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每一天都是一個新開始,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浪費或充分加以利用。
80
(5 分27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犯罪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9 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緣起於社會心理學之人際交流互動,也可稱之為互動理論,下列何者 對於標籤理論的敘述正確?
(A)強調犯罪是社會群體之間因為摩擦衝突而起,沒有利益衝突
(B)標籤理論強調初次犯罪的個體是因為標籤而產生
(C)標籤理論是建立在個體對於自己的感受與看法,與他人無關
(D)強調第一階段偏差行為的壞標籤,導致第二階段更嚴重的偏差行為,套上前科的烙印而陷入自 我認同犯罪人的角色


2(C).

6 有關犯罪學古典學派之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興起於十七世紀中古時代的歐洲大陸,興起的國家是義大利與英國
(B)主要的代表人物為孟德斯鳩(Montesquieu)、伏爾泰(Voltaire)與盧梭(Rousseau)等學者
(C)認為人是自由意志(Free will)的主體,有充分的理性與自由去選擇從事為善或為惡之行為
(D)國家應該置有刑罰去懲罰犯罪人,而懲罰之場所應該在監獄。力主「放射狀監獄」(Radial Prison) 型態,作為獄政改革先河


3(D).

6 有關班都拉(Bandura)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家庭成員所提供的行為模式是最重要的學習來源
(B)居住生活環境會影響個人犯罪行為的發生
(C)大眾傳播媒體是犯罪行為學習來源之一
(D)犯罪行為的學習一定要有直接的接觸和刺激


4(D).

13 有關毒品「減輕危害(Harm Reduction)」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係各國反毒策略指導原則之一
(B)可透過維持療法,降低因毒品問題造成的傷害
(C)協助毒品施用者能儘快回歸到正常社會
(D)主張吸毒者為犯罪人


5(D).

1 針對個體實施早期之犯罪預測,以期及早鑑定出潛在犯罪少年犯的作為,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執行預測迅速且符合經濟
(B) 可能會產生自我實現預言的負面標籤效應
(C) 可具體獲知其犯罪危險性之程度
(D) 預測結果不會有偏誤情況發生


6(C).

12 一般而言,有關職業竊盜集團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職業竊盜集團認同竊盜之職業
(B)職業竊盜集團有共通的黑話
(C)職業竊盜集團之竊盜犯會同情受害者
(D)職業竊盜集團之竊盜犯對其同夥不會告密


7(A).
X


17 有關社區處遇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社區處遇亦稱社區犯罪矯正
(B)主要基礎理論為社會衝突理論和一般化緊張理論
(C)中途之家或社區矯治中心之設置,係屬於釋放方案之社區處遇型態
(D)在家監禁與電子監控措施,係屬於社區監督與社區控制方案之處遇型態


8(B).

11 近年來,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的概念漸漸受到重視,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刑事司法 實務中。下列有關修復式司法的敘述,何者錯誤?
(A)強調社會(社區)要回復、加害者要回復、被害者也要回復的三贏策略
(B)被害人-加害人調解(Victim-Offender Meditation, VOM)會議最重要的內容,是確認加害者犯 罪的動機、方式及造成的損害
(C)修復式司法強調加/被害者的整合與復健
(D)修復式司法認為要回復因犯罪所造成的傷害,應以社會團體(如家庭社區等)為基礎,而非國家


9(D).

11 有關女性犯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根據我國刑案統計,近年來女性整體犯罪者的比例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
(B)警察資料中的女性犯罪者比例比監禁資料中的女性犯罪者比例要來得高
(C)犯罪生物學派認為犯罪的女性有較類似於男性的外表和氣概
(D)艾得勒及西蒙(Adler & Simon)主張近代因社經地位提升、社會角色改變,使得女性犯罪者大 幅減少


10(B).

14 克拉克(Ronald Clarke)及埃克(John Eck)於 2003 年根據五項主要原則歸納出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下列那一項非屬之:
(A)移除犯罪藉口
(B)減少犯罪風險
(C)增加犯罪阻力
(D)減少犯罪誘因


11(D).

