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千點萬點,不如名師指點
1
(24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1 年 - 111-1 專技高考_物理治療師: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10616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 ).
X


1.下列何者直接接收由脊髓上行之感覺回饋訊息,比對與來自大腦皮質之動作意圖之差距後,可對動作做出即時 修正?
(A)中腦
(B)丘腦
(C)基底核
(D)小腦


2( ).
X


2.利用軸突迴返枝(recurrent branch)的輸入,導致α運動神經元產生自我抑制作用的中間神經元為何?
(A)Ia中間神經元
(B)Ib中間神經元
(C)瑞修細胞(Renshaw cell)
(D)許旺氏細胞(Schwann cell)


3( ).
X


3.下列有關Dr. John Hughlings Jackson(1835-1911)的階層理論觀點,下列何者已被近代的神經科學發現所推 翻?
(A)中樞神經系統的階層分類與神經發展的成熟度有關
(B)中樞神經系統的階層中,全是由上而下的控制
(C)最高階的控制是在聯結皮質區,負責設定目標、策略與計劃
(D)最低階的控制是在脊髓,負責動作之執行


4( ).
X


4.有關系統動作控制理論(Systems theory)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最早由蘇聯科學家Nicolai Bernstein所提出
(B)主張動作是來自於多個系統交互合作所產出的結果
(C)認為協同動作可以解決肌肉及關節自由度的問題
(D)強調反射是最基本的動作控制單位,而複雜的動作則由多個反射串連而成


5( ).
X


5.根據Fitts與Posner三階段模型,動作學習過程中那一個學習階段的注意力需求最高?
(A)自動化期(autonomous stage)
(B)聯結期(associative stage)
(C)認知期(cognitive stage)
(D)專家期(expert stage)


6( ).
X


6.訓練巴金森氏病患者從坐姿站起之動作策略,要他當場練習兩回合、每回合5次的坐到站動作,兩回合動作間 休息1分鐘,第一次治療的第一回合給予口語回饋,第二回合則不給任何回饋。隔3天後,第2次治療時,同樣 執行坐到站的動作兩回合,每回合做5次動作,兩回合間休息1分鐘,但都不給回饋。下列何者較能代表因為第 一次治療而產生的動作學習成效?
(A)第一次治療中第一回合的第5次表現
(B)第一次治療中第二回合的第1次表現
(C)第二次治療中第一回合的第1次表現
(D)第二次治療中第二回合的第1次表現


7( ).
X


7.病患使用健側肢體去代償患側癱瘓肢體,會減少患側肢體的使用,可能因此失去患側肢體剩餘能力。此現象為 何?
(A)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
(B)習得廢用(learned non-use)
(C)習得使用(learned use)
(D)習得適應(learned adaptation)


8( ).
X


8.葛拉斯哥昏迷量表的評估,屬於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的那個層面?
(A)活動能力
(B)身體構造與功能
(C)環境因素
(D)個人因素


9( ).
X


9.巴賓斯基徵象(Babinski sign)陽性反應,最不可能之病灶為何?
(A)大腦
(B)脊髓
(C)上運動神經元損傷
(D)下運動神經元損傷


10( ).
X


10.下列中風患者的評估結果,何項屬於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的活動限制?
(A)柏格氏平衡評估35分
(B)患側的握力約5公斤
(C)患者左側下肢針刺覺變差
(D)患者尚無法從事病前同樣職務的工作


11( ).
X


11.關於中風後肌力變差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主要發生在中風對側肢體
(B)通常遠端比近端嚴重
(C)中風同側也可能出現
(D)主要發生在第一類肌肉纖維,影響快速啟動的能力


12( ).
X


12.下列何種肌力訓練,一定需要使用儀器?
(A)等張向心收縮
(B)等張離心收縮
(C)等長收縮
(D)等速收縮


13( ).
X


13.張老先生左側殼核缺血性中風一個月,目前下肢布朗斯壯分期為第一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家屬表示:張老先生在打呵欠時,腳就會抬很高
(B)根據布朗斯壯的治療原則,應該趕快開始練習站立平衡
(C)可以誘發反射或聯合反應(associated reaction),使下肢動作進展到下一階段
(D)執行踝關節背屈被動關節運動時,會發生陣攣(clonus)


