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每天都要比昨天更進步
96
(2 分52 秒)
模式:精熟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1.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中提到:「因果、互動、結構是分析歷史變遷的重要概念。」 此一敘述所表徵的是下列何者?
(A)事實(fact)
(B)概念(concept)
(C)通則(generalization)
(D)理論(theory)


2(A).

12.多元評量可以指涉下列何種意義?
甲、多元的評量目的
 乙、多元能力的評量
 丙、多元的評量方式
 丁、多元文化的評量
(A)甲乙丙
(B)甲丙丁
(C)甲乙丁
(D)乙丙丁


3(D).

13.下列關於英語文課程的敘述,何者符合課程設計中的「繼續性(continuity)」原則?
(A)單元內容編排從單字、句型再到篇章
(B)將課文中的主題連結其他學科的內容
(C)每單元都包含聽、說、讀、寫的技能
(D)單元內容包含先前單元的單字和句型


4(C).

14.有關道德討論教學法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不斷進行辯論與詰問
(B)發展學生道德判斷力
(C)直接教導道德的觀念
(D)運用兩難式問題情境


5(B).

15.下列有關課程中學習經驗選擇的原則,何者有誤?
(A)學習經驗要能符合學生的能力範圍
(B)學習經驗的安排要能夠花費最少的經費
(C)為達課程目標,學生要有練習目標行為的經驗
(D)所提供的學習經驗,要讓學生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


6(D).有疑問

16.李老師和夥伴教師共同備課時,發現自己隨性地配合學校活動指定作文題目,似乎 沒有依據課程綱要來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李老師的情況反映哪兩種課程的落差?
(A)理想課程和知覺課程
(B)運作課程和經驗課程
(C)正式課程和知覺課程
(D)正式課程和運作課程


7(A).

17.下列有關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的實施方式,何者不正確?
(A)表揚最優秀的小組作品
(B)學生學習活動是以組為單位
(C)將學生以異質方式進行編組
(D)個人進步分數是小組計分依據


8(A).

18.下列哪一種做法最符合「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的精神?
(A)以評分規準引導學習,培養學生自我評估與自我調整的能力
(B)教師針對紙筆測驗中學生的迷思概念,進行分析並回饋學習
(C)透過口頭問答診斷學生的先備知識,再提供學生學習的回饋
(D)利用測驗獲得學生學習資訊後,依據結果給予個人等第評價


9(B).

19.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對議題融入的敘述, 下列何者正確?
(A)議題不可以單獨設立科目進行教學
(B)議題可由教師視情形融入課堂教學
(C) 議題融入應優先在團體活動時間實施
(D)每一門教學科目至少應包含 1 個議題


10(D).

21.王老師以價值澄清法進行休閒活動教學。下列哪一項是老師在「珍視」階段時, 會引導學生進行的活動?
(A)比較各種不同休閒活動的性質及花費
(B)討論各種不同休閒活動對自己的適切性
(C)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並進行該項活動
(D)和同學分享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並說出其好處


11(B).

22.以下是某班數學科四個考題其高低分組的答對率。哪一試題的鑑別度最佳?  60f4e4493648e.jpg
(A)第 1 題
(B)第 2 題
(C)第 3 題
(D)第 4 題



12(A).

23.下列哪一項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層次最高?
(A)民主制度與共產制度孰優孰劣?為什麼?
(B)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繁殖途徑有何異同?
(C)為何順向坡較逆向坡更常發生土石流現象?
(D)兄比弟大 7 歲,弟比父親小 36 歲,父親 10 年前是 52 歲。請問,兄與弟今年各為 幾歲?


13(C).

24.這次實習課的主題是學習示波器的操作方式。蕭老師先要小義站在旁邊看他示範, 接著讓小義自己嘗試練習。之後針對操作步驟背後的原理進行提問,並假設故障發生 要小義思考如何解決。最後,蕭老師請小義說出對今天學習的想法,以及思考自己 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此一系列的教學步驟,較接近下列何種教學模式?
(A)直接教學
(B)錨式教學
(C)認知學徒制
(D)問題導向學習


14(A).有疑問

閱讀下文後,回答 4-6 題。
        瑪塔國中獲得十萬元的經費,將用於明年度校園安全的規劃。校長希望師生均能先積極提案,以便在期末前提出整合性的方案。 
       陳老師於課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專題探究,嘗試規劃「校園安全改善方案」。首先, 他請學生分組討論過去在校園內所發生的安全問題、踏查可能出現危險的地方並思考 其原因。接著聚焦其中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透過文獻資料查找,訪談並蒐集同學、老師 及各處室主任/組長的需求與建議。最後透過分析前述相關資料,提出改善校園安全的方案,並針對方案內容,提出經費規劃,以完成企劃書。 在期末發表會後,全班根據老師提供的評量規準,評選出較佳之方案。

【題組】4.下列何者不是本課程關注的主要重點?(2 分)
(A)重視課堂差異化教學
(B)強調行動方案的規劃
(C)強調主動學習與探究
(D)重視資料收集與分析


15(D).

