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錯題不打緊,重要是吸取教訓
28
(25 秒)
模式:精熟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兒童發展與輔導)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X


21.輔導教師協助來談者明確地表達個人的感覺、經驗與行為,聚焦於來談者自己的故事,而非漫無目標的談話。這屬於何種諮商技術?
(A)澄清 (clarification)
(B)面質 (confrontation)
(C)摘要 (summarization)
(D)具體化 (concreteness)


2(A).

20.媽媽在小明面前向他的朋友說:「小明這次段考成績不理想,根本就是不夠用功!」回家後,小明跟媽媽說:「考試成績不理想,並不是我不認真,數學本來就很難。每次你都在你的朋友面前說我表現不好,一點都不考慮我的感受,讓我心裡很不舒服。」小明把成績不理想做何種歸因?
(A)外在而穩定
(B)內在而穩定
(C)外在而不穩定
(D)內在而不穩定


3(A).
X


14.根據行為學派的理論,老師輔導學生從事學習時,運用哪種增強方式較有效?
(A)當學生進步時,提高增強的頻率
(B)整個過程皆應使用立即與持續的增強
(C)一開始先持續性增強,之後再間歇性增強
(D)一開始先間歇性增強,之後再持續性增強


4(A).

12.下列敘述何者不符合柯柏格 (L. Kohlberg) 道德發展階段論的觀點?
(A)發展階段的前後順序會因不同文化而異
(B)道德發展可依俗例 (convention) 分為三期 (levels)
(C)發展階段所提供的道德思考架構,可應用至各種情境
(D)除了第一階段之外,各階段的發展都建立在前一階段的推理之上


5(A).
X


10.小英這次閱讀測驗考了 65 分,遠低於全班的平均成績,所以林老師讓他放學後留下接受課後輔導。老師使用交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 教小英摘要與提問等閱讀策略,並逐漸將責任轉移給小英。小英在一週後重寫相同測驗的複本,得到了 85 分。根據以上的情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老師的作法符合維高思基 (L. Vygotsky) 的社會文化論
(B)老師提供的鷹架 (scaffolding) 有助於提升小英的閱讀表現
(C)85 分代表小英的近側發展區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D)65 分可視為小英近側發展區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的下限


6(A).
X


7.下列何者不是小團體初期階段的重要目標?
(A)確立成員須共同遵守的規範
(B)協助成員感到自己是團體的一份子
(C)協助成員深入了解、掌握與發展自我
(D)幫助成員建立自己參與團隊的個人目標


7(A).

5.小慧全家從北部搬到南部,因而轉學到新學校。他很快就熟悉學校周遭的環境,能跟老師及同學有不錯的互動,也能掌握導師的期許和班規。依據史坦伯格 (R. 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論,大智展現了哪一種智力?
(A)情境智力 (contextual intelligence)
(B)經驗智力 (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C)社交智力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D)組合智力 (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


8(A).

4.老師在教「長度」概念時,要學生在三分鐘內想出十種測量長度的方法,小雄想到的比其他人多。小雄在創造力的哪一個層面表現突出?
(A)流暢力
(B)獨創力
(C)精進力
(D)變通力


9(A).
X


3.二年級的小華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的「注意力不集中型」(inattention)。根據診斷,下列何者較不可能是小華會出現的臨床症狀?
(A)經常無法仔細注意細節
(B)在日常生活中常忘東忘西
(C)經常無法遵循指示完成功課
(D)經常在問題還沒說完時衝口說出答案


10(A).

2.下列何者是指「透過各種社會互動經驗,人們逐漸形成一組對自己優點、缺點、能力、態度、與價值等的整體性知覺」?
(A)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B)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C)自我監控 (self-monitoring)
(D)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11(A).
X


2. 就讀四年級的小和學業成績不太好,尤其自然科的表現常常落後同學很 多。班上有些同學因此嘲笑小和「腦殘」,還有一些同學很排斥一起做分組報告。老師安排擅長自然科的小彥跟小和同組,當小老師幫助小和。不過 小彥對小和講解很多次,小和還是聽不懂,小彥氣呼呼地大罵:「笨死了, 都在浪費我的時間。」雖然如此,老師還是希望小彥跟小和一起共同學習。
【題組】(1)小和在班級裡遭受哪些類型的攻擊?(2 分)
(A)言語攻擊和肢體攻擊
(B)網路攻擊和關係攻擊
(C)肢體攻擊和網路攻擊
(D)言語攻擊和關係攻擊


12( ).
X


1. 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小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原本上星期二就應該繳交數學習題,老師卻發現班上只有小成沒有交作業。當天老師找他來詢問原因,小成說題目太難,所以還沒寫完,星期三會補交。第二天小成又說, 要練習英文,沒時間寫數學。老師發現小成學習英文時並不會拖延,因此想要藉由預先規劃的方式讓小成準時完成數學作業。
【題組】(1)根據 Rogers 的觀點,小成遲交數學作業的反應的可能原因是什麼?(2 分)
(A)難以達成理想我
(B)不符合超我的標準
(C)自我效能太低
(D)未曾得到正增強