14( ).
X


14.下列何者是現代玻巴斯觀念應用於中風病人的治療重點?
(A)使用靜態的反射抑制姿勢來長時間抑制痙攣
(B)依神經發展里程碑的順序,從墊上活動依序開始訓練及誘發
(C)控制軀幹關鍵點,誘發病人產生行走時正常的姿勢平衡反應
(D)使用行走輔具(四腳枴、足踝裝具)以盡早達到功能獨立


15( ).
X


15.在施予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PNF)時的口令是「用力推我的手、停在這裡不要被我推動、然後用力慢 慢的被我推回去」,是使用下列那一項技巧?
(A)複製(replication)
(B)節律啟動(rhythmic initiation)
(C)等張收縮的組合(combination of isotonics)
(D)重複牽張(repeated stretch)


16( ).
X


16.72歲婆婆因中風導致右側肢體偏癱,坐在床緣時須以雙手支撐才能維持靜態坐姿平衡,且無法放手獨自坐 著。治療師可以採用下列那些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來改善靜態坐姿平衡?①穩定反轉(stabilization reversal) ②固定-放鬆(hold-relax) ③快速牽張(quick stretch) ④節律性穩定(rhythmic stabilization)
(A)①③
(B)②③
(C)僅①④
(D)①②④


17( ).
X


17.在坐姿下,利用PNF訓練中風患者用右手將右前方治療床上的眼鏡戴上,此訓練最接近的動作型態為何?
(A)D1伸直模式(D1E)
(B)D2伸直模式(D2E)
(C)D1屈曲模式(D1F)
(D)D2屈曲模式(D2F)


18( ).
X


18.為患有巴金森氏病的吳奶奶進行坐姿平衡訓練,目前已經從「閉眼靜坐在治療床上5分鐘」進步到可以「閉眼 靜坐在治療床上被推不會倒」,接下來的訓練下列何者較為適合?
(A)睜開眼靜坐在治療床上
(B)延長練習至30分鐘不中斷
(C)從治療床換成坐在彈力球上
(D)躺下練抬臀拱橋運動


19( ).
X


19.下列何者符合玻巴斯學派對中風患者擺位之原則?
(A)坐姿時,上背部放置枕頭以得到較好支撐
(B)仰躺時,在腳底放置枕頭或托足板以避免垂足(drop foot)
(C)側躺於患側時,身體略向後倒,以使患側肩關節處於前突(protraction)位置
(D)側躺於健側時,為鼓勵活動儘量讓患側上肢懸空


20( ).
X


20.下列何種患者較適合使用部分載重跑步機訓練?
(A)站立或行走時血壓不穩定的中風患者
(B)下肢關節嚴重攣縮(contracture)的脊髓損傷患者
(C)無法與其溝通的中風患者
(D)骨質缺乏(osteopenia)的脊髓損傷患者


21( ).
X


21.有關任務取向概念的基本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強調協同動作,利用下肢伸直張力支撐走路,早日開始行走運動
(B)由站姿、坐姿至躺姿逐漸減少動作控制難度,先強調四肢非對稱性活動,再擴及對稱性活動
(C)強調病人主動參與,學習找出解決動作困難,逐步發展動作策略
(D)隨著治療進展,治療師應持續增加感覺回饋給患者


22( ).
X


22.關於非穿戴式機器人輔助行走訓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僅能提供下肢被動跨步,無法讓病患主動訓練步行
(B)使用過程病患可獨立運作,通常不需要治療師介入
(C)支撐病患體重的幅度越小,病患心臟負荷會越低
(D)支撐病患體重的幅度越大,單腳站立期比例越高


23( ).
X


23.有關機器人輔助(robot assisted)部分載重跑步機之敘述,下列何者最適當?
(A)以反射理論為治療基礎,透過感覺刺激誘發脊髓產生雙腳規律性的交替跨步動作
(B)屬於治療型設備,可進行神經誘發模式訓練
(C)相較於功能性電刺激,價格更為便宜
(D)有證據顯示可改善不完全損傷脊髓損傷患者的行走功能


24( ).
X


24.依據路德(Rood)學派的觀念,下列何種運動最適合用來促進技巧性動作?
(A)上肢放在桌上,以軀幹或近端晃動的方式來產生患側上肢動作
(B)手肘趴姿
(C)站立時以患側手支撐牆面,然後轉動軀幹由面向牆壁改為側向牆壁的姿勢
(D)站著擦黑板


