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96
(1 分19 秒)
模式:精熟測驗
科目:教甄教程◆國文(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4.易經是中國最古的經書,原為卜筮之用,後經文王、孔子增述,成為哲理之書。其中每一卦爻都有其對應的爻辭表其含義,請問下列關於乾卦的對應,何者錯誤?
(A)初九,潛龍勿用
(B)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C)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D)下九,亢 龍無悔


2(D).

13.「□也者,恆久之至道也,不刊之鴻教也」(劉勰《文心雕龍》); 「□,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言不變之常□也。」(班固《白虎通》); 上述□字是談論國學時必提及的關鍵字,應為下列何者?
(A)史
(B)倫
(C)行
(D)經


3(C).

12.小育欲檢索清代四庫全書的關於「農家」、「醫家」的書籍,應該何部查閱?
(A)經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4(A).

11.《詩經‧鄭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此詩句中的子都、子充是比喻何者?
(A)俊美男子
(B)卑鄙小人
(C)謙謙君子
(D)平凡俗民


5(B).

10.《世說新語‧品藻第九》敘述某日桓玄在聚會上問王楨之:「我和你的叔叔王獻之比起來如何呀?」王楨之見狀曰:「亡叔是□□□□,公是千載之英。」眾人方鬆了一口氣,舉杯續歡。請 問□□□□應為何者?
(A)一丘之貉
(B)一時之標
(C)一念之誤
(D)萬世之表


6(D).

9.「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由此詩可知李清照處於何種情境?
(A) 少女青春洋溢
(B)詩壇啼聲初試
(C)夫妻感情堅定
(D)晚年逃亡悲涼


7(A).

6.孔子對子路說:「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此句是鼓勵子路擔任主管應該如何行事?
(A)舉用賢人
(B)善用舉例
(C)充實學養
(D)能捨能取


8(C).

17. 依據下文,符合文意的敘述是: 
剛才和一群花紋海豚相遇,這個海豚家族中有兩對母子,海豚媽媽看似顧自游著,而小海 豚一旁緊緊眼隨,舷邊觀察了一陣子後才了解,海豚媽媽保護孩子其實是一種自信的距離 ――隨時可以迴身貼近,同時也讓孩子知道,接受保護得努力緊緊跟住――牠們的關係讓 我感受到生存的智慧與親情的溫馨。(廖鴻基〈瓶中信〉)
(A)海豚媽媽為了不讓小海豚膽怯迴身,一直與牠們保持距離
(B)小海豚的努力緊隨,讓海豚媽媽能毫無顧忌的全力向前游
(C)海豚媽媽透過保持適當距離,培養小海豚努力求生的能力
(D)小海豚對游泳能力充滿自信,使海豚媽媽擁有信任的智慧


9(D).

14. 關於下列詩作的解說,不適當的是: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 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
(A)前四句實寫馬的外形動態,細筆描繪,窮形盡相,凸顯胡馬的與眾不同
(B)後四句虛寫馬的精神品格,由詠物轉入抒情,呈現「以情注物」的特色
(C)「風入四蹄輕」,從騎者感受説,當馬奔馳時,景物飛速後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
(D)「萬里可橫行」,既寫馬之馳騁,也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志向的寫照


10(D).

13. 閱讀甲、乙二文,最符合二文寫作觀點的敘述是:
【甲】老蘇晚年文字,多用歐陽公宛轉之態。老泉晚年記、序,與〈權〉、〈衡〉諸論,文字不同,豈見歐陽公後有所進耶?其晚年而筆力進歟?(韓淲《澗泉日記》)
【乙】歐公文字敷腴溫潤,曾南豐文字又更峻潔,雖議論有淺近處,然却平正好。到得東坡,便傷於巧,議論有不正當處。後來到中原,見歐公諸人了,文字方稍平。老蘇尤甚。(《朱子語類》)
(A)二文均將文風變化與師友交往相結合,且俱以蘇軾為例
(B)二文均認為歐陽公議論淺近宛轉,影響曾、蘇二人的創作
(C)甲文認為老泉晚年記、序類文章的寫作,筆力不如〈權〉、〈衡〉諸論
(D)乙文將歐、曾、蘇文合論,認為曾、蘇皆出於歐,曾得歐之正,而蘇未能盡化


11(D).

