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只要有信心,就沒有過不了的橋
14
(1 分2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1 臺北區第二學期指定科目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12035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X


1. 火山口常會有硫化物產生,臺北陽明山為活火山口,當同學身上攜帶銀器上山旅遊,遇到硫化氫與氧氣時,銀飾品會變黑;已知進行下列反應: Ag(s) + H2S(g) + O2(g) → Ag2S(s) + H2O(l) 的反應式 (係數未平衡),則將 10.8 克銀與硫化氫 68.0 克和氧氣 160.0 克反應後,試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原子量:Ag = 108.0)
(A) 限量試劑是 Ag
(B) 限量試劑是 H2S
(C) 銀與硫化氫皆是限量試劑
(D) 硫化銀最多可以產生 6.2 克
(E) 硫化銀最多可以產生 16.4 克


2(C).
X


2. 已知鹵化銀的溶度積如表 1。某溶液 200 毫升中含 [Cl] = 1 × 10¯² M、[Br] = 1 × 10¯³ M、[I] = 1 × 10⁻⁴ M,於此溶液中加入固態硝酸銀 (AgNO3,式量為 170) 粉末。逐次少量加 AgNO3 於上述溶液中,當累積為 5.10 × 10⁻³ 克時,有關鹵化銀沉澱的敘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只有 AgI 沉澱
(B) 只有 AgI 與 AgBr 沉澱
(C) AgI、AgBr 及 AgCl 三者都沉澱
(D) 沉澱物全是白色
(E) 再繼續添加 AgNO3,[I-] 將會上升



3( ).
X


3. 五種金屬分別給予代號 A、G、M、R 及 Z,進行下列反應:
(1) A、M 及 R 可溶於鹽酸,G 與 Z 不溶於鹽酸。
(2) M 在常溫下會激烈地分解水;A 在常溫下可分解水,但此反應較緩和;R 在高溫水中會起反應。
(3) 將一片 Z 投於含 G 離子的水溶液中,G 被析出,Z 溶解。
(4) R 與 G 離子可組成一電化電池,R 金屬當陽極。 由上述 (1)~(4) 反應中,排出五種金屬離子化傾向之順序為何?
(A) M > A > R > Z > G
(B) A > M > R > Z > G
(C) M > A > Z > R > G
(D) M > G > R > Z > A
(E) M > Z > A > R > G


4(D).

4.、5. 題為題組
需氧廢料:
(甲) 水中汙染物質中有些是動、植物的直接毒素,而大部分是需氧廢料,分解時會降低水中之溶氧量,進而導致水中生物如魚、蝦的死亡。這些汙染物容易讓細菌繁殖,是汙水呈骯髒和臭味的主要原因。
(乙) 其汙染主要來源為家庭汙水和工廠有機廢水。
(丙) 生化需氧量 (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廢水中所含有機物,為細菌分解時所需之耗氧量。 BOD 測定方法:先取樣品水溶液,再用純氧溶入樣品水中,使樣品水充滿飽和的氧,並測此時水樣品的溶氧量 Q₁,然後靜置於暗室,並且保持溫度 20℃,經過 5 天以後,再度測量水樣品中剩下的溶氧量 Q₂。從最初的溶氧量 Q₁ 減去剩餘 Q₂,再除以溶液體積,並使用百萬分點計算 BOD 值。
(1) 計算公式如下:BOD =666bfbcc86523.jpg
(2) BOD 值愈大表示水質含有機物愈多,即汙染愈嚴重。若水質愈清淨其值應愈小。
(丁) 化學需氧量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將水樣品送往實驗室,在實驗室以化學方法 (強氧化劑,如過錳酸鉀) 將水中有機汙染物完全氧化,為測定有機汙染程度的指標。換算成每升水樣品之耗氧重量。
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4. 某汙水其中試樣 5.0 毫升,於 20℃ 時,加入蒸餾水稀釋成 100.0 毫升,稀釋後通入氧氣使之飽和,並測得溶氧量濃度為 8.3 × 10⁻³ 克 / 升,維持 20℃,且在暗室經 5 天後,再測此溶液溶氧量為 2.0 × 10⁻³ 克 / 升,求此工廠汙水試樣的 BOD 值約為多少 ppm?
(A) 6.3
(B) 63
(C) 12.6
(D) 126
(E) 1260


5( ).
X


【題組】5. 某糖廠排放的廢水含蔗糖 (C₁₂H₂₂O₁₁) 34.2 ppm,則以化學方法完全氧化,此廢水的 COD 值預估為多少 ppm?
(A) 3.84
(B) 38.4
(C) 384
(D) 1.92
(E) 19.2


6(C).
X


6. 就下列十種物質中,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CH₂Cl₂、XeF₄、N₂F₂、C₂H₂Cl₂、H₂O₂、S₂Cl₂、C₂H₄、BF₃、N₂O₄、HCHO
(A) CH₂Cl₂ 為中心原子以 sp² 混成軌域鍵結的化合物
(B) N₂F₂ 分子為有順反異構物的化合物
(C) 上述十種物質中有兩種化合物具有分子內氫鍵
(D) 與 H₂O₂ 結構類似的化合物為 N₂O₄
(E) N₂F₂、C₂H₂Cl₂、C₂H₄、N₂O₄ 中並無多鍵


7(E).