25( ).
X


25.陳先生在家中浴室跌倒時撞到頭部,家人立即送急診,他的電腦斷層影像顯示其出血部位為何?
620b19c1cd6e1.jpg
(A)大腦皮質
(B)胼胝體
(C)硬腦膜下腔
(D)中大腦動脈



26( ).
X


26.下圖為中風患者行走時所拍攝的影像,關於其步態之敘述,何者錯誤?
620b19d483e34.jpg
(A)右髖關節的屈肌群收縮、髖關節角度正常
(B)左膝關節的伸肌群肌肉收縮、膝關節角度正常
(C)右脛前肌痙攣、踝關節背屈角度不足
(D)右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痙攣、踝關節背屈角度不足



27( ).
X


27.中風患者左側上肢為布朗斯壯分期第二期,左側下肢為第四期,無法聽從治療師的指令做出點頭的動作,且 左側上臂有一小塊瘀青。此患者之中風分類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A)右側陷窩梗塞型症狀(lacunar syndrome)
(B)右側前大腦動脈症狀(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syndrome)
(C)右側後大腦動脈症狀(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syndrome)
(D)右側中大腦動脈症狀(middle cerebral artery syndrome)


28( ).
X


28.有關踝足矯具(AFO)在中風患者之應用,下列何者最不適當?
(A)改善垂足現象
(B)改善步態
(C)增加站立穩定性
(D)改善感覺功能


29( ).
X


29.有關修正式限制誘發動作治療(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用於中風復健之敘述,下列何 者錯誤?
(A)理論基礎為大腦具有神經塑性(neural plasticity)
(B)和任務取向治療模式(task-oriented approach)有相似的治療觀念
(C)限制偏癱病患使用健側手,同時進行患側手密集訓練
(D)對上肢尚無任何動作的患者效果最好


30( ).
X


30.有關單側忽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多發生在左大腦損傷病患
(B)有不同的忽略種類,其中一類是對周邊空間的忽略
(C)臨床上最常使用對質測試(confrontational test)加以檢查
(D)對於視覺刺激忽略的患者,通常不會忽略體感覺的刺激


31( ).
X


31.有關訓練中風病患坐到站的轉位,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針對平衡能力不佳的病患,動量策略(momentum strategy)是比較好的選擇
(B)動量策略(momentum strategy)利用上半身快速向前,一氣呵成帶動重心往上的動作
(C)針對下肢肌力不足的病患,力量控制策略(force control strategy)是比較好的選擇
(D)力量控制策略(force control strategy)利用上半身向前的力量控制,帶動重心往上的動作


32( ).
X


32.下列何者屬於中風患者常見之聯合反應(associated reaction)?
(A)雷密斯特氏現象(Raimiste phenomenon)
(B)巴賓斯基徵象(Barbinski sign)
(C)彈簧刀現象(clasp-knife phenomenon)
(D)霍夫曼徵象(Hoffmann's sign)


33( ).
X


33.訓練有推者症候群(pusher syndrome)的中風患者之直立姿勢平衡與控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雙腳站在高密度泡棉上來練習
(B)不宜使用鏡子作為視覺回饋
(C)若健側使用手杖支撐時,可將手杖調短一點
(D)患側不宜使用綁腿固定,以免造成錯誤的感覺回饋


34( ).
X


34.老蔡中風右側肢體偏癱兩年了,上肢仍處於軟癱狀態,但可以在家人監督下短距離行走,對於家人諮詢以虛 擬實境來做治療的方式和效益,下列回應何者最不適當?
(A)虛擬實境的活動選擇以老蔡的需求和能力為出發點,可選擇坐著做
(B)虛擬實境的活動進行過程中,可能發生失去方向感或空間感的現象,會有危險
(C)坊間虛擬實境遊戲的練習成果都可以立即轉移至日常生活功能,因此可以在家自行練習
(D)虛擬實境的活動進行後可能產生短暫的噁心頭暈現象,要做好跌倒預防準備


35( ).
X


35.張女士中風3個月了,右側偏癱,根據治療師的評估上肢為布朗斯壯第二期,下肢為布朗斯壯第三期且各項分 數約2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可以將左手綁起來,讓張女士練習自己用右手拿湯匙吃飯
(B)練習動態站立平衡時,右腳可能會自發性往後踢
(C)練習走路時,右手可能會自發性彎起來
(D)以目前狀況,尚不適合練習站立平衡