11. 關於下列詩作的解說,不適當的是: 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先生有道出羲 皇,先生有才過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節錄自杜甫〈醉時歌〉)
(A)前四句以「諸公」、「甲第」對比廣文先生,呈現「遇」與「不遇」的處境差別
(B)五、六句不再提「諸公」、「甲第」,暗示功名實不足貴,而廣文先生獨可尊仰
(C)前六句連稱四次「先生」,並將廣文先生與「羲皇」、「屈宋」並稱,正面肯定其才德兼 備
(D)末二句申明先生雖仕途坎坷,但才德深受舉世推崇,令人傾慕,間接表達作者欲追隨 的心志


12(B).

10. 《古文觀止》是清代以來流行的散文選本。下列關於該書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借用季札「觀止」的說法命名,顯現了編選者的自謙
(B)不分類,按時代先後排列,從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變的軌跡
(C)編者對「古文」的理解貫徹了韓愈以來古文家的主張,完全不選駢體
(D)係供學塾使用的讀本,大體存在「敘事為多,又取便於科舉」的傾向


13(A).

5. 下文為一段中間拆散的散文,依據文意,①、②、③、④、⑤最適當的排列應是:
凌晨時分的王爺廟孤單寂寥,白天香客絡繹不絕,
①廟裡囂鬧繁華, ②端坐在神殿中間,
③一入夜大殿空空盪盪, ④連吹進的冷風都蕭條清瘦,
⑤被信徒香火燻得滿臉通黑的王爺神像,
冷冷看著百年輝煌時光,輕煙般溜走。(郭漢辰〈王爺〉)
(A)①③④⑤②
(B)①⑤②③④
(C)③①⑤②④
(D)③②⑤④①


14(C).

3.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錯別字?
(A)斷垣殘壁,荒煙漫草
(B)春霆發響,警蟄飛競
(C)惇信明義,崇德報功
(D)喚然霧除,霍然雲消


15(B).

1. 下列各組「」內的字,何者讀音相同?
(A)「暮」鼓晨鐘/「驀」然
(B)「鶼」鰈情深/「縑」帛
(C)貪夫「徇」財/垂「詢」
(D)枕流「漱」石/撲「簌」


16(D).

閱讀下文,回答 47~50 題 
【甲】
〈大風〉、__①__,七言權輿也。自時厥後,魏宋之間,時多傑作。唐人出,而變態極 焉。初唐風調可歌,氣格未上。至王、李、高、岑四家,馳騁有餘,安詳合度,為一體。李 供奉鞭撻海嶽,驅走風霆,非人力可及,為一體。杜工部沉雄激壯,奔放險幻,如萬寶雜陳, 千軍競逐,天地渾奧之氣,至此盡泄,為一體。錢、劉以降,漸趨薄弱,__②__拔出於貞元、 元和間,踔厲風發,又別為一體。七言楷式,稱大備云。(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凡例》)
 【乙】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的部分情況統計
649d39f34670d.jpg

【題組】50. 若依據乙表,提出下列推論,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杜甫傳世的七言古詩,多於李白傳世的七言古詩。
②沈德潛對王維五言詩的肯定,多於對孟浩然五言詩的肯定。
(A)①、②皆大致正確
(B)①明顯錯誤,②大致正確
(C)①明顯錯誤,②無線索判斷
(D)①無線索判斷,②大致正確


17(C).

【題組】49. 下列詩句,何者最不符合甲文對「李供奉」詩風格的形容?
(A)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B)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C)岣嶁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拏虎螭
(D)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18(A).

【題組】48. 依據乙表選詩狀況推測,甲文__②__最可能是哪一位詩人?
(A)韓愈
(B)柳宗元
(C)韋應物
(D)白居易


19(B).

