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每一天都是一個新開始,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浪費或充分加以利用。
37
(1 分40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四技二專、二技統測◆國文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閱讀下文,回答第21-22題
下圖是介紹史書為核心主題所繪製的心智圖,藉由線條呈現不同史書的體例、定位及名篇等重點的層次脈絡:
 

【題組】22. 某國文課本收錄〈鴻門宴〉、〈燭之武退秦師〉兩篇文章,若要搭配上圖,放入①、②、③、④之中,何者正確?
(A) ①〈鴻門宴〉;②〈燭之武退秦師〉
(B) ①〈燭之武退秦師〉;③〈鴻門宴〉
(C) ②〈鴻門宴〉;④〈燭之武退秦師〉
(D) ③〈鴻門宴〉;④〈燭之武退秦師〉


2(B).
X


▲閱讀下文,回答第25-27題
       昔之人貴極富溢,則往往為別館以自娛,窮極土木之工,而無所愛惜。既成,則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終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為之。夫賢公卿勤勞王事,固將不暇於此,而卑庸者類欲以此震耀其鄉里之愚。 臨朐相國馮公,其在廷時無可訾,亦無可稱,而有園在都城之東南隅。其廣三十畝,無雜樹,隨地勢之高下,盡植以柳,而榜其堂曰「萬柳之堂」。短牆之外,騎行者可望而見,其中徑曲而深,因其窪以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雲水蕭疏可愛。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師,則好遊者咸為予言此地之勝。一至,猶稍有亭榭。再至,則向之飛梁架於水上者,今欹臥於水中矣。三至,則凡其所植柳,斬焉無一株之存。
       人世富貴之光榮,其與時升降,蓋略與此園等。然則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貴。彼身在富貴之中者,方殷憂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為苑囿也哉!(劉大櫆〈遊萬柳堂記〉)

【題組】25. 依據上文,作者寫作本文的主要意旨為何?
(A) 探討園林規模與官職地位的關聯性,故有財力未必就能擁有園林
(B) 稱頌馮公位高權重,仍保有優雅生活態度,建堂為後世留下美景
(C) 說明富貴難久恃,士人應有自身追求目標,對身外富貴不必羨慕
(D) 強調達官貴人誇耀財富之餘,也應重視與民同樂,避免浪費物資


3(D).
X


▲閱讀下文,回答第31-32題
       對於大自然,人的態度_________的:既欣賞,又畏懼;既崇敬,卻又要加以征服。其實,自然世界只是一個無所感的存在罷了,對人類的苦樂永遠保持中立。雖然它曾以其或溫柔或雄偉的美撫慰過不少心靈,並且一直在發揮它的滋育作用,使人類生命得以維持和傳遞,使文明得以產生和進展,它也不時露出狂暴的面目,造成了極多的痛楚。在農村裡,大自然曾經幾乎完全操縱著人們的悲歡;陽光、風雨、氣候,甚至於土質仍是影響作物生產的最大力量。在神秘不可解的年代中,對它的敬畏使人們傾向於泛神論。現在,人們雖還在心底裡尊重大自然,一方面卻已在物質主義的驅使下,開始對它進行有形無形的改造工作了。(陳列〈地上歲月〉)

【題組】32. 文章中提到「自然世界只是一個無所感的存在」,下列選項何者與此意旨最接近?
(A)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
(B)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C)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D) 安時處順,知命樂天


4(D).
X


▲閱讀下文,回答第33-35題 
 【甲】
       大中橋共有三個橋拱,都很闊大,儼然是三座門兒;使我們覺得我們的船和船裡的我們,在橋下過去時,真是太無顏色了。橋磚是深褐色,表明它的歷史的長久;但都完好無缺,令人太息於古昔工程的堅美。……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異了。一眼望去,①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②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於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如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著的多些,故覺夜來的獨遲些;從清清的水影裡,我們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這正是秦淮河的夜。(節自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乙】
       又早是夕陽西下,河上妝成一抹胭脂的薄媚。③是被青溪的姊妹們所薰染的嗎?還是勻得她們臉上的殘脂呢?寂寂的河水,隨雙槳打它,終是沒言語。密匝匝的綺恨逐老去的年華,已都如蜜餳似的融在流波的心窩裡,連嗚咽也將嫌它多事,更哪裡論到哀嘶。④心頭,宛轉的淒懷;口內,徘徊的低唱;留在夜夜的秦淮河上。在利涉橋邊買了一匣煙,盪過東關頭,漸盪出大中橋了。船兒悄悄地穿出連環著的三個壯闊的涵洞,青溪夏夜的韶華已如巨幅的畫豁然而抖落。喔!悽厲而繁的弦索,顫岔而澀的歌喉,雜著嚇哈的笑語聲,劈拍的竹牌響,更能把諸樓船上的華燈彩繪,顯出火樣的鮮明,火樣的溫煦了。小船兒載著我們,在大船縫裡擠著、挨著、抹著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燈火。(節自俞平伯〈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題組】34. 下列關於甲、乙二文寫作脈絡的比較,何者正確?
(A) 二文敘寫時間皆由黃昏到深夜
(B) 二文敘寫空間皆由河景到山景
(C) 甲文先描述大中橋,再敘寫橋內外景象
(D) 乙文先描述青溪,再兼及秦淮歷史典故


5(B).

