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96
(2 分57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38. 下列何者較屬於布爾迪厄(P. Bourdieu)「文化再製理論」的觀點?
(A)麥金的父母是清潔工,他以後很可能成為清潔工
(B)文紹生於醫生世家,父母從小就幫他規劃好學習內容和未來職涯生活,但他一心嚮往當美髮設計師
(C)玫欣出身於鄉下農家,她努力讀書,希望考上公職以改善家計
(D)巧伊的父母常帶她參觀博物館和參加藝文界的聚會,她以後可能成為文壇之花


2(C).

40. 程紳很喜歡捉弄誠恭,不是偷藏他的書包,弄壞他的作品,就是嚇唬他。誠恭跟朋友說道:「每次告訴老師都沒有用,程紳被老師修 理後更變本加厲,他最討厭了,他真是名副其實的惡霸。」。依據德瑞克斯(R. Dreikurs)的錯誤目標理論觀點,程紳最有可能追求下列 何種錯誤目標?
(A)尋求注意
(B)尋求權力
(C)尋求報復
(D)表現無能


3(C).

42. 鄭老師設計一個「北投溫泉學」課程,要先學習「北投地理環境」,再學習「北投溫泉發展」,再接著學習「北投溫泉產業變遷」, 最後學習「北投溫泉在地創生與實踐」。請問,「北投溫泉學」偏向哪一種課程組織類型?
(A)分科課程
(B)問題本位學習課程
(C)螺旋式課程
(D)相關課程


4(B).

45. 張教師學問專精且涵養深厚,不僅教學和行政服務駕輕就熟,處理學生問題也游刃有餘,因而贏得師生們的信服。請問,張老師最可 能利用哪一種權威取得師生信任?
(A)傳統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B)專業權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
(C)個人魅力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D)法定權威(legal-rational authority)


5(A).

[題組一] 請根據下列文字敘述,回答第47-48題。
       平賜老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讓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動物和植物的細胞形狀和構造,引導學生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差異,課 程結束前 15 分鐘,平賜老師還讓學生自主學習,整理上課內容大意,將複雜的動物和植物的細胞系統製作概念圖來協助學生理解細胞 概念。

【題組】48. 「繪製概念圖」是屬於布魯姆(B. Bloom)認知的知識向度(knowledge dimension)中哪一種知識?
(A)後設認知知識
(B)概念知識
(C)程序知識
(D)事實知識


6(A).

[題組二] 請閱讀下列敘述,回答下列49-50題。 黃老師自編一份標準參照測驗,對全班學生進行前測與後測測驗,以瞭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精熟程度。其中,有四個試題的前測和後 測難度如下表。


【題組】50. 關於這四個試題的敘述,何者為非?
(A)甲題過於困難,需修改題目
(B)乙題良好,可保留
(C)若不是資料登錄錯誤,則丙題不好,需刪除
(D)丁題過於困難,需修改題目


7(C).

3. Howard Gardner 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包含八種智能,下列敘述或教 學啟示,何者不正確?
(A)每個人都具備八種智能,只是個人的八項智能分布 情形不同
(B)教師應以教學活動搭起學習的橋樑,利用學生強勢 智慧帶起弱勢智慧的發展
(C)在實際生活或學習中,這些智能常常是獨立運作的, 必須透過智力測驗來分別量測
(D)教育的本質應回歸到個人的整體發展,尊重學生的 個別差異及因材施教


8(C).

11. 有關西洋教育科學化的過程中,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 唯實論(realism)的興起,改變歐洲教育走向
(B) 裴斯塔洛齊(J. H. Pestalozzi)提倡平民教育
(C) 笛卡兒(René Descartes)促成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式革命
(D) 赫爾巴特(J. F. Herbart)將教育學奠基於心理 學與倫理學兩學科 


9(B).

12. 有關精粹主義(Essentialism)教育觀點的說明,下 列何者正確?
(A) 小學階段宜重視學生興趣與需求
(B) 教育過程必須重建教師的權威地位
(C) 教育目的旨在提升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
(D) 教學方法著重批判性思考 


10(A).

13. ORID(Objective 、 Reflective 、 Interpretive 、 Decision)強調透過四種問題類型,引導團體思考討論 的過程,此方法稱為:
(A)焦點討論法
(B)拼圖學習法
(C)滾雪球式法
(D)議題探究法


11(D).

