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失敗是暫時的繞道,不是死胡同;是耽擱,不是毀滅!
80
(4 分31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犯罪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6 犯罪預防要有效,應以良好的犯罪理論為基礎。以古典犯罪理論(Classical School)為例,下列何 項犯罪預防政策不是以古典犯罪理論為基礎?
(A)嚴厲及迅速的刑罰
(B)公平的刑事司法系統
(C)加強家庭及學校教育
(D)公開及透明的處罰方式


2(C).

9 有關體型與犯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德國精神醫學者克萊茲穆(E. Kretschmer)認為體型與犯罪有關
(B)體型論者認為體型和個性、性情有密切相關,進而影響犯罪
(C)肥胖體型易觸犯暴力犯罪
(D)鬥士型體型者較具有攻擊的傾向 .


3(D).

14 犯 罪 被 害 理 論 中 , 有 關 生 活 方 式 暴 露 理 論 模 式 ( A Lifestyle/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該理論係由辛德廉(M. J. Hindelang)等人於1978年所創
(B)個體被害可能性與其暴露在公共場所時間成正比
(C)被害事件常發生於生活方式相同之群體中
(D)與家人相處時間越長,個體的被害機會也越多


4(D).

22 下列那一個犯罪理論與其理論核心理念之配對,何者錯誤?
(A)高夫森(Gottfredson)與赫胥(Hirschi)的一般化犯罪理論—低自我控制力
(B)李馬特(Lemert)的標籤理論—社會反應與自我概念變化
(C)安格紐(Agnew)的一般化緊張理論—負面情緒狀態
(D)中立化理論—遠離麻煩與潔身自愛


5(D).

15 犯罪學除了犯罪理論、類型與成因的研究之外,對於刑事司法研究也是範疇之一,探討刑事司法 系統的功能以及運作成了犯罪學重要的課題,下列何者不是刑事司法系統的構成要素?
(A)警察體系
(B)法院體系
(C)矯正體系
(D)教育體系


6(D).

20 辛德廉(Michael Hindelang)等人提出生活方式暴露理論(A Lifestyle/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個人在社會上的適應情形,不會受到角色期望與社會結構的限制與約束
(B)加害者與被害者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影響
(C)類似的生活方式者,其彼此接觸互動的機會不多
(D)生活方式會直接影響個人暴露於危險情境的機會,也會影響被害可能性


7(B).

10 下列根據自由意志與理性選擇理論而提出的犯罪預防應用,何者是針對尚未犯罪者而提出來的 策略?
(A)情境犯罪預防
(B)一般嚇阻策略
(C)特殊嚇阻策略
(D)長期監禁策略


8(A).

12 有關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格魯克夫婦(The Gluecks)研究發現,青少年犯罪自陳報告研究與官方犯罪統計資料差距不大
(B)渥夫幹(Wolfgang)研究發現,「青少年常習犯罪者」長大成人後仍持續其犯行而成為所的 「持續性犯罪者」
(C)赫胥(Hirsch)i研究發現,要預防青少年犯罪,要孩子、家庭、學校或社區共同參與,改變孩 子的不良態度和觀念,才有可能收效
(D)辛普森和勞伯(Sampson&Laub)研究發現,終止/持續犯罪主要受婚姻、就業等影響


9(A).

18 將理性選擇理論運用在犯罪預防是現今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範疇,犯罪是理性思考後的結果,說 服潛在犯罪者犯罪會帶來痛苦、懲罰的不良後果,下列何者不是透過理性選擇理論而應用的犯罪 預防策略?
(A)修復式司法
(B)威嚇策略
(C)情境犯罪預防
(D)三振出局法案


10(B).

15 2017 年我國推出「新世代反毒策略」,下列何者並非策略之重點?
(A)阻絕境外,強化檢驗
(B)研議設置毒品法庭
(C)緝毒掃蕩
(D)零毒品校園


11(A).

19 下列何者符合犯罪學研究倫理?
(A)研究應揭露所有補助經費來源
(B)研究結論應依照補助機關指示刪除機關不願意發表內容
(C)研究應依照補助機關喜好撰寫研究結論
(D)為了獲取真實資料,可先不告知受訪者研究目的


12(B).

