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與其讓青史成灰,不如讓青史留名。
2
(19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桃園市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試題_共同科目: 教育專業#115003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 以下哪一個教學策略最符合維高斯基 (L.Vygotsky)近 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理論?
(A)設計簡單的學習任務,採用異質性分組,讓學生自行合作完成
(B)課堂上讓學生採用同質性分組,閱讀課本知識,再進行討論與發表
(C)教師提供適度支持,幫助學生完成稍超出能力範圍的學習任務
(D)指定高難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專題報告


2( ).
X


2. 下列關於「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的敘述,何者 正確?
(A)後設認知是個體對他人的認知過程和人際關係的反 思
(B)後設認知能力對溝通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影響
(C)後設認知能力可以幫助個體促進擴散性思考,提升創造力
(D)後設認知能力可以幫助個體調整學習策略,以達到 最佳的學習效果


3( ).
X


3. Howard Gardner 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包含八種智能,下列敘述或教 學啟示,何者不正確?
(A)每個人都具備八種智能,只是個人的八項智能分布 情形不同
(B)教師應以教學活動搭起學習的橋樑,利用學生強勢 智慧帶起弱勢智慧的發展
(C)在實際生活或學習中,這些智能常常是獨立運作的, 必須透過智力測驗來分別量測
(D)教育的本質應回歸到個人的整體發展,尊重學生的 個別差異及因材施教


4( ).
X


4. 有關訊息處理學習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下列何種教學方式較不符合該理論的敘述?
(A)王老師將學生採異質性分組,進行議題討論並發表
(B)鄭老師教學時著重學習情境的設計經營,應用類比 或舉例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將新的知識與舊的經驗建 立關連
(C)魏老師進行線上教學,常運用教育軟體請各組學生 將課本所學的概念,組織成樹狀圖或心智圖
(D)邱老師在教學前先了解學生先備知識情況,在教學 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5( ).
X


5. 盧梭(J. Rousseau)在他的著作《愛彌兒》中,提出了自 然教育的理念,並描述了他理想中的教師形象。下列敘 述何者不符合?
(A)教師應該尊重兒童的天性和內在的發展規律
(B)教師應該把學生當成未來的國家元首來教育
(C)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知識
(D)教師應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而不是強迫他們學習 


6( ).
X


6. 劉同學參加國中教育會考,在英語測驗的得分的百分等 級為 93,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劉同學的成績 Z 分數是 0.93
(B)劉同學的成績 T 分數是 93
(C)劉同學的成績比 93 位受試學生高
(D)劉同學的成績排名在全部受試學生的前 7%


7( ).
X


7. 下列有關「常模參照測驗」(Norm-Referenced Test)和 「效標參照測驗」(Criterion-Referenced Test)之比 較,何者正確?
(A)效標參照測驗適合用於總結式評量,常模參照測驗 則適合用於形成性評量
(B)效標參照測驗適合古典測驗理論的信度統計方法, 常模參照測驗則不適合
(C)智商測驗是常模參照測驗,證照考試是效標參照測 驗
(D)常模參照測驗較強調試題的鑑別度,效標參照測驗 則較不強調


8( ).
X


8. 「運用各種方式來評量學生的能力和技巧,並重視學生 能於未來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情境」,請問此為何種評 量類型?
(A)實作評量
(B)安置評量
(C)診斷評量
(D)動態評量


9( ).
X


9. 下列有關《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敘述, 何者正確?
(A)學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 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者,應立即通 報,至遲不得超過 12 小時
(B)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申請調查或檢舉時,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其收件單為教務處
(C)收件單位收件後,除有本法第二十九條第二項所定 事由外,應於三日內將申請人或檢舉人所提事證資 料交付性平會調查處理
(D)調查處理時,需依據該事件司法程序判決進行


10( ).
X


10. 依據《學生輔導法》,學校針對適應困難學生而需結合 心理治療或精神醫療等專業服務,是謂:
(A)處遇性輔導
(B)介入性輔導
(C)發展性輔導
(D)強制性輔導