7. 已知氫原子的游離能為 1312 kJ/mol,則氫原子光譜中電子由 n = 4 回到 n = 2 所放出的波長接近多少 nm?(普朗克常數 h = 6.63 × 10⁻³⁴ J s;光速 c = 3.0 × 10⁸ m/s)
(A) 86
(B) 186
(C) 286
(D) 386
(E) 486


8(C).
X


8. 實驗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種藥品,可能是苯酚、乙酸、丙醇、苯及 1-戊烯。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實驗一:甲、乙不與鈉反應,其餘都可反應產生氫氣。
實驗二:甲、乙各加數滴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振盪,甲褪色,乙不褪色。
實驗三:丙與丁的混合物與濃硫酸共熱,能聞到水果香味。
實驗四:丁能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實驗五:戊不溶於水,但易溶於強鹼溶液中。 請依上述試驗,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 甲是丙醇
(B) 乙的分子式為 C6H6
(C) 丙是苯酚
(D) 丁的示性式是 CH3COOH
(E) 戊為丙醇


9(B).
X


9. 每當 COVID-19 (20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疫情升溫,各地民眾搶購囤積退燒、止痛、感冒藥等求自保,有媒體近日報導,藥局囤積普拿疼,讓其他想買民眾難以購得的離譜現象。普拿疼的主要成分為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有關乙醯胺酚以苯為起始物製造流程如圖 1: 試問過程中,甲、乙、丙、丁、戊的試劑與條件,下列哪些正確?
(A) 甲為氯氣,用鐵粉當催化劑
(B) 乙為氫氧化鈉,條件為高溫、高壓下
(C) 丙為 HCl,功用為酸化苯酚鈉
(D) 丁的 NaBH4,功用為氧化劑
(E) 戊為丁酸酐



10(D).
X


10. 下列化學反應式之係數間的關係式中,哪些正確?
aMnO₄⁻ + bHC₂O₄ + cH⁺ → dMn²⁺ + eCO₂ + fH₂O
(A)
(B)
(C)
(D) a + b + c = 18
(E) d + e + f = 20


11(C).
X


11. 下列有關各元素氧化數之敘述,哪些正確?
(A) Ag₂S、Na₂S₂O₃、SO₂、SO₃:其中 S 的氧化數均為 +2
(B) NaCl、Na₂O₂、NaOH、NaH:其中 Na 的氧化數均為 +1
(C) K₂Cr₂O₇、K₂CrO₄、HClO₃、HClO₄:其中 O 的氧化數均為 -2
(D) H₂O₂、KMnO₄、F₂O、MgO:其中 O 的氧化數均為 -1
(E) KH、H₂O₂、CH₄、H₂O:其中 H 的氧化數均為 +1


12(B,C,E).
X


12. 有關表 2 中,陰、陽極電解水溶液的電極與各產物或現象甲 ~ 癸,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所需電位請查表 3)
(A) 甲是氯氣,乙是氧氣
(B) 丙是氫氣,丁是氧氣
(C) 戊是氧氣,己產生金屬銅
(D) 庚為陽極重量減輕,辛產生金屬銅
(E) 壬是氧氣,癸產生金屬銀



13(C,D).
X


13. 下列有關 pH 值的敘述,哪些正確?
(A) 人的血液 pH 值約等於 7.40,其 [H⁺] = 4.0 × 10⁻⁸ M
(B) pH 值可能小於 0,但也可以大於 14
(C) 25℃ 下,鹼性溶液的 pH 值必介於 7 到 14 之間,不會大於 14
(D) pH 值等於 7,在高於 25℃ 時為酸性,在低於 25℃ 時為鹼性
(E) 25℃ 下,0.5 M 鹽酸 20 毫升與 1.0 M 氫氧化鈉 30 毫升混合,其結果溶液 pH 值大於 7


14(B,C).
X


14. 2A(g) + 2B(g) → C(g) 的反應,定溫下其反應物濃度與反應速率的關係如表 4,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 此反應的速率定律為
(B) 本實驗的速率常數 k = 2.0 M/s
(C) 當 [A] = 0.10 M,[B] = 0.10 M 時,則
(D) 當 [A] = 0.10 M,[B] = 1.0 M 時,則
(E) 若 A、B 之莫耳數比為 1:2 時的反應速率為 W,則同溫、同壓下,當 A、B 之莫耳數比為 2:1 時的反應速率為



15(B,C,D).

