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只有測驗,才能知道自己讀書的盲點
100
(1 分43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兒童發展與輔導)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B).

47、十二歲的小萱情緒非常低落,在諮商過程中透露她有自殺念頭,並請輔導老師幫她保守秘密,不要告訴爸媽。根據輔導專業倫理原則,輔導老師應如何處理較恰當?
(A)為了對個案談話內容保密,不應告訴小萱爸媽她有自殺念頭
(B)為了保護個案的安全,應告訴小萱將會告知爸媽她有自殺念頭
(C)為了尊重個案的權利,應由小萱決定是否告訴爸媽自己有自殺念頭
(D)為了取得個案的信任,應先徵得小萱同意再告訴爸媽她有自殺念頭


2(A).

14. 輔導室針對 A、B、C、D 四位學生進行個別智力測驗,下列哪個學生較可能為智能優異學生?
(A)甲生智力測驗分數離差智商為 139
(B)乙生智力測驗百分等級為 62%
(C)丙生智力測驗分數轉換為 T 分數為 50
(D)丁生智力測驗分數轉換為 Z 分數為-2


3(D).

8.下列哪一項屬於自我意識情緒(self-conscious emotion)?
(A)快樂
(B)害怕
(C)憤怒
(D)羞恥


4(D).

19.李老師是國小三年級的導師,有一天班上的小華故意用腳絆倒小明,導致小明嚴重挫傷。李老師運用下列何種方式處理,最可能幫助學生培養道德感?
(A)「我不喜歡故意傷害人的孩子,誰再這麼做,我就不理他!」
(B)「誰再這麼做,我就請風紀股長記名字,請學務處記過處分。」
(C)「這件事過了就算了,但是以後不可以再發生,否則我會重重地處罰。」
(D)「如果你是小明,會有什麼感覺呢?如果你是小華,現在你會怎麼做?」


5(B).

24.下列何者與創造力最沒有直接關係?
(A)具有聯想、擴散思考的能力
(B)可訂定明確的目標,具有精確的執行力
(C)能夠忍受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勇於探索
(D)具有好奇心,願意嘗試新事物、接受新觀念


6(A).

11 小琪擅於在腦中想像及操弄物體的視覺影像。依據迦 納(H. Gardner)的多元智能觀,她在哪一項智慧上可 能有較獨特的能力?
(A)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B)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C)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D)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7(B).

28.團體輔導在進行第一次聚會時,小英個性比較被動,有點猶豫而不敢進入團體輔導室。下列邀請方式,何者最為恰當?
(A)「快進來,有很多好玩的遊戲等你來玩喔!」
(B)「我看到你來了,請進,先找個舒服的地方坐下吧!」
(C)「趕快進來,我們就要開始了,不進來你會後悔喔!」
(D)「快進來,再不進來就要把門關上,不讓你參加喔!」


8(C).

14.兒童身體發展上的「生長陡增」 (growth spurt) 現象,約在何時發生?
(A) 男女生都是在約十歲開始;
(B) 男生約在十歲開始,女生則約十二歲開始;
(C) 男生約在十二歲開始,女生則約十歲開始;
(D) 男女生都是在約十二歲開始。


9(D).

30、林老師告訴一位對自己身材不滿意,渴望變苗條的六年級兒童說:「『苗條才是美』,只是媒體形塑出來的社會時尚,你並不一定要追隨。」試問林老師最可能使用的技術為何?
(A)反映
(B)合理化
(C)正常化
(D)重新詮釋


10(D).

25.陳老師是國小一年級的導師。有一天,班上小朋友非常吵鬧,陳老師很生氣地說: 「你們的聲音快把屋頂掀掉了!」小朋友看著屋頂滿臉疑惑的說: 「屋頂好好的啊!」 針對小朋友的反應,下列解釋何者較為正確?
(A)學生對陳老師這麼說很不高興,所以故意說那些話氣陳老師
(B)這班學生可能在語言上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才會聽不懂陳老師的話
(C)當時班上實在太吵了,學生沒有注意陳老師說什麼,所以聽不懂老師的話
(D)理解比喻和反諷語的發展年齡較晚,小一學生聽不懂陳老師的話是正常的


11(B).

17.皮亞傑 (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指出具體運思期的兒童,在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再只憑知覺所見的片面事實去做判斷,此種特徵稱之為:
(A) 序列化 (seriation)
(B) 去集中化 (decentration)
(C) 分類 (classification )
(D) 類包含(class inclusion)


12(A).

佛洛伊德認為6歲時人格即已定型。
(A)O
(B)X


13(A).

21.六年級的志雄在一次人際衝突後呈現過度依賴、情緒化、畏縮等症狀。輔導老師以「退化」(regression)此一概念來解釋上述症狀。該老師所運用的諮商理論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項?
(A)心理分析治療法
(B)認知行為治療法
(C)個案中心治療法
(D)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14(C).