11( ).
X


11. 有關西洋教育科學化的過程中,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 唯實論(realism)的興起,改變歐洲教育走向
(B) 裴斯塔洛齊(J. H. Pestalozzi)提倡平民教育
(C) 笛卡兒(René Descartes)促成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式革命
(D) 赫爾巴特(J. F. Herbart)將教育學奠基於心理 學與倫理學兩學科 


12( ).
X


12. 有關精粹主義(Essentialism)教育觀點的說明,下 列何者正確?
(A) 小學階段宜重視學生興趣與需求
(B) 教育過程必須重建教師的權威地位
(C) 教育目的旨在提升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
(D) 教學方法著重批判性思考 


13( ).
X


13. ORID(Objective 、 Reflective 、 Interpretive 、 Decision)強調透過四種問題類型,引導團體思考討論 的過程,此方法稱為:
(A)焦點討論法
(B)拼圖學習法
(C)滾雪球式法
(D)議題探究法


14( ).
X


14. 下列對於奧蘇貝爾(D. P. Ausubel)理論觀點的說明, 何者有誤?
(A) 強調「前導組織」的提供
(B) 主張漸進分化與統整協調之教學策略
(C) 教學宜配合學生認知發展而產生「有意義學習」
(D) 認為教師宜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


15( ).
X


15. 受到COVID19的衝擊,各式各樣的視訊軟體推陳出新, 而各級學校的行政與教學,也習慣使用這些科技做為 行政溝通或教學實施的媒介。請問,此說明社會變遷 與教育的哪一種關係?
(A) 教育為社會變遷的動因
(B) 教育為社會變遷的條件
(C) 教育為社會變遷的結果
(D) 教育獨立於社會變遷之外


16( ).
X


16. 蔡老師覺得班上最近上課氣氛不佳,根據進一步了解, 發現可能和班上的小團體有關。請問蔡老師是採取教 育社會學的哪個理論視角進行分析?
(A) 結構功能論
(B) 衝突論
(C) 再製論
(D) 解釋論 


17( ).
X


17. 在班級社會體系中,當學生拋棄個人的需求,而順應 制度規範之要求,此可稱為:
(A) 個人社會化
(B) 人格制度化
(C) 角色人格化
(D) 角色規範化


18( ).
X


18. 張老師對於韓國的電視節目非常熱衷,在上課的過程 中,常常援引韓國節目橋段作為例子。因此,其班上 的學生對於韓國的文化也逐漸感興趣。請問,此為哪 種課程型態的展現?
(A) 活動課程
(B) 潛在課程
(C) 空白課程
(D) 虛無課程


19( ).
X


19. 「編序教學法」與「啟發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分別 為何?
(A) 行為主義﹔人本主義
(B) 認知主義﹔人本主義
(C)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
(D) 人本主義﹔認知主義


20( ).
X


20. 臺灣目前推行常態編班,若依照「常態分配」原則, 約有多少學生的成績得分會在平均數上下一個標準差 的範圍內?
(A) 40%
(B) 68%
(C) 95%
(D) 99% 


21( ).
X


21. 依照賀賽(P. Hersey)與布蘭察德(K. Blanchard) 的情境領導理論,當學校組織成員成熟度低且經驗不 足時,學校領導者宜採取何種領導方式?
(A) 高工作高關係
(B) 高工作低關係
(C) 中工作中關係
(D) 低工作低關係


22( ).
X


22. 根據國民教育法的規定,家長有參與家長會和參與教 育事務的責任和權利,以便維護學生的何種權利?
(A) 學習權與人格權
(B) 輔導權與監督權
(C) 管教權與否決權
(D) 倡議權與監督權


23( ).
X


2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推動實施核心 素養的課程教學及評量,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以雙向細目表設計課程架構
(B)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公開授課一次
(C)課程設計從學科導向轉變為議題探究導向
(D)學習重點包含學習內容、學習表現


24( ).
X


24. 鄭教師分析教材時不僅顧及學科的論理,還關注使教 材對學生的學習意義度提高,請問鄭老師的教材分析 比較符合以下哪一種教材轉化的方式?
(A)問題化
(B)組織化
(C)差異化
(D)精簡化


