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只有兩步:開始行動、持續行動
100
(58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26.下列關於海洋文學作品與作家的連結,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甲:月光煥照,海面低空揉合了海洋水氣浮現大片沉藍光幕,四下靜謐,所 有聲響似乎都被摒隔在沉藍光幕以外。船聲空空洞洞,似遙遠天際傳來的回 響。 乙:牠來了,我的槍身隨著牠的移動而移動,就在百分之百的命中機率下, 如鉛筆粗的鋼條,無音的,也沒有水花的,準確的貫穿牠的頭部,牠連掙扎 的機會都沒有,就在射出的那半秒,環繞在四周的小魚兒彷彿火焰般的爆裂, 各自逃竄保命。 丙:外公用手電筒照飛魚,飛魚有向光性,他會朝著有光的地方飛來,相對 的也會將大魚引過來,我看著飛魚,而外公想的是大魚,我們兩個都在等, 等著彼此的看到。 丁:狂野而鄙夷的一雙眼睛藏在毛髮間,穿透過紛飛的白亮水花回頭冷冷地 瞪視著被牠甩脫的一具肉體,那是我的潛意識忍不住遊離開我的身體嗎?帶 著鰓人般野性而鄙夷的眼神,再也不屑我的靈魂嗎?
(A)甲/廖鴻基;乙/夏曼藍波安;丙/撒可努;丁/王家祥
(B)甲/夏曼藍波安;乙/王家祥;丙/廖鴻基;丁/撒可努
(C)甲/撒可努;乙/廖鴻基;丙/王家祥;丁/夏曼藍波安
(D)甲/王家祥;乙/撒可努;丙/夏曼藍波安;丁/廖鴻基


2(D).

18. 下列詞組「 」中的讀音,何者相同?
(A)針「砭」時弊/自「貶」身價
(B)越俎代「庖」/援「枹」而鼓
(C)「稗」官野史/「裨」 補闕漏
(D)白沙在「涅」/阢「隉」不安。


3(B).

23. 下列各句中「 」的解釋,何者正確?
(A)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出征的士兵。
(B)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 山」之業:帝王藏書之府。
(C)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相互扶持出遊。
(D)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體 態美好之意。


4(D).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周末的咖啡廳,夥伴們開展一場激烈的爭論,起因只是新聞上一句「病沒」,引發眾人撻伐,認為新聞媒體不專業,「沒」、「歿」二字都分不清,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字沒錯,是批評者涵養不夠。這時,一位朋友轉頭望向我,中文人給個仲裁吧!我無奈的回答:「通假字。」
       確實,通假兩字對於一般人而言總是較模糊的。現在依稀回想起過去所學,課堂上所說「本有其字的通假」的解釋,似乎說明了什麼,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文字本身的演化自有其規律,學者們僅能從現有的文獻,進行合理的考據。
       在早先文字的數量沒那麼多時,自然會有所謂借用的情形出現,例如論語中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便屬於此類,「悅」為後出的字,是由「說」所演化。待字體演變的量夠多時,人們在書寫或是口說的過程,又會影響字體的變化,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語言可能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產生迥異的使用習慣,再經過記錄後,就使詞彙產生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轉化,更不要談避諱、寫字求簡,甚至於錯字或誤讀所造成的通假。
       如今,網路用語不也影響一般人的認知?眾人世俗化的文字使用,就成了現代通假字的主要來源。人們聽著差不多的音,記下差不多字,領會著差不多的意思,假慢慢就成了真,原來的真跟著就被打成了贗品。

【題組】18.「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此句當中扞格替換成下列哪個選項後文意依然不變?
(A)歧異
(B)隔閡
(C)嫌隙
(D)牴觸


5(B).

24. 《論語.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 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 『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根據上文,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子路和顏淵都有捨己為人的情懷
(B)顏淵和孔子都有修己安人的理想
(C)子路和孔子都有世界大同的冀盼
(D)顏淵和子路都有和而不同的認知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張京穎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