有個媽媽在與你聊天時談及孩子最近很愛吃維生素c含片,該含片建議攝食量為每天一顆,可是孩子都吵著吃,幾乎每天吃八、九顆,身為專業老師的你,會如何回應媽媽的談話?
(A)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沒關係
(B)吃維生素c比吃糖果好
(C) 維生素c會代謝形成草酸鹽,大量服用容易引起尿道結石
(D)以上皆非


15(D).

15.小強下課時和同學嘻鬧,結果同學自己不小心受傷了,老師卻很生氣地責罰了小強,認為是他的錯。他覺得很委屈,卻又不敢為自己辯護。回家後就把怨氣發洩在弟弟 身上。小強對弟弟的反應,是屬何種自我防衛機轉?
(A)投射作用​
(B)補償作用​
(C)內射作用​
(D)替代作用


16(C).

13. 美琴邦(D. Meichenbaum)之認知行為改變方法(cognitive-behavior modification)的核心 機制為下列何者?
(A)辨識認知謬誤
(B)矯正負向基模
(C)找出內在對話
(D)駁斥非理性信念


17(D).

37.現實治療法是由誰提倡?
(A)葛爾頓
(B)斯金納
(C)羅傑斯
(D)格拉瑟


18(B).

30.下列哪一項不是屬於知覺的一般特徵?
(A)知覺的相對性
(B)知覺的客觀性
(C)知覺得恆常性
(D)知覺的組織性


19(B).

14.副交感神經系統常使個體在鬆弛狀態時發生作用,而交感神經系統則在個體緊張而警覺時發生作用,支配這兩種在功能上有拮抗作用的是腦中的那個部分?
(A)視丘
(B)下視丘
(C)邊緣系統
(D)大腦皮質


20(C).

7. 小雯為了和同學表現出喜好相同,和大家一起去買了相同的衣服,是屬何種 自我防衛機轉?
(A) 投射作用
(B) 補償作用
(C) 內射作用
(D) 替代作用


21(A,B).

對於兒童的「自言自語」的現象,皮亞傑(J. Piaget)與維高思基(L. Vygotsky)分別持有不同的觀點,下列的描述何者正確?
(A) 維高思基(L. Vygotsky)認為此種語言幫助兒童計劃與調整行為
(B) 維高思基(L. Vygotsky)主張此為私我的語言
(C) 皮亞傑(J. Piaget)指出這是具體運思期的兒童常出現的行為
(D) 皮亞傑(J. Piaget)用此說明兒童的去自我中心傾向的典型特徵 .


22(A).

24.依據亞隆(I. Yalom)的觀點,團體的療效因子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錯誤認知的探索與重建
(B)提供忠告、建議或直接指導
(C)提升個案對團體治療的信心
(D)早期家庭經驗的矯正性復甦


23(C).

依艾力克遜的心理社會學說,幼兒期所要努力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A)信任性格
(B)自我認同
(C)自主能力
(D)自動性格.


24(D).

27-2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7-28 題。 陳老師觀察到小原下課時,經常一個人默默在校園晃來晃去,他不知道要如何跟別人 建立關係,也很少有小朋友跟他互動。
【題組】28.根據小原下課時與同儕互動的情形,可以推測老師測量出來的結果,小原最可能屬於 哪一類型的孩子?
(A)受霸凌
(B)被拒絕
(C)受爭議
(D)被忽略


25(A).

第參部分、綜合題
閱讀下文後,回答 4-8 題。
 八歲的建華為國小三年級男學生,在班級常因為無法理解與遵守班級常規,如玩遊戲時總是堅持一定要照自己的規則,也常因無法理解同學講話時的言外之意而常被同學取笑甚至排擠,建華深感自己融入團體有困難,也因此總是覺得自己很 差勁而非常自卑,認為不會有同學喜歡自己。經班級導師了解狀況,也與建華晤談評估後,決定轉介建華至輔導室接受個別輔導。

【題組】7. 建華初到輔導室時,依然顯得鬱鬱寡歡,且大部分時間都沉默不語,這使得對建華的輔導工作難以進行,於是輔導老師決定先採取遊戲治療法,以下對遊戲治療法的敘述何者為非?
(A)在進行遊戲治療法的過程中,輔導老師必須嚴格要求個案遵守遊戲規則。
(B)玩偶、娃娃、玩具、棋盤遊戲、藝術材料及模型等都可以是遊戲治療的媒介。
(C)遊戲可說是學童的語言,輔導老師可以從觀察遊戲中瞭解學童想表達的訊息。
(D)兒童可以透過遊戲治療放鬆自我而流露出真實的自己並學習人際社交技巧。


【非選題】
小安一跛一跛地走進教室,老師檢查她的身體時,發現她的大腿、小腿都是傷痕,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小安只顧啜泣不回答。隔壁班的老師過來看了一下說:「又被打啦!好狠的父母,下手那麼重。」如果你是小安的老師會如何處理這個事件?(10分)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兒童發展與輔導)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carry5766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