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只要有信心,就沒有過不了的橋
4
(1 分5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26~5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 ).
X


6.下列四個選項,何者的「結構」與其它三者不同?
(A)翠綠的葉子
(B)爸爸和媽媽
(C)驚慌而倉惶的父親
(D)這樣的個性


2( ).
X


32.東坡詞作風格鮮明,其(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表現一種什麼風格?
(A)超曠灑脫
(B)婉約縟麗
(C)自然天成
(D)沉鬱頓挫


3(D).
X


以下何者為端午對聯?
(A)、「雲漢秋高涼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雙星」;
(B)、「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斬千妖」;
(C)、「喜得天開清曠域,宛然人在廣寒宮」;
(D)、「親稱英哲追陶母,子有文奉越漢儒」。


4(D).
X


2.中文的構詞方式,有許多是由聲音組合而成的音譯詞。下面的例子當中,哪一個是音譯詞?
(A)沙發
(B)打扮
(C)望遠鏡
(D)充滿


5(D).
X


16.文人喜以酒解愁,故作品中出現「酒」時,常出現憂愁氛圍。下列詩句不屬於憂愁情緒之表現的是哪一選項?
(A)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B)日日華前長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C)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D)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6( ).
X


24.「這個棒有力,鈀更能,女怪鋼叉丁對丁。毒敵山前三不讓,琵琶洞外兩無情。那一個喜得唐僧諧鳳侶,這兩個必隨長老取真經。驚天動地來相戰,只殺得日月無光星斗更!」上引文字最可能出自哪一本書?
(A)水滸傳
(B)西遊記
(C)三國演義
(D)聊齋誌異


7(D).
X


我們常聽人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下列語句寓意與之最接近的是哪一選項?
(A)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B)不識廬山真面目。(蘇軾〈題西林壁〉)
(C)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傳》)


8( ).
X


6.在書信中,下列組合的人倫關係敬稱,依序應為哪一選項? 甲、曹操/曹植 乙、蘇軾/蘇轍 丙、趙明誠/李清照
(A)賢喬梓/賢昆仲/賢伉儷
(B)賢伉儷/賢喬梓/賢昆仲
(C)賢昆仲/賢伉儷/賢喬梓
(D)賢伉儷/賢昆仲/賢喬梓


9( ).
X


12.「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若豆子也長不好,可以種瓜果,若瓜果又不濟 的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 一片收成。」本段文字主旨為?  
(A)農地要種植何種作物須請教專家。  
(B)麥子、豆子、瓜果、蕎麥屬於經濟作物,有較高的收益。  
(C)天生我材必有用。  
(D)不必固執地追求結果,享受過程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10(D).
X


14.歌德:「善良之人,即使為黑暗所迷惑,也不會遺忘正確的道路」意思最接近何者?
(A)善良的人習慣與黑暗為伍       
(B)善良的內心,可以抗拒誘惑,發揮人性的光輝
(C)善良的人有很好的記憶力,可以無懼黑暗
(D)黑暗反而讓正確的路更明顯


11( ).
X


22. 中文有一字多義的現象。如「勝」有佔優勢、超越、克制、承受等等意思。請問下列語詞中的「勝」,應解釋為「美好的」?  
(A)名山勝景  
(B)不勝感激  
(C)乘勝追擊  
(D)吹氣勝蘭


12(D).
X


23.以下為慈濟大學新聞報的報導,請問下列哪一個詞語的運用最正確?選項:  
(A)慈濟大學教師資格檢定模擬測驗於日前落幕,多數考生表示這次的題目「難易適中」。  
(B)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題目太過呆板,讓人覺得「癡人說夢」。  
(C)不過還是有學生贊成模擬測驗必要性,以為這是「一諾千金」的考試。  
(D)校方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從容就義」地輕鬆應考。


13( ).
X


21.​下列幾首有關節日描述的詩詞,若按照「春節、元宵、七夕、重陽」的順序加以排列,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乙、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丙、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丁、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A)甲丁乙丙​
(B)甲丁丙乙​
(C)丁甲乙丙​
(D)丁甲丙乙​


14(D).
X


12.「誇飾」是一種言過其實的修辭手法,依題材可分為時間、空間、情感、物象等。 下列屬於「時間誇飾」的是哪一選項?
(A)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佚名〈古詩十九首〉)
(B)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C)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D)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5(A).