9 有關犯罪學理論觀點與犯罪成因之解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社會鍵理論觀點:家庭、學校影響
(B)社會結構理論觀點: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地位影響
(C)社會過程理論觀點:社會化影響
(D)發展性理論觀點:內因性影響


12(C).
X


17 下列何人所提出的犯罪理論,相較於其他學者所強調「宏觀」之犯罪現象,其著重於解釋「微觀」 層次的犯罪偏差行為問題?
(A)柯恩(Cohen):幫派副文化理論
(B)克勞渥和奧林(Cloward & Ohlin):差別機會理論
(C)蕭氏及馬凱(Shaw & McKay):社會解組理論
(D)安格紐(Agnew):一般化緊張理論


13(B).
X


16 根據紐曼(Newman)防衛空間的研究,建築物必須要具備特定要素才能有效抑制犯罪,下列何者 不是其主張的特定要素?
(A)自然監控( Natural Surveillance)
(B)建築物四週環境(Milieu)
(C)建築物的隱密性(Privacy)
(D)領域感(Territoriality)


14(D).

1 下列何者並非犯罪的法律上定義?
(A)須受刑罰制裁之不法行為
(B)犯罪行為人須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C)須基於故意或過失而侵害法益之行為
(D)廣義或實質之犯罪


15(D).

2 桑普森(Sampson)及勞勃(Laub)將葛魯克夫婦(Gluecks)的研究資料進行重新分析,得出的 研究結果進而發展出「逐級年齡理論」 (Age-Graded Theory)。有關此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認為犯罪的多寡與生命歷程中的社會鍵(social bonding)是無關的
(B)認為人類完全是被動的命運接受者,犯罪的持續與中止是受外在環境所決定
(C)認為犯罪行為的發展主要是受到生命早期的經驗所影響
(D)同意蓋佛森(Gottfredson)及赫胥(Hirschi)的觀點,認為社會控制與自我控制會影響個人犯罪 的可能性,但也認為有些生命事件會改變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16(A).
X


3 源自形象互動理論(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而衍生發展出的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 與衝突理論(Conflict Theory)最相近的論點為何?
(A)著重在解釋「初級偏差行為」(Primary Deviance)之產生原因
(B)根本上否定有所謂「本質上為犯罪」之行為的存在,犯罪是一種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 的結果
(C)認為一個人受到法律追訴與制裁的可能性,與其種族、性別及社經地位無關
(D)認為犯罪之所以為犯罪行為,主要與行為的道德內涵有關


17(A).

14 美國學者 M. Wolfgang 是上世紀中葉著名的犯罪學家,其所從事的實證研究與提出的理論,影響 當時刑事政策的走向甚鉅。有關其實證研究與理論之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 1958 年,其針對費城謀殺案進行研究發現,下階層的謀殺案頗多起因於微不足道的事件,他 深信這種現象與下階層的次級文化有關,進而提出「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 (Subculture Conflict Theory)
(B) 1958 年,他也根據費城謀殺案件進行的研究,提出被害者促發理論(Victim Precipitation Theory),因為在一些犯罪案件中,有些人是整個犯罪事件的肇始者並進一步導致他們的受傷 或死亡
(C) 1964 年,M. Wolfgang 發表「犯罪的衡量」(The Measurement of Crime),這是犯罪學界首次 對於犯罪行為之測量進行研究
(D) 1972 年,M. Wolfgang 與 R. Figlio 和 T. Sellin 等人針對 1945 年代在費城的偏差少年進行世代 的追蹤研究後發現,有 6%的少年犯下整個世代過去 18 年全部所犯的 52%刑案和 70%的重罪 行為,進而提出「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的概念


18(A).

4 下列何者是民國 108 年少年事件處理法第 3 條修法所列之「曝險少年的行為徵兆」?
(A)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
(B)經常逃學逃家
(C)經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人交往
(D)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


19(C).

17 米勒(W. Miller)認為下階層文化社會之少年,接受六種主要關注的價值觀念(focal concerns)影 響其行為,而被中上階層認為是偏差與犯罪行為。請問:以下何者不是米勒所提的六種主要關懷?
(A)惹是生非(trouble)
(B)詭詐(smartness)
(C)高度效忠其團體(the appeal of higher loyalties)
(D)命運/宿命論(fate)


20(A).

21 無被害者犯罪的除罪化問題在社會上各有其擁護的學派,基於刑法謙抑或法益保護思想,某一犯 罪行為並未造成任何法益侵害或危險時,無明顯的法益保護存在,宜將其除罪化,下列何者較符 合除罪化的理由?
(A)基於自由主義觀點,個人對其身體意志思考有完全的自主權,法律無權干涉
(B)無被害者犯罪是被害者不願意報案而產生黑數,除罪化可降低犯罪黑數
(C)該犯罪行為造成刑事司法系統的負擔,除罪化後可提高其效率
(D)無被害者犯罪偵查較簡單,除罪化後不影響警方執法效能


快捷工具

犯罪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王哲祺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