【題組】35. 下列關於甲、乙二文畫底線處寫作技巧以及所形成效果的說明,何者正確?
(A) ①使用類疊句以加強聽覺的摹寫
(B) ②舖陳排比句以凸顯景色與聲音
(C) ③採取問答句以呈現景點之沒落
(D) ④善用回文句以展現思鄉的情懷


6(C).
X


▲閱讀下文,回答第36-38題
       地牛翻身不僅存在於以原始思維為主的古社會,即便是科學昌盛的現代文明,地牛翻身亦成為臺灣社會對於地震形成原因的主流代名詞。根據牛隻引進臺灣的歷史來看,牛成為原住民地震神話交感對象的年代溯源,應以荷據時期引進牛隻入臺為上限。然而,地牛翻身一說,並未出現在清領時期的臺灣文獻之中;也就是說,現今臺灣社會普遍流傳的地牛神話,應是起源於荷據時期引進牛隻入臺後的原住民口傳地牛神話,而成為地牛翻身之說的萌芽期。
       其後,地牛翻身經由日治時期日本人類學者的採錄與寫定,並在漢族對牛的特殊情感背景下,地牛神話遂從原住民神話擴展至臺灣漢族對地震的解釋。無論是日治時期報紙與漢人作品,抑或藉由俚諺的形式,地牛神話業已內蘊於一般人民的思維觀念之中,與「共工怒觸不周山」、「巨鼇(地震魚)載地」等地震神話,都成為解釋各種地震的成因之一,故此時為各種地震神話並行的多元發展期。
      至於一九九○年以後,受到報紙媒體強大傳播力的影響,地牛翻身一躍成為臺灣社會代稱地震的代表性說法,使得地牛神話來到了一個新的時期。(改寫自陳忠信〈試論臺灣地牛神話的形成與發展〉)

【題組】36. 依據上文,下列關於臺灣地牛神話的敘述,何者正確?
(A) 起源於臺灣漢族傳統的地震神話
(B) 日治時期的文獻有地牛翻身記載
(C) 清領時期隨荷蘭人流傳進入臺灣
(D) 因其他地震神話消失而成為主流


7(B).

【題組】37. 如果以右圖輔助上文的論述,下列選項,何者最能說明右圖的功能?
(A) 以年代說明報業發展趨勢
(B) 以實際數據證明作者論點
(C) 提供每十年地震被報導次數
(D) 對照報導與地震頻率的關聯


8(C).
X


▲閱讀下文,回答第39-41題
       溧陽馬孝廉豐,未第時,館于邑之西村李家。鄰有王某,性凶惡。妻饑餓,無以自存,竊李家雞烹食之。李知之,告其夫。夫方被酒,大怒,持刀牽妻至。審問得實,將殺之。妻大懼,誣雞為孝廉所竊。孝廉與爭,無以自明,曰:「村有關神廟,請往擲杯珓卜之。卦陰者婦人竊,卦陽者男子竊。」如其言,三擲皆陽。王投刀放妻歸,而孝廉以竊雞故,為村人所薄,失館數年。
       他日,有扶乩者方登壇,自稱關神。孝廉記前事,大罵神之不靈。乩書灰盤曰:「馬孝廉,汝將來有臨民之職,亦知事有緩急重輕耶?汝竊雞,不過失館;某妻竊雞,立死刀下矣。我寧受不靈之名,以救生人之命。上帝念我能識政體,故超升三級。汝乃怨我耶?」孝廉曰:「關神既封帝矣,何級之升?」乩神曰:「今四海九州皆有關神廟,焉得有許多關神分享血食。凡村鄉所立關廟,皆奉上帝命,擇里中鬼平生正直者代司其事,真關神在帝左右,何能降凡耶?」孝廉乃服。(節自袁枚《子不語》)

【題組】40. 依據上文,判斷下列①、②關於事件中因果關係的敘述,選出正確選項: ①因為李家嫉妒孝廉名聲,所以與村人共謀陷害 ②因為關神重好生之德,所以寧受不靈驗之名
(A) ①、②皆正確
(B) ①、②皆錯誤
(C) ①正確,②錯誤
(D) ①錯誤,②正確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四技二專、二技統測◆國文-阿摩線上測驗

庭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3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