5.臺灣的諺語,淺顯而意味雋永。下列臺灣諺語,前後語義對應不適切的是哪一選項?
(A)歹竹出好筍/大器晚成
(B)吃緊弄破碗/欲速則不達
(C)吃果子拜樹頭/飲水思源
(D)龜笑鱉無尾/五十步笑百步


16(C).
X


11.「於」字後面加上方位或處所,可解釋在某處的意思,例如「亮見權於柴桑」,是指諸 葛亮與孫權在柴桑會面。下列選項中的「於」字,何者有相同的用法?
(A)苛政猛「於」虎也
(B)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
(C)「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
(D) 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


17( ).
X


94.「他餓到可以吞下一頭大象」,此句的「誇飾」修辭同於下列何者?
(A)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
(B)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夢
(C)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D)路是無聲的語言,無形的文字


18( ).
X


14.蘇軾遭貶官後,仍有如此灑脫自得的襟懷,這樣的例子最適合用來勉勵下列何種人?
(A)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人
(B)因金融風暴,遭老闆解僱的人 
(C)整天無所事事,好逸惡勞的人
(D)財迷心竅,想中樂透彩的人


19( ).
X


3.「有修養的運動家,必定要達到得失無動於衷的境地」其中「得失無動於衷」一句,意謂不論成功或失敗,都保持什麼樣的態度?
(A)自有天定
(B)不會影響內心
(C)心無定見
(D)令觀眾感動


20( ).
X


18.杜甫〈水檻遣興〉:「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有關這首詩的風格描述,最貼切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A)沉鬱頓挫
(B)幽靜閑適
(C)華麗濃豔
(D)飄逸豪放


21( ).
X


二、閱讀測驗
◎閱讀下列文章,回答 35~38 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題組】35.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請問表現出作者的何種人生態度?
(A)悲天憫人的胸懷
(B)隨遇而安的灑脫
(C)居安思危的嚴謹
(D)隨機應變的靈巧。


22( ).
X


三、綜合題
(一)
    有一位年輕畫家,在還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生。有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緻,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這時富人心裡起了歹念,欺侮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付給酬金。富人心中想著:「畫中的人像是我,這幅畫如果我不買,那麼,絕沒有人會買。我又何必花那麼多錢來買呢?」於是富人賴賬,他說只願花三千元買這幅畫。青年畫家傻住了,他從來沒碰過這種事,心裡有點慌,費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
個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買這幅畫,你別再囉唆了。」富人如此說,因為他居上風,「最後,我問你一句,三千元,賣不賣?」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價。」「笑話,二十倍,是二十萬耶!我才不會笨得花二十萬買這幅畫。」「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然離去的富人說。
    經過這一個事件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在藝術界上,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至於那個富人,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話淡忘了。
    有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來告訴他:「有一件事好奇怪喔!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其中有一幅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示價格二十萬,不二價。有趣的是,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富人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棍,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畫家的事。眼看這件事對自己的名譽傷害太大了,他立刻連夜趕去找那位畫家,向他道歉,並且花了二十萬買回那幅人像畫。
這個年輕人名叫「畢卡索」。

【題組】1. 依照事件發生的先後,排出正確的順序。 
 ㄅ、畫家不賣畫給富人 ㄆ、富人向畫家道歉,買回人像畫 
 ㄇ、經過苦練畫家終於成名了 ㄈ、畫家幫富人畫人像畫 ㄉ、富人不守信用
(A) ㄉ→ㄇ→ㄅ→ㄆ→ㄈ
(B)ㄅ→ㄆ→ㄇ→ㄈ→ㄉ
(C) ㄈ→ㄉ→ㄅ→ㄇ→ㄆ
(D)ㄈ→ㄇ→ㄉ→ㄅ→ㄆ。