25( ).
X


25. 國中七年級的吳同學,常將自己很差的數學成績,歸 因於自己的大腦缺乏數學細胞,請問吳同學自認缺乏 數學細胞的歸因,具有下列何種特性?
(A)內在、穩定、能控制的
(B)內在、穩定、不能控制的
(C)內在、不穩定、能控制的
(D)內在、不穩定、不能控制的 


26( ).
X


26. 學校為辦理國際姊妹校交流活動,教師們以「文化交 流」為概念透鏡,腦力激盪出許多「導引問題」(guiding questions),設計出「大開眼界」主題課程,這比較符合以下何種課程統整模式?
(A)超學科模式(transdisciplinary model)
(B)故事模式(story model)
(C)專題探究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 model)
(D)科際整合模式(interdisciplinary model) 


27( ).
X


27. 臺灣自 2014 年逐步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該 政策主要目的之一,在於促進下列何種公平?
(A) 水平公平
(B) 垂直公平
(C) 結果公平
(D) 補償公平 


28( ).
X


28. 吳老師採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進行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與評量 設計,其三階段的「逆向設計」以下何者正確? 甲:蒐集評量任務的學習成效證據 乙:設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丙:確定期望的學習結果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29( ).
X


29. 陳老師運用分層教學(tiered instruction)提供學生 機會從倚賴到自主學習,以下何者敘述錯誤?
(A)從教師示範、小組學習到獨立學習
(B)教師無法依照認知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分析、 評鑑、創造)進行由低到高程度的學習任務規劃
(C)教師運用分層學習單和提示卡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D)分站學習策略後的學生互動分享能提升學習成效 


30( ).
X


30. 邱老師認為教育不應該脫離社會情境,在他的課堂中, 會請同學辯論有關爭議性的社會議題。請問邱老師的 想法,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哲學思潮?
(A)自然主義(naturalism)
(B)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C)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D)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 


31( ).
X


31. 一位國中數學老師教導這道一元二次方程式(x2 + 4x + 4) = (x + 2) 2的範例題後,立即出這道習題(x2 + 10x + 25)讓學生練習。蘇同學很順利地計算出等於 (x + 5) 2,請問蘇同學展現何種認知表現?
(A)同化
(B)調適
(C)組織
(D)分化 


32( ).
X


32. 王小明的第一次數學段考表現,輸給該班約 15.87%的 同學。已知該班第一次數學段考的成績呈現常態分配, 平均數為 80 分,變異數為 9,請問王小明的數學成績 是幾分?
(A)71
(B)77
(C)83
(D)89


33( ).
X


33. 林老師認為哲學與教育具有密切關係,哲學的理論內 容須要透過教育的實驗,才能確認其真偽。請問林老師的想法,比較接近下列哪一位哲學家的理念?
(A)杜威(J. Dewey)
(B)布柏(M. Buber)
(C)洛克(J. Locke)
(D)康德(I. Kant)


34( ).
X


34. 下列教學理念或教學方式,何者不符合「後現代主義」 (Post-modernism)?
(A)課程設計中包含來自不同文化、性別、種族、社會階 層的觀點和經驗
(B)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歷史書中的描述,探討是否存在 其他未被告知的觀點和事實
(C)強調要充分發展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個人潛能,主 張價值多元
(D)知識是明確的、合邏輯的、可被證明的,教師不僅傳 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理性思考能力 


35( ).
X


35. 教育社會學中,衝突理論(Conflict Theory)學者認 為現代學校教育存在許多不平等的問題,下列關於衝 突理論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為個體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以便個體能在社會中適應並發揮其角色
(B)學校教育被統治階級所支配,學校課程可能隱藏著 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從而維護他們的社會地位
(C)社會是由不同的群體在資源、權力和影響力等方面 進行爭奪和衝突的場所,社會中存在不平等和權力 關係
(D)出身高社經家庭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容 易成功,學校教育的結果造成社會階級的再複製 


36( ).
X


36. 下列敘述何者不符合 Henry Giroux 所提出的教師作 為轉化型知識份子(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s) 概念?
(A)教育不僅僅是將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 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B)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需專注於傳授知識給學生, 為學生提供就業所需的技能及面對未來所需的能力
(C)鼓勵學生對權力關係、不平等和社會正義等問題進 行深入思考,並進行必要的行動
(D)轉化型知識份子的角色不僅限於教室內部,他們同 時也在學校以外的地方推動社會變革


