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長的路上不是我有話要說,而是聽得懂、看得懂
100
(3 分12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犯罪學難度:(51~7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9 下列有關瑪札和西克斯的中立化技術理論(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 Theory)之論述,何者錯誤?
(A)訴諸於較低權威
(B)責備責備者
(C)被害者的否定
(D)損害的否定


2(C).

13 下列關於生命歷程觀點(life course perspective)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生命歷程觀點認為,犯罪人在出生時即具有、或是在生命的早期建立了犯罪的特質徵候,此種特質隨 著時間並不會改變
(B)桑普森(Sampson)及勞伯(Laub)的「逐級年齡理論」(age-graded theory),是根據渥夫幹(Wolfgang) 所蒐集的資料,重新進行整理及分析而提出的理論
(C)桑普森及勞伯認為社會控制與低自我控制雖然會影響一個人參與犯罪與偏差行為的可能性,但他們另 提出轉捩點(turning points)的概念來說明此種犯罪傾向是有改變的可能
(D)逐級年齡理論認為兒童時期至成年時期之犯罪行為不具有延續性


3(D).

14 桑普森和勞伯發現中止或持續犯罪,卻有共同的機制或過程,下列何者不是其主要途徑?
(A)婚姻/配偶
(B)軍隊服役
(C)矯正學校
(D)自己改變


4(C).

2 下列何者非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的主要原則?
(A)犯罪行為係由學習而來
(B)犯罪行為的學習包括犯罪的技巧、犯罪的動機以及合理化態度
(C)差別接觸會因制約、喜好以及智力而有不同
(D)犯罪行為的學習主要是發生於與個人較為親近的團體中


5(B).

22 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係起源於犯罪學的那一個學派?
(A)馬克斯學派(Marxist school)
(B)古典學派(Classical school)
(C)互動學派(Interactionist school)
(D)結構功能學派(Structural-functional school)


6(D).

23 渥夫岡(Wolfgang)在研究 1958 年美國賓州費城的殺人犯罪類型後,認為殺人犯罪主要是因為 那種原因所造成?
(A)家庭暴力引起的犯罪
(B)槍械武器引起的犯罪
(C)加害人主動攻擊引起的犯罪
(D)被害者所發動引起的犯罪


7(C).

5 有關犯罪學者傑佛利(Clarence Ray Jeffery)提出社會疏離理論(Social Alienation Theory)中之 型態,下列何者錯誤?
(A)團體疏離(Group Alienation)
(B)法律疏離(Legal Alienation)
(C)區位疏離(Location Alienation)
(D)個人疏離(Individual Alienation)


8(B).

5 犯罪學的研究與理論,對犯罪預防對策之形成,息息相關。有關犯罪學研究與理論,所衍生的犯 罪預防對策,下列那一組配對錯誤?
(A)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芝加哥區域計畫(Chicago Area Project, CAP)
(B)不同機會理論(Differential Opportunity Theory)→向犯罪宣戰(War on Crime)
(C)再整合性羞恥理論(Reintegrative Shaming Theory)→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
(D)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選擇性長期監禁(Selective Long-term Incarceration)


9(B).

12 1700 年代貝卡利亞(C. Beccaria)是最早有系統的分析犯罪原因者,他的主張被稱為何種學派?
(A)生物決定論犯罪學
(B)古典學派犯罪學
(C)實證學派犯罪學
(D)馬克斯主義犯罪學


10(C).

13 「罪刑相當」這個概念與犯罪學那一個學派的主張相似?
(A)實證學派犯罪學
(B)發展犯罪學
(C)古典學派犯罪學
(D)社會犯罪學


11(B).

15 2017 年我國推出「新世代反毒策略」,下列何者並非策略之重點?
(A)阻絕境外,強化檢驗
(B)研議設置毒品法庭
(C)緝毒掃蕩
(D)零毒品校園


12(A).

16 那一種犯罪學觀點,認為犯罪是社會所有人都厭惡的行為?
(A)犯罪的共識觀
(B)犯罪的衝突觀
(C)犯罪的互動觀
(D)犯罪的法律觀


13(D).

17 美國犯罪學家沃夫岡(M. Wolfgang)在 1960 年代研究發現有一群「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他如何定義這群人?
(A)犯罪涉及多名被害人
(B)不斷重複相同犯罪
(C) 75%的人犯了約一半的犯罪案件
(D) 6%的人犯了約一半的犯罪案件


14(A).

16 幫派屬於組織犯罪的一種,其滲入的方式可分為兩方面,一個為迎合社會大眾的非法需求,第二 則是針對合法行業的滲透與把持,下列何者不是我國不良幫派的組織型態?
(A)吆喝群聚而成的散沙型
(B)根據共同利益而組成的聚合型
(C)以某一特定地區為地盤的角頭型
(D)有固定入幫儀式、幫規、堂口結構的組織型


15(D).

