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不僅要親眼目睹,還要有備而來
90
(4 分6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犯罪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C).

8 下列何者被尊稱為「犯罪學之父」(Father of Criminology)?
(A)貝加利亞( Cesare Beccaria)
(B)涂爾幹( Emile Durkheim)
(C)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
(D)馬克斯(Karl Marx)


2(A).

21 下列學者中那兩位係以研究社會解組理論(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聞名的芝加哥學派 (Chicago school)社會學者?
(A)蕭與麥凱(Shaw and McKay)
(B)曼斯能爾與羅森費德(Messner and Rosenfeld)
(C)威爾森與墨頓(Wilson and Merton)
(D)桑德蘭與赫胥(Sutherland and Hirschi)


3(A).

10 學者紐曼(Newman)主張「建築物必須要具備特定要素才能有效地抑制犯罪之功能」 ,下列何者 不是其主張的特定要素?
(A)建築物的管理能力(Supervise capability)
(B)建築物給人的形象(image)
(C)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的存在
(D)領域感(territoriality)


4(C).

22 犯罪學家傑佛利(Jeffery)對於犯罪學理論之建構,貢獻卓著。有關傑佛利所提出的犯罪學理論, 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 1960 年代,提出社會疏離理論(Social Alienation Theory),在該理論中提出三種疏離型態, 導致青少年朋友容易陷於犯罪:個人疏離、團體疏離與法律疏離
(B) 1970 年代,提出生物社會學習理論(Biosocial Learning Theory),為一個大型之整合型理論, 認為犯罪是多元觀念,強調人類行為包含犯罪行為,都是大腦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下的產物, 研究犯罪問題,生物與遺傳因素不能偏廢
(C) 1930 年代,提出文化衝突理論(Cultural Conflict Theory),認為犯罪的產生,都是衝突的結 果,特別是對於少數族裔和低下階層少年而言,他們的行為準則與規範會和主流文化衝突,以 犯罪來調適自己。因此,社會上並沒有犯罪問題,只是有一群人遵守與主流社會不同的準則或 規範而已
(D) 1970 年代,提出經由環境設計預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CPTED),主張立即的環境對於犯罪行為的發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犯罪預防工作,必 須從立即的周遭環境著手


5(D).

17 下列何人所提出的犯罪理論,相較於其他學者所強調「宏觀」之犯罪現象,其著重於解釋「微觀」 層次的犯罪偏差行為問題?
(A)柯恩(Cohen):幫派副文化理論
(B)克勞渥和奧林(Cloward & Ohlin):差別機會理論
(C)蕭氏及馬凱(Shaw & McKay):社會解組理論
(D)安格紐(Agnew):一般化緊張理論


6(A).有疑問

18 將理性選擇理論運用在犯罪預防是現今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範疇,犯罪是理性思考後的結果,說 服潛在犯罪者犯罪會帶來痛苦、懲罰的不良後果,下列何者不是透過理性選擇理論而應用的犯罪 預防策略?
(A)修復式司法
(B)威嚇策略
(C)情境犯罪預防
(D)三振出局法案


7(C).

5 關於「慢性犯罪者(chronic offender)」的描述何者錯誤?
(A)慢性犯罪者很早就出現偏差行為
(B)「三振法案」是因其引申而出的政策
(C)少年司法體系所給予的懲罰可以減少其參與犯罪行為的機會
(D)這群人的犯罪行為非常多樣化


8(A).

10 克拉克(Clarke)及埃克(Eck)在 2003 年提出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的 5 大原則及 25 項技術,下列有關情境犯罪預防原則與技術之配對,何者錯誤?
(A)提昇犯罪阻力:改善街道照明
(B)增加犯罪風險:加強職員及保全人員的巡邏
(C)減少犯罪刺激:立即修復遭破壞之物品或塗鴉
(D)移除犯罪藉口:改善圖書館的借書手續及規劃


9(C).
X


9 根據學者 Bartollas(1985)的觀點,認為犯罪矯正有三大主流哲學,下列何者不是其所提及的模式?
(A)理性選擇模式(Rational Choice Model)
(B)矯治模式(Rehabilitation Model)
(C)懲罰模式(Punishment Model)
(D)正義模式(Justice Model)


10(D).

16 有關緊張理論(Strain Theories)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柯恩(Cohen)提出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解釋少年犯罪,可分成六種主要關懷
(B)緊張理論的論點著重於行為人自身能力不足,內心產生挫折與憤怒之緊張動機和壓力,而導致 犯罪行為的發生
(C)梅爾頓(Merton)提出的精通儀式者(Ritualism),是指其文化目標為社會所允許,但卻不能以 正常的手段達到目標的人
(D)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主張,當個人面對負面的人際關係時,即易產生憤怒 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快捷工具

犯罪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輸我的不會上榜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