【題組】47. 依據文學史知識,甲文__①__應填入何者?
(A)〈擊壤〉
(B)〈柏梁〉
(C)〈十九首〉
(D)〈陌上桑〉


20(D).

閱讀下文,回答 43~46 題 
       大清入主中原後,朝鮮使者眼前的中國呈現不一樣的風景。儘管絕大部分的朝鮮知識人 不諳漢語會話,但皆能書寫漢字,且歌且賦。不倚仗朝鮮翻譯官,朝鮮使者亦能透過筆談的 方式,與中國官員交流。更遑論本就以漢字撰寫的官方文書,對朝鮮燕行使完全不是問題。 然而這種模式不適用與旗人的交往,對朝鮮方面而言,清書、清語尚是陌生的存在。 
       「滿洲氣息」之濃厚,不僅見諸燕行沿路的碑刻、匾額,以及朝貢程序的官方文書,朝鮮使者寓居北京後、在紫禁城進謁期間,更是處處皆然。朝鮮使臣對於此類「滿洲元素」自有見解,尤其滿洲人以異族入中國,卻仍保持舊有習俗,維持滿洲之道,有違「入中國則中國之」 的變通處置。朝鮮使臣意識到,清書、清語也是提防不解滿洲語文者的利器。在 1778 年,朝鮮最高行政首長領議政金尚喆曾與朝鮮正祖有過一次談話,當時對話全圍繞著使行事務。朝鮮正祖問道:「清學緊於漢學耶?」儘管金尚喆表示:「通語之際,漢學為主。彼人酬酢,皆用漢語矣」,但是在旁的徐命善提醒道:「聞彼人於酬酢要緊處,皆用清語云」。 
        徐命善的發言引領吾人從另一個面向審視「滿洲語文」對朝鮮的意義。1783 年奉使瀋陽 的李田秀就曾表示:「清人生長中國者,自兒時皆以漢語成習,而國法為其不忘本俗,故自皇 帝以下,無不學清語。至於奏御之文,接翻清而進之。宣表之類,亦翻清而讀之。我人在側之 時,如有機密不欲泄者,則又皆以清語相話。」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軍事機密方面。乾隆皇帝曾幾次提醒滿洲將領,應以滿文撰寫奏摺。 顯然不論是朝堂上的討論,或事涉軍機的情報,清朝官方有意識地利用滿洲語文,一定程度 起到保密防諜的效果。(改寫自吳政緯〈論燕行文獻的特性與價值──以清書、清語與滿漢關 係為中心〉)

【題組】45. 關於上文寫作手法的敘述,何者最適當?
(A)先歸納出滿州語文對朝鮮使臣的數項影響,再逐項分述
(B)先敘述朝鮮使臣對滿州元素的見解,再分析其中的誤解
(C)以清入朝鮮使臣為對比,凸顯朝鮮入清使臣遇到的問題
(D)引用朝鮮燕行文獻中的使臣言論,支持全文的核心觀點


21(B).

閱讀下文,回答 37~39 題
       我個人稍識酒趣,對此杯中之物帶有濃厚的敬意。有時也遭遇到一些困擾,被人質問: 「酒有什麼好?」我也覺得這事無可形容,「勿為醒者傳」。古人喝酒,和樂且湛,威儀□□─ ─人多固然最好,獨飲也有其孤高的境界。近代醫學昌明,一般人都強調酒與遐齡之間的衝 突,所以許多長輩在飲酒半生之後,輒主動地或被動地戒了;不但自己戒酒,也勸我們晚輩少 喝或者根本不喝。通常勸說的人總是充滿了誠意,聽訓的人則始終是□□的。此事是非,不可 分析,何況長輩當中,以高齡的道德文章,猶對飲酒鍥而不捨的仍然大有人在,可見是非辨詮 之難。我自覺在這個文化價值交戰的社會裡,有一天大概也會變成一個□□規勸小子戒酒的 人。陶公有詩曰:「止酒情無喜」,其沮喪可以想見。現在我必須趁情無喜之前,先把飲酒的正 面意義記下來,以免不飲以後,失去追憶傳述的興趣。(楊牧〈六朝之後酒中仙〉)

【題組】38. 下列關於飲酒的敘述,符合上文文意的是:
(A)將來必定戒酒,未戒之前且開懷暢飲
(B)暫無戒酒之念,也樂於分享飲酒之趣
(C)長輩到一定年齡,均以健康為由戒酒
(D)部分長輩宣稱戒酒,私下仍嗜杯中物


22(A).