5 涂爾幹(Emile Durkheim)是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對於犯罪學領域的最大貢獻則是其所提出之無 規範理論(社會亂迷理論,Social Anomie Theory) 。有關涂爾幹及其理論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社會唯有物質因素才能維繫人們成為一個團結、聚合的整體
(B)犯罪是一種不正常、病態的社會現象
(C)都市化的現代社會,展現一種機械式結合(Mechanical Solidarity)的社會特質
(D)社會要提供明確的規範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否則就會無法控制人們的需要和慾望


16(A).

11 有關美國「三振出局法」(Three strikes and you are out)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適用對象包括輕微罪者
(B)強調施以長刑期之監禁
(C)擴大加重刑罰的處罰範圍
(D)大幅削減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17(C).

16 犯罪預防要有效,應以良好的犯罪理論為基礎。以古典犯罪理論(Classical School)為例,下列何 項犯罪預防政策不是以古典犯罪理論為基礎?
(A)嚴厲及迅速的刑罰
(B)公平的刑事司法系統
(C)加強家庭及學校教育
(D)公開及透明的處罰方式


18(C).

4 下列古典犯罪學(Classical School of Criminology)理論對人為什麼會犯罪的主要解釋原因,以及它對刑事司法的影響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學派傾向認為人類的行為普遍是遺傳而來的
(B)不認為提高刑罰痛苦可以嚇阻人們犯罪
(C)強調刑法不能擴張解釋,並認為行為的罪與刑應該以法律訂定之
(D)此理論觀點在當前多數國家的刑事司法與實務的影響早已式微


19(D).

11 理性主義觀點的犯罪嚇阻(Crime Deterrence)主義,要遏止犯罪的發生,在刑罰上須具備三個要 素,下列何者非屬之?
(A)縮短犯罪與刑罰反應之時間,使犯罪人犯罪後迅速、立即的接受刑罰制裁
(B)觸法犯罪者遭逮捕與懲罰之確定機率,亦即確信自己違反犯罪後,被追緝到案的可能性
(C)須讓犯罪者感受到刑罰之嚴厲性,其犯罪行為的刑罰後果可能划不來
(D)多公告周知犯罪與刑罰的規定


20(B).

18 作惡多端的黑幫老大黑龍,在與心愛的白雪結婚後,擁有美滿的婚姻,他漸漸地厭倦於黑社會那種 在刀口上舔血的生活,於是他決定脫離黑道金盆洗手。請問此種情形可用下列那種理論解釋之?
(A)差別機會理論
(B)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
(C)社會控制理論
(D)自我控制理論


21(B).

4 下列何者提出「犯罪飽和原則(The law of criminal saturation)」?
(A)龍布羅梭 (Cesare Lombroso)
(B)費利( Enrico Ferri)
(C)加洛法洛( Roffaella Garofalo)
(D)史密斯( Edward Smith)


22(D).

14 白領犯罪(white-collar crime)是一種涉及「身分」與「地位」的犯罪型態,有關白領犯罪的敘述, 下列何者正確?
(A)「白領犯罪」一詞是由雪林(Thorsten Sellin)於1939年在美國社會學學會年度會議上首先提出
(B)具體性、單純性、犯罪黑數低是白領經濟犯罪的主要特性
(C)赫胥(Travis Hirchi)及高佛森(Michael Gottfredson認為白領犯罪與街頭犯罪的特性不同,不可以用一般性犯罪理論(AGeneral TheryfCrime解釋
(D)白領犯罪的執法常常涉及政府各部門,範圍租當廣泛、複雜,且調查證及審判均較為不易


23(C).

2 古典學派與實證學派,對於犯罪學、刑罰學及刑事政策均有深遠的影響,但兩個學派在許多基本 理念上,有很大的歧異。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實證學派的興起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而古典學派則受到自然科學發達的影響
(B)犯罪的原因,古典學派主張原因決定論(determinism),而實證學派則主張自由意志論
(C)古典學派主張採定期刑制(determined sentencing system),而實證學派則主張採不定期刑制 (indetermined sentencing system)
(D)古典學派主張矯治犯罪人是刑事司法的主要目的,而實證學派則主張懲罰是刑事司法的主要目的


24(B).

25 英國有研究指出,在城市的某些路口裝設闖紅燈照相系統後,不僅該路口闖紅燈的車輛減少,甚 至在其他鄰近路口闖紅燈的車輛也減少了,這樣的犯罪預防結果稱為?
(A)犯罪轉移(crime displacement)
(B)利益擴散(diffusion of benefits)
(C)效益滅失(extinction of benefits)
(D)犯罪溢流(spillover of crime)


25(B).

8 關於犯罪社會學中芝加哥學派(The Chicago School) ,蕭氏及馬凱(Shaw and Mckay)對少年犯罪的研究結論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某些地區少年犯特別多而形成少年犯罪地帶
(B)少年犯罪集中於靠近市區之高房價地區,離市區愈遠愈多
(C)小孩逃學率高的地區,少年犯較多
(D)市中心的少年犯罪行為發生率較高,而愈向郊區則愈低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犯罪學難度:(51~75)-阿摩線上測驗

顏百霈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