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千點萬點,不如名師指點
100
(1 分44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研究所、轉學考(插大)、學士後-國文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6.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去」字,意義與其他三個選項不同
(A)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B) 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C) 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D) 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


2(B).

9.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詞彙,運用最適當?
(A) 他因為家境使然,造就他必須半工半讀。
(B) 既然已無進路,不如退後一步重新計畫。
(C) 沒有綠葉的陪襯,鮮花固然維持其美貌。
(D) 縱使天氣陰晴不定,他仍堅持要帶雨具。


3(C).

15. 「恭而無禮則□,慎而無禮則□,勇而無禮則□,直而無禮則□。」(《論語‧泰伯》) 文中的□,依序填入哪一個選項最適合?
(A) 亂/勞/葸/絞
(B) 葸/絞/勞/亂
(C) 勞/葸/亂/絞
(D) 絞/亂/葸/勞


4(A).

16. 下列選項為電影廣告牌上的文字,哪一個選項沒有錯別字?
(A)〈女伶花〉:「且看出身傳奇的孤兒,發憤圖強,成為八面玲瓏的爵士女伶。」
(B)〈迷蝶〉:「色彩斑爛的迷蝶引領著力挽狂瀾的母親,找尋失蹤的女兒。」
(C)〈Z末日〉 :「星火燎原的夜晚,青面獠牙的怪獸發動攻擊,為今年最驚駷的電影之一。」
(D)〈昂特〉:「昂特使用神奇魔法,在眼花撩亂的世界中,尋找自己安生立命的位置。」


5(B).

17. 關於公文的准駁語,下列哪一個選項最不適合
(A) 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用「應予照准」。
(B) 對平行機關用「礙難照准」。
(C) 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用「應從緩議」。
(D) 對平行機關用「敬表同意」。


6(B).

26.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解說最不恰當
(A) 「弈」,下棋。
(B) 「勝」,無法一一盡數。
(C) 「耦」,此處指下棋的對手。
(D) 「置」,立。


7(C).

27. 「夫色見於貌,所謂徵神。徵神見貌,則情發於目。故仁目之精,愨然以端;勇膽之精, 曄然以彊。」(《人物志‧九徵》)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解說最不恰當
(A) 「徵神」,精神外露的徵象。
(B) 「愨然」,謹慎樸實貌。
(C) 「端」,事物的起始。
(D) 「曄然」,氣勢強盛貌。


8(D).

31. 以下四組文句,排列成一短文;哪一個選項的排序最適合? 甲、得禮義然後治。 乙、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丙、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 丁、故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荀子‧性惡》)
(A) 甲乙丙丁
(B) 乙丁甲丙
(C) 丙甲乙丁
(D) 丁乙丙甲


9(B).

35. 「扁鵲見蔡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韓非子‧喻老》)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解說最不恰當
(A) 「有間」:有一會兒
(B) 「腠理」:骨骼部分
(C) 「好」:喜歡
(D) 「不病」:沒有病  


10(C).

36.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 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禮記.學記》) 關於上文,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最適合?
(A) 學習讓人理解自己的困難處,以便自立自強。
(B) 教學相長展現在師生之間彼此信任的基礎上。
(C) 「學學半」的「學學」二字意思不同。
(D) 首句引佳肴為例,說明學習最須要的是動機。


11(D).

閱讀下文,回答第 42 題至 44 題
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之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皇帝,定
鼎於茲,始足以當之。由是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道同體。雖一豫一游,
亦思為天下後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境蜿蜒而來。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
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於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云。(明.宋濂〈閱
江樓記〉)

【題組】43. 「自六朝之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句中「類」字之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 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B)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C) 畫虎「類」犬。
(D) 「類」常如翁歸言,無有遺脫,緩於小弱,急如豪彊。


12(B).

閱讀下文,回答第 49、50 題

長髮男子的視野曾經高高穿掠木麻黃林梢,當他咬緊牙關,昂首仰望天空,全身肌塊暴 漲裂開的瞬刻,防風林外邊的外邊的海洋、沙灘、卵石堆,層次漸進地朝他的視網膜逼 近,在心田狂放地展開,思緒因之暈眩,幾乎不能承受。而之所以走進防風林又走出防 風林,是因為置身藩籬之外,保持著一段距離,海濤的咆哮更能夠激誘胸臆洶湧衝動朝 前探索。下車的動機,不是因為他預知防風林外邊的外邊必定有震盪心靈的海水,而是 當列車停靠月臺等候交會,他坐在車裡,隔著一層堅硬的玻璃,透視外界風景,驀然幻 想自己一旦進入那片曠野,心靈將會變得十分孤獨,身體將會顯得十分渺小。於是他想 要證明,是否無論曠野何其遼闊,無邊無際,堅強的心靈都將永不迷惘?所以下車時, 對海洋根本沒有抱存絲毫期待,直至進入曠野,記憶中遠方低低淺淺的防風林陡地在視 野中築成一道高高的屏障,突然發現天空在視網膜迅速後退,偶然吸收到空氣飄浮的鹹 味,才驀地興起朝前探索的動機。他哪裡知道走到防風林外邊的外邊竟是一望無際、怒 吼若獸般的海洋?不由自已地沿著路跡,穿過防風林,來到沙灘,然後耳畔就全是海浪 沉重低回的響語。(黃啟泰〈防風林的外邊〉)


【題組】50. 關於本文,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最適合?
(A) 「防風林外邊的外邊的海洋」重複兩遍「外邊」,表示男子所見海洋廣闊無際。
(B) 「之所以走進防風林又走出防風林」,是因男子不了解前方的狀況而有好奇心。
(C) 海水先以景象觸動男子的視覺,誘發好奇心;再以鹹味展現了無邊際的姿態。
(D) 「遠方低低淺淺的防風林陡地在視野中築成一道高高的屏障」,表示他已走出防風林。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研究所、轉學考(插大)、學士後-國文-阿摩線上測驗

Joyce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