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73
(3 分4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4. 黃老師想要在平日課堂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作為修正教學策略的參考。 黃老師該使用下列哪一種評量最為適合?
(A)形成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標準參照評量
(D)常模參照評量


2(D).

9.下列何者最強調「學者專家所倡導的課程主張」?
(A)知覺課程
(B)正式課程
(C)經驗課程
(D)理念課程


3(C).

28. 王老師自編一份50題的測驗,以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經過試題分析後,下列 哪一項作法,最可能提高此測驗的信度?
(A)刪除難度值為0的題目
(B)刪除難度值為1的題目
(C)刪除與總分負相關的全部題目
(D)刪除與總分正相關較低的題目


4(D).

29. 下列有關電腦化適性測驗的敘述,何者為真?
(A)題目依難易程度排列依序出現
(B)測驗結果無法提供考生即時回饋
(C)考生可依自己程度調整答題順序
(D)具評估及診斷受試者能力的功能


5(B).

22.余老師在備課時發現教科書的部分內容,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潛在課程影響, 便與同儕教師共同設計不含潛在課程負面影響內涵的新方案,再加以實施。余老師的 做法,較屬於下列哪一課程實施的觀點?
(A)忠實觀
(B)締造觀
(C)情境觀
(D)調適觀


6(D).
X


18.張老師使用實例教學,他舉例道:「李四上學期向張三『借』一支原子筆,後來他 『不還』;上個月李四再向張三『借』橡皮擦,後來他也『不還』」;上週他再向張三借十元,至今也沒有還。」讓同學們形成「借、不還」的概念,進而引導同學歸納出「張三有借無還,不要再借他東西了。」從蓋聶(Gagné)的八種學習階層中,屬於下列哪一項的學習?
(A)辨別學習(discrimination learning)
(B)概念學習(concept learning)
(C)反應連鎖(chaining learning)
(D)原則學習(rule learning)


7(B).

23.近幾年來,食品商陸續出現販賣毒澱粉、假油等的劣行。大家又開始議論道德教育。 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的七大領域及重大議題中,並沒有「道德科或道德領域或道德議題」,而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各領域其他領域內進行教學。在沒有正式領域的道德教學之情境下,若融入式各科教學又被忽視,則道德課程會變成下列哪種課程類型?
(A)內隱課程(implicit curriculum)
(B)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C)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D)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8(D).
X


29.學校為因應課程轉型與變革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四位老師分別提出對學校課程與 教學的不同主張。 黃老師:學校課程應強調讀寫算、基礎課程與選修課程。 戴老師:學校課程應重視學生需要和興趣,應包括學生活動、學校與社區間的活動。 王老師:課程應強調學習者轉化知識與問題解決的技能。 傅老師:課程應強調社會問題的探討及其解決方式。 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黃老師的課程主張較偏向認知過程取向
(B)戴老師的課程主張較偏向自我實現取向
(C)王老師的課程主張較偏向社會重建取向
(D)傅老師的課程主張較偏向學術理性取向


9(A).

19.新民國中於國際文化日舉辦國際文化博覽會,以彰顯新住民為臺灣帶來的活力與 新氣象,並增進族群之間的瞭解與共融。根據班克斯(J. Banks)的多元文化課程設計 模式,此種透過節日融入重要議題的方式,屬於何種取向?
(A)貢獻取向
(B)附加取向
(C)轉化取向
(D)社會行動取向


10(C).

29.中學的國文課程改革,常因文言文和白話文的比例高低而有所爭議;社會領域則因 不同史觀而對專有名詞的使用,產生爭論。對此現象的解釋,何者錯誤?
(A)就寫實模式而言,這是課程設計的自然現象
(B)就課程選擇而言,這是政治勢力的角逐現象
(C)就課程組織而言,這是屬於核心課程的類型
(D)就課程設計過程而言,這是意識型態的影響


11(A).

12.下列何者是較偏重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甲、體驗學習 
乙、翻轉教室 
丙、協同教學 
丁、講述教學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2(D).
X


19.教師社群在設計課程時,李老師認為學生會因學習經驗及其與情境的互動,而有各自適合的學習途徑,因此課程應該保留一些彈性與修改的可能性;吳老師認為課程設計 時應該考量每個學生最後都應學會的知能,因此應該設定一致的學習路徑以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李老師的課程設計屬於歷程模式
(B)吳老師的課程設計屬於情境模式
(C)李老師的課程觀點為課程即計畫
(D)吳老師的課程觀點為課程即經驗


13(B).

25.評分規準(rubrics)是許多教師用來評量學生實作表現的工具。建立評分規準的步驟,下列何種順序較為適切? 
甲、收集多樣的學生表現或作品樣本 
乙、針對各個表現面向,找出對應分數的表現或作品樣本,列出各分數等級的描述 
丙、把作品樣本分類到不同堆,並寫下分類的理由和特色 
丁、歸納出不同的表現面向 
戊、反覆觀察並修正評分規準
(A)甲乙丙丁戊
(B)甲丙丁乙戊
(C)甲丁乙丙戊
(D)甲丁丙乙戊


14(C).
X


29.高瞻中學規劃校訂課程時,針對未來人工智慧對於社會的影響,討論學校課程該如何因應此主題。以下為不同委員的意見: 
李老師:部訂課程已有科技領域,可以請科技領域教師強化此主題的內涵,毋須再增加額外的教學時間。 
高老師:這是新的主題,未來的發展和影響還不太確定,不宜放入正式課程中。 
石老師:從彈性學習課程中規劃一節課,讓科技領域的教師設計此主題的內涵。 
吳老師:採用跨領域的主題設計,每週一節課,由師生共同決定內容。 
根據上述的討論內容,下列何者不正確?
(A)李老師的觀點傾向於課程即學科
(B)高老師的課程理念傾向社會建構主義
(C)石老師的提議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規定
(D)吳老師的課程設計觀點較傾向過程模式的精神


15(B).

16.學習評量依評量目的可分為:A.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B.促進學習的 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C.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方老師採用以下 三種學習評量任務,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甲、學期末時以紙筆測驗來檢視學生這學期的學習成果 
乙、藉由分析學生的學習單,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以提供學生學習回饋 
丙、讓學生清楚了解學習和評量的目標,在評量過程中隨時自我檢視學習的成效, 培養自主學習
(A)甲–A,乙–C,丙–B
(B)甲–A,乙–B,丙–C
(C)甲–B,乙–C,丙–A
(D)甲–C,乙–A,丙–B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1000060380078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7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