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平時練習要快狠準,考試才有足夠時間重複檢查
5
(1 分35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1 年 - 101淡大教育實習"班級經營、教學原理"筆試#9474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依據布魯納(J. S. Bruner)所提倡的螺旋氏課程,下列何者為課程組織原則的綜合?
(A)順序性、繼續性
(B)統整性、銜接性
(C)銜接性、繼續性
(D)統整性、順序性


2(C).

「教師若能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表示該教師具備了 哪一種知識?
(A)陳述性知識
(B)程序性知識
(C)策略性知識
(D)情節性知識


3(C).
X


艾斯納(E. W.Eisner)曾在1969年針對行為目標的缺點,提出表意目標(expressive objective)的概念。請問下列哪一個敘述屬於表意目標?
(A)能應用組織結構的知識閱讀
(B)能辨認平面圖形上的線對稱關係
(C)能舉例說明影響自我角色扮演的五個因素
(D)檢視與評估「老人與海」一書的重要性


4(A).
X


有關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布魯姆(B. Bloom)設定之精熟標準是達到60%的學習
(B)奠基於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C)主要應用於特殊班級之個別化教學
(D)學習成就落差主要因為所需之學習時間不足


5( ).
X


下列何者所做的行為已達到自動化?
(A)郭靖正在苦練丐幫幫主昨晚剛剛教的降龍十八掌
(B)小龍女在古墓中教導還未學武功的楊過,開始背誦玉女心經
(C)黃蓉學得浪裡白條的一流泳技後,在黃河中優游自如地游泳
(D)黃藥師的夫人第一次看到九陰真經後,靠著過目不忘的能力,立刻回房專心覆誦出來


6( ).
X


莊老師的桌上貼了一句銘言來鼓勵自己:「我相信教育的力量足以改善社會對學生的不利影響。」這句話與下列哪一個學術觀點是相同的?
(A)教師效能感(teacher efficacy)
(B)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C)正增強原則(positive reinforcement)
(D)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7( ).
X


治國是國中導師,家長希望他能多給學生考試,以提升學業成績,而他的學生卻希望不要時常考試,請問治國這種感受期待與要求不一致的現象,較符合下列哪一個概念?
(A)角色模糊(role ambiguity)
(B)角色距離(role distance)
(C)角色衝突(role conflict)
(D)角色擴散(role diffusion)


8( ).
X


「給我一個孩子,我可以訓練成任何你想要的樣子」,此話比較接近何種學派之理念?
(A)認知學派
(B)人本學派
(C)行為學派
(D)功能學派


9( ).
X


下列哪一個班級經營模式建議教師使用增強原則和程序,以教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A)行為塑造型
(B)溝通互動型
(C)果斷紀律型
(D)合理邏輯型


10( ).
X


教師平時注意謹慎處理教室中的學生衝突事件,做好親師溝通和同儕輔導,這是運用哪種行政理論?
(A)社會系統理論
(B)混沌理論
(C)後現代主義
(D)科層體制理論


11( ).
X


桑代克的學習三律(練習、效果、準備)是學習理論中的:
(A)聯結論
(B)交替反應說
(C)工具制約反應說
(D)認知論


12( ).
X


下列何者較符合教學情境佈置的原則?
(A)以教師想法為據,指導學生完成
(B)以增進認知領域學習成效為考量
(C)教室佈置不必經常更換以免無謂浪費
(D)教室佈置應符合班級的特色


13( ).
X


下列哪一項想法誤解了「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的意義?
(A)學生在學習新事物之初,教師應側重行為的示範,讓學生模仿
(B)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予適當的協助
(C)當學生逐漸精熟之後,教師應減少支持
(D)認知學徒制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獨自完成學習


14( ).
X


原生性因素(etiological factor)是導致班級學生行為問題的原因之一。下列何項屬於原生性因素?
(A)家庭結構改變
(B)生育率下降
(C)染色體異常
(D)職業婦女增加


15( ).
X


「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說這句名言的教育學者是誰?
(A)杜威(J. Dewey)
(B)蒙特梭利(M. Montessori)
(C)赫爾巴特(F. Herbart)
(D)福祿貝爾(F. Frobrel)


16( ).
X


有學者將團體發展分為五個階段,依次是形成期、風暴期、規範期、運轉期、結束期。我們一般常用的「大風吹」活動應該最適合在下列哪一個階段實施?
(A)形成期
(B)風暴期
(C)規範期
(D)運轉期


17( ).
X


容易出現高原現象的學習活動是:
(A)知動學習
(B)知覺學習
(C)觀念學習
(D)思想學習


18( ).
X


為使學生有效的學習遷移,教學時需運用哪一原則?
(A)自動
(B)熟練
(C)準備
(D)類化


19( ).
X


教師在進行班級經營或教學時,因有其他教師或觀眾在場,師生的表現易受影響。此種現象一般稱為何種效應?
(A)霍桑效應
(B)月暈效應
(C)同理心效應
(D)漣漪效應


20( ).
X


請問下列何者是高登(T. Gordon)的教師效能訓練中所建議使用的技巧?(甲)積極聆聽(乙)我—訊息(丙)暫停(丁)破唱片法
(A)甲丁
(B)乙丙
(C)丙丁
(D)甲乙


