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天長地久
100
(26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許多知名食譜常出自古時文人之手,像是南宋詞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便是中國文人食譜的代表之作。該書描述大多為樸素清淡的菜餚,每一道菜餚皆被冠以雅稱,並引詩詞歌賦來評析飲食之味。如當中一道〈梅花湯餅〉寫道:「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麵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林洪於後引南宋詞人留元剛所寫「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將食物與詩詞相結合,深化了人們飲食的感受。
       除以花入菜外,可隨手取得的食材且平易的烹調方式,亦是此食譜一大特色,像〈撥霞供〉一則提及其來由及作法,文中記載:「向遊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庖人可製。師云:『山間只有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宜各以斗供。』因用其法,不獨易行,且有團圞熱煖之樂。」以筷子夾著薄兔肉在鍋中反覆撥動的樣貌,猶如火紅色的晚霞映照在雲浪中翻湧不止,後詩人作「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一句以相應於此景。
       林洪對於飲食雅趣的追求,緣於高潔雅致品格的嚮往,文中記錄了不少則在尋訪名士的過程中,偶遇隱世之人或是文士的日常飲食,正如《山家清供》題名中之清字;「清」帶有清新脫俗之意,老子道出「五味令人口爽」的擔憂,認為口腹之欲應導向「味無味」,這無味之味並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而是避免過度的調味,以此尋求本味。故而從內容上說,《山家清供》不詳細記錄烹調手法,整體倒像是人生瑣事的紀錄,通過日常飲食之味,傳達出了文人所重視的意境之美,亦勾勒出宋代閒適生活的理想樣貌。

【題組】12.文中「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一句是如何深化人們的飲食感受?
(A)因菜餚樣貌引發景物的聯想
(B)將食物口感轉化為具體景色
(C)就眼前景色引起味覺的審美
(D)描繪景物以達到情感的昇華


2(D).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周末的咖啡廳,夥伴們開展一場激烈的爭論,起因只是新聞上一句「病沒」,引發眾人撻伐,認為新聞媒體不專業,「沒」、「歿」二字都分不清,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字沒錯,是批評者涵養不夠。這時,一位朋友轉頭望向我,中文人給個仲裁吧!我無奈的回答:「通假字。」
       確實,通假兩字對於一般人而言總是較模糊的。現在依稀回想起過去所學,課堂上所說「本有其字的通假」的解釋,似乎說明了什麼,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文字本身的演化自有其規律,學者們僅能從現有的文獻,進行合理的考據。
       在早先文字的數量沒那麼多時,自然會有所謂借用的情形出現,例如論語中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便屬於此類,「悅」為後出的字,是由「說」所演化。待字體演變的量夠多時,人們在書寫或是口說的過程,又會影響字體的變化,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語言可能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產生迥異的使用習慣,再經過記錄後,就使詞彙產生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轉化,更不要談避諱、寫字求簡,甚至於錯字或誤讀所造成的通假。
       如今,網路用語不也影響一般人的認知?眾人世俗化的文字使用,就成了現代通假字的主要來源。人們聽著差不多的音,記下差不多字,領會著差不多的意思,假慢慢就成了真,原來的真跟著就被打成了贗品。

【題組】18.「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此句當中扞格替換成下列哪個選項後文意依然不變?
(A)歧異
(B)隔閡
(C)嫌隙
(D)牴觸


3(C).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你曾聽過海昏侯墓嗎?史書記載,墓主人劉賀原是西漢昌邑王,曾登帝位 27 天,因穢亂朝堂而被大將軍霍光廢貶為庶人,史稱為漢廢帝。待霍光去世,霍家遭新皇帝滿門抄斬後,劉賀再受封為海昏侯。海昏二字雖為縣名,但有人認為多少讓人感受到新皇帝對於劉賀的惡意。
       這位皇帝何以被罷廢?史書透露出一點線索。《漢書》中講述,某次劉賀忽然見到身旁出現穿著衣服的妖怪,驚愕下急忙尋求協助,他的臣子郎中令龔遂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主因在於劉賀無法遠離小人,而對他諫言:「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但可惜的是,劉賀卻依然故我。儘管不是最佳人選,但霍光卻依然支持他繼位,只是沒想到才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霍光卻因劉賀性格問題,而罷廢這位親手扶植的皇帝,同時將他兩百位從臣問斬。
       但也有學者試圖從出土文物中尋找證據為劉賀平反。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屏繪有孔聖像的鏡匣,上頭有漆文二十行字,被稱為〈衣鏡賦〉,首兩句寫著:「新就衣鏡兮佳以明,質直見請兮政以方。」專家認為,從賦中可以得知這屏衣鏡也有「照心」的用途。這是由於古時之銅鏡皆稱「鑑」,學者指出:「古人以水為監,即以盆盛水而照容,這種水盆即為監,以銅為之則為鑑。」這表示銅鏡除了用來正衣冠,還可砥礪自身德行。除此,宋代蘇軾也曾為劉賀下過評斷,他在〈霍光疏昌邑王之罪〉中如此描述:「以吾觀之,其中從官,必有謀光者,光知之,故立、廢賀,非專以淫亂故也。」由此可知,蘇軾認為劉賀遭貶或許無關乎其性格問題。
       儘管史書中談及劉賀生平時,多指謫其言行,但撥開歷史的迷霧後,你會發現事實可能不盡如史書所載。同樣的,當我們想要去評斷他人時,是否僅能依靠旁人的隻字片語就下定論呢?今猶如此,更何況是一位被史書形塑後的失位皇帝。

【題組】25.作者以海昏侯事件為論說主軸,主要是想要表達什麼想法?
(A)解釋海昏侯墓由來
(B)說明臣子相處之道
(C)人物評判不應片面
(D)介紹出土文物意涵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lai.i.an.ala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