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100
(50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各學習領域中,學生在各學習階段所應獲得的 能力,稱為下列哪一項?
(A)關鍵能力指標
(B)核心能力指標
(C)分段能力指標
(D)十項基本能力


2(A).

下列何種課程評鑑模式強調建立「先在因素」,並重視評鑑方案和既定標準的比較, 以進行適當的判斷?
(A)外貌模式(countenance model)
(B)差距模式(discrepancy model)
(C)認可模式(accreditation model)
(D)對抗式模式(adversary model)


3(A).

閱讀下文後,回答 6-8 題。
        森森中學附近的文化園區逐漸沒落。為活化該園區,並培養學生關懷、積極參與 社區活動,教師自主成立共備社群,發展一門針對解決園區活化問題的跨領域課程。
 社群發想課程時,社群召集人請大家先提出建議。以下是老師們的想法:
 A 老師:我建議課程應該採探究式教學進行。
 B 老師:我建議先依據老師的專長分成不同組別,分別在小組內針對文化園區討論各科 能教哪些相關的學科知識內容,然後再合併起來,變成一門跨領域探究與實作 課程。 
C 老師:我們應該先確定課程目標,再設計可以達成目標的實作任務。

【題組】6.依 A 老師的建議,下列哪種教學設計最適合發展成該校的跨領域課程?(2 分)
(A)帶學生至文化園區踏查,引導學生蒐集資料,探討園區沒落原因進而提出解決之道
(B)請學生回家先觀看文化園區的影片,課堂中將影片分為四部分,請每一組就分工 部份進行討論後發表
(C)教導完整的相關知識並提供專家分析園區沒落之原因,再讓學生發想文化園區活化 方案,以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D)讓學生課前預習教科書的內容,課堂中運用文化園區的影片輔助講述教學,並以 紙筆測驗評量學生對解決文化園區沒落的想法


4(B).

閱讀下文後,回答 4-5 題。
 以下是小筠老師的兩則教學日誌:
 日誌一
 今天的國語文課,我帶領學生閱讀樂府詩選「木蘭詩」。我告訴學生,本單元目標是 理解木蘭詩的背景脈絡及內容。由於學生之前沒聽過花木蘭的故事,所以我花兩節課 說明花木蘭生平,再講解木蘭詩修辭特色,但我感覺他們還是不太懂。 
日誌二
 之前其他老師帶領討論課,我觀課後覺得可以運用在我的課堂。今天是我第一次帶 小組討論,學生竟一團亂:有的搞不清楚討論的問題,有的瞭解討論問題但不知道如何 討論,有的很快討論完開始聊天。原來小組討論也需要細緻規劃。

【題組】
 4.根據日誌一的內容,小筠老師原本的教學方式較可能是哪一種教學法?(2 分)
(A)探究教學法
(B)直接教學法
(C)蘇格拉底法
(D)合作學習法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近期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Amber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