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00
(3 分)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8.某師資培育中心所規劃的實地學習課程與史懷哲專業服務活動,期待學生在過程中培養教育愛,內化服務社會的態度與行為。此屬於情意領域目標的哪一個層級?
(A)接受
(B)反應
(C)評價
(D)品格化 


2(C).

9.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下列何者屬於非正式課程?
(A)補救教學
(B)藝術、體育
(C)園遊會、運動會
(D)學生自主學習


3(A).

12.多元評量可以指涉下列何種意義?
甲、多元的評量目的
 乙、多元能力的評量
 丙、多元的評量方式
 丁、多元文化的評量
(A)甲乙丙
(B)甲丙丁
(C)甲乙丁
(D)乙丙丁


4(D).

13.下列關於英語文課程的敘述,何者符合課程設計中的「繼續性(continuity)」原則?
(A)單元內容編排從單字、句型再到篇章
(B)將課文中的主題連結其他學科的內容
(C)每單元都包含聽、說、讀、寫的技能
(D)單元內容包含先前單元的單字和句型


5(A).

17.下列有關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的實施方式,何者不正確?
(A)表揚最優秀的小組作品
(B)學生學習活動是以組為單位
(C)將學生以異質方式進行編組
(D)個人進步分數是小組計分依據


6(B).

19.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對議題融入的敘述, 下列何者正確?
(A)議題不可以單獨設立科目進行教學
(B)議題可由教師視情形融入課堂教學
(C) 議題融入應優先在團體活動時間實施
(D)每一門教學科目至少應包含 1 個議題


7(D).

21.王老師以價值澄清法進行休閒活動教學。下列哪一項是老師在「珍視」階段時, 會引導學生進行的活動?
(A)比較各種不同休閒活動的性質及花費
(B)討論各種不同休閒活動對自己的適切性
(C)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並進行該項活動
(D)和同學分享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並說出其好處


8(A).

23.下列哪一項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層次最高?
(A)民主制度與共產制度孰優孰劣?為什麼?
(B)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繁殖途徑有何異同?
(C)為何順向坡較逆向坡更常發生土石流現象?
(D)兄比弟大 7 歲,弟比父親小 36 歲,父親 10 年前是 52 歲。請問,兄與弟今年各為 幾歲?


9(B).

1.王主任設計一項測驗作為數學科適性分組的依據,其作法屬於下列何種評量?
(A)診斷性評量
(B)安置性評量
(C)形成性評量
(D)總結性評量


10(D).

4.蔡老師認為「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教學設計應關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 也強調同儕合作學習,相互討論與意義分享」。蔡老師的想法較符合下列哪一種教學 觀點?
(A)行為主義論
(B)認知學派論
(C)訊息處理論
(D)社會建構論


11(A).

5.奧蘇貝爾(D. Ausubel)主張教師要善用前導組織,並把學習內容加以組織,有系統地 提供給學生。此主張是為達成以下何種目的?
(A)促進有意義的學習
(B)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C)確定學生起點行為
(D)回饋學生表現行為


12(D).

6.有關歷程模式的課程設計原則,下列敘述何者較正確?
(A)強調行為目標
(B)重視學者專家意見
(C)強調學習結果評量
(D)重視師生的教學互動


13(D).

8.高老師為協助學生了解整體產業需求並強化自身就業能力,進行相關課程設計。 此課程設計符合下列哪一種取向?
(A)社會再製取向
(B)社會批判取向
(C)社會重建取向
(D)社會適應取向


14(B).

13.張老師為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先示範如何從課文提出字義性、預測性和推論性的 問題,再由學生模仿他的提問方式,培養學生閱讀時能獨立提問並參與小組討論。 張老師採行的是哪一種教學法?
(A)概念獲得法
(B)交互教學法
(C)精熟教學法
(D)發表教學法


15(A).

14.大地國中七年級學生英語文測驗分數接近常態分配,平均數為 70 分,標準差為 10 分。 該科得分介於 60~80 分者,約占所有學生人數的比率為何?
(A)68%
(B)78%
(C)85%
(D)95%


16(D).

25.吳老師設計課程時,先確定學生預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再決定用什麼學習成果作為 證據,以瞭解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的,最後規劃學生的學習經驗及活動。此作法 較符合下列何者?
(A)動機模式(ARCS)
(B)線性模式(ASSURE)
(C)專題導向學習模式(PBL)
(D)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模式(UbD)


17(A).

3.下列敘述何者較不符合差異化教學的理念?
(A)評量多發生於學習活動之後
(B)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求
(C)多元且具選擇性的學習活動
(D)重視學生個人的成長與進步


18(A).

4.王老師認為「學生的天性是善良的,是有成長的潛能,而理想的課程應該是統整的、適性的。」此觀點較接近下列何種課程設計理念?
(A)人本主義取向(humanistic approach)
(B)學術理性主義(academic rationalism)
(C)社會重建關聯(social reconstruction-relevance)
(D)認知過程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process)


19(C).

7.張老師發現有些學生在國文的詞義方面表現不理想,於是就詞義部分,對這群學生實施進一步的測驗,瞭解學生在詞義方面的問題,以決定後續的教學處理。此測驗屬於下列何種評量?
(A)真實評量
(B)動態評量
(C)診斷性評量
(D)總結性評量


20(D).

11.王同學的數學成績為 65 分,轉換後的 Z 分數為 1。王同學的數學成績約略贏過班上多少比率的同學?
(A)16%
(B)50%
(C)68%
(D)84%


21(B).

13.國中教育會考的作文以及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其評量分數的解釋,分別屬於下列何種測驗類型?
(A)常模參照、常模參照
(B)標準參照、常模參照
(C)常模參照、標準參照
(D)標準參照、標準參照


22(B).

16.某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學校課程評鑑時,其評鑑層面之一為「合理的課程組織」。下列何者是根據課程組織原則「順序性」所訂定的評鑑標準?
(A)課程能統整不同學習階段的內容
(B)課程內容依難易度安排在適切的學習階段
(C)課程能讓學生熟習不同學習階段的關鍵知能
(D)課程設計能逐步運用單一到多元的學習媒材


23(D).

18.下列哪一項敘述較符合「課程即研究假設」的理念?
(A)強調課程學者於課程設計的角色
(B)主張課程內容應以學生經驗為本
(C)課程內容應重視恆久的價值與知識
(D)重視現場教師的課程專業判斷與省思


24(A).

22.為增進學生的國際視野,劉老師以自己任教的地理科為主,納入其他領域學科的內容。其做法較傾向何種課程統整模式?
(A)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
(B)超學科(transdisciplinary)
(C)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D)單一學科內(within single discipline)


25(B).

23.根據古典測驗理論,教師進行選擇型試題分析時,常用方法包含難度分析、鑑別度分析及選項分析。下列哪些敘述正確? 
甲、誘答選項宜具有似真性 
乙、題目鑑別度等於該題的效度 
丙、當難度為 0.5 時,鑑別度最大 
丁、難度值會隨著受試群體的能力高低而變動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劉珮婷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