(甲)捧:用雙手掬水,沖淨水龍頭。(乙)沖:將手上的肥皂沖乾淨。(丙)濕:將雙手淋濕。(丁)擦:用乾淨的手帕擦乾雙手。(戊)搓:塗抹肥皂,並依手掌、手背、指頭和指縫、以及手腕的順序,揉搓雙手。
(A)甲→丙→戊→乙→丁;
(B)丙→戊→乙→甲→丁;
(C)戊→丙→乙→丁→甲;
(D)丁→甲→丙→戊→乙。


12(C).

20.在全球化趨勢下,強調將公民素養納入核心課程。此作法是考量下列哪一種課程發展因素?
(A)學科結構
(B)學生興趣
(C)社會文化
(D)學術理性


13(C).

教師想了解學生是否熟練CPR 急救程序,以便發給通過證明。此時應使用哪一種方式 進行評量最為適切?
(A)以口述方式說出操作程序與動作
(B)學生兩兩互為對象進行模擬操作
(C)以道具人安妮為對象進行模擬操作
(D)聯繫消防局,利用溺水或意外個案進行實際操作


14(B).

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揭櫫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及「適性揚才」等理念,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取向?
(A)學科取向
(B)學生取向
(C)社會取向
(D)科技取向


15(C).

8.教師實施教學評量時,使用經審定教科書的內容作為評估學生學習情況的依據。這 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
(A)動態本位評量
(B)實作本位評量
(C)課程本位評量
(D)觀察本位評量


16(A).

22.在班級經營時,教師不宜運用下列哪一種肢體語言?
(A)經常觸及學生身體以表示親切
(B)運用身體姿勢以傳達教師的情緒
(C)運用眼神接觸,提醒聊天的學生停止說話
(D)走近不專心的學生,讓其注意力集中於課業


17(C).
X


23.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以日常生活事例作為切入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自然科學知識。此種教學方法與下列哪一種概念有關?
(A)由難至易
(B)由繁入簡
(C)由抽象到具體
(D)由經驗到知識


18(B).

3. 上課時,黃老師發現大明為了引起她的注意,常會出現怪聲或做出奇特舉動,黃老師卻刻意不加理會;不久之後,大明自覺無趣,便不再出現前述行為。黃老師所採的 策略屬於下列何者?
(A)隔離
(B)消弱
(C)正增強
(D)負增強


19(B).

7.小美在全校高中入學模擬考成績的百分等級是 80。下列哪一選項最適合說明其在該校 的成績表現?
(A)其成績全校排名為第八十名
(B)其成績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考生
(C)有百分之八十的機率考上高中
(D)換算成滿分 100 分後,其成績為 80 分 


20(A).

19.教師設計測驗以瞭解學生的認知錯誤型態時,發現某生在「6+4÷2=?」這題的答案是 「5」,因而得知該生需加強「先乘除,後加減」的知識概念。該測驗較屬於下列 哪一評量類型?
(A)診斷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最佳表現評量
(D)典型表現評量


21(D).

20.在分組討論或合作學習中,考慮學生能力、動機、性別、種族等因素,每組都有高、 中、低成就的學生,也將不同性別、種族、動機的學生分散在各組。這種分組織方式稱為:
(A)能力分組。
(B)合作性分組。
(C)同質性分組。
(D)異質性分組。


22(B).

28.國語或國文科課程中,小學、國中、高中…都要學「文章的組織結構」或「篇章結 構」。小學的「篇章結構」較淺,國、高中的較深且複雜,三者之間有點重複。這種由淺入深、由簡單變複雜,內容雖然有些重複,但又逐漸加深加廣的課程稱為何種課程?
(A)融合課程(fused curriculum)
(B)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
(C)相關課程(corre lated curriculum)
(D)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


23(B).

20.張老師想提升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力,因此在任教學科知識及教學相關知識上,進行深入的研究,並且在課堂上有卓越的表現,學生因此對張老師產生肯定與認同的態度, 進而願意聽從他的教導或管教。張老師這樣的努力,使他具備了哪一種權力?
(A)法職權
(B)專家權
(C)獎賞權
(D)親和權


24(B).

17.王老師在公民課引導學生了解社區的農村人口變遷現象,進而請學生著手調查社區人口年齡分布與產業狀況,並提出「青農返鄉」的專題報告,且向鄉長提出書面建議。 這種課程設計取向最接近下列何者?
(A)學科取向
(B)社會取向
(C)科技取向
(D)專業取向


25(D).

23.某社區高中辦學理念重視學生探索在地的人文、社會與自然環境,並開設一門校訂 必修課程。但發現很多在地內容,學生在國中階段都已經學過。該校解決重複學習 並兼顧辦學理念的較佳作法為何?
(A)協請國中調整所教導的在地內容
(B)從在地內容之教導轉為面向國際
(C)加開一門在地探究的相關選修課程
(D)設計加深加廣的學習任務或課程內容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難度:(26~50)-阿摩線上測驗

羅珮綺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