閱讀下文,回答 31~33 題
       某公夜將寢,聞窗外偶語,潛起窺之。時星月如晝,闃不見人,乃其家貓與鄰貓言耳。鄰 貓曰:「西家娶婦,盍往覘乎?」家貓曰:「其廚娘善藏,不足稅吾駕也。」鄰貓又曰:「雖然, 姑一行,何害?」家貓又曰:「無益也。」鄰貓固邀,家貓固卻,往復久之。鄰貓躍登垣,猶遙呼曰:「若來若來!」家貓不得已,亦躍從之,曰:「聊奉伴耳。」某公大駭。 
       次日,執貓將殺之,因讓之曰︰「爾貓也,而人言耶?」貓應曰︰「貓誠能言,然天下 之貓皆能言也,庸獨我乎?公既惡之,貓請勿言。」某公怒曰︰「是真妖也!」引槌將擊殺之,貓大呼曰︰「天乎冤哉!吾真無罪也。雖然,願一言而死。」某公曰︰「若復何言?」 貓曰︰「使我果妖,公能執我乎?我不為妖,而公殺我,則我且為厲,公能復殺之乎?且我 嘗為公捕鼠。是有微勞於公也。有勞而殺之,或者其不祥乎?而鼠子聞之,相呼皆至,據廩 以糜粟,穴簏而毀書,鎽無完衣,室無整器,公不得一夕安枕而臥也。妖孰甚焉?故不如舍 我,使得效爪牙之役,今日之惠,其寧敢忘?」某公笑而釋之,貓竟逸去,亦無他異。(《東 陽夜怪錄》)

【題組】33. 上文對話中數次使用疑問句。下列文中疑問句,何者表達徵詢對方想法之意?
(A)西家娶婦,盍往覘乎
(B)天下之貓皆能言也,庸獨我乎
(C)使我果妖,公能執我乎
(D)有勞而殺之,或者其不祥乎


23(D).
X


【題組】31.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家貓和鄰貓一起去西家
(B)家貓與鼠聯手破壞家具
(C)某公設下陷阱欲殺家貓
(D)某公認為家貓隱事欺瞞


24(D).

22. 依據下文,符合文中內容的敘述是: 
如果我們將嚴復的思想做為一個整體來考察,就會發現一條貫串始終的普遍主義的或曰道德 主義的線索,而這條線索,正是與傳統文化中對超驗價值的追求一脈相承。更有趣的是,恰 恰是達爾文主義中的普遍主義因素,使嚴復為傳統的普遍主義披上了現代的外衣,從而將傳 統思想的烏托邦變成了以進化論為基礎的社會理想。
(A)趨向普遍主義是嚴復思想的關鍵轉折
(B)達爾文主義扭轉了嚴復對傳統的態度
(C)嚴復向來對傳統烏托邦思想頗多質疑
(D)嚴復對達爾文主義既有接受也有轉化


25(C).

21. 閱讀下文,推斷文中述及「文章」和「句子」,主要用意為何? 
威尼斯像舞臺布景,遊客是臨時演員,我也來充兩個月的角色。乘一號船沿大運河走了兩次, 兩岸華麗的樓房像表情過多的女人。好文章不必好句子連著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後而來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費力氣就好得不得了。(鍾阿城《威尼斯 日記》)
(A)感慨遊客來去匆匆,無法欣賞城市之美
(B)暗指城市景觀複雜衝突,難以文字形容
(C)惋惜沿河的樓房因過於華麗而失去美感
(D)質疑人們為何不能以樸拙的心遊覽風景


快捷工具

精熟測驗 - 教甄教程◆國文(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carlos750318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