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猶豫不決是一個錯誤,遲早你都要採取行動,否則機會稍縱即逝。
100
(27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從前有人枯坐在蒲團上,門庭蕭瑟,別人問他:「那不會太淒寂嗎?」他卻回答說:「我每天與古哲聖佛商略不停,應接間已經覺得太煩多了,怎麼會太淒寂?」一位則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想想蒼鷹在高空上總是獨自盤旋,麻雀在稻田裡總是結幫飛行,有卓立獨行性格的高士,總帶點出世的氣質。盧綸詩道:「名高閒不得,到處人爭識」,高士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肯應付世俗,更不想譁眾動俗,喜歡往人群掌聲少的地方走去。一位又說:「對於智者來說,沒有孤獨相伴是最寂寞的。」真正的才知之士,必與趨炎附勢之輩走相反的方向,他心中多趣,才能在寂寞中自創樂境,他學會了靜處,才能體會閒中興味無窮。孤獨時只需清風明月,俯仰無愧,身心就最輕鬆,一旦失去了孤獨,就失去舒和的意味,而心就繃緊起來。所以每逢酒酣耳熱、車水馬龍的場合,言不及義,反而是他最寂寞伶仃的時分。──黃永武(印證孤獨)
【題組】47 枯坐蒲團之人,為何不覺淒清寂寞?
(A)畏天敬神,戒慎恐懼
(B)尚友古哲,神交聖佛
(C)戒律森嚴,懲忿窒欲
(D)精勤研讀,洗滌煩雜


2(C).

「那藍天的明淨高爽,白雲的淺淺悠閒,依約仍有北方那金風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韻。」從這段話,可以判 斷作者描寫的是那個季節?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3(D).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但我們的文化卻在有意無意間,教導我們要壓抑自己的感情,應該「逢人只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應該「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結果,多數人都不輕易流露他們的感情。 巴涅斯有一則《空心樹的寓言》說: 從前,在森林裡有一棵樹,挺立於眾樹之中。對別的樹來說,它是非常健壯,但也是非常疏遠的。因為任何狂風都無法使它的樹枝彎曲,拂向周遭的樹。但這棵外表堅毅的樹,內心其實非常悲哀寂寞,因為它的樹幹是中空的,為了怕被人家看到中空的樹心,它只能長久保持堅挺,結果使它無比倦怠。 有一天,在鬆懈中,一陣暴風雨來襲,它遂被拉出地面。在砰然倒地之時,它那中空的樹心終於暴露出來,無處遮掩。眾樹譁然,不知該禮貌地迴避,還是趨前撫慰。 這棵樹原先感到羞愧、憤慨,但後來它看開了,情願赤裸地躺在那裡,將自己的內裡朝太陽、風和雨開放。於是,在陽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潤下,它扎下了新根,長出了新芽,成為一棵和眾樹共舞合唱的新樹。此後,不論白天或黑夜,它都覺得充滿了愛和歡樂。(王溢嘉〈莫作空心樹〉)
【題組】4、文章題目為〈莫作空心樹〉,作者是希望人們不要像空心樹:
(A) 孤獨沉默,要廣結善緣
(B) 故作堅強,要挺立出眾
(C) 壓抑情感,要控制情感
(D) 掩飾缺陷,要敞開心懷


4(A).

下列何者屬於書信中的提稱語?
(A) 足下  
(B) 敬肅者  
(C) 耑此  
(D) 時祺  


5(D).

33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爭漚麻池相歐,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讐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徃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拜參軍都尉。(《資治通鑑》卷九十一)本文旨在說明後趙王勒能:
(A)量才錄用
(B)唯才是舉
(C)感恩圖報
(D)不計前嫌


6(A).

46.祝賀女性高壽的題辭,何者不恰當
(A)萱蔭長留
(B)萱茂北堂
(C)金萱不老
(D)萱庭集慶。


7(D).

25 「譬喻」就是兩件事物有類似點’於是借彼喻此的修辭方法。有些譬喻使用了喻詞,例如「芙蓉如面柳如眉」 (白居易〈長恨歌〉),有些則省略了,例如「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疊」(辛棄疾〈念奴嬌〉), 下列各文句沒有使用譬喻的選項是:
(A)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B)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C)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
(D)客亦有何面目復見文乎?如復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8(C).

23 蘇軾:「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下列人 物事蹟最接近本文旨意的是:
(A)馮諼為主設三窟
(B)虬髯客退居東南
(C)韓信少忍胯下辱
(D)燭之武智退秦師


9(D).

12 「士之不朽者三,所以本之者一也。德能服人則不朽,功能濟時則不朽,言能貽世則不朽;雖然,本之者德 而已矣。德者,仁、義、忠、信之謂也。內著於其外,達則其功也,窮則其言也。故德者本也,功與言者末 也。」本文主旨是:
(A)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
(B)德包括仁、義、忠、信
(C)立功優於立言、立德
(D)德是一切不朽的基礎


10(C).

閱讀下文,並回答第 48 題至第 49 題 「臺灣本來就是多元文化、多元種族共同生活的場域,再加上好山好水,宗教與靈修的文化精神根基也非 常深厚。你們想像一下,是不是可以讓臺灣變成全世界企業家或努力工作的白領階級,在一生拚鬥賺錢 之後,一個身心安頓的心靈居所?不見得真的要退休移民到臺灣,而是到臺灣 long stay,每年來住三個 月或半年,不管是調養身心,追求宗教的慰藉,甚至只是來吃生機美食恢復健康,都可以帶來比休閒旅 遊更大的產值,而且可以吸納非常多的就業人口。這些可算是超高級的服務業,更棒的是,這些新經濟 模式不只不會汙染環境,還能促進整體社會的幸福感。」
【題組】48 請根據以上文意推論,此段敘述主要探討臺灣那方面的課題?
(A)臺灣目前的生產力
(B)臺灣當前的小確幸
(C)臺灣未來的競爭力
(D)臺灣未來的移動力


11(C).

13 《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意旨的是:
(A)無憂無慮乃是真君子
(B)知音難覓的深沉傷感
(C)對個人名聲的泰然自處
(D)人我交際切勿愠怒中傷


12(C).

11 「傳話時要記得只傳達雙方領袖的合理意見,而不要把他們加鹽添醋的情緒語言也照樣傳達。這樣就算談判沒有很成功,也在可以理解的範圍中,而不致成為老闆情緒挫折的替罪羔羊。」
根據上文,傳話者經常被老闆視為替罪羔羊,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過度虛美的言辭
(B)明哲保身的態度
(C)傳達的方式欠妥
(D)傳遞的訊息有誤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初等/五等/佐級◆國文-阿摩線上測驗

nancz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