36( ).
X


36.一位中風患者,右手從右大腿上抬高去碰觸右側耳朵,呈現肩帶提起及後縮、肩關節外展及外轉、手肘彎曲 及前臂旋後的動作,其上肢動作型態為布朗斯壯分期第幾期?
(A)1
(B)2
(C)3
(D)5


37( ).
X


37.脊髓損傷病患在執行翻身練習時,突然臉部潮紅且有盜汗現象。下列何者為最可能的原因?
(A)過度換氣
(B)自主神經反射異常
(C)傷口感染
(D)低血壓


38( ).
X


38.有關發生在脊髓損傷病患的深部靜脈栓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較常見於慢性期階段
(B)女性發生比例較男性高
(C)可能造成疼痛、皮膚潰瘍及慢性水腫等症狀
(D)與周邊血管的過度收縮有關


39( ).
X


39.針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進行功能性墊上運動訓練之原則與技巧,下列何者錯誤?
(A)ASIAA與 B之基本技巧極為類似,但後者可運用神經機能部位三節以下殘餘的動作功能來輔助
(B)ASIA D可採很接近正常人所使用之動作型態
(C)肌肉張力強弱或感覺功能的保留/恢復與否,也會影響功能訓練方式與進展
(D)對於上肢較下肢虛弱之個案,可儘量訓練運用下肢或軀幹力量來執行墊上運動


40( ).
X


40.脊髓損傷後的復健策略主要分為代償式(compensatory)與修復/重建式(restorative)兩種策略,下列敘述 何者錯誤?
(A)代償式策略主要是透過肌肉代償、動量或頭臀關係來替代喪失的功能
(B)修復式策略是對殘存的正常組織加以訓練,而非對壞損部位或組織加以訓練
(C)懸吊式跑步機訓練可達到修復式訓練效果
(D)針對ASIA C或 D患者,以接近正常人的動作型態來訓練轉位,此為修復式策略的概念


41( ).
X


41.頸髓損傷患者有異常呼吸(paradoxical breathing)現象,主要為下列何肌肉無力?
(A)肋間肌
(B)橫膈肌
(C)胸大肌
(D)腹肌


42( ).
X


42.根據美國脊髓損傷學會分類,病患檢查結果如表列,其神經損傷等級為何?
620b19ecda360.jpg
(A)C5
(B)C6
(C)C7
(D)C8



43( ).
X


43.腰髓第5節(L5)下肢癱瘓、ASIA等級為 A的脊髓損傷個案,不拿前臂枴且無任何下肢矯具行走時步態不 穩,於站立後期(late stance)會出現過度的膝關節屈曲。個案全身關節活動度、肌肉柔軟度與本體感覺都屬 正常,薦髓第一節輕觸與疼痛感異常、薦髓第2~5節感覺喪失。造成站立後期步態不穩定之最可能原因為下 列何者?
(A)兩下肢大腿後肌較虛弱無力
(B)薦髓輕觸與疼痛感之感覺異常或喪失
(C)兩下肢伸趾長肌較虛弱無力
(D)兩下肢踝蹠屈肌較虛弱無力


44( ).
X


43.腰髓第5節(L5)下肢癱瘓、ASIA等級為 A的脊髓損傷個案,不拿前臂枴且無任何下肢矯具行走時步態不 穩,於站立後期(late stance)會出現過度的膝關節屈曲。個案全身關節活動度、肌肉柔軟度與本體感覺都屬 正常,薦髓第一節輕觸與疼痛感異常、薦髓第2~5節感覺喪失。造成站立後期步態不穩定之最可能原因為下 列何者?
(A)兩下肢大腿後肌較虛弱無力
(B)薦髓輕觸與疼痛感之感覺異常或喪失
(C)兩下肢伸趾長肌較虛弱無力
(D)兩下肢踝蹠屈肌較虛弱無力

【題組】44.承上題,下列何者最適用於此個案行走時使用?
(A)膝踝足矯具
(B)背屈抑止(dorsiflexion stop)的踝足矯具
(C)蹠屈抑止(plantarflexion stop)的踝足矯具
(D)固定角度之踝足矯具