1.吳老師設計了一套素養導向的反霸凌課程。下列有關反霸凌課程目標面向的對應,何者正確?
(A)培養學生對人性尊嚴的重視,屬於知識面向
(B)理解同學為什麼會被霸凌的原因,屬於態度面向
(C)培養學生扶助弱勢同學的責任心,屬於知識面向
(D)使用溝通策略終止霸凌者的行為,屬於技能面向


16(D).

2.下列有關學生不當行為的管教措施,哪一項較為適切?
(A)學生上學遲到,須背誦唐詩一則
(B)考試成績未達 60 分的學生,每少 1 分,罰 1 元,納入班費
(C)學生上課偷看成人雜誌,教師將雜誌暫時保管三天後再通知家長領回
(D)學生集體吵鬧耽誤教師教學,教師說:吵鬧多久就延後多久下課,才不會耽誤學習


17(B).

4.陸老師在教導七年級數學「質因數分解」主題之前,先喚起學生在國小時學習因數的舊經驗後,再進行該主題的教學活動。此種教學方式符合下列哪一項學習原則?
(A)自動原則
(B)準備原則
(C)熟練原則
(D)時近原則


18(C).

9.下列有關傳統試題分析的敘述,何者正確?
(A)試題難度愈高,鑑別度愈低
(B)試題鑑別度愈低,測驗效度愈低
(C)難度及鑑別度的估計屬於樣本依賴,並非固定不變
(D)某一試題的誘答選項,高分組學生的選答率高於低分組,則為優良試題


19(D).有疑問

10.陳老師認為課程應該是個開放系統、複雜結構、且有不斷變革的本質,課程不應該是事先計畫、二分對立、或為達到特定目的而設計的。陳老師對課程的看法較接近下列 何者?
(A)精粹主義
(B)實證主義
(C)結構主義
(D)後現代主義


20(D).有疑問

11.陽光國民中學採用「背景-輸入-過程-產出」模式,進行校本課程評鑑。下列哪一位老師的看法,比較符合此一評鑑模式的內涵?
(A)甲老師認為背景評鑑要先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量
(B)乙老師認為輸入評鑑要對必要的課程資訊進行描述
(C)丙老師認為過程評鑑要評估學校執行課程評鑑任務的能力
(D)丁老師認為產出評鑑要確定課程結果是否符合原先的期待


21(A).

12.下列何者是較偏重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甲、體驗學習 
乙、翻轉教室 
丙、協同教學 
丁、講述教學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22(C).

13.樂樂國中九年級 400 位學生接受理化科測驗,其中高分組(全體學生得分的前 25%)與低分組(全體學生得分的後 25%)分別有 40 人與 30 人答對該測驗第十題。下列何者 最可能是該題的難度值?
(A)0.10
(B)0.18
(C)0.35
(D)0.70


23(C).
X


14.班級幹部草擬班級公約草稿,準備提交到次日的班會中議決,導師在一旁聆聽他們的討論。下列哪一位幹部的看法較不適切,需要導師給予建議?
(A)班長:屬於校規、例行事務或個人基本行為規範等項目,不需要列入班規
(B)風紀股長:重要的班規事項應該在不同條目中多次重複出現,以達到強調的效果
(C)副班長:班規是正式的規範,不要使用嬉鬧搞笑的文句呈現,同學才會重視與遵守
(D)學藝股長:班規應廣泛涵蓋同學的班級日常生活行為,但條目不宜過多,以 5 至 7條為佳


24(B).

17.王老師在公民課引導學生了解社區的農村人口變遷現象,進而請學生著手調查社區人口年齡分布與產業狀況,並提出「青農返鄉」的專題報告,且向鄉長提出書面建議。 這種課程設計取向最接近下列何者?
(A)學科取向
(B)社會取向
(C)科技取向
(D)專業取向


25(B).

18.國文老師指定學生閱讀一本少年小說。上課時,老師問美美:「這篇小說的情節和人物特性有什麼關聯?」美美滿臉疑惑。於是老師又問:「從故事的情節發展中, 你覺得主角有什麼特質?」國文老師使用的是下列哪一種提問策略?
(A)延伸
(B)提示
(C)釐清
(D)證明


快捷工具

精熟測驗 - 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課程教學與評量(舊名: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yu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