15. 在 0.1 M KAl(OH)₄(aq) 150 毫升溶液中,逐滴加入 0.3 M HCl(aq) 後,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 當加入 0.3 M HCl(aq) 20 毫升時,並未有任何沉澱
(B) 當加入 0.3 M HCl(aq) 50 毫升時,沉澱為最大量
(C) 當加入 0.3 M HCl(aq) 200 毫升後,溶液中並無沉澱
(D) 若以所加入 HCl 的體積量為橫坐標,產物沉澱重量為縱坐標繪圖,可得圖 2
(E) 若以所加入 HCl 的體積量為橫坐標,產物沉澱重量為縱坐標繪圖,可得圖 3



16(A,C,D).
X


16. 取含 Al³⁺、Ba²⁺、Ag⁺ 及 Cu²⁺ 等各 0.1 M 離子的水溶液 10 mL,依圖 4 的操作,則下列 A ~ E 中的產物或陽離子之化學式哪些正確?(表 5 為一些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或解離常數)
(A) 沉澱 A 是 CuCl₂
(B) 溶液 B 是 Cu(NH₃)₄²⁺
(C) C 是 CuS
(D) D 是 BaSO₄
(E) E 是 Al(OH)₃



17(D,E).
X


17. 25℃、定壓下,使氦氣、氫氣及甲烷共 24 毫升與 96 毫升氧氣混合,點火完全燃燒,降回 25℃ 後,通過無水過氯酸鎂管,此時測得體積為 86 毫升,再通過氫氧化鈉水溶液,測得氣體最後體積為 78 毫升,則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
(A) 氦氣體積為 2 毫升
(B) 氫氣體積為 12 毫升
(C) 甲烷體積為 6 毫升
(D) 反應中產生水蒸氣體積為 28 毫升
(E) 反應中產生二氧化碳體積為 8 毫升


18(C,D).
X


18. 下列各組分子的敘述,哪些正確?
(A) PCl₃ 與 BF₃ 分子形狀相似
(B) SO₂ 與 O₃ 分子形狀相似
(C) CBr₄ 與 SiCl₄ 分子形狀相似
(D) C₂H₄ 與 N₂F₄ 分子形狀相似
(E) CO₂ 與 BeCl₂ 分子形狀相似


19(B,C,D).
X


19. 薄層層析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簡稱 TLC,又稱薄層色譜法) 是常見的混合物分離方法,亦常用於鑑定物質。其原理為不同物質對固定相 (濾紙或 TLC 片) 附著力不同,再利用展開液將物質加以分離。將 A、B、C、D 及 E 五種不同色素溶於丙酮中,以毛細管吸取各色素,取一片 TLC 片,離底部 1.5 公分處用鉛筆繪一條直線,在此直線上繪製五個 × 形狀,依序將五種色素沾在 TLC 片的起始基準線上,然後取一展開盒,先將丙酮倒入此展開盒中,再將已經沾五種色素之 TLC 片浸泡於少量丙酮中 (丙酮液面高度低於起始線),並在展開盒頂覆蓋蓋子,靜置一段時間,使丙酮上升至終點線 (如圖 5),取出 TLC 片風乾,結果如圖 6 所示。 由呈色點的中心位置計算各成分移動的距離,與展開液移動的距離之比值,得 Rf 值 (Retention value,滯留值);Rf 值為該化合物於此展開液的特性值,可作鑑定之用。一般而言,藉由考量混合物中各成分物質的特性,選擇適當的固定相與展開液,可找出分離混合物之最佳條件

下列有關薄層層析的敘述,哪些正確?
(A) TLC 片對色素的吸附力:A > B > C
(B) Rf 值:A > B > C
(C) 丙酮對色素的展開效果:C > B > A
(D) 色素 A 的 Rf 值最大,且大於 1
(E) 改變展開液的比例成分可改變混合物的分離效果 。



20(D).
X


24. ~ 26. 題為題組
在四氯化碳溶液中,N₂O₅ 進行下列分解反應:666bfeae9a799.jpg,於 27℃ 下,一開始使用 a M 的 N₂O₅ 進行反應,N₂O₅(g) 濃度變化與時間關係為表 6:666bfecadfd28.jpg 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 24. 上述 N₂O₅ 的分解反應為幾級反應?(單選) (2 分)
(A) 零級
(B) 一級
(C) 二級
(D) 三級
(E) 負一級


21(B).
X


【題組】26. 原先含有 [N₂O₅] = 1.00 M,體積 1.0 升,經過 16 小時以後,可產生約多少莫耳氧氣?(單選) (2 分)
(A) 0.004
(B) 0.002
(C) 0.996
(D) 0.498
(E) 0.249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1 臺北區第二學期指定科目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120359-阿摩線上測驗

gggg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