37( ).
X


37.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 法》有關校事會議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學校接獲檢舉或知悉教師疑似有第二條第四款情形, 應於十日內召開校園校事會議審議
(B)校事會議任一性別委員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二分 之一
(C)調查期間為釐清事件真相,應妥善安排權力不對等 的相關人員進行對質
(D)校事會議組成調查小組,由教師會代表、家長會代 表及校外學者專家、教師專業審查會調查及輔導人 才庫之調查員擔任調查小組成員 


38( ).
X


38. 在全球化趨勢下,王老師將人工智能(AI)結合「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納入課程規劃,這是居於何種課程發展的考量?
(A)社會文化
(B)教育目標
(C)學生興趣
(D)學科結構 


39( ).
X


39. 根據班度拉(A. Bandura)「社會學習論」的說法,有 關新行為的塑造,最重要的因素為:
(A)講解
(B)指示
(C)示範
(D)增強 


40( ).
X


40. 有關差異化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以下何者敘述較不合 理?
(A)展現教師教學專業的細膩度
(B)顯示對學生學習權益的支持
(C)認同學生資質造成成績的差別
(D)製造學生學習過程的成功經驗 


41( ).
X


41. 以下哪一位教育家,強調民主與教育間的緊密依存關 係,並認為民主本身亦即是教育的原理、制度與政策:
(A)洛克(J. Locke, 1632-1704)
(B)杜威(J. Dewey, 1859-1952)
(C)盧梭(J. Rousseau, 1712-1778)
(D)斯賓賽(H. Spencer, 1820-1903) 


42( ).
X


42. 如果學生說:「考第一名有什麼難的,我只是不想考而 已」,請問該學生使用了何種心理防衛機制?
(A)合理化
(B)補償
(C)昇華
(D)退化 


43( ).
X


43. 「台上老師教課很認真,但台下學生睡一片」,若根據 古德拉(J. Goodlad)的說法,此可能是哪個課程層 次出現問題?
(A) 理想課程
(B) 知覺課程
(C) 正式課程
(D) 經驗課程


44( ).
X


44. 有關課程評鑑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CIPP 課程評鑑模式之「過程評鑑」主要在提供人力、 經費、設備等資源結構上的決定
(B)彰權益能評鑑(empowerment evaluation)的核心 理念之一是課程領導者決定
(C)評鑑完成後,內外部專業人員針對評鑑系統或評鑑 機制加以省視和檢討,此為後設評鑑
(D)教育鑑賞與批評主張採量化方法進行評鑑


45( ).
X


45. 「認為課程必須要反映社會的需求,重點在於讓個體 成為社會的一份子」,請問此為何種課程設計方法?
(A) 活動分析法
(B) 學生中心法
(C) 社會計量法
(D) 建構取向法


46( ).
X


46. 在某個數學考試中,高分組答對者占 65%,低分組答 對者占 25%,請問該題的鑑別指數為:
(A)0.30
(B)0.40
(C)0.45
(D)0.55 


47( ).
X


47. 有關學校「實有課程」的範疇,並不包括下列何者?
(A) 正式課程
(B) 非正式課程
(C) 潛在課程
(D) 虛無課程 


48( ).
X


48. 下列對於「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的 說明,何者有誤?
(A) 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
(B) 評量對象為 15 歲學生
(C) 內容涵蓋科學、數學、語文等三個領域
(D) 每 3 年舉辦一次 


49( ).
X


49. 以下有關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論述,何者錯誤?
(A)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B)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模式即為情境模式
(C)要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校長要強化課程領導能 力
(D)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強調由下而上的課程決定 


50( ).
X


50. 探討自變項是否會透過某個變項而間接影響依變項, 這需要採用下列哪一種統計研究方法?
(A)中介效果
(B)調節效果
(C)積差相關
(D)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桃園市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試題_共同科目: 教育專業#115003-阿摩線上測驗

采穎 Lala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