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實現理想需要執著與堅強。
68
(2 分46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X


39. 「吳同學每次考試失敗之後,他覺得是因為……」請問依據韋納(B. Weiner)的歸因 理論,哪一種歸因維度的組合對動機的影響較好?
(A) 內在、穩定、能控制
(B) 外在、不穩定、能控制
(C) 內在、穩定、不能控制
(D) 外在、不穩定、不能控制


2(B).
X


43. 新北國中英文教師,邀請學區各所國小高年級英語教師來校,研討學生的英語學習 內容、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以作為相互調整英文教材及學習方式的參酌。國小及國 中教師據此所修改的英語及英文課程,較符合課程組織的哪一項規準?
(A) 聯結性
(B) 統整性
(C) 順序性
(D) 熟練性


3(A).
X


44. 卓老師發現學生在家庭聯絡簿所撰寫的內容及下課的聊天,提到社區大排水溝的異 味與顏色變化,因而在專題探究課程,引導學生分組,並由各組自行決定探究社區水 污染的主題。接著,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調查,分析污染源、污染情形、對居民的影響 及環境保護的相關法規。然後,安排各組學生根據分析的結果,共同討論並提出社區 水污染的改善建議,再分別發送給學校、居民及里長、造成污染的工廠、民意代表及 政府機關。卓老師的作法,最符合下列哪一種課程實施的觀點?
(A) 重建觀
(B) 調適觀
(C) 締造觀
(D) 行動觀


4(D).

45. 新北國中教師在學生畢業前,蒐集並分析學生習得校訂關鍵能力的情形。此一作法, 較符合課程評鑑的哪一種類型?
(A) 形成性評鑑
(B) 替代性評鑑
(C) 後設性評鑑
(D) 依據目標的評鑑


5(C).

46. 有關課程教育學者的主張或事蹟,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教師即研究者-泰勒(R. Tyler)
(B)美國課程評鑑之父-古德萊德(J. Goodlad)
(C)教師即行動研究者-艾利奧特(J. Elliott)
(D)經驗課程-史登豪斯(L. Stenhouse)


6(B).

47. 謝老師對十二年國教 108 課綱「核心素養」的理解認知為「好奇、想像、創造、發 明、溝通表達、問題解決等」,這是屬於 J. Goodlad 的何種課程?
(A) 理想課程
(B) 知覺課程
(C) 運作課程
(D) 經驗課程


7(C).
X


50. 許老師帶領學生至奇美博物館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的展覽,以擴大學生美感視 野,這是屬於何種跨領域美感課程的類型?
(A) 窗外式課程
(B) 混成式課程
(C) 議題式課程
(D) 學校本位課程


8(C).

51. 在課程發展史上,除了學者專家的課程外,也重視教師與學生的課程,這是屬於何種課程典範?
(A)技術典範
(B)實用典範
(C)多元典範
(D)網絡典範 


9(C).

54. 康老師讓學生帶著 iPad 平板電腦,走到學校附近的溪畔,記錄周遭植物、昆蟲、鳥 類等生態環境,並剪輯一段環境教育的影片,這較屬於何種課程類型?
(A) 螺旋式課程
(B) 混成式課程
(C) 議題式課程
(D) 學科式課程


10(B).

55. 課程教學隨著網絡社會與 AI 生成快速發展,也需加以應變,下列何種課程組織結構 較能符應此需求?
(A) 學科本位課程結構(subject-based curricular structure)
(B) 格子狀的課程結構(lattice-like curricular structure)
(C) 螺旋式的課程結構(spiral curricular structure)
(D) 中心化的課程結構(centralized curricular structure)


11(C).

58. 蔡元培先生融合中西文化的教育思想,因為他把世界分為現象的世界和實體的世界, 因此有下列哪兩種教育的區分?
(A) 隸屬於公民道德的教育與超軼乎公民道德的教育
(B) 隸屬於美感的教育與超軼乎美感的教育
(C) 隸屬於政治的教育與超軼乎政治的教育
(D) 隸屬於世界觀的教育與超軼乎世界觀的教育


12(A).

61. 全人教育學者納瓦(R. G. Nava)主張全人教育的四個面向或領域,這四者之中,何者同時是四個面向或領域之一,也是這四個面向或領域的基礎?
(A)靈性
(B)社會
(C)科學
(D)生態


13(C).
X


62. 行為主義者史金納(B. F. Skinner)倡導「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其立 基的哲學基礎為下列何者?
(A) 實證主義(Positivism)
(B) 浪漫主義(Romanticism)
(C) 現象學(Phenomenology))
(D)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


14(A).
X


63. 下列何者曾經批評傳統的品格教育,指出這些品格教育途徑,相信人類的道德品格 是由「德行袋」(bag of virtues)所組成的,諸如誠實、仁慈、耐心等?
(A) 瑞斯(L. E. Raths)
(B) 吉莉根(Carol Gilligan)
(C) 諾丁斯(N. Noddings)
(D) 柯爾伯格(L. Kohlberg)


15(B).