13( ).
X


25.根據薛爾曼(R. Selman)的觀點取替發展理論,下列何者較符合第三人觀點階段(third-person stage)?
(A)我知道你對我的想法,也知道其他人會怎麼看待你或我
(B)大家都跟我想得一樣,你也跟我想得一樣
(C)因為你知道的事情跟我不一樣,所以我們想法不同
(D)我能夠想像,社會上大多數人怎麼想


14( ).
X


24.下列何者較符合「跨世代聯盟兒童」的敘述?
(A)小同的爸媽常常聯合起來,責怪小同對學業不認真
(B)小嘉的爸媽只要發生爭執,就會要小嘉評論誰對誰錯,讓小嘉左右為難
(C)小鈞的媽媽常在夫妻衝突後,拿小鈞出氣,數落他不聽話
(D)由於小政的爸爸離家,媽媽又臥病,家裡的家事幾乎都是小政在負責, 連照顧弟妹也不例外


15( ).
X


17.小朋上課時偷偷在桌子底下玩手遊,不時還會大叫。老師發現後,就讓小朋 一個人坐到教室角落的位置。老師使用的方法是下列何者?
(A)回饋
(B)轉化
(C)侷限
(D)隔離


16( ).
X


16.大偉平日常常觀看格鬥比賽,也喜歡玩戰鬥類型的手機遊戲。因此學校老師發現,大偉自己也會做出肢體攻擊的動作,而且看到他人受傷時,表情看似無動於衷。下列何者無法解釋大偉的情況?
(A)模仿(modeling)
(B)自利偏誤(self-serving bias)
(C)減敏感作用(desensitization)
(D)替代增強(vicarious reinforcement)


17( ).
X


13.雖然左左和右右是同卵雙胞胎,但是左左比較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右右則 比較被動聆聽。請問左左和右右的性格差異,可能來自下列哪一個因素?
(A)共同環境(shared environment)
(B)非共同環境(nonshared environment)
(C)共同基因(shared genes)
(D)非共同基因(nonshared genes)


18( ).
X


7. 杜老師教學生如何在籃球場運球上籃,全班依照老師的示範逐一練習。請問, 學生所學會的籃球技巧屬於何種知識?
(A)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B)事實性知識(factual knowledge)
(C)條件性知識(conditional knowledge)
(D)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


19( ).
X


3. 劉老師為5年3班的同學複習4年級學過的英文單字,他發現有些學生雖然說自己忘記了,但是提示更多線索以後,仍可以說出正確單字。請問,學生學習英文單字的現象符合哪一種記憶系統的遺忘?
(A)感官記憶
(B)工作記憶
(C)長期記憶
(D)內隱記憶


20( ).
X


2. 發展心理學家很關心兒童從開口發音到學會說出複雜句子的歷程,請問下 列哪一種研究設計較為適合?
(A)橫斷研究設計
(B)縱貫研究設計
(C)個案研究設計
(D)序列研究設計


21( ).
X


24.全班同學跑完操場十圈之後,體育老師對著又餓又累急於下課的同學說:「你們什麼 時候把體育用品整理好,就什麼時候下課。」老師運用的是下列何種機制?
(A)消弱
(B)負增強
(C)剝奪式懲罰
(D)施予式懲罰 


22( ).
X


19.小雅希望班上同學都喜歡、讚美她,然而她在班上卻有人際關係的困擾。陳老師試著 引導她思考:「在學校裡有沒有一些特別的情況,是妳可以跟同學和諧相處的?那時候 妳是怎麼辦到的?」老師採用的是哪一個學派的諮商輔導策略?
(A)溝通分析治療學派
(B)個人中心治療學派
(C)理性情緒治療學派
(D)後現代治療學派


23( ).
X


18.李老師想要以滿足學生「自主需求」(need of autonomy)來提升學習動機。下列哪些 作法較適合李老師採用? 甲、提供學生選擇的機會 乙、訂定明確的班級規範 丙、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選擇承擔後果 丁、強調學業成就對未來生活的重要性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24( ).
X


15.皮亞傑(J. Piaget)與維高思基(L. S. Vygotsky)對於兒童「自言自語」的行為,提出了 不同的觀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皮亞傑認為這是兒童自我中心的一種表現
(B)維高思基認為內在對話能力是高層次認知歷程的發展特徵
(C)皮亞傑認為兒童自言自語的行為反映兒童認知發展尚未成熟
(D)維高思基認為當工作變得比較難時,兒童自言自語的表現會減少


25( ).
X


13.新聞報導一名柬埔寨小男童能用多國語言向遊客兜售紀念品。小男童的行為表現較 符合史坦伯格(R. Sternberg)智力三元論的哪一種智能類型?
(A)實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
(B)創造智能(creative intelligence)
(C)分析智能(analytical intelligence)
(D)經驗智能(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快捷工具

精熟測驗 - 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兒童發展與輔導)-阿摩線上測驗

jessie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