21( ).
X


許老師想要改善課堂教學,增進學生的長期記憶。你不會建議他使用哪一種策略?
(A)精緻化(elaboration)
(B)複誦化(rehearsal)
(C)脈絡化(context)
(D)組織化(organization)


22( ).
X


張老師說:「為人師表者不但自己的言行要成為學生的楷模,而且應常常在教學中舉出優良的學生行為,作為其他學生的典範。」請問張老師之觀點最符合哪一位學者之理論?
(A) 布魯納(J. S. Bruner)
(B)皮亞傑(J. Piaget)
(C)蓋聶 (R. M. Gagne)
(D) 班都拉(A. Bandura)


23( ).
X


德瑞克斯(R. Dreikurs)認為:稱讚與鼓勵不同,因為稱讚乃是在學生將工作做得很好時才給予的。下列哪一句話最符合德瑞克斯所謂的「稱讚」?
(A)我可以感受到你很認真
(B)你剛剛彈的那首曲子真的很動聽
(C)一起參加週會的感覺很好
(D)我發覺你真的很喜歡彈吉他


24( ).
X


在上課時林老師鼓勵同學說出自己所經驗過的或擁有的價值與情感,並且公開表露 個人價值觀,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如何了解、思考、評價和感覺。請問這是屬於價值澄清教學法中的哪一個時期?
(A)了解期
(B)關聯期
(C)評價期
(D)反省期


25( ).
X


教師告訴學生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目的是希望學生作哪一種歸因?
(A)內在穩定歸因
(B)內在不穩定歸因
(C)外在穩定歸因
(D)外在不穩定歸因


26( ).
X


方老師與班上同學訂定學習契約書,允許學生自己設定學習目標與訂定學習計畫。請問此一作法主要應用了哪一學派的學習理論?
(A)行為學派
(B)人本學派
(C)認知學派
(D)心理分析學派 .


27( ).
X


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所依據的是哪一個學派的學習理論?
(A)認知學派
(B)行為學派
(C)人本學派
(D)社會互動學派


28( ).
X


下列何者不屬凱勒(J. Keller)ARCS動機模式中影響學習動機的要素?
(A)關聯(relevance)
(B)滿足(satisfaction)
(C)創造(creativity)
(D)注意(attention)


29( ).
X


老師讓學生先進行全班閱讀→專家小組討論→回原小組報告→測驗→小組表揚。這是哪一種合作學習的實施步驟?
(A)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B)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C)小組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D)學習圈(circles of learning)


30( ).
X


技安上課的時候,一直拉扯一旁的大雄,於是老師就請技安到教室後面的角落站幾分鐘,老師採用的是行為改變技術的何種原則?
(A)增強(reinforcement)
(B)消弱(extinction)
(C)暫停(time out)
(D)塑造(shaping)


31( ).
X


當學生表現良好行為時,教師加以讚美、微笑、回應和期許,這是屬於下列哪種獎賞方式?
(A)社會性的獎賞
(B)活動性的獎賞
(C)代幣性的獎賞
(D)物質性的獎賞


32( ).
X


老師認為如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行教學,則再難的概念他都有辦法把學生敎會。這是呼應下列哪一位學者的主張?
(A)皮亞傑(J. Piaget)
(B)布魯納(J. Bruner)
(C)維高斯基(L. Vygotsky)
(D)史金納(B. Skinner)


33( ).
X


奧蘇貝爾(D. Ausubel)認為,教師若能把學生在某一領域學習所獲得的知識,用來促進其在另一領域的學習,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奧蘇貝爾稱這種現象為何?
(A)階層遷移(hierarchical transfer)
(B)訓練遷移(transfer of training)
(C)垂直遷移(vertical transfer)
(D)水平遷移(lateral transfer)


34( ).
X


交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是由帕林卡沙(A. Palincasar)和布朗(A. Brown)提出,其目的在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下列何者不屬於這種教學方法所教的閱讀理解策略?
(A)摘要(summarizing)
(B)澄清(clarifying)
(C)瀏覽(reviewing)
(D)提問(questioning)


35( ).
X


精緻化策略(elaboration strategy)比較適用於下列哪一種作業的學習?
(A)自由回憶
(B)聯對學習
(C)序列回憶
(D)自由聯想


36( ).
X


教學前要引起動機是根據學習三定律中的:
(A)準備律
(B)練習律
(C)效果律
(D)動機律。


37( ).
X


小華在閱讀教科書時,能夠了解那些段落是自己較不容易學習的部份,進而用較多的時間去反覆閱讀。上述行為說明小華具備下列何種能力?
(A)分散練習(distributed practice)
(B)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C)自動化處理(automatic processing)
(D)控制化處理(controlled processing)


38( ).
X


小明多次偷同學東西,吳老師勸導無效後,決定公佈小明的不良行為。吳老師採取的是下列哪一種懲罰策略?
(A)報應性的懲罰
(B)懲戒性的懲罰
(C)感化性的懲罰
(D)恕道性的懲罰


39( ).
X


學生認為老師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之一而向他學習,或接受他的指導。這屬於師生人際關係中哪一項的影響力?
(A)專家
(B)參照
(C)法理
(D)強制


40( ).
X


學生日漸表現合於教師期望的行為,請問這是屬於何種效應?
(A)蝴蝶效應
(B)月暈效應
(C)比馬龍效應
(D)磁石效應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1 年 - 101淡大教育實習"班級經營、教學原理"筆試#9474-阿摩線上測驗

林聖曜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