64. 一般相信,赫爾巴特(J. F. Herbart)以人類心靈接觸外物時會形成種種表象,集種種 表象而成類化團(Apperception mass),因此強調教材排列和提示的系統教學法,以 使新舊表象相類化,這屬於下列何種心靈學說?
(A) 心靈實體說
(B) 心理狀態說
(C) 唯物主義心靈論
(D) 試(實)驗主義心靈論


16(B).
X


66. 在臺灣文教發展史中,下列重要組織(或報紙)與重要人物的連結,何者是正確的?
(A)「臺灣公論報」─李萬居
(B)「臺陽美術協會」─林茂生

(C)「臺灣文化協會」─吳火獅
(D) 「臺灣同化會」─陳儀


17(C).
X


68. 有理論主張資訊模式(informational pattern)才是存在的根本,各種數位工具或穿載 裝置的普遍使用,它們將會成為人身體的一部分,也使得人類身體有如「原始義肢」 (original prosthesis),它將隨時可被其他「義肢」所取代。請問這種理論即為?
(A) 後人類主義
(B) 後現代主義
(C) 新實用主義
(D) 新理性主義


18(D).

69. 「世界一家」之觀點源自雅典,也是斯多噶主義(Stoicism)的核心觀點之一,期待 每一個人能夠享有愉悅(happy)與幸福(happiness)人生,主張人所做的一切都是 為了幸福,而得享幸福與否的關鍵則在於「順從自然」(following nature)。請問「世 界一家」的理想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哪一項核心素養面向較為密切相關?
(A) 自主行動
(B) 系統思考
(C) 溝通互動
(D) 社會參與


19(C).

70. 有學者主張教育問題的思考應將批判和創造結合起來,並從「理論和實踐」、「正確和 錯誤」的二元對立模式中跳脫出來,找出其間的可能矛盾與後果,進而開展新可能。 請問這樣的思考較接近下列何者?
(A) 新康德主義
(B) 新實用主義
(C) 後結構主義
(D) 後文化主義


20(D).

71. 任何一個道德行為有可能當事人無法完全控制的,且可能讓道德行為無法完成,此即「道德運氣」(moral luck)。請問下列哪種狀況較貼近「道德運氣」的意涵?
(A)默默熱心助人而獲得師長肯定的同學
(B)縱使說話不討喜仍能誠實以告的同學
(C)相信日行一善將來能有好福報的同學
(D)勤勉卻因個人稟賦沒能好表現的同學


21(A).

72. 李老師相信師生之間的關懷關係才是有意義學習的基礎,更以此來經營自己的班級。 請問下列哪一項較不會是李老師會採取的優先作為?
(A) 開展理性思辦與對話之能力
(B) 以身作則提供孩子道德楷模
(C) 營造分享與支持的教室氛圍
(D) 引導學生能夠看見同學優點


22(B).

73. 面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深度學習與對話能力,雖然會使得「人與物」 與「人與人」的區分日益困難,卻也開啟一種極具開創性的對話教育(dialogic education),即透過新的對話空間來擴展「自我」(self)與「我們」(us)的新意義, 也就是以技術(機器人)為媒介的對話,這會是過去人類生命與存在意義中不曾有過 的。請問此種思考較會是何種哲學立場的進一步擴展?
(A) 弗雷勒(P. Freire)的《受壓者教育學》(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B) 馬丁.布伯(M. Burber)的《吾與汝》(I and Thou)
(C) 杜威(J. Dewey)的《思維術》(How we think)
(D) 李歐塔(F. Lyotard)的《後現代狀況》(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23(C).

74. 某學校規劃以亞里斯多德思想做為品格教育推動之理論基礎,期待能培養兒童能有 好品格。請問下列哪一個描述能夠符合亞里斯多德對於「道德德行」(moral virtue) 之主張?
(A) 良好品格的獲得必須依靠啟發與引導
(B) 應建立明確檢核標準以引導學生行為
(C) 行為恰當與否是一種幾何比例的判斷
(D) 道德行為必須排除或壓制情緒的影響


24(B).

76. 「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引導學習者先找出待解決問題,進 而分析問題的各種狀況或條件,再判斷可以何種行動或假設來解決該問題,接著再 針對假設進行驗證。若依杜威(John Dewey)反省思考的階段分析,「分析問題的各 種狀況或條件」意即:
(A) 提示(suggestion)
(B)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C) 推理(reasoning)
(D) 驗證(testing the hypothesis)


25(D).

77. 有學者認為學校推動品德教育可以從「道德認知」(moral knowing)、「道德情感」 (moral feeling)以及「道德行動」(moral action)等三個角度來思考。請問下列何者 屬於「道德認知」層面?
(A) 道德自制能力
(B) 道德同理能力
(C) 道德意志能力
(D) 設身處地能力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Verna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