14 克拉克(Ronald Clarke)及埃克(John Eck)於 2003 年根據五項主要原則歸納出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下列那一項非屬之:
(A)移除犯罪藉口
(B)減少犯罪風險
(C)增加犯罪阻力
(D)減少犯罪誘因


13(D).
X


15 根據都市同心圓模式,由中心向外圍的區域順序為何?
(A)中心商業區→過渡區→工人住宅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B)中心商業區→工人住宅區→通勤區→中上級住宅區→過渡區
(C)中心商業區→空隙區→工人住宅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D)中心商業區→工人住宅區→過渡區→中上級住宅區→通勤區


14(D).

1 下列何者並非犯罪的法律上定義?
(A)須受刑罰制裁之不法行為
(B)犯罪行為人須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C)須基於故意或過失而侵害法益之行為
(D)廣義或實質之犯罪


15(B).
X


15 有關「適法程序模式」(Due Process Model)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模式假設被告有罪,要盡一切方式證明其有罪
(B)此模式的運作方式像一條裝配線(Assembly line)
(C)此模式的結果為追求效能
(D)此模式認為個人權益的保障與社會治安的維護同等重要


16(A).

25 跨國犯罪被害以日常活動理論來加以分析,犯罪跨越國界的特性,使得空間與時間的要素更加重 要,被害者與這類新興犯罪型態的接觸管道和以往不同,下列何者符合日常活動理論的概念來加 以解釋跨國犯罪?
(A)犯罪管道從「實體管道」逐漸轉換成「電子管道」
(B)犯罪者不需透過當地的犯罪促進物就能夠進行跨國犯罪
(C)跨國犯罪透過新的管道進行犯罪活動,因為各國缺乏監控能力,才使得犯罪盛行
(D)跨國犯罪是透過個人來進行犯罪,隱密性高所以不容易察覺


17(C).

3 有關臺灣地區犯罪狀況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警政機構的刑案統計資料,均較檢察系統、司法院之犯罪統計多出很多
(B) 近50年來,總體犯罪率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
(C) 犯罪人口率計算基準,通常指年中總人口數每100人的犯罪人數比例
(D) 矯正機構之新入監受刑人的累再犯比率趨勢,常為擬定刑事政策之參考重點


18(B).
X


25 下列何種不屬於刑事司法的犯罪鎮壓模式?
(A)強調威嚇效果
(B)主張隔離政策
(C)實施廣泛量刑政策
(D)提高逮捕率


19(A,B).
X


11 有關犯罪學古典學派代表人物 C. Beccaria(1764)對於刑罰之主張,下列何者有誤?
(A)人是自由意志的主體,凡達一定年齡者,除精神疾患之外,皆有從理性而行動的自由意志,對 於人世間的是非善惡知之甚詳,並有充分自由,藉以從善去惡,遵守道義而行
(B)假如有人捨刑罰不顧,作奸犯科,即屬違背理性、反乎道義,具有可責性
(C)國家置有刑罰,對於悖理亂常之罪行,應該明確條列並予以制裁,落實「刑罰法定化」的主張
(D)刑罰的執行場所在監獄,監獄應該設計為圓形監獄(Panopticon),期以最少人力發揮最大的 戒護力


20(A).

7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中,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根據時間的切入點進行觀察犯罪人犯罪行為 之研究,可以區分為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與縱貫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對於縱 貫研究之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最早採行縱貫研究者,首推哈佛大學 E. Glueck and S. Glueck(1937)在紐約州少年輔育院針對 1,000 名少年犯所進行長達 10 至 18 年之久的追蹤調查
(B)最負盛名的縱貫研究,當屬 M. Wolfgang 與其同僚(1972)針對 1945 年賓州費城出生的小孩, 進行 18 年之追蹤至 1963 年為止,並運用此一追蹤調查資料,提出「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一詞
(C)縱貫研究可以區分為世代(cohort)、定群(panel)與趨勢(trend)三種,其中 M. Wolfgang 等 人的「同生群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即屬於世代研究
(D)全美所實施的「全國犯罪被害調查研究」(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NCVS),可以 說是一種定群研究的代表


快捷工具

犯罪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王哲祺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