23( ).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為求便捷,生活中我們常使用簡稱,例如將「故宮博物院」簡稱為「故宮」,減省 三個字,對於理解並沒有影響。然而,若乍聽「永豆」,我們真能馬上理解嗎? 
       「永豆」是從「永和豆漿」一詞中分別擷取一個字組合而成,若沒有先備知識的人, 就會被這樣的簡稱拒於門外。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能用相同語言溝通的一群人就自然 形成一個族群。跟我用同樣語言的人是我群,語言與我群不同,無法和我們溝通的人就 形成了他群,語言因此像是一把兩面刃。你想,我只用了一個詞語,你就得到了完整 句子的解讀,就如在我群中,只要聽到「穩交」就可以理解為「穩定交往」、「美沙」是 「美食沙漠」,而他群則無法理解。能聽懂的你,當然跟我是一國的。
     流行語詞會隨著時代更迭,例如 90 年代的「LKK」這個詞語,現在年輕人已然不再 慣用;而對年長者說出「限動」,對方可能也會一頭霧水。能夠使用當今的流行語,儼然 就是引領潮流的人,因此網路上人們趨之若鶩,樂於成為創造新語詞的始作俑者,成為 特定團體的流行指標。 
     語言文字是隨時代澱積而成,除了溝通外,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涵,若簡省過度, 成為斷簡殘編,變成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破譯的摩斯密碼,就失去了語言文字的意義。

【題組】16.根據文章,作者認為「簡稱」產生的原因為何?
(A)避免文字書寫過多
(B)減少語意混淆機會
(C)快速指稱特定事物
(D)增加語言的豐富性


24( ).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二月十日,在臺灣漢族歡慶年節的牛年初四,有一輛似乎要褪掉白色光澤的雪鐵龍, 快意恩仇地翻越中部橫貫公路,經梨山左轉而下,逕奔宜蘭支線。也許它要到蘭陽平原, 也或許過了獨立山驀然向左,直取北橫穿突而去。後來,我們在思源埡口看到了近乎灰色的孤獨的雪鐵龍,面對突然升起的濃霧而猶豫不決的畫面,最後,雪鐵龍似乎被吞噬在滿天飛舞的雲霧之中。
       會不會在面對天幕一般的濃霧就猶疑不決呢?這是我在年節旅行發出的第一次疑懼。
       思源埡口往南山的斷崖突然升起的霧陣,的確讓我在雪鐵龍的車體裡驚訝造物者的詭異。我從後視鏡的一方小小的鏡框看見它收攏著環山的好晴好日,眼前卻是一方天地所設下的陷阱般的迷霧。我放緩離合器,想像族人在兩、三百年前越過白狗大山,穿越梨山、 環山時的戒慎情境。環山族人稱 Skajau(司卡要),充滿鹿角的美地之意。在祖居地 Pins bugan(賓斯博干)對著巨石起誓分離後的族人,來到滿山遍野充滿鹿群的美地便決定定 居,另一部充滿冒險犯難精神的族人又一次次進行遷移的生死遊戲,他們來到思源埡口面 對午後所遇到的捲動天地的濃霧時,會不會也在心底升起了猶疑的想像?日後我並沒有在 思源埡口,見到族人遺留任何凌亂的、錯置的、猶疑的腳步,卻在口語相傳裡見證了族人 終究是勇敢的越過思源埡口,沿著蘭陽溪兩側高地、遠望太平洋建立了足以生根立命的部落。
       當我停在 Pianan(南山)面對不斷包圍我的濃霧時,其實並沒有看到高地上的部落, 它們當然都已經不在高地,而是在日據時期被武力驅迫或者以新闢稻田誘引,遷移到離河 面更近的淺山地區。也因為短短一百年來數度的遷移,追索每一個部落真確的位置已經成 為當代族人覓得歷史源頭的一門艱深功課。這源頭或許是廢棄的疊石,或許是所剩無幾的 白髮老人,或許是荒山峻嶺中的一坏黃土,更多的,或許是已遭代木時期開路闢土而掩埋 在深山之中的荒野裡的部落了!
       隨著宜蘭支線緩緩下降,南山以下,蘭陽溪以開闊的河面迎接一位疲倦的旅人歸來, 我在宜蘭西面的山腰下俯瞰疾駛而過的車陣時,並無從確知旅人所為何來?也許就只是一 次短暫的旅行吧! 也許又不是! ( 改寫自瓦歷斯.諾幹〈迷霧之旅〉)

