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實現理想需要執著與堅強。
75
(1 分23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高中(學測,指考)◆歷史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3. 1604年,義大利籍耶穌會士諾比利抵達南亞某國。在傳教過程中,他打扮成當地苦行僧的 模樣,仿效其舉止。他學會一些當地語言,並以之撰寫書籍來詮釋基督教。他盡可能尊重 當地風俗,允許保留當地社會的習慣,如:束髮、裹紗、額記、淨禮等。諾比利這些作為 最可能的目的為何?
(A)執行羅馬教廷的傳教指示
(B)利用當地信仰詮釋基督教
(C)嚮往當地社會的風俗習慣
(D)吸收信徒的一種適應措施


2(C).

4. 一部中國醫學史的作者說明其撰書動機:本書目的在宣揚文化、提倡科學、整理國故、復 興民族;由神祇的醫學進而為實驗的醫學,由玄學的醫學進而為科學的醫學。依據上述, 可以推斷這部書最早的寫作年代可能在:
(A)1860年代,自強運動時期
(B)1900年代,戊戌變法之後
(C)1930年代,五四運動之後
(D)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


3(C).

6. 右圖是1835年某地出版的一本語言教材,收錄有372個常用詞條,大多數來自英語,少數來自葡萄牙語、瑞典語、馬來語和印度語。這本書最可能 是供何地的商人學習外語之用?

(A)淡水
(B)上海
(C)廣州
(D)廈門



4(A).

14. 一位歷史家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英國女權的影響:這次戰爭的經驗,證明女性在工作上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現代科技使得純粹運用體力從事工業方面的工作,不像過去那麼重要。在此脈絡下,這位史家指出: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婦女獲得權利的象徵是 __(甲)__ 。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婦女爭取權利的象徵乃是 __(乙)__ 。
(A)甲:投票權;乙:同工同酬權
(B)甲:離婚權;乙:子女撫養權
(C)甲:墮胎權;乙:身體自主權
(D)甲:工作權;乙:婦女參政權


5(B).

20. 某時期一份文書寫道:「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每 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戶口,課植農桑,檢察非違,催驅賦役。在邑居者為坊,別置正一人, 掌坊門管鑰,督察姦非,並免其課役。」此文書的性質最可能是:
(A)秦漢的田律
(B)隋唐的戶令
(C)宋元的稅法
(D)明清的鄉約


6(B).
X


21.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日本已經取得太平洋幾個群島,並設官管理,許多日本人移居該 地。例如原來屬於德國的馬紹爾群島、加洛林群島等。日本取得上述島嶼的背景最可能是:
(A)日本在牡丹社事件後,持續南進擴張勢力
(B)日俄戰爭後,俄國讓出太平洋的勢力範圍
(C)日本藉參加協約國陣營,占領德國殖民地
(D)日本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出兵南太平洋


7(B).
X


22. 一位史家說明:「十九世紀上半葉,普魯士一家最大的兵工廠需花費30年時間,才能生產足夠的槍支,給當時普魯士陸軍的32萬名士兵使用。到了1860年代,一家法國兵工廠能在短短四年內便生產出一百萬支槍。」此一變化來自:
(A)商業革命,兵工廠開拓龐大的槍支貿易市場
(B)軍事革命,兵工廠接受的槍支訂單大量增加
(C)科學革命,兵工廠中對槍支品質的要求提升
(D)工業革命,兵工廠使用規格化機器製造槍支


8(C).

29-30為題組
◎ 美國老羅斯福總統認為歷史是圍繞著海洋而展開的。他曾指出:「甲時代隨著美洲的發現而告消失,乙時代現在已處於發展頂峰,並將很快耗盡它所能支配的資源,而丙時代 註定將成為所有偉大時代中最偉大的時代,猶如一輪紅日正在噴薄而出。」

【題組】29. 題幹文字中,甲、乙、丙時代各應指:
(A)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
(B)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
(C)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9(B).

【題組】30. 此一觀點影響到美國的外交政策,下列哪一事件最切合上述觀點的歷史發展脈絡?
(A)實踐門羅主義,禁止歐洲列強干涉美洲事務
(B)發動美西戰爭,打敗西班牙,以取得菲律賓
(C)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阻止德國勢力擴大
(D)發動波斯灣戰爭,以控制波斯灣的石油供應


10(B,D).

31. 1878年,臺南一所教會發行一份〈光緒四年耶穌聖教堂臺灣禮拜單〉,右圖是其部分內容。這份禮拜單除了宣揚教義,而受到教會信徒重視外,還載有其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訊息,因此連非教徒也相當喜愛。根據圖 示內容推斷,下列哪些選項正確?

(A)這一所教會的傳教士應該是來自加拿大
(B)當時來臺傳教士的傳教常結合醫療行為
(C)教會對漢人與原住民採不同的傳教方式
(D)禮拜單標注二十四節氣是在地化的表現
(E)禮拜單有光緒紀年代表這教會屬於官方



11(A,C,E).

33. 1127年,低地國根特城的市民向統治者威廉伯爵提出要求:「伯爵大人,如果您想公正對 待您的市民,就不該橫徵暴斂,敵視我們;相反,應保護、善待我們。但您違反法律,違背誓言,未盡到免除捐稅、維持治安責任,未尊重市民的傳統權利。⋯⋯請您屈尊前往伊普爾,讓我們雙方貴族、教士和人民代表,和平聚會,慎重考慮,公正裁決。若他們認為 您仍可任伯爵,我們也贊同;如果他們認為您不守法紀和承諾,不適合繼續擔任,就請讓 位,讓我們另尋合適的人選。」伯爵否決市民請求,雙方遂訴諸武力,市民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個事件反映的中世紀城市內部權力關係為何?
(A)威廉伯爵與根特市民的權力關係,建立在封建契約上面
(B)根特市民因為威廉伯爵違背其誓言,直接訴之武力解決
(C)根特市民起而捍衛固有特權,主要理據是維護封建傳統
(D)根特市民發展出民主政治,更換統治者乃是其天賦人權
(E)根特市民的作為,是中世紀城市獲取自治權的一種方式


12(B,C,D).
X


34. 以下是兩位史家描述穆罕默德死後的伊斯蘭世界:
資料甲:「穆罕默德沒有指定繼任者,內部因繼任者問題出現極大分歧。另外,許多新近接受伊斯蘭教的市鎮和貝都因部族都詆毀這一信仰,並重新宣布獨立,試圖擺脫 麥加的控制。」
資料乙:「先知去世後,穆斯林的領導者必須決定穆斯林共同體應採用何種模式。許多人以為不需建立一個『國家』,因這種政體在阿拉伯史無前例。有些人認為,每個部落團體應選出自己的宗教領袖……。又有些人認為穆罕默德原想要由姪子阿里接任,……但他太年輕,經驗也不足,因此阿布•巴克得到多數支持被選為先知的第一任哈里發。」
根據上述資料,可以推知新生的伊斯蘭世界情況如何?
(A)阿拉伯半島原是個統一、各族和諧共處的社會
(B)新生的伊斯蘭世界面臨嚴重的分裂與瓦解危機
(C)貝都因地方主義復活,挑戰伊斯蘭共同體權威
(D)穆罕默德的領導威信與可蘭經的權威受到質疑
(E)伊斯蘭領導者對共同體應採的形式有明確共識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阿摩線上測驗

陳姿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