45( ).
X


45.瑞秋洛斯阿米哥斯認知功能程度量表(LOCF)第二級的腦創傷病人,處於去皮質(decorticate)的姿勢,下 列那些是正確的擺位方式?①頭部用枕頭墊高,維持頸部屈曲姿勢,避免引發軀幹伸直張力發生 ②頭部兩 側置毛巾捲,避免過度側彎或轉動 ③肩胛骨及骨盆置放毛巾或小枕頭,避免肩胛及骨盆後縮 ④膝關節下 方放置枕頭,使髖膝維持45度屈曲,避免下肢伸直張力 ⑤患者蹠屈張力過強,建議使用後穿式踝足裝具協 助擺位
(A)①④⑤
(B)僅③⑤
(C)②③⑤
(D)僅②③


46( ).
X


46.治療昏迷且顱內壓不穩定,且處於去大腦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姿勢的創傷性腦傷病人,下列何種處置 最為適當?
(A)連續播放音樂提供聽覺刺激,喚醒知覺
(B)進行上肢被動關節運動,物理治療師將手放在肱二頭肌上,避免引起伸直張力
(C)漸進式搖高床頭至70度,以降低顱內壓
(D)漸進式傾斜床訓練以增加肢體承重,並避免踝關節攣縮


47( ).
X


47.創傷性腦傷病人處於認知程度迷惑且激動(confused-agitated)的時期,在提供物理治療時,應注意介入方 式,下列何者最適當?
(A)安排彈性變動的治療時間與地點,增加病人的適應力與彈性
(B)安排兩步驟以上指令的活動時,若病人執行有障礙,不要給提示,試著給予挑戰
(C)同一次的療程中,只安排1項活動,注意力不集中時,休息後再重新練習
(D)病人較自我中心,給予適當的選擇權,可以提高其控制感


48( ).
X


48.評估創傷性腦傷患者行走功能的進步是否與注意力的改善有關,下列何者最適當?
(A)閉眼睛走一直線
(B)3公尺坐站起走測試
(C)6分鐘行走測試
(D)邊走邊回答問題


49( ).
X


49.面對瑞秋洛斯阿米哥斯認知功能程度量表(LOCF)第四分級的創傷性腦傷,下列何種治療策略或態度最不適 當?
(A)建立一致性的治療常規,例如讓患者接受同一治療師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治療
(B)選擇安靜封閉的環境來進行治療,但是希望家屬陪同,以協助安撫情緒
(C)對於病患的缺失要清楚指出並請其改正,以增加病患的抗壓性
(D)治療師要預備多項治療項目提供選擇,以便病患分心或躁動時可以合作


50(B).

50.一位78歲罹患巴金森氏病已6年的患者,走路為典型的拖曳步態及小碎步,且行走啟動困難。下列何種治療方 式最不適當?
(A)教導足跟著地-足尖推進之行走模式
(B)提供附輪助行器,以促進其行走啟動能力
(C)增加下肢的膝關節及髖關節的活動度訓練
(D)口頭數左右左右,以促進步態的節律性


51( ).
X


51.有關巴金森氏病患者的臨床症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軀幹經常呈過度伸直
(B)僵直是動作減慢的主要原因
(C)程序性學習(procedural learning)能力較差
(D)相較於小腦病變而言,寫字會愈寫愈大


52( ).
X


52.有關巴金森氏病患者的非動作表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做夢通常發生於非快速動眼期
(B)服用左旋多巴胺通常會使病患血壓上升而造成頭暈
(C)自主神經系統失調通常出現在病程較晚期
(D)嗅覺喪失通常早於動作表徵出現


53( ).
X


53.有關侯葉氏分期(Hoehn & Yahr Stage)第II & III期巴金森氏病患者的最佳運動時間,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早起床,精神最好,尚未用早餐也未服用levodopa前
(B)服用一般劑型levodopa後馬上運動
(C)服用一般劑型levodopa後的45分鐘至1小時內開始運動
(D)服用一般劑型levodopa 12小時後開始運動


54( ).
X


54.失智症初期應強調下列那些訓練?
(A)床上活動訓練及飲食吞嚥能力指導
(B)肌力、平衡、認知與功能性活動度訓練
(C)輔具提供及家屬的照護指導
(D)給予音樂與簡單休閒活動,例如唱歌


55( ).
X


55.下列何者不是與阿茲海默症病因相關的因子?
(A)Tau蛋白質(tau-protein)
(B)乙型類澱粉胜肽(beta-amyloid peptide)
(C)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
(D)介白素-6(interleukin-6)


56( ).
X


56.指導運動失調(ataxia)的小腦損傷病患進行下肢法朗克氏運動(Frenkel exercise),最理想的起始訓練姿勢 為何?
(A)仰躺
(B)坐姿有靠背
(C)坐姿無靠背
(D)站姿