14. 下列對於奧蘇貝爾(D. P. Ausubel)理論觀點的說明, 何者有誤?
(A) 強調「前導組織」的提供
(B) 主張漸進分化與統整協調之教學策略
(C) 教學宜配合學生認知發展而產生「有意義學習」
(D) 認為教師宜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


12(D).

16. 蔡老師覺得班上最近上課氣氛不佳,根據進一步了解, 發現可能和班上的小團體有關。請問蔡老師是採取教 育社會學的哪個理論視角進行分析?
(A) 結構功能論
(B) 衝突論
(C) 再製論
(D) 解釋論 


13(D).

2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推動實施核心 素養的課程教學及評量,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以雙向細目表設計課程架構
(B)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公開授課一次
(C)課程設計從學科導向轉變為議題探究導向
(D)學習重點包含學習內容、學習表現


14(B).

25. 國中七年級的吳同學,常將自己很差的數學成績,歸 因於自己的大腦缺乏數學細胞,請問吳同學自認缺乏 數學細胞的歸因,具有下列何種特性?
(A)內在、穩定、能控制的
(B)內在、穩定、不能控制的
(C)內在、不穩定、能控制的
(D)內在、不穩定、不能控制的 


15(D).

26. 學校為辦理國際姊妹校交流活動,教師們以「文化交 流」為概念透鏡,腦力激盪出許多「導引問題」(guiding questions),設計出「大開眼界」主題課程,這比較符合以下何種課程統整模式?
(A)超學科模式(transdisciplinary model)
(B)故事模式(story model)
(C)專題探究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 model)
(D)科際整合模式(interdisciplinary model) 


16(A).

27. 臺灣自 2014 年逐步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該 政策主要目的之一,在於促進下列何種公平?
(A) 水平公平
(B) 垂直公平
(C) 結果公平
(D) 補償公平 


17(B).
X


28. 吳老師採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進行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與評量 設計,其三階段的「逆向設計」以下何者正確? 甲:蒐集評量任務的學習成效證據 乙:設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丙:確定期望的學習結果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18(A).

31. 一位國中數學老師教導這道一元二次方程式(x2 + 4x + 4) = (x + 2) 2的範例題後,立即出這道習題(x2 + 10x + 25)讓學生練習。蘇同學很順利地計算出等於 (x + 5) 2,請問蘇同學展現何種認知表現?
(A)同化
(B)調適
(C)組織
(D)分化 


19(C).

32. 王小明的第一次數學段考表現,輸給該班約 15.87%的 同學。已知該班第一次數學段考的成績呈現常態分配, 平均數為 80 分,變異數為 9,請問王小明的數學成績 是幾分?
(A)71
(B)77
(C)83
(D)89


20(D).

37.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 法》有關校事會議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學校接獲檢舉或知悉教師疑似有第二條第四款情形, 應於十日內召開校園校事會議審議
(B)校事會議任一性別委員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二分 之一
(C)調查期間為釐清事件真相,應妥善安排權力不對等 的相關人員進行對質
(D)校事會議組成調查小組,由教師會代表、家長會代 表及校外學者專家、教師專業審查會調查及輔導人 才庫之調查員擔任調查小組成員 


21(A).

38. 在全球化趨勢下,王老師將人工智能(AI)結合「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納入課程規劃,這是居於何種課程發展的考量?
(A)社會文化
(B)教育目標
(C)學生興趣
(D)學科結構 


22(B).

41. 以下哪一位教育家,強調民主與教育間的緊密依存關 係,並認為民主本身亦即是教育的原理、制度與政策:
(A)洛克(J. Locke, 1632-1704)
(B)杜威(J. Dewey, 1859-1952)
(C)盧梭(J. Rousseau, 1712-1778)
(D)斯賓賽(H. Spencer, 1820-1903) 


23(A).

45. 「認為課程必須要反映社會的需求,重點在於讓個體 成為社會的一份子」,請問此為何種課程設計方法?
(A) 活動分析法
(B) 學生中心法
(C) 社會計量法
(D) 建構取向法


24(C).

48. 下列對於「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的 說明,何者有誤?
(A) 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
(B) 評量對象為 15 歲學生
(C) 內容涵蓋科學、數學、語文等三個領域
(D) 每 3 年舉辦一次 


25(B).

49. 以下有關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論述,何者錯誤?
(A)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B)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模式即為情境模式
(C)要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校長要強化課程領導能 力
(D)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強調由下而上的課程決定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虎娃兒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