【題組】9. 文中提到「最後,雪鐵龍似乎被吞噬在滿天飛舞的雲霧之中」,最佳的說明選項為何?
(A)雲霧漸厚,雪鐵龍已被雲霧遮蔽
(B)雲霧漸厚,雪鐵龍因路況而失事
(C)雪鐵龍轉回原路方向,急駛而去
(D)雪鐵龍在雲霧中停下等待作者上車


25(D).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一般人不瞭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例如韓愈在月夜裡聽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韓愈建議「敲」字為佳。這段文字因緣傳為美談,於今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關鍵在於哪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改寫自朱光潛《談文學》)
王夫之《薑齋詩話》云:「『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縱令形容酷似,何嘗毫髮關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王夫之以為詩中佳境,對詩人而言,不可「預擬」,初無定景,初非想得,否則,「只是措大燈窗下鑽故紙物事」,或者「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了」。佳句乃當時情景,即詩人「即景會心」、「因景因情」時所拾得,「何勞擬議哉」?(改寫自蕭馳《聖道與詩心》)

【題組】4.作者認為「推」字和「敲」字哪個比較好,關鍵取決於下列哪一項?
(A)文學學者的權威意見
(B)是否與全詩意境相符
(C)古今評論家認可程度
(D)文字本身的諧音優美


【非選題】
閱讀下文後,回答 3-4 題。
       在十九世紀末攝影技術興起時,德國哲學家班雅明認為,藝術作品應擁有「靈光」,就如拂曉晨光從遠方山峰透出所形成的光暈,炫目且令人嚮往。他之所以在當時提出這樣的觀點,是由於攝影雖然具有傳播的便利性,但它容易複製的特性卻也不符合藝術靈光的本質。
       近年「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的出現似乎回應了這問題。何謂「NFT」?我們可以說它是「獨一無二的數位憑證,用以記錄藝術品或收藏品之類資產的所有權。」更簡單的解釋,它可以是一首樂曲、一張圖片或是一段影片,而擁有者可以使用數位憑證來證明他的所有權。有人認為,這方法得以使數位畫作產生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曾有位藝術家直接買下畢卡索的手稿 ,將其燒毀一半後,以數位化的方式製成了「NFT」,重新命名為《被燒毀的畢卡索》並投入拍賣會中,聲稱得標者除了會獲得「NFT」外,也可獲得燒毀過的手稿,從此這幅作品獲得專屬的數位「靈光」。
       但科技的發展已經完全脫離了哲學家的想像,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繪圖的橫空出世,再次打破了人們對於藝術的傳統概念,因為這不僅僅是複製的問題,而是創作本身受到了挑戰。2022 年 8 月底,一幅由 AI 生成的繪畫作品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中奪得首獎。得獎人分享了他的創作過程:他以輸入關鍵詞的方式,設定了幾組人、事、時、地、物以及繪畫風格的詞彙,在 AI 圖像生成工具上完成了上百張圖像的繪製,接著選出其中最好的三張,花費數週時間進行微調,完成後印在畫布交給主辦方。最終,他憑藉著這樣的創作方式得到首獎。
       有人認為這屬於自動化的抄襲,是 AI 繪畫對於歷史上無數畫作的模仿與拼湊,應該不算藝術。但得獎人認為,關鍵詞的設定亦是有意識的創作過程,AI 生成就如繪畫工具一般,他仍然屬於一位藝術創作者。目前為止,我們尚無法預知這項技術後續可能的發展,只是,如今我們又是如何看待攝影這項創作方式呢?

【題組】4.根據本文,作者對於 AI 繪圖未來藝術發展的觀點為何?你是否贊同?並提出 2 點理由說明。(以 150 字以內論述作答,不得直接抄襲原文。)(5 分)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26~50)-阿摩線上測驗

吳小咪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