57( ).
X


57.下列何者為動作協調評估?①患者手指來回碰觸自己的鼻子和治療師的手指 ②將患者手肘被動伸直或彎 曲,觀察是否有阻力 ③治療師托住患者的肘部,且上臂稍微外展,並敲擊患者的肱三頭肌肌腱 ④以最快 速度行走 ⑤在行走的過程中指示患者改變速度和行進方向
(A)②③
(B)②④
(C)僅①⑤
(D)①④⑤


58( ).
X


58.關於小腦損傷患者的功能恢復預後,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
(A)小腦深層核受損的患者較小腦淺層區域受損的患者預後差
(B)若致病原因、病變位置與受損範圍皆相同,老年人預後比年輕人預後差
(C)因良性腫瘤發病的患者較因酒精性小腦退化發病的患者預後差
(D)小腦病變合併腦幹損傷比只有小腦損傷的患者預後差


59( ).
X


59.下列何者最適用於評估多發性硬化症的嚴重程度與疾病進程?
(A)共濟失調等級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
(B)擴增失能狀態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C)改良式疲勞影響量表(modified fatigue impact scale)
(D)多發性硬化症生活品質-54量表(multiple sclerosis quality of life–54)


60( ).
X


60.下列何種運動型態對於提升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肌力與肌耐力最為理想?
(A)1天中體溫最高時進行,先練習完上肢小肌群,再練下肢大肌群
(B)1天中體溫最高時進行,上肢肌群與下肢肌群交替練習
(C)1天中體溫最低時進行,先練習完上肢小肌群,再練下肢大肌群
(D)1天中體溫最低時進行,上肢肌群與下肢肌群交替練習


61( ).
X


61.對於已經進入輪椅期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患者,下列治療何者最不適當?
(A)在能忍受的範圍內訓練等長收縮
(B)利用熱敷協助控制肌肉痙攣(spasm)
(C)如有長距離的移行需求時,建議使用電動輪椅
(D)教導家屬協助患者進行主動阻力運動


62( ).
X


62.有關早期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運動介入原則,下列何者正確?
(A)肌力訓練應強調進行離心收縮
(B)肌耐力訓練的強度應以患者訓練完會覺得疲乏為原則
(C)肌力訓練應以中等強度進行,並著重在肌力大於3分的肌群
(D)患者在肌力訓練30分鐘內出現肌力降低的現象是常見的,不需因此調整介入方式


63( ).
X


63.有關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或愛滋病患者可能產生的系統性表徵,下列何者錯誤?
(A)肌肉骨骼系統病變通常發生於早期HIV感染者,常見病變包含骨頭或軟組織感染、多發性肌炎、肌肉病變、 關節炎等
(B)HIV感染者可能發生代謝異常,包含身材改變(凸腹)、高血脂及胰島素阻抗等,而這可能與服用抗愛滋的 雞尾酒療法有關
(C)HIV感染者之自主、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都可能受到影響
(D)可能產生肢體末梢肌無力或疼痛麻刺感,影響個案的姿勢控制、平衡或步態


64( ).
X


64.林小姐5年前因寡突細胞膠質瘤術後造成左側肢體無力,2週前發現腫瘤復發,下列何者與腦瘤復發較無關?
(A)最近3個月從開朗變得容易莫名的沮喪或突然發脾氣
(B)近半年看電腦時覺得視力變得模糊,好像有複視的現象
(C)最近在做運動時,覺得左側肩膀疼痛,尤其是舉高過頭時
(D)近來變得不愛吃東西,喝水的時候容易咳嗽


65( ).
X


65.後小兒麻痺症候群(post-polio syndrome)患者出現下列何症狀時,顯示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A)肌力萎縮
(B)肌束顫動
(C)肌肉僵直
(D)肌肉抽筋


66( ).
X


66.下列有關基蘭-巴瑞氏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為自身免疫損害周邊神 經系統,而導致的急性肌肉無力之疾病 ②與周邊神經脫髓鞘損害以及軸索病變有關 ③可能會侵犯感覺神 經造成疼痛 ④只會影響四肢,不會影響到呼吸肌肉 ⑤自主神經系統不會受到侵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67( ).
X


67.關於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
(A)以感覺為主的多發性神經病變最為常見
(B)會影響溫度覺、震動覺與本體覺
(C)不會影響自主神經
(D)病患常主訴足部及下肢麻與刺痛


