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每天都要比昨天更進步
92
(2 分25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25.研究者想了解某位女性校長在家庭與工作中如何追求自我實現,最合宜的研 究取向為何?
(A)歷史研究
(B)個案研究
(C)生活史研究
(D)現象學研究


2(A).

Harrow(1972)和 Moore(1992)提出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將四肢動作有關領域分為五個層次,此分類往更上層移動,身體的靈巧度從粗大動作轉換成精細動作技能。以下由低到高的從屬階層何者正確?
1 操弄(mainpulation)
2 清晰(articulation)
3 同化(naturalization)
4 模仿(imitation)
5 準確(precision)
(A)  4   1   5   2   3
(B)  4   2   1   3   5
(C)  1   4   2   3   5
(D)  1   4   2   5   3


3(A).
X


44.國文教師請學生針對上課教材對自己的意義和啟示,在每一週撰寫三重省思 札記,以下何者不是三重省思?
(A)對我有什麼意義?(So what)
(B)發生了什麼事?(What)
(C)我學到什麼?(Learn what)
(D)今後要做什麼? (Now what)


4(C).

2. 教育行政倫理之影響因素,大致上可從個人與制度的層面分析,其中若由整體教育 行政制度分析行政倫理的影響因素,又可分為三大取向。其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正義倫理
(B)批判倫理
(C)價值倫理
(D)關懷倫理


5(D).

8. 下列何者乃是Borich(2000)於有效教學法一書中所提及的「必備的五項關鍵行為」 之一?
(A)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
(B)提問(questioning)
(C)使用學生想法與貢獻(using student ideas and contributions)
(D)任務取向(teacher task orientation)


6(B).

3. 為瞭解桃園市國中學生學習投入的改變情形,某研究 者每年隨機抽取 1000 名學生為調查樣本,連續調查 10 年。此項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為下列何者?
(A)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B)趨勢研究(trend study)
(C)世代研究(cohort study)
(D)樣本小組縱貫研究(panel study)


7(B).

17. 請問全球脈絡下學校領導人文力量的干擾參數為何?
(A) 複雜系統
(B) 政治中立
(C) 時間過長
(D) 價值激盪


8(D).

21. 針對 Feuerstein 所提出動態評量的概念,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甲) 評量重點強調未來學習的成果 (乙) 提出「前測-學習中介-後測」的評量歷程 (丙) 概念類似於 Vygotsky 提出搭鷹架的概念 (丁) 可以找出影響個體有效學習或表現阻礙的因素
(A) 甲
(B) 甲乙
(C) 丙丁
(D) 甲丙


9(D).

17. 劉老師想要評鑑大華高中的學校組織氣氛及文化,想運用教育行政學者豪伊和米 克思(Hoy & Miskel)的觀念。下列哪一項是兩位學者衡量學校氣氛的重要指針?
(A) 學生學習成就表現
(B) 學生學習的滿足感
(C) 學生對老師的滿足感
(D) 學生疏離感


10(A).

19. 比德高中的王老師要進行學生對行政人員滿意度之研究,他建構一個行政滿意度 模式,經過結構方程式檢定(SEM),確定模式適配(fit)。請問王老師在判斷整體模 式適配度是參考下列哪一個統計量?
(A) 卡方值
(B) 迴歸係數
(C) 相關係數
(D) 因素負荷量 


11(C).

41. 有關 T 分數與百分等級的敘述,何者正確?
(A) T 分數愈高,其在團體中的百分等級也愈低
(B) T 分數是一種經過常態化的分數
(C) 兩者都是屬於常模參照的分數呈現方式
(D) 百分等級是以線性轉換的方式計算出來的


12(C).

46. 在郭耳堡所提出三層次(level)六階段(stage)的道德認知發展論中,第五階段是「社 會契約合法性導向」(the social-contract legalistic orientation),他是以下列何種道 德哲學作為基礎,以作為創制法律的觀點?
(A) 德行論(Virtue Theory)
(B) 義務論(Deontology)
(C) 規則效益論(Rule Utilitarianism)
(D) 正義論(Theories of Justice)


13(D).
X


48. 西元前五世紀左右,在希臘周遊四方,以傳授知識或技能為生的教師或專家,稱 之為?
(A) 教僕(Pedagogus)
(B) 詭辯家/辯者(Sophists)
(C) 修辭學家(Rhetorician)
(D) 雄辯家(Orator)


14(C).

54. 下列何者主張破除世俗迷信,崇尚自然主義,其論著《論衡》等具有符合近代科 學精神與方法論的論述?
(A) 張載
(B) 程頤
(C) 王充
(D) 朱熹


15(C).

76.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鼓勵採取探究實作的學習方式,請問教師運用「探究教學法」, 較適用於下列何種情境?
(A) 未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時
(B) 強調公民參與精神時
(C) 綜合應用多種思考技巧時
(D) 實施學習扶助教學時


16(A).

12. 下列何者在11世紀初即強調學校教育主要在引導學生「明體達用」,透過重視因材 施教的分齋教法、啟迪思維能力的分組討論、教師以身作則的人格感化、涵濡雅樂 詩歌的德性陶冶、以及增廣閱歷見聞的旅行教學等方式,不僅為社會培育了許多經 世致用的人才,也對當時的太學和其後的書院教育影響甚鉅?
(A)胡瑗
(B)張載
(C)程頤
(D)朱熹


17(A).

26. 教育部在「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中,提出「學生 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的分組合作學習策略,適 用於以下何種情境?
(A) 協助學生精熟上課內容
(B) 強調學習者探究特定主題
(C)協助學生有機會練習或發表
(D) 強調學習者經驗、觀點或想法的交流 


18(A).

37. 「藉由揭露學校教育的社會關係與生產關係的對應關 係,主張學校透過『合法化』(傳遞功績主義的意識 形態)與『社會化』(塑造學生勞工意識)來鞏固既 得利益者的優勢」,此為哪位學者所提出的觀點?
(A) 包爾斯與金帝斯 (S. Bowles & H. Gintis)
(B) 布迪爾 (P. Bourdieu)
(C)威里斯 (P. Willis)
(D) 葛蘭西 (A. Gramsci)


19(C).

39. 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學者班克斯(J. Banks)曾提出族群 關係的發展階段,其中,「雖然侷限於個人所屬國 家,但對所屬族群有所承諾,亦能對其他族群發展同 理心和關懷,且有較開放國家概念與跨文化能力」, 此為哪個階段的特徵?
(A) 族群認同澄清階段
(B) 雙族群關係階段
(C)多元族群和反省性國家主義階段
(D) 全球主義和全球能力階段


20(B).

40. 根據OECD(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學習羅盤2030,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其所描述的態度與價值觀?
(A)人際價值觀
(B)全球價值觀
(C)社會價值觀
(D)公民價值觀


21(B).

45. 考驗高中階段三個年級的數學成績平均數是否有顯著 差異,可使用下列何種統計方法?
(A)共變數分析
(B)變異數分析
(C)獨立樣本t考驗
(D)Pearson相關係數


22(C).

46. 李老師觀察到小齊的學習風格偏向庫伯(D. Kolb)的 發想者(divergent learner)類型,下列何者比較屬於小 齊的學習特色?
(A)專注潛在感受、富想像力
(B)傾向內在思考、靜靜工作
(C)注重感官接受訊息、按部就班學習
(D)喜歡表達自己的意見、親自嘗試做


23(B).

24. 鄭教師分析教材時不僅顧及學科的論理,還關注使教 材對學生的學習意義度提高,請問鄭老師的教材分析 比較符合以下哪一種教材轉化的方式?
(A)問題化
(B)組織化
(C)差異化
(D)精簡化


24(C).

28. 吳老師採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進行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與評量 設計,其三階段的「逆向設計」以下何者正確? 甲:蒐集評量任務的學習成效證據 乙:設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丙:確定期望的學習結果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25(A).

38. 在全球化趨勢下,王老師將人工智能(AI)結合「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納入課程規劃,這是居於何種課程發展的考量?
(A)社會文化
(B)教育目標
(C)學生興趣
(D)學科結構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Dp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