68( ).
X


68.病患的周邊神經損傷程度已經出現軸突斷裂、瓦勒氏退化,但周圍支持組織仍完好,根據桑德蘭 (Sunderland)的分類,會判定受傷等級為何?
(A)I
(B)II
(C)III
(D)IV


69( ).
X


69.進行豪派-狄克測試(Hallpike-Dix test)時,將受試者擺位完成,宜等待多久後詢問眩暈情況?
(A)立即
(B)20秒
(C)1分鐘
(D)由病患主動告知,無須詢問


70( ).
X


70.65歲女士診斷為良性偶發性姿勢性眩暈,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病理機轉為內淋巴液水腫,造成內耳壓力不正常
(B)最常發生在水平半規管
(C)可經由豪派-狄克測試作為診斷測試
(D)會有耳鳴、眩暈、噁心、姿勢不平衡的症狀


71( ).
X


71.關於前庭復健,下列訓練原則何者錯誤?
(A)先在張眼時練習,漸漸進展到閉眼時練習,以減少視覺代償
(B)先在平地上行走,漸漸進展到軟墊上行走,以減少體感覺輸入的貢獻
(C)先直線行走,漸漸進展到走8字型或轉圈的路徑,以增加前庭刺激
(D)行走時先與肩同寬,漸漸進展到加大底面積的方式行走


72( ).
X


72.小蘇因為頭暈被轉診到物理治療,下列那一項檢查結果呈現陽性時,可以確定為半規管病變所引起的暈眩?
(A)自發性眼球震顫(spontaneous nystagmus)
(B)平滑追視(smooth pursuit)
(C)快速移動掃視(saccade)
(D)頭部猛推測試(head-thrust test)


73( ).
X


73.古先生在一次感冒過後,突然發現雙手及雙腳從遠端開始出現對稱性麻麻的感覺及無力感,並在接下來幾天 迅速往肢體近端蔓延,檢查發現腦脊液白蛋白(albumin protein)細胞數正常但濃度增加,應最先懷疑古先生 是罹患何種疾病?
(A)多發性硬化症
(B)基蘭-巴瑞氏症候群
(C)後小兒麻痺症候群
(D)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74( ).
X


74.有關基蘭-巴瑞氏症候群和後小兒麻痺症候群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皆有對稱性肌肉無力的症狀
(B)肌肉張力皆會明顯增大
(C)訓練時皆需避免肌肉疲勞
(D)皆有機會完全復原


75( ).
X


75.關於老年人行走表現,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較謹慎或較不穩定的步態,但與病態步態不類似
(B)步伐縮短、步頻和雙腳支撐時間增加
(C)單腳支撐的時間減少
(D)足部較平貼地面而減少推進力量


76( ).
X


76.根據實證證據,對於肌少症的肌力訓練,下列何者正確?
(A)年紀大於80歲,每週至少3次高強度(70% to 80% 1 RM)訓練,對肌力增加才有助益
(B)年紀大於80歲,應避免阻力訓練,改以有氧訓練依然相同效果
(C)高強度向心助力運動較高強度離心助力運動,有助於肌力增加
(D)高強度離心阻力運動較高強度向心阻力運動,有助於肌力增加


77( ).
X


77.安寧團隊照會物理治療師前去評估李奶奶的日常生活功能,發現李奶奶已完全依賴他人進行床與輪椅之間轉 位,其生活功能獨立量表(FIM)中轉位項目得分為何?
(A)1
(B)0
(C)6
(D)7


78( ).
X


78.一位長期臥床的個案,在薦骨處有一個2公分的傷口,有部分組織壞死且有化膿現象,但個案不覺疼痛,屬於 第幾級的壓瘡?
(A)一
(B)二
(C)三
(D)四


79( ).
X


79.美國疾病與控制預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建議,老人每週身體活動量至少應為多 少?
(A)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
(B)30分鐘的重度運動
(C)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
(D)150分鐘的重度運動


80( ).
X


80.在社區帶領健康促進活動時,下列何種體況絕對不適合進行有氧運動?
(A)休息時心跳99 bpm
(B)血氧濃度92%
(C)收縮壓185 mmHg
(D)舒張壓121 mmHg


試卷測驗 - 111 年 - 111-1 專技高考_物理治療師: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106165-阿摩線上測驗

